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北京市院外急救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尹宝荣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院外急救患者及家属的回访,找出对院外急救投诉的原因,从而为改善院外急救服务质量,减少投诉与纠纷提供有益借鉴.方法 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随机抽取2008 年1 月~ 2011 年7 月北京急救中心受理的患者或家属,调查其对院外急救工作的反馈.结果 电话回访总计58214例,投诉299例(0.5%),主要原因为医务人员服务态度(29%)、转送患者不满意(16.3%)、急救车到达现场时间过长(13.7%),医护人员不抬患者、急救司机路线不熟、静脉穿刺技术、收费不合理等.其中对服务态度不满的主要原因为沟通不到位、工作倦怠和态度生硬.结论 针对患者投诉的主要原因,寻找有针对性可行的解决方法,切实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规范院外急救医疗行为、加强网络建设和建立健全急救法规,防范和减少院外急救的投诉.

    关键词: 院外急救 投诉 对策
  • 重症颅脑损伤1677例院外急救临床分析

    作者:陈天琴;张辉;朱雯希

    目的 探讨院外急救措施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扬州市急救中心自2006年~2008年院外急救的1 67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合理有效的院外急救措施后,与2006年、2007年度比较,2008年患者伤情稳定率有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 重视院外救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做好急救转运、畅通救治绿色通道等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 院外急救途中死亡63例分析

    作者:徐科;张振新

    目的 了解院外途中死亡患者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2004年7月至2006年5月63例院外急救途中死亡患者,33例男性和30例女性,平均年龄71.3岁(12~92岁)的情况及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71.4%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81.0%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伴心脏病、肺部疾病伴心脏病、肝病、糖尿病、心律失常和肿瘤.92%有神志障碍,74%有低血压,42.9%有心律失常,73.2%有瞳孔反射迟钝,79.4%呼吸困难,89%有血氧饱和度异常.现场抢救时间18例少于5min,41例为5~30 min,4例超过30 min.77.8%于救护车到达并救治后15min内死亡.影响院外死亡的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抢救措施是否足够.结论 疾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以及抢救措施均影响院前外救死亡的发生.

    关键词: 院外急救 途中死亡
  • 院外急诊介入救治血管损伤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梁明;姚天明;孙景阳;霍煜;梁卓;王耿;梁延春;韩雅玲

    目的 探讨在战场一线或灾难现场应用野战介入救治方舱开展血管损伤院外急救的可行性.方法 开展不同类型血管损伤介入救治手术动物实验,汇总相关数据,观察手术时间,手术效果及、影像清晰度及设备可操控性,探讨其救治能力;参加卫勤演练及远程机动,检验方舱系统环境适应性及机动性.结果 共对6只实验动物实施5种8台次介入诊治手术,DSA成像性能良好;实施远程机动2次约1400 km,发动机动力保持正常,未发生机械故障.参加卫勤演练1次,舱体展开正常,舱内设备无毁损,固定设备无松动,工作状态良好.结论 研究初步证实野战介入救治方舱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较强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战场一线或灾难现场应用野战介入救治方舱开展血管损伤应急介入救治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方舱 介入 院外急救
  • 镇江市院外救治797例脑卒中患者特征分析

