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论把握院外急救的几个关键环节

    作者:严大明;姚施冲;徐文慧;殷丽

    干休所卫生所急救医疗服务(EMS)作为院外急救启动急救"生存链"的初环节,主要任务是: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提供基础生命支持(BLS).我们把握关键环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归纳总结如下.

  • 急救中心运营质量效果评价

    作者:武秀昆

    对以院外急救为主的急救中心的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运行质量与运营效果.前者是不讲成本和代价的技术指标,后者是只求数量和价值的效益指标.

  • 农村医院院外急救医疗纠纷原因及对策

    作者:潘月娥

    院外急救是急诊工作的前沿,随着农村医院院外急救次数的增多,医疗纠纷的发生也大幅度提升.文章从农村医院院外急救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出发,提出了减少和杜绝院外急救医疗纠纷的对策.

  • 脊柱骨折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作者:聂桂芳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院前急救的护理状况,提出完善的个人护理体会.方法:15例院前急救脊柱骨折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包括急救知识的普及、现场评估、正确搬运患者、迅速转运等.结果:15例患者全部安全转送至医院,未发现有症状加重者.结论:认为脊柱骨折院前急救护理是关键的第一步,为患者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减少了伤残、死亡率.

  • 急救中心院外急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其防控措施

    作者:赵丽君

    目的 了解急救中心院外急救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6家网络医院急救分站的96名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 目前缺乏系统的院外急救患者医院感染防护岗前培训,因此急救患者入院前医院感染管理和措施缺位.院外急救医院感染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无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消毒措施不到位.急救中无菌操作观念不强,缺乏对救护车物品和环境质量监测.急救车内某些物品及操作的消毒流程控制不到位.结论 加强院外急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健全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提出有效防控措施.

  • 家人突发卒中怎么办

    作者:楚瑜

    也许有些脑卒中患者的家人听医生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如果你们能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如果你们稍微懂一点急救,如果你们没有乱搬乱动患者……也许他不至于落下这么严重的后遗症。”确实,对脑卒中患者的救治就是与时间赛跑,患者在发生卒中的瞬间,亲朋若能及时、正确地进行院外急救,就有可能为患者赢来治愈的希望,就能减轻患者的后遗症状。那身边有人突发卒中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 对院前急救医疗纠纷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王天锡

    院外急救是医疗卫生系统服务形象工程,人们对他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要求很高.又因其服务对象大多是急、危、重病员,病人家属心情多较急燥.因此,急救人员的语言或抢救过程稍有不慎,就易引发纠纷.为加强急救中心建设,我们收集并分析了1997年6月~2000年12月期间,某急救中心与本急救中心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从中可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 257例心搏骤停患者院外现场救治

    作者:杨萍芬;张伟宏

    心搏骤停(CA)是内科危重症,其现场抢救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已有很大进展.关于CA的复苏抢救国内已有较多报道[1-4],但在急救医师目击状态下发生并及时对患者实施CA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北京急救中心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在院外急救医师目击发生并立即实施现场救治的257例CA患者进行分析,探讨院外现场CPR成功的相关因素,以提高院外CPR成功率.

  • 城市院前急救网络中社区的作用与展望(附322413例院前急救分析)

    作者:陈志;杨萍芬;蒋小燕

    笔者通过对北京急救中心1988~2001年间北京市8城区(宣武区、崇文工、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丰台区、朝阳区、石景山区)322 413例院外急救病例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北京市城区院外急救网络的现状与不足,研究社区医疗急救在院外争救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展望未来城市急救网络中社区医疗急救的建设与发展.

  • 猝死院外急救现况分析

    作者:严冰;谢莉萍

    猝死指外表健康或病情已稳定的情况下,病人发生意料不到的,非暴力或中毒所致的突然死亡.猝死可随时随地发生,50%以上者发生在院外,且多在症状发生后2h内死亡[1].因此,重视猝死的院外急救,提高院外急救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也成为急诊医学研究的热点.笔者查阅了1981~2000年在我国各种医学刊物上发表的关于猝死院外急救的文章(共34篇),发现仅有7篇文章有较详细的院外急救记录(包括与急救相关的时间、现场急救措施、复苏有效率等)[2-7],现收集整理如下.

  • 基于 First Time 自救互救互联网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李春雨;姜婷;王魏魏;陈君;张劲松;顾帮朝;聂城;花长松;王一镗;陈彦

    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家庭、工厂、街道以及交通事故出事点对患者实施的初步救护。王一镗教授认为:“为提高急救质量做再多的准备,都是值得投入和探索的,因为生命远高于一切”。但是,院前急救却是我国当前医疗救护中较为薄弱的环节[1]。不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心搏骤停都是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安危的急症,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至少135亿,其中,70%~80%心搏呼吸骤停发生在家庭、街道和公共场所中,幸存者只有2%~11%[2],而心肺复苏(CPR)是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人工建立和恢复心搏、呼吸功能。因此,如何在互联网医疗的大背景下快速、高效地整合急救资源,使得CPR 等自救互救技能在院前急救中发挥大的作用,本文就自主研发的“First Time 自救互救互联网”系统做一介绍。

  • 安全静脉留置针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卢玉贞;林岩;丘宇茹

    目的 探讨安全静脉留置针输液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5例院前急救的患者随机分成留置针组(84例)和常规组(81例),对2组的补液畅通程度、脱针率、渗出/外渗率和堵塞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留置针组在输液畅通程度显著性好于常规组(P<0.01),在脱针率(P<0.01)、渗出/外渗率(P<0.05)和阻塞率(P<0.01)方面显著性低于常规组.结论 安全留置针输液在院外救护中值得推广.

