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EGFR蛋白表达丰度对比研究

    作者:李倩;张百江;穆殿斌;王哲海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与相应转移淋巴结中EGFR表达丰度,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例病理确诊为NSCL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腺癌10例,鳞癌6例,腺鳞癌2例,大细胞癌2例.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EGFR表达,并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原发灶EGFR阳性率为70.0%(14/20),其中弱阳性2例,中度阳性8例,强阳性4例;转移淋巴结阳性率为55.0%(11/20),弱阳性3例,中度阳性4例,强阳性4例.原发灶EGFR表达丰度与病理类型有关(P=0.018),其中腺癌EGFR表达丰度与鳞癌表达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转移淋巴结EGFR表达丰度与性别、年龄、TNM分期和病理类型均无关,P值均>0.05.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EGFR蛋白表达丰度没有相关性,P=0.081.结论:NSCLC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的EGFR阳性表达丰度无相关性,原发灶的EGFR表达丰度与病理类型相关.

  • 淋巴结转移评估与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凌旭坤;陈创奇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4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增高的趋势[1]。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亦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2]。淋巴结转移状况评估是确定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制订辅助治疗以及评价预后的重要依据。当前,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以TNM 分期系统为代表的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方法普遍以转移淋巴结绝对数目作为评价淋巴结转移状况的依据。第7版AJCC癌症分期手册中明确提出病理切除标本应常规检查淋巴结12枚以上才能准确判断早期结直肠癌,但目前对于少的淋巴结检查数目仍存在争议。多项大型研究显示淋巴结转移度(lymph nodes metastatic ratio,LNR)与预后相关[2-4]。已有学者提出应在此基础之上补充淋巴结转移度作为评价淋巴结转移状况的依据,才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结直肠癌预后。目前,淋巴结转移状况的评估主要包括淋巴结检查数目、淋巴结转移度、转移部位、前哨淋巴结以及微转移。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结直肠癌的分期及治疗将更加细化,准确评估淋巴结转移状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况与患者预后关系进行系统的综述。

  •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多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单云鹏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多发转移中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MSCT)平扫后再行增强双期扫描,以术前CT检查和病理结果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为90.0%,敏感度为68.0%,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86.0%.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结果相同者26例,其中CT平扫漏诊10例,误诊4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淋巴结转移符合率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扫描和CT平扫组合能够清晰显示胃癌转移淋巴结形态、大小,提高检出胃癌类型和阶段的诊断率,值得推广.

  • 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作者:张劲光;吴健雄;郭文斌

    直肠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淋巴结数目的多少都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存在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且淋巴结转移数目愈多预后越差.辅助性治疗的实施可以明显增加有淋巴结转移者的生存率[1].

  • 肺癌伴皮炎、声嘶及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1例

    作者:张树荣;田学明;杨静;张彦

    患者,男性,70岁。因痰中带血、声音嘶哑4月,右上肢水肿、皮肤红斑半月入院。患者于4 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微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言语不清。在外院行CT检查示"左上肺癌"未行特殊治疗。半月前出现右侧肩、颈及右上肢水肿,并逐渐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经"输液"等治疗无明显效果,收入住我院。查体:颜面、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大片弥漫性红斑,上覆较多糠斑状鳞屑,有抓痕,局部皮损结痂。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侧颈、肩部及右上肢水肿,心、肺、腹无异常。胸片示左肺癌胸腔广泛转移,电子喉镜检查无异常。诊断:肺癌晚期,喉返神经麻痹,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皮炎。因患者病情较重,未行放疗及化疗,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入院1月后死亡。讨论:晚期肺癌由于癌肿或转移淋巴结的压迫,可出现许多相应的症状。但同时出现多种并发症的情况并不多见。本例患者由于癌肿直接压迫或侵犯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喉返神经而出现声音嘶哑,压迫上腔静脉使静脉回流受阻而出现右侧肩、颈及右上肢水肿。患者全身出现大量皮肤损害,从皮疹的特征来看似接触性皮炎,但患者无任何可疑物品或食物接触史,既往无同类病史,且非暴露部位的皮肤也有较多类似病变,因此,皮炎也是该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理尚不十分明确。

