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器官移植杂志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杂志

Organ Transplantation 기관이식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0.97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7445
  • 国内刊号: 44-166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3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期刊中心《器官移植》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陈规划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ABO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术后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刘强;罗芳标;阎雄;罗诗樵;杜成友

    目的 系统评价ABO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ABO-I LDLT)术后的疗效,并与ABO血型相合活体肝移植(ABO-C LDLT)相比较.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收集关于ABO-I LDLT及ABO-C LDLT疗效对比的文献.根据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应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检索文献432篇,按纳入标准筛选共纳入6篇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ABO-I LDLT组与ABO-C LDLT组的受体及移植物术后1、3、5年存活率和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O-I LDLT组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和肝动脉栓塞发生率均高于ABO-C LDL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 OR)=2.08,95%可信区间( CI)1.25~3.45,P=0.005;OR=2.24,95%CI 1.03~4.89, P=0.04).结论 与ABO-C LDLT相比,ABO-I LDLT疗效稍差,但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

  • 血管闭合系统在肝移植门静脉重建中的应用分析:附137例报道

    作者:潘冰;吕少诚;李立新;赵昕;张志华;李平;郎韧;贺强

    目的 分析非穿透性血管闭合系统在成人同种异体肝移植门静脉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22例同种异体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门静脉重建是否使用血管闭合系统,分为血管夹组(137例)和传统缝合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血管夹组一次性吻合门静脉的成功率为93.4%(128/137).本组资料中共有14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死率为6.3%(14/222),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门静脉相关并发症.血管夹组的门静脉吻合时间为(5.6±1.7)min,明显短于传统缝合组的(10.7±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肝移植术中使用血管闭合系统重建门静脉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手工缝合比较,前者能有效缩短门静脉吻合时间.

  • 抑炎因子IL-35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关系的研究

    作者:胡林昆;陈城;王卫珍;赵晓俊;李峰;张学锋;潘浩;浦金贤;侯建全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所有受体分为早期肾功能恢复良好(IGF)组(32例)和DGF组(13例).比较肾移植术后1、2、3、7、14、28 d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各时间点两组受体的血清肌酐(S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比较肾移植术后1、2、3、7、14、28 d各时间点两组受体血清和尿液IL-35含量.结果 DGF组受体术后肾功能恢复迟缓,术后7 d时Scr水平高于IGF组,eGFR水平低于I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年,两组受体Scr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GFR仍存在较大差异,与IGF组相比,DGF组受体术后1年时eGFR仍降低(P<0.05).术后1、2、3、7、14 d,DGF组血清中IL-35含量均低于IGF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术后28 d,与IGF组相比,DGF组血清IL-35含量反而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7 d,DGF组尿液中IL-35含量均低于IGF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4、28 d,两组受体尿液IL-35含量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受体血清和尿液中IL-35含量低与DGF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提示术后早期受体全身和移植肾局部抑炎应答过弱,过度的炎症应答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是DGF发生的重要原因.

  • 双肺移植同期Nuss手术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合并胸廓畸形长期生存1例

    作者:丁浩;毛文君;刘峰;范立;陈静瑜

    目的 探讨双肺移植同期Nuss手术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合并漏斗胸的疗效.方法 2015年3月24日,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BOS合并漏斗胸患者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暨肺移植中心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双肺移植术,同期行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手术顺利,术后予抗炎、抗真菌预防治疗,予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肾上腺皮质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于术后25 d出院,术后2年拆除胸部Nuss钢板,胸廓畸形得到纠正,术后接受长期随访,截止至投稿日,患者存活3年余,肺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满意.结论 双肺移植同期Nuss手术是治疗终末期BOS合并胸廓畸形的有效办法.

  • 他克莫司代谢率与肾移植术后早期BK病毒感染的关系

    作者:孙忠蔚;范宇;柏宏伟;钱叶勇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FK506)代谢率与肾移植术后早期BK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80例受体作为研究对象.对纳入研究的80例受体进行细胞色素P450(CYP)3A5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快代谢组(CYP3A5*1/*3基因型和CYP3A5*1/*1基因型,38例)和慢代谢组(CYP3A5*3/*3基因型,42例).分析80例受体的CYP3A5基因型分布情况;比较两组受体FK506代谢率[浓度/剂量比(C/D值)];比较两组受体术后6个月内BK病毒感染事件[包括BK病毒尿症、BK病毒血症、BK病毒性肾病(BKVN)]的发生率.结果 80例受体中, CYP3A5*1/*1基因型5例(6%),CYP3A5*1/*3基因型33例(41%),CYP3A5*3/*3基因型42例(53%).在80例受体的160个等位基因中,CYP3A5*3等位基因占117个,即CYP3A5*3等位基因变异率为73.1%.快代谢组受体术后1、3、6个月的C/D值均低于相应时间的慢代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快代谢组和慢代谢组受体BK病毒尿症发生率分别为37%和29%,BK病毒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8%和2%,BKVN发生率分别为3%和0,快代谢组BK病毒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慢代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受体BK病毒尿症和BKVN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根据CYP3A5基因型学检测结果发现FK506代谢率高的肾移植受体,其术后早期BK病毒血症发生风险高.

