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器官移植杂志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杂志

Organ Transplantation 기관이식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0.97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7445
  • 国内刊号: 44-166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3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期刊中心《器官移植》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陈规划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宫血宁胶囊治疗肾移植术后异常子宫出血10例疗效分析

    作者:高建;杨广庭;姜伟;刘彦斌;刘剑平;成伟丽

    目的 探讨宫血宁胶囊对肾移植术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10例肾移植术后异常子宫出血女性患者(其中5例行诊断性刮宫术),肾移植术后4~49(中位时间10)个月发病.月经过多5例,月经过频2例,子宫不规则过多出血2例,子宫不规则出血1例.治疗方法为宫血宁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6d为第1个疗程,以后每次月经来潮第1日开始服用该药,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6d,共治疗3个疗程.5例行诊断性刮宫术者在按上述方法用药的同时,于术后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3~5d预防感染.结果 全部患者经宫血宁胶囊治疗后均为有效,有效率为100%,其中闭经3例,月经正常4例,月经量明显减少3例.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宫血宁胶囊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肾移植手术后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在排除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后,给予宫血宁胶囊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 肝移植术后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13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国勇;魏思东;王冰;孙建军;蒋进发;汤高枫;谢占涛;陈建斌;赵会博;季节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药物敏感情况及预后.方法 分析13例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受者的临床特点,其耐药情况及敏感药物,并了解患者的预后.结果 在85例肝移植病例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受者占15%.69%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于术后l周内,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呼吸困难少见.体格检查以肺呼吸音减弱和干、湿啰音为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7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84%为多药耐药菌,38%为泛耐药菌,但对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敏感.有细菌培养结果后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愈11例,2例死于呼吸衰竭或中毒性休克.结论 肝移植术后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不典型,对多黏菌素、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敏感,经及时治疗预后尚可.

  • 肝肺综合征的肝移植治疗:肝移植术后5年随访和生存分析

    作者:易慧敏;陈规划;安玉玲;李敏如;杨扬;易述红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肝肺综合征(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并发HPS的终末期肝病患者31例列为HPS组,按有否进行原位肝移植(OLT)治疗再分为HPS手术组(26例)和HPS未手术组(5例),同时随机选择接受OLT的30例末并发HPS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non-HPS手术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随访结果和生存情况.结果 HPS手术组术后28 d存活率为77% (20/26),半年及1年存活率均为62% (16/26),5年存活率为58% (15/26),明显高于HPS未手术组患者的存活率(0),但其5年存活率低于non-HPS手术组患者的5年存活率(80%).HPS手术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为77% (20/26).HPS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包括:大出血、肺部感染、伤口迁延不愈并感染、脑出血、高钠血症、肾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合并HPS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唯一有效方法,可延长其存活时间,提高其存活率.

  •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受者存活的影响

    作者:石韶华;王振兴;陈花;武政华;马永文;康彦;宿宇坤;武小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R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 virus,HC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 HBV和(或)HCV感染肾移植受者110例(感染组),其中HBV感染受者56例、HCV感染受者52例,HBV与HCV合并感染2例.非HBV与非HCV感染受者694例(非感染组).感染组受者术前有病毒复制者予积极治疗,研究早期肝功能正常者可接受肾移植,后期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要求连续3~6个月HBV脱氧核糖核酸(DNA)0 copy/ml,HCV核糖核酸(RNA)0 copy/ml方可接受肾移植.术后定期检测HBV与HCV,定期检测感染组受者HBV DNA滴度、HCV RNA滴度.发现HBV复制,选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酌情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分别比较两组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比较两组的肝功能衰竭病死率.结果 非感染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4.2%、91.4%,3年为86.4%、85.2%,5年为82.7%、78.9%;感染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0.2%、88.1%,3年为88.9%、86.2%,5年为81.5%、76.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感染组中14例(12.7%)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中10例为HBV感染者,非感染组受者无1例死于肝衰竭.感染组术后肝衰竭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2.7%、0,P <0.05).结论 受者术前HBV和(或)HCV感染会明显增加肾移植术后肝衰竭死亡危险.患者术前处于病毒复制期应予积极治疗,在肝炎病毒停止复制6个月后再考虑肾移植.长期随访方中应定期复查HBV与HCV感染指标,早确诊、早治疗,并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

  • 体能锻炼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作者:闵敏;冯小芳;王立明;左富姐;周梅生

    目的 探讨体能锻炼对