    作者:陆素琴;陈志刚;步兰平;郭薇

    目的 分析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脑卒中患者的流行病学与院外救治规律,为院外更好救治脑卒中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脑卒中患者的院夕急救病历资料.结果 共救治脑卒中患者797例,占同期院外急救人数的10.42%,其中①男女比例=1.32∶1;年龄20~101岁,男性平均(66.67±13.937)岁,女性平均(71.85±13.797)岁(P<0.01);发病率随年龄增长,70~79岁是高发年龄段;既往史以高血压病史多见,占394例(49.4%).②发病者数在季节上无特征变化(P>0.05);一天中7:00~12:00、16:00~20:00是两个高峰时间段,9:00~10:00高发时段(共6共61例,占8.3%),而凌晨4:00~5:00的发病率低(共9例,占1.4%).③全部病例中危重192例(24%),重症359例(45%),轻症246(31%);送三甲医院患者人数共为552例,占总人数的69.3%,以患方自主择院为主(626例,78%).④急救反应时间(接警至到达现场时间)平均12.63 min,其中10min内共318例(39.9%);急救总耗时平均38.11 min.结论 ①老年人是脑卒中发生的易患人群,应积极开展预防工作,特别是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应注意监测和治疗高血压;②脑卒中的救治过于集中于大医院,应积极构建脑血管病的急救、防治与康复的高度组织化的管理体系;③急救中心应加强院外急救网络建设,建立卒中院外处理系统,优化急救流程,有效减少延迟因素,提高院外急救质量.

  • 北京市院外急救分中心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郑博;都率;王明亮;杨鸿麟;何睿超;王亚东

    目的 通过了解北京市院外急救分中心建设配置情况,分析评估北京市院外急救分中心现状,为提升全市院外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与政策分析、现场考察、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和专题研讨会等方法,对本市21家院外急救分中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我市院外急救分中心现况、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结果 北京市急救分中心体系建设不合理,科室设置参差不齐、救护车配置和物资储备城六区和郊区差异较大,高学历和技术职称的管理人员较少,尚缺乏明确的建设标准等.结论 北京市应该明确急救分中心的基本职能,结合工作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建设标准,充分发挥管理和保障职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院外急救服务需求.

  • 上海市松江区院外急救车祸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晓;吴卫华;杨中林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院外急救车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7~9月松江区医疗急救中心的出诊单,以车祸事件为调查对象.结果 ①男女比例为1.18:1,非户籍和户籍比例为2:1.②伤者主要为19~35岁(35.01%)、36~59岁(40.13%)年龄段;文化程度以小学(26.53%)和中学(38.53%)为主.③混合道路为车祸高发路段(36.35%),其次是机动车道(30.74%);电瓶车车祸(61.21%)是主要原因;伤员主要为驾驶员(67.93%).④头部伤(合并其他部位外伤)(46.85%)是常见部位.结论本区院外急救车祸伤以外来人口为主,主要为电瓶车祸,青壮年是主要受伤者.

  • 云南省院外急救资源调查分析与对策

    作者:肖力屏;徐家相;普洁雁;普丽芬;吕军;任玲

    目的 为促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迅速、准确、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安全的监护转运,为医院内的救治赢得时机.方法 采用填写急救资源调查表调查的方法,从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保障、运转资金保障、救护车与医疗装备保障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结果 截止2008年底,云南省基本上已建立了省级、州(市)级、县(市、区)级三级院外急救网络.但全省急救中心的财政经费投入和从事院外急救工作的人员均不足,在岗总人数中编制内人员占48%、编制外人员占52%;"120"急救电话开通率达73.8%,计算机调度系统的拥有率仅为3.2%;急救中心救护车和医疗设备也不足,州(市)级急救中心平均有救护车4.6辆、随车医疗设备不足4套,县(市、区)级急救中心平均只有救护车1.3辆、随车医疗设备不足1套.结论 云南省院外急救资源极其缺乏,必须增加人员编制,保障运行经费,建立先进的调度系统,装备相应的救护车和医疗设备,实现院外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强化管理职能,完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院外急救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能力,实现院外急救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 院外急救 资源 分析
  • 初级创伤救治系统在创伤院外急救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剑平;廖念蓬;杨家有;殷铁梅;阮海林

    目的 探讨初级创伤救治系统(primary trauma care,PTC)在创伤院外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以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院外创伤收住院患者例为对照组,经过规范化的PTC培训后,以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本院急诊科院外创伤收住院患者1 395例为PTC组,分别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在院外及院内救治中的院外指数(prehospital prehospital index,PHI)、致残人数和死亡人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TC组经过规范化的PTC培训并按照PTC要求进行院外救治后,创伤患者的急救时间明显缩短,致残组和死亡组中的PHI明显下降,致残率、致死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能够有效的指导院外急救医师更加系统、规范、科学、统一的去抢救院外创伤患者,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院外急救与心房颤动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丁;韩鹏达;许森