  • 肝脏机械灌注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一鸣;张毅;林国桢;张英才;杨扬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的有效手段,而供肝严重短缺与等待移植名单的不断增长间的矛盾在持续扩大.肝移植的供肝保存技术中,机械灌注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评估供肝质量并且较好地保存离体肝脏,甚至拯救部分边缘供肝.虽然机械灌注技术给供肝保存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其仍存在包括主要技术参数设置未达成统一化,针对肝移植的机械灌注技术尚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广泛应用还需大样本量、多中心的临床验证等问题.本文就机械灌注的发展以及不同类型的肝脏机械灌注技术展开综述.

  • 移动医疗技术在器官移植受体术后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薛召;朱皓阳;胡良硕;王博;吕毅

    器官移植受体术后管理是影响移植手术成败和受体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常规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并不能完全满足器官移植受体术后自我管理需求.移动医疗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器官移植受体术后管理提供了新方法.移动医疗技术凭借其设备普及性、移动性和便携性等优势,利用加载于智能终端设备平台的移动应用程序实现器官移植受体与医师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对改善受体术后治疗依从性、病情监测质量、健康咨询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少受体出院后到医院的随访次数和住院时间,可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基于此,本文就移动医疗技术概述、移动医疗技术在器官移植受体术后管理中的研究内容和效果评价进行综述,旨在为器官移植受体术后管理提供参考.

  • 肾移植术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复发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莉莉;孙启全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肾移植术后容易复发,是导致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循环因子学说到近年对足细胞靶抗原的认识,移植后FSGS复发的机制研究越来越深入,而针对足细胞抗原的靶向治疗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肾移植术后FSGS的临床分型及危险因素、FSGS复发的机制、FSGS复发的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

  • 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的经验总结

    作者:武睿超;黄兆宇;张黎;刘钧汉;郑克谱;冉江华

    目的 探讨建立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巧并总结经验.方法将120只大鼠按热缺血时间分为3组:A组(热缺血0 min)、B组(热缺血10 min)、C组(热缺血20 min),每组各40对.通过改良"二袖套"法,对3组大鼠行原位肝移植术,记录3组大鼠手术各阶段所用时间.记录3组大鼠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72 h、7 d的存活率,如出现死亡及时解剖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3组大鼠的供肝冷缺血时间、无肝期及受体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结束时,A组、B组、C组大鼠的存活率分别为97%、97%、100%;术后24 h,3组相应存活率分别为92%、90%、92%;术后72 h,3组相应存活率分别为90%、80%、77%;术后7 d,3组相应存活率分别为85%、70%、57%.3组大鼠手术结束、术后24 h和术后72 h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 d C组大鼠的存活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和术后24 h内死亡原因多为手术操作导致,术后72 h死亡原因多为胆漏和缺血性肝衰竭,术后7 d死亡原因多为胆道并发症,且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只数增多.结论大鼠DCD供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稳定建立关键在于保护肝脏和胆道功能,难点在于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和缩短无肝期.

  • 他克莫司对大鼠体内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作者:黄中力;蒋亚梅;宋涂润;王显丁;范钰;刘金鹏;王志灵;王莉;林涛

    目的 探讨使用他克莫司(FK506)的大鼠体内短链脂肪酸(SCFA)的变化及其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只SD大鼠分为FK506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只.FK506组给予每日皮下注射FK506(3 mg/kg)+含10%乙醇的葵花油溶液,持续4周;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等量的含10%乙醇的葵花油溶液,持续4周.给药期间每周测量2组大鼠体质量.给药结束后,检测两组大鼠的血糖水平、血液和粪便中的SCF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第2、3、4周FK506组大鼠的相对体质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对照组比较,FK506组大鼠在给予葡萄糖后0、30、60 min时血糖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与对照组比较,FK506组大鼠粪便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FK506可导致大鼠血糖水平升高,这种升血糖的作用可能由大鼠粪便SCFA含量降低引起.

