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移动ICU转运模式应用于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兴珍;孙媛;苏晓丽;杜工亮

    目的 探讨院内展开移动ICU转运模式对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陕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转运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17例)及观察组(1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转运方式,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移动ICU转运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中不良事件共发生1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6%,对照组中不良事件共发生3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4%,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影响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有患者病情、仪器设备以及转运人员,且观察组各相关因素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动ICU转运模式可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重症患者转运的安全性和实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移动ICU在危重患者院际长途转运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周建

    目的:探讨移动ICU在危重患者院际长途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院际长途转诊危重患者10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移动ICU院际长途转运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院际长途转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时效性、转运安全性以及抢救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动ICU在危重患者院际长途转运中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并有效的救治,明显提升转运安全与救治成功率.

  • 移动ICU院内急救模式在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作者:井永敏;丁俊琴;张秀果;孟稳利

    目的 探讨移动ICU院内急救模式在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立移动ICU,基本设施包括必要的抢救设备及足量的抢救药物,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急救技术准入的医护人力支援.对临床科室抢救的22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启动移动ICU协助救治.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 移动ICU在(2.5±0.5)min到达急救现场并建立抢救团队.22例患者中,死亡4例(18.18%),抢救成功12例(54.55%),转入ICU继续救治6例(27.27%).未发生一例医疗纠纷.结论 移动ICU院内急救模式的建立,提高了住院患者呼吸心搏骤停的救治水平,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大限度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 移动ICU远距离院际转运危重症患儿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友军;韦跃;韦蓉;唐育鹏;卢功志;傅君;莫武桂

    目的 探讨移动ICU远距离院际转运在危重症患儿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移动ICU模式远距离院际转运收治的467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67例危重症患儿转运自南宁周边县市共27家医疗单位,其中男295例,女172例;年龄29d~11岁(中位数10个月);体重2.5~40.0kg(中位数8.3kg);转运距离68~436km(中位数157km);转运时间1.5~13.0h(中位数5.3h);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平均为(83±10)分;转运前急救107例(22.9%,107/467),其中气管插管63例(58.9%),抗休克治疗26例(24.3%);转运途中所有467例患儿均给予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及静脉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镇静/镇痛341例(73.0%),机械通气185例(39.6%),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15例(3.2%);467例患儿均成功到达我院,通过绿色通道收住重症医学科,监测生命体征与转运前比较明显好转[心率:(143±19)次/min比(165±24)次/min;平均动脉压:(76±5)mmHg比(71±4)mmHg,1mmHg=0.133kPa;经皮氧饱和度:(95±2)%比(92±2)%;pH:7.37±0.04比7.34±0.03;乳酸:(2.5±0.2)mmol/L比(2.8±0.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移动ICU模式远距离院际转运有利于积极有效救治危重症患儿,提高转运过程的安全系数,值得推广.

  • 依托云平台拓展“远程ICU”和“移动ICU”的应用

    作者:田燕;向定成;秦伟毅;周民伟;谢志泉

    基于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建立了区域远程医疗急救物联网云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远程ICU”和“移动ICU”落地,使大医院专家不受时空限制,实时为基层医疗机构急救现场提供技术支持;使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维持ICU水平的治疗,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实践中,不断拓展“远程ICU”和“移动ICU”的应用范围,在国家及地方的各项重大任务保障、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部队各级卫生所、卫生队、训练场、老干部保健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医疗手段,充分发挥其平战结合、军地两用的优势。

  • 移动ICU在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作者:孙玉蓉;文莉

    目的:介绍移动ICU的建立,总结1345次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重症医学科“移动ICU”的建立及这个阶段完成的院内安全转运情况,总结“移动ICU”的护理工作规范.结果:“移动ICU”在重症医学科建立30个月以来,安全转运患者1345次.结论:“移动ICU”的建立,专业的护理转运人员,规范化的转运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转运工作效率,保障了转运安全,有利于重症医学科患者转运的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 移动ICU 转运 流程
  • 移动 ICU 在院前 ST 段抬高型心梗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周卜邻;蒋辰芳

    目的:探讨移动ICU在院前急救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普通急救车接诊的STEMI 52例患者设为普通救护车组,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移动ICU接诊的STEMI 43例患者设为移动ICU组,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主要指标为 TIMI危险评分系统、FM C‐to‐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球囊扩张时间)、D‐to‐B时间(患者进入医院的大门到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球囊扩张时间)、院内死亡率。结果:移动ICU组与普通救护车组接回STEMI患者在 TIMI危险评分系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动ICU组在FMC‐to‐B时间、D‐to‐B时间、院内死亡率方面低于普通救护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动ICU组在转运ST 段抬高型心梗 TIMI危险评分高分组患者可缩短FM C‐to‐B时间及D‐to‐B时间,降低病死率。

  • 流动便携式ICU急救车在农村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运用

    作者:郑琦涵;岳茂兴;李瑛

    目前农村基层医疗技术设备薄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流动便携式ICU急救车在救治急危重症时有其特殊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流动便携式ICU急救车在农村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 建立移动ICU在提高危重症病人安全转运率中的应用

    作者:黄卓凡;陈巧玲

    [目的]深讨建立移动重症监护室(ICU)在提高危重症病人安全转运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外科在2016年5月-2016年7月转运的275例危重症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8月-2016年10月重症外科实施转运的275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模式,观察组采用移动ICU转运模式.比较两组危重症病人转运安全转运情况、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危重症病人安全转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因急救物品缺项、仪器蓄电量不足、氧气不足、管路护理不当及转运途中病情监测不到住等而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移动ICU有助于提高危重症病人安全转运,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 移动ICU院内急救模式在呼吸心跳骤停中的应用

    作者:王海亮

    目的:探讨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行移动ICU院内急救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150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75例.参照组行常规急救治疗,研究组行移动ICU院内急救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67例(89.33%)显著高于常规组52例(69.33%),研究组发生医疗纠纷几率4例(5.33%)显著低于常规组[12例(16.00%),P<0.05].结论: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行移动ICU院内急救治疗,不仅能够在一定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够获取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

  • 移动ICU在机械通气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作者:吴灿红

    目的:探讨移动ICU在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的作用,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确保机械通气患者的院内转运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382例机械通气患者在院内转运的临床资料,将移动ICU构建前共168例械通气患者设为对照组;将移动ICU构建后共214例械通气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的气管插管移位/脱出、血氧饱和度下降>20%、痰堵等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移动ICU转运延续了监护室的环境及管理水平,可降低转运中意外发生率,确保患者院内转运安全.

  • 院内移动ICU在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运用

    作者:孙海军;蔡畅

    目的:探讨院内移动IC U在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急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移动IC U全程监护下急救。移动IC U基本设施包括必要的抢救设备、足量的抢救药物,提供有急救技术准入的医护人力支援。观察两组患者循环稳定时间、血制品用量、凝血改善时间、新感染发生及患者病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积极救治下,观察组循环稳定时间、血制品用量、凝血改善时间较对照组少(P<0.01),观察组新感染发生及患者病死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内移动ICU 在严重休克患者抢救中,可提高救治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 移动ICU模式提高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效果

    作者:马红丽;王志娟;赵伟英;俞建娣;俞飞云

    目的 观察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移动ICU模式提高安全性的效果.方法 将221例APACHE-Ⅱ评分≥12分的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00例及观察组1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转运,观察组采用移动ICU模式转运.分别记录转运时间、检查等候时间、护士转运前准备时间及转运前后不良事件发生例次等.结果 观察组检查等候时间、护士转运前准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数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移动ICU模式有助于提高重症患者转运安全性.

  • “5S”在移动ICU规范化管理的运用

    作者:王小燕;邝素飞;欧国芝;吴永萍

    目的 为规范移动ICU流程化护理管理,尝试运用“5S”管理模式优化移动ICU出诊工作流程,提高安全转诊流程,进而提高专科护士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整体急救护理水平.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09年12月32例移动ICU接诊患者存在的风险问题,科室于2010年1月有针对性地实施“5S”管理方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讨规范化管理的运行效果.结果 运用“5S”管理方法,对急救物品完好率、一般差错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4项指标进行前后比较,护士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有所提高,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结论 将“5S”管理方法应用于移动ICU的转诊,实现“无缝隙转运”,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能有效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法.

  • 移动ICU院际长途转运器官捐献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郭艳枫;陈维生;覃冰心;鲁妹;彭苏池

    目的:总结运用移动ICU对11例器官捐献患者进行院际长途转运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科利用移动ICU长途转运器官捐献的转运过程,进一步梳理危重患者院际转运流程。结果:11例器官捐献患者均未发生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实现了100%安全高效的转运。结论:运用移动ICU长途转运器官捐赠患者,提高了院前医护人员的转运工作效率,保障了转运安全。

  • 烧伤移动ICU在重症烧伤患者院外救治和转运中的应用

    作者:陈丽映;杨梅英;林晓明;余惠;赵淑婷;钟晓旻

    目的 探讨烧伤移动ICU参与院外急救及转运烧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对比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由我院烧伤移动ICU(观察组)和外院转运(对照组)的各100例重症烧伤患者转运情况.结果 观察组救治时效性、转运安全性及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结论 烧伤移动ICU使危重烧伤患者得到ICU专业设备的支持与监护,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提高转运安全及救治成功率.

  • 心脏术后患者使用“移动ICU”转运的效果分析

    作者:鲁玉凤;郭林;王凤珍;朱丽琴

    目的:分析“移动ICU”在心脏术后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情况,总结1037次院内安全转运的方法。方法回顾2013年5月~2015年3月我院心脏ICU建立“移动ICU”的使用及这个阶段完成患者安全转运的情况。总结“移动ICU”的护理工作要求及模式。结果“移动ICU”使用近2年来,安全转运心脏术后患者1037次。结论“移动ICU”的使用,专业的转运人员,规范的转运流程,提高了转运工作效率,减少了转运中的护理并发症,保障了心脏术后患者的安全转运。

  • 链式流程方法在院间危重患者转运中的运用

    作者:杨刚三;吴玲;何忠杰;张芹;滕佳慧;翁志华;李志辉;谷向民;赵哲炜

    目的 探讨链式流程转运方法在院间危重患者转运的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采用链式转运的42例患者,与同期通过对照转运的80名患者进行比较.转运患者的年龄(49.38±18.52)岁,危重患者诊断包括:多发伤4例,高位截瘫3例,颈椎骨折2例,重型颅脑外伤2例,脓毒血症1例,特重度烧伤4例.比较两组转运里程数、时间、转运速率,转运的状态加重、平稳、死亡以及转运的肿瘤患者比较.结果 链式流程方法较一般急诊转运组相比时间更短(P<0.01),转运的路程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链式转运的流程速率小于对照转运(P<0.01).链式转运组病人的加重率(9.8%)小于对照转运组的加重率(40%)(P<0.01).链式转运的平稳率(85.4%)好于对照转运(26.3%)(P<0.01).链式流程转运的死亡率(2.4%)小于对照转运的死亡率(23.1%)(P<0.01).两组患者转运肿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链式流程转运的死亡率(2.4%)小于对照转运的死亡率(23.1%)(P<0.01).结论 链式流程转运方法在危重患者的途转运中较一般的转运模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及优越性,而加强链式转运人员对危重患者转运指南操作规程的培训和实施,是长途转运安全的保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