    目的 胺碘酮广泛应用于快速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但目前临床上院外急救与心房颤动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随访资料较少,本研究探讨院外急救对心房颤动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急救中心急诊转运的快速心房颤动患者196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56.3±16.5)岁.入组患者均通过急诊心电图确诊,在30 min内送至近医院,根据接诊后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快速给药组,138例和延迟给药组58例,急诊救治措施主要为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随访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院外急救措施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心房颤动患者住院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9%.延迟给药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9.0%,显著高于立即给药组(8.7%,P<0.001);延迟给药患者全因死亡事件发生率6.9%,显著高于立即给药组(3.6%,P=0.012).Cox风险回归方程提示院外急救时间是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风险比,HR=2.44,95%可信区间,CI=1.06-4.67,P=0.01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延迟给药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院外急救时间是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

  • 深圳市院外急救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张琴;余益民

    目的 探索深圳市院外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从深圳市急救中心调度系统中导出2010年度全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全年1 125 127次受理电话量中,日时间分布以16:00~18:00高,其次是20:00~22:00,以04:00~06:00为低.月变化分布以7~8月份高,其次是9月份,以2月份低.②在147 074次派车中,地区分布以宝安区的派车量多,其余依次是龙岗区、福田区、南山区、罗湖区、光明新区、坪山新区、盐田区.③在院外急救的125 358例患者中,损伤类在院外急救中多,占47.66%,尤其是交通事故为突出,占院外急救的20.81%,占所有损伤的43.67%.中毒类位居院外急救第二,占9.66%,酒精中毒占所有中毒的58.21%,药物中毒占12.29%.在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循环系统疾病中共占院外急救的14.73%.④在院外急救患者中男性占59.40%,女性占33.40%;以21~50岁青壮年多,占62.60%.结论 根据本地区的院外急救流行病学特点做出管理决策[1],可以提高院外急救的效率和质量.

  • 黄山山岳型景区院外医疗急救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潘海波;张牧城;吴叶生

    山岳型景区的医疗急救系统具有救援半径大、应急反应时间长、转运速度慢、医疗专业人员短缺和距离市综合医院远的特点.国内游客在急救事件中容易抱怨、谴责和盲目维权,只有少数国内游客能够自救或互救.应在距现有医疗点5公里以上,有游客活动和工作人员居住的景点区域设置固定医疗点;对于游客流量大且有滞留的区域设置流动医疗点;针对已被证实容易发生伤病的区域风险节点设置救助点.建议建立一个能够联通景区急救中心和市级综合医院的院外急救数字化平台,"四台合一"的信息系统,实现院外-院内-指挥中心三方急救患者信息的互通.

  • 出诊医师参与院外急救电话指导的研究

    作者:宋因力;王建岗

    目的 研究出诊医生参与院外急救电话指导对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中心2010年5月~2011年5月间66895例院外急救病例,分为A、B两组,A组由未开展电话医学指导救治的35926例作为对照组.B组由出诊医生参与院外急救电话指导的30969例作为研究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救治效果的差异.结果 电话指导组救治有效率70.99%,较未开展电话医学指导组救治有效率62.86%,有显著的提高(χ2=513.31,P<0.01).且放空率明显下降,服务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 出诊医生参与院外急救电话指导能提高救治效果,也能减少急救资源浪费和提高服务满意率,但值得注意的是电话指导语言必须通俗易懂、方案必须清晰、易于遵从.