  • 扶芳藤含药血清对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机制

    作者:蒋鹏;高宏君;尤剑鹏;梁泰生;顾新伟;张建强;梁方芳;黄福;武桢

    目的 探讨扶芳藤含药血清对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包括对照组(正常大鼠胰岛细胞予正常大鼠血清培养)、缺血预处理组(获取胰腺前阻断腹主动脉再开放,胰岛细胞予正常大鼠血清培养)、扶芳藤治疗组(正常大鼠胰岛细胞予大鼠扶芳藤含药血清培养)、扶芳藤组和空白组(正常大鼠分别予扶芳藤提取物或蒸馏水灌胃,用于制备大鼠血清).采用双硫腙(DTZ)染色法观察并计算胰岛数量;采用吖啶橙(AO)/碘化丙啶(PI)染色法,计算胰岛细胞存活率;采用胰岛素释放实验计算刺激指数(SI)来评价胰岛细胞功能;采用谷胱甘肽(GSH)及一氧化氮(NO)试剂盒测定胰岛细胞内GSH、NO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DTZ染色后胰岛细胞呈特异性猩红色,各组间胰岛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培养时间延长,各组胰岛细胞活性均逐渐降低,分离培养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扶芳藤治疗组细胞存活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及扶芳藤治疗组的SI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及扶芳藤治疗组胰岛细胞的GSH含量均升高、NO含量均降低、iNOS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扶芳藤能通过提高GSH、降低iNOS表达及NO产生,提高胰岛细胞存活率,增强胰岛功能.

  •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匡国杰;陈文;石炳毅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脐带来源MSC(UC MSC)、骨髓来源MSC(BM MSC)、脂肪来源MSC(Fat MSC)分别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混合培养48 h,并设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培养物中Tfh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组培养物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21的含量.将BM MSC与PBMC共同培养,分别加入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T)、IL-10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抗体,分别为1-MT组、IL-10抑制组、HLA-G抑制组,另设不加其他物质的BM MSC组,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fh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 BM MSC组Tfh细胞的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M MSC组比较,UC MSC组和Fat MSC组Tfh细胞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M-MSC组IL-21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M MSC组比较,UC MSC组和Fat MSC组IL-21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MT组、IL-10抑制组和HLA-G抑制组Tfh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75±0.07)%、(1.31±0.09)%和(1.50±0.03)%,与BM MSC组[(1.03±0.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BM MSC对Tfh细胞分化的抑制效果好,抑制IL-21的效 果好,其发挥抑制Tfh细胞分化的机制可能与促进IDO分泌有关.

  • EPO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防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亚;周松;刘永光;范礼佩;李民;郭颖;赵明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用于预防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BMSC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不含EPO)、A组(EPO终浓度10 IU/mL)、B组(EPO终浓度100 IU/mL)、C组(EPO终浓度500 IU/mL)和D组(EPO终浓度1 000 IU/mL),每组细胞培养24 h和48 h,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测定BMSC的细胞增殖率.将BMSC分为2组,分别为BMSC组(不含EPO)和EPO-BMSC组(EPO终浓度500 IU/mL),每组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BMSC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蛋白表达水平.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后,将受体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EPO组(术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1 mL含有500 IU的EPO溶液)、BMSC组(术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1 mL的1×106/mL BMSC细胞液)、EPO-BMSC组(经尾静脉注射1 mL 500 IU/mL EPO体外培养的含有1×106/mL BMSC细胞液),采用血清肌酐(Scr)试剂盒测定血标本中Scr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肾组织中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培养 24 h,各组BMSC增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培养48 h,与对照组比较,C组(EPO终浓度500 IU/mL)的BMSC增殖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MSC组比较,EPO-BMSC组BMSC表面CXCR4的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0.05).肾移植术后1 d,各组受体鼠的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5 d,与对照组比较,EPO组、BMSC组和EPO-BMSC组受体鼠的Scr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EPO-BMSC组受体鼠的Scr水平低于EPO组、BMS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和术后5 d,各组受体鼠移植肾组织中IL-4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与对照组比较,EPO组、BMSC组及EPO-BMSC组受体鼠移植肾组织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和IFN-γ/IL-4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5 d,与对照组比较,EPO组、BMSC组和EPO-BMSC组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和IFN-γ/IL-4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EPO-BMSC组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和IFN-γ/IL-4均低于EPO组和BMS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EPO预处理BMSC可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保护移植肾功能.

  • 肝移植中基于门静脉重建方案的门静脉血栓分类及处理策略

    作者:滕飞;傅志仁

    门静脉血栓(PVT)的处理目前仍然是肝移植手术技术方面的一大挑战,复杂的PVT需要根据血栓的范围、机化及其与血管壁的粘连程度、侧支血管的代偿分流情况等,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案,以达到佳的疗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门静脉取栓后血流再通情况和门静脉重建方案的PVT分类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3类PVT相应的处理方案.采用基于门静脉重建方案的PVT分类,对PVT患者肝移植的预后具有较为准确的评估价值,可以尝试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活体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文勇;李涛

    活体肝移植已发展为器官移植重要的一部分.世界上需要肝移植的患者急剧增加,由于供体的不足导致肝移植受到限制,导致等待肝移植患者的病死率上升,活体肝移植的开展能缓解器官捐献数量不足时的肝移植需求,同时也扩大了肝移植捐献群体.特别是在亚洲,越来越多的肝移植是通过活体捐献进行.本文将针对活体肝移植的适应证、活体肝移植的评估筛选、活体肝移植手术方式、活体肝移植的管道重建及相关并发症、活体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和治疗进行总结.

器官移植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