  • 深圳市急救人员对院外院内衔接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作者:许波;余益民

    目的 了解深圳市院外、院内急救人员对院外院内衔接的认识和实际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改善衔接的建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深圳市急救网络医院310名院外急救人员和290名院内急救人员展开调查,运用SPSS13.0进行结果录入和数据分析.结果 院外、院内医护人员都认为院外院内衔接很重要,两者之间的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外急救人员对于目前衔接状况的整体满意度低于院内急救人员(P<0.05).双方对衔接不足的具体认识也存在差异.结论 深圳市院外、院内急救的衔接工作需要改善和加强,重点在于建立明确的衔接管理机构、统一的交接制度和高效的信息交互平台,并加强双方的统一培训和技术交流.

  • 兰州市25992例院外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

    作者:牛天平;曹云华;王兴权;李宁荫

    目的 了解兰州院外急救多发病种及发病时段等特征.方法 分析2006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兰州市呼叫"120"并实施院外救治的25 992例城市及周边地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 992例患者中男15 855例,女10137例,男:女1.56:1;年龄分布≥印岁37.51%,40~59岁29.48%,20~39岁28.98%,<20岁4.03%.前三位疾病类型为创伤(30.85%)、神经系统疾病(16.31%)和循环系统(13.36%).院外病死率在以下疾病类型较高:肿瘤(8.77%),其他(死因不明及转院、出院回家途中死亡患者)(6.46%)、循环系统疾病(4.95%),呼吸系统疾病(4.37%).总的发病时段呈0~6时和18~24时两个高峰时段,各时段内发病数呈逐渐增多趋势.消化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0~6时发病高于其他时段;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类系统疾病0~6时发病低于其他时段,其他时段差异不明显;肿瘤类疾病6~12时发病高于其他时段;中毒、创伤、理化外因、儿科类疾病18~24时发病高于其他时段.结论 城市及周边地区人群中呼叫"120"的急性危重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1.56:1;青中年人群占大多数(58.46%).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居发病类型前三位.呼叫"120"的患者人数呈现早、晚两个高峰时段.不同类型的疾病高发时段各不相同.

    关键词: 院外急救 疾病谱
  • 重度污染雾霾天气对武汉市院外急救影响的调查研究

    作者:柳新胜;杨振东;罗双萍;刘丹;雍永权

    目的 研究重度污染雾霾天气与院外急救病种发病的关系.方法 以武汉市急救中心数据库、武汉市环保局网站、中国气象数据网为数据来源,依照空气污染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排序,选取30 d污染严重的雾霾天气急救数据和非雾霾天气急救数据,分析急救人群的一般特征和发病病种,定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通过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度污染雾霾天气导致80岁以上老年人哮喘、脑卒中、肺部感染、颅内感染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增高,心血管疾病、精神系统疾病、慢阻肺等疾病发病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在雾霾天气,应加强上述高发病种、重点人群的防护,120急救站应该制定针对性的急救策略,做好相应准备.

  • 城乡结合部院外急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上海市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院外急救18349例分析

    作者:邱勇;裘承清

    目的 探讨院外急救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全面提升院外急救能力和水平.方法 分析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的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2008年1月~9月18 349例院外急救病例,对疾病谱的构成、年龄构成、一般急救与危重病构成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 院外急救患者排前5位是骨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普通外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共占院外急救总量的49.6%;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院外急救对象的38.1%.根据院外急救对象病情程度统计,一般急救患者占66.0%.危重患者占31.2%,死亡患者占2.8%,前5位致死疾病是心血管系统(15.3%)、车祸多发伤(11.1%)、恶性肿瘤(10.1%)、呼吸系统疾病(8.0%)、神经系统(6.0%).结论 宝山市120院外急救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在城乡结合部的急救中心,常见的疾病包括骨科及普外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

  • 恩施市院外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刘勇;李美清

    目的 了解恩施市院外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分析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接诊的1 640例院外急救患者相关因素.结果 恩施市院外急救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1:1,21~60岁患者为主.出诊高峰时段在8:00~12:00,;1月、7月、10月、11月、12月为季节性高峰期.疾病种类前四位依次为创伤(60.00%)、神经系统疾病(9.33%)、急性中毒(7.13%)和心血管系统疾病(5.18%).结论 恩施市院外急救患者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区域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提供指导.

  • 上海市院外急救分类救护模式探讨

    作者:赵华强;解炯

    上海院外医疗急救系统是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公共安全和居民身体健康提供了基础保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急救服务需求不断增大,当前院外急救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上海市院外医疗急救系统正在探索实施分类救护的模式,以缓解供需矛盾,完善院外急救系统.

    关键词: 院外急救 分类救护
  • 院外复苏成功3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琨;张擎;裴雅春;李金年

    目的 探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总结天津市急救中心2004年1月~2006年3月接诊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1173例中复苏成功的36例病例,分析其恢复情况及复苏成功相关因素.结果 36例复苏成功患者,平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16.9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35 min. CPR开展得早且质量高,医务人员技术较高,均与心肺复苏成功有关.结论 早期高质量的CPR是复苏成功的关键;CPR实施者的个人技术与院外急救单位的整体配合与复苏成功密切相关;缩短反应时间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基础.

    关键词: 院外急救 心肺复苏
  • 专职化和非专职化院外急救模式的对比研究

    作者:宋因力;付卫林

    目的 研究专职化和非专职化院外急救模式对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中心2008年11月~2009年11月6 384例院外急救病例,分为A,B两组,即将A组由非专职化急救小组救治的3 020例作为对照组.将B组由专职化院外急救小组救治的3 364例作为研究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救治效果的差异.结果 专职组现场救治有效率71.90%,显著高于非专职组(40.25%,X~2=32.78,P<0.01).专职组3分钟内的急诊出车、20 min内到达现场情况,与非专职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 专职化院外急救救治效果明显优于非专职化.

398 条记录 1/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