  • 包头市41387例院外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与对策

    作者:霍小东;刘永旺;郭文峰;常晨霞;张二成;陈学军;李晓军;樊恩雷

    目的 了解包头市院外急救疾病谱并予以对策;方法调取本市120指挥中心2008年~2011年,受理急救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受理患者总数41 837例,男性29 072例,占总数70.25%;女性12 315例,占总数29.76%,男女比例2.36:1.受理疾病谱:创伤类占30.47%(12 611人)循环系统疾病占14.04%(5 809人)神经系统疾病13.07%(5 410人)呼吸系统疾病占6.54%(2 707人)消化系统疾病占3.04%(1 260人);物理化学伤类疾病占15.96%(6 607人)主要以醉酒占6.91%、药物中毒占2.17%、煤气中毒占1.17%为主,其他均不足0.1%;院外急救昏迷者占2.75%(1 139人)危重症者占3.51%(1 470人)死亡6.34%(2 627人)死亡者男性1 679人、女性948人、男女比例1.77:1;全天出诊20:00~23:00多,占58.67%,全年平均3、10月患者多,6、7月次之,2、4、5月份少.结论 创伤发生比例较高,14~45岁居多明显于其他年龄组;循环、神经、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均56岁以上受理者居多;除药物中毒、孕产妇及小于14岁以下者女性多于男性外,其他受理者均男性多于女性;物理化学伤类发病与地区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及工作环境有关.此外,本市院外急救死亡率偏高.对策:加强急诊医疗的连续性和院内治疗的协调性;缩短救治半径,增加急救分站;提供应急预警与完善急救预案,加强急诊建设;加强社区对老年病慢性病与季节性多发病的宣教工作;加强社会监管,安全生产、交通安全及法制意识.

  • 北京市120急救网络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陈辉;张进军;李航

    目的 了解北京市120急救网络人力资源的构成情况.方法 2006年8月对北京市120急救网络所有院外急救机构,包括北京急救中心(包括直属分中心5个,直属分站16个),非直属分中心10个,非直属急救站46个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单位人员的构成情况.结果 北京急救中心直属单位共有管理人员61人,调度员44人,后勤人员128人,医生92人,护士118人,司机55人;非直属急救分中心每单位平均有工作人员32.8人;非直属急救站中每单位平均有工作人员20.0人.北京急救中心医生(92人)的学历、职称,均显著高于北京市120急救网络非直属急救机构医生(426人)(P>0.01,P>0.05).非直属机构同北京急救中心护士的学历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急救中心护士中高级职称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直属机构(P<0.01).结论 北京市120急救网络整体人员学历、职称结构偏低,尤其是非直属单位.

  • 162例孕产妇院外急救分析

    作者:龚志毅;杨水春

    院外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接生是院外常见急救任务之一,在有限的条件下,保护母婴安全,减少产科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是救治孕产妇的重要环节[1,2].苏州太仓急救中心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救治162例孕产妇,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孕产妇 院外急救
  • 肺心病患者的院外急救分析

    作者:许雅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为院外急救的常见病种之一,其夜间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为了提高急救效果与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加强院外急救十分重要.

  • 大型交通事故伤员的急救

    作者:苗志申

    随着社会发展,创伤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交通事故伤员伤情复杂又严重,致残率和病死率高[1].如何正确实施院内、院外有效救治意义重大.浙江省慈溪市急救站自2004年2月建立"120"急救服务网络至2010年2月,出车接回19批严重交通事故伤员,共计152例.采用院外急救-院内急救-病房,一体化急救模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高氧液在重型颅脑伤院外急救中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周丹彤;林长春;蔡学见;刘民

    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颅脑伤患者数量急剧上升,在正常人群中年发生率约为95/10万,绝对数量可达100万人左右,其中重型颅脑伤患者占18%~20%.

  • 院外院内联合干预对救治多发伤患者的疗效评价

    作者:周卜邻;蒋辰芳;彭发吉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其中至少一处可能危及生命.多发伤的伤情既复杂又严重,病死率高[1],其特点是发生突然、时间急、伤情复杂等特点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增加其病死率.院外院内实施联合干预可以提高对多发伤抢救成功率.本文通过院外院内实施联合干预救治多发伤患者,探讨院外院内联合干预对多发伤患者诊治效果评价.

398 条记录 5/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