  • 食管癌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王鑫;祝淑钗

    食管癌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2%,世界范围内因癌症死亡的病例中,食管癌位居第6位[1].近年随着手术方式不断改进,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30%左右,但仍不令人满意.食管的黏膜下层富含淋巴管,肌层外缺乏浆膜,早期阶段即可出现淋巴结转移.Endo等[2]研究发现,食管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转移淋巴结仅见于纵隔;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即可高达41%,可转移至腹部、颈部.食管癌早期症状隐匿,就诊时约有50%的患者已发生转移,单纯手术治疗的效果很差,因此多学科综合治疗已成为发展趋势.下面就目前手术、放疗、化疗结合治疗食管癌的各种研究方式及治疗结果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18FDG PET-CT对食管癌临床分期及适形放疗计划设计的影响

    作者:余雯;傅小龙

    准确的TNM分期,包括原发灶浸润深度和长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是为食管癌患者制定佳治疗策略的至关重要因素.对拟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在解剖和功能上准确勾画食管病变范围和受转移淋巴结则是达到精确放疗的必然要求.18FDG是临床常用的PET检查示踪剂,故主要综述18FDG PET-CT较以往常规诊断技术对食管癌准确分期及指导放疗靶区确定的价值.

  • 18F-脱氧葡萄糖PET用于制定肿瘤放射治疗计划研究进展

    作者:于金明;邢力刚;杨国仁

    随着显像技术的进步和多种新型显影剂的开发,PET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目前,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o-2-deoxy-glucose,FDG)PET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已得到了一定的共识,临床研究证实FDG PET较CT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从患者整体治疗方案制定的角度看,由于FDG PET可更精确地确定肿瘤位置包括原发肿瘤、区域转移淋巴结以及远地转移病灶,这不但可使手术或放射治疗的根本目的(根治或姑息)发生变化,而且将使治疗计划如靶区位置、大小以及剂量分布的限制条件等发生变化.

  • 妇科恶性肿瘤腹股沟区转移淋巴结解剖分布和CTV边界

    作者:程淑霞;王志成;张明川;张新慧

    目的 明确妇科恶性肿瘤腹股沟区转移淋巴结的解剖分布,探讨CTV的勾画边界.方法 回顾分析34例妇科恶性肿瘤并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基于腹股沟淋巴结的解剖分布,应用CT和MRI的血管增强扫描影像和Eclipse计划系统的三维重建图像,分析腹股沟区淋巴结与股静脉、大隐静脉及其分支、股部浅筋膜和深筋膜的关系,以及包含95%以上腹股沟淋巴结的CTV边界.结果 34例患者共145个腹股沟转移淋巴结.浅组淋巴结131个,在腹股沟韧带下方,129个位于股部浅筋膜和深筋膜之间.浅组增大淋巴结上群25个在耻骨联合上1cm以上,沿旋髂浅静脉分布;中群85个在耻骨联合水平,邻近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11例单个浅组淋巴结转移均在该组;下群21个在耻骨联合下缘以下,沿大隐静脉和股内、外侧浅静脉分布.14个深组转移淋巴结,在股静脉内侧,缝匠肌内侧缘与股静脉后外侧缘连线的后外侧未发现肿大淋巴结.上界:142个淋巴结在耻骨上支上缘以下,3个达股骨头上缘;下界:143个在小转子下缘以上,2个下界达小转子下缘下2cm.结论 包含98%腹股沟区转移淋巴结CTV边界:前界为浅筋膜,内侧界为腹股沟韧带和股血管后内侧肌肉边缘,后外侧界为股静脉后外侧缘与缝匠肌内侧缘连线,上界为股骨头上缘,下界为小转子下缘.

  • 恶性黑色素瘤的放射生物学特点与放射治疗方案选择

    作者:唐启信

    阅读贵刊"八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放射治疗"(2000,9:66-67)与"对恶性黑色素瘤是否还提倡做大分割放射治疗"(2001,10:114)后体会如下. 恶性黑色素瘤(恶黑)是迄今使用大分割方案放射治疗较多的恶性肿瘤,这与过去曾经认为恶黑为放射抗拒性有关,但是近年来已经认为就总体上而言,恶黑的放射敏感性与相当一部分恶性肿瘤并无特殊差异.恶黑的放射生物学特点为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非常明显,其范围可能超过某些其他类型的癌肿,虽然其主要放射效应参数如D0、N、α/β、SF2等的平均值与大多数癌肿并无系统的差别.Rofstad离体研究10例恶黑患者原发瘤和1~3个远地转移灶的放射敏感性,以D0值为效应观察指标.结果第1组4例,原发瘤和转移灶均为放射抗拒性;第2组3例,原发瘤和转移灶均为放射敏感性;第3组3例,原发瘤放射敏感,转移瘤中的不敏感者为放射抗拒性(D0值分别为0.94、1.51?Gy,P<0.05).未发现转移瘤较原发瘤对放射敏感者.因此对恶黑患者躯体不同病灶的放射治疗方案应该个别化.Korabiowska等研究头颈部黑色素瘤DNA非整倍体所占的比例发现,非整倍体在普通痣中占8%,结构不良痣中占22%,面部黑色素瘤中占43%,口腔黑色素瘤中占65%,转移淋巴结中占40%,远地转移瘤中占66%.目前一般认同的意见是DNA二倍体放射敏感性较非整倍体者低,肿瘤细胞DNA倍数性对放射治疗效应和生存预后的影响不一致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恶黑在LQ模式剂量效应存活曲线的α/β比值范围很宽,视实验动物、方法和黑色素瘤的类型而定,为6~18?Gy.另有报道为2.5~15.0?Gy,以及其低值为0.57?Gy(95%可信限为-1.0~2.5?Gy)者.α/β比值小(≤5Gy)表明放射剂量效应存活曲线肩部宽,细胞系对放射性损伤的修复能力强,放射杀灭双击机制作用所占的比重较大,大分割放射有利于提高杀灭率,与MT模式细胞存活曲线外推值N值高的意义相仿.Rofstad(1986)复习文献中人体恶黑约40个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参数发现,在MT模式的外推值N≥10者有14/43例占32.6%,LQ模式的α/β比≤5?Gy者17/40例占42.5%. 综上所述可见:(1)恶黑具有很明显的放射敏感异质性,可存在于恶黑患者的不同个体之间和同一患者的不同病灶之间.(2)针对恶黑明显的放射敏感异质性,放射治疗设计的个体化(病例差异)甚至个别化(病灶差异)就显得具有更加重要的临床意义.(3)目前对恶黑放射治疗较为普遍可接受的意见是对于具有先天的异常低α/β比值者、或是对皮肤和可以接近的粘膜表面恶黑使用电子束或X射线口腔筒照射者采用大分割剂量进行放射治疗是可以考虑的.否则,从晚期正常组织损害出发考虑,不宜采用大分割放射治疗.

  • 多基因蛋白联合检测在胃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和钢;李锦

    目的研究多基因蛋白在胃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胃癌转移淋巴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胃癌转移淋巴结中PCNA、C-erbB-2、bcl-2和p16的基因蛋白表达.结果PCNA、C-erbB-2和bcl-2在胃窦部癌转移淋巴结中N1站表达率高于N2、N3站;在各类型胃癌转移淋巴结中N2、N3站表达率呈降低趋势,p16在N3站表达率呈上升趋势;黏液腺癌转移淋巴结中p16表达率低;分站淋巴结基因表达与原发灶的距离有关.结论联合基因蛋白检测胃癌转移淋巴结可以作为判断术后转移状况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乳腺原发癌和转移淋巴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抗乳腺癌研究

    作者:张小英;张志明;刘剑勇;赵荫农;张春燕;唐凯;利基林

    目的探讨同个体乳腺原发癌和转移淋巴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抗瘤活性.方法从35例乳腺癌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乳腺原发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分离出乳腺原发癌TIL和转移淋巴结TIL,观察不同部位获得的TIL体外对不同部位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乳腺原发癌TIL对乳腺原发癌癌细胞与转移淋巴结TIL对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均具有很高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71.31±3.11)%和(69.38±2.51)%],明显高于乳腺原发癌TIL对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和转移淋巴结TIL对乳腺原发癌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0.31±2.89)%和(49.80±3.21)%].结论同一个体乳腺癌其原发癌和转移淋巴结TIL抗瘤活性有差别.

  • 鼻咽癌放疗致迟发性双侧声带麻痹1例报告

    作者:陈贤明;甄泽年;赵敏;陈辉

    患者男,60岁.因气管切开术后不能拔管入院.患者10年前因痰中带血.双耳闭塞感就诊,经病理检查诊断为"鼻咽癌".直线加速器行鼻咽部及双侧颈部根治性放疗.经治疗鼻咽部肿瘤及颈部转移淋巴结消失.1年前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立即前往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双侧声带麻痹",紧急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对症处理.症状缓解后试图拔除气管套管时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带管至今.来院要求检查及拔除气管套管.

  • 改良性颈淋巴清扫术手术要点

    作者:嵇庆海;王宇

    一、改良性颈淋巴清扫术(modified neck dissection,MND)的概念早的颈淋巴清扫术称为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RND),随着人们对颈部解剖的了解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行为的认识[1-2],逐渐对RND术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术式统称为MND.以前国内命名比较混乱,2004年在屠规益教授主持下将名称和范围统一[3],MND的概念为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为主的手术,即"三保留"手术.根据保留的组织,MND分3类:①Ⅰ型,只保留副神经;②Ⅱ型,保留副神经和颈内静脉;③Ⅲ型,保留副神经、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此外,还可保留颈外静脉和肩胛舌骨肌,即"五保留"手术,必要时还可以保留耳大神经和颈丛神经.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较好,转移淋巴结多无包膜外侵犯,越来越多的医生在治疗中选用MND.

  •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清扫术适应证探讨

    作者:温树信;王斌全

    一、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现状及定义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自然病史长,预后好,缺少前瞻性随机研究的临床资料,因此,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外科治疗一直存在较大争议[1-3].多数学者认为,分化型甲状腺癌NIb颈淋巴结转移应该行改良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为颈Ⅱ~Ⅵ区[4].如果发现有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同时行Ⅶ区淋巴结清扫[1].当然,对颈部淋巴结分区是否应该包括Ⅶ区,学术界还有不同的声音[5].Nla颈淋巴结转移应该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为颈Ⅵ区.目前并不主张对NO分化型甲状腺癌行预防性全颈淋巴结清扫术,但对是否需要行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意见尚不一致[6].

  • 作者:

    关键词:
  • 术前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转移淋巴结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常东民;王健生;王宪文;任宏;陈武科;石景森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6年5月~1999年12月收治且资料完整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97例的手术后原发灶和淋巴结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术前化疗组62例,单纯手术组35例.结果原发灶组织学完全缓解7例,4例原发灶无癌细胞残留:但1例有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有腹腔淋巴结转移.7例病变仅仅浸及黏膜下.术前化疗组纵隔淋巴结转移比例和转移度分别为16.1%和4.7%,单纯手术组为65.7%和34.2%,术前化疗组腹腔淋巴结转移比例和转移度分别为25.8%和6.6%,单纯手术组为48.6%和12.0%,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前化疗对转移淋巴结有治疗作用,术前化疗组手术后转移淋巴结的完全缓解率较低可能是食管癌术前化疗+手术治疗后远期效果不佳的原因.对术前化疗有效的患者,原发病灶的完全切除和区域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十分重要.

  • 染色Ⅰ、Ⅱ号标记胃癌转移淋巴结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郭延庆;周金铭;郭飞

    1.目的和意义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而手术效果又取决于能否彻底根治,特别是彻底切除引流区域的淋巴结.但是,目前临床上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是根据其大小、硬度和形状进行判定并按规约进行清除的.至于切下的淋巴结那些癌那些是非癌淋巴结,是否有遗漏,临床上缺乏直观、实用的标识方法.我院普外科受吉林省卫生厅资助于1994年3月~1996年6月对105例Ⅱ-Ⅲ期胃癌患者进行了胃癌淋巴结标记研究,试图寻找一种使胃癌淋巴结特异性标记或能提高胃癌淋巴结清除率的方法,用来指导术中清扫淋巴结,以达到术式合理、清除彻底的目的.

  • CXCL12和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谈宜傲;周林玉;石结武;宣强;古爱军;于靳;王凤龙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和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和其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及26例转移淋巴结中CXCL12和CXCR4表达的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肾透明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中的CXCL12的表达显著高于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分别为76.9%(20/26)和35.8%(19/53),P<0.05.肾透明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中的CXCR4的表达也高于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分别为69.2%(18/26)和62.2%(33/53),但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XCL12和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CXCL12和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中高表达,两者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器官特异性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淋巴转移.

  • 彩超结合CT分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探讨

    作者:唐雪丹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头颈部恶性肿瘤,具有恶性度低、生长缓慢等特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一般不会发生远处转移,有30%~80%的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转移,而患者在发病早期就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2]。目前,临床上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的处理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是在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区域进行淋巴结清扫已经达成共识,在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术前正确判断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外科治疗和处理的保证,因此为了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和质量,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就应更加精确和全面的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评估和诊断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3,4]。本研究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术前分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彩超结合CT在分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临床运用效果和价值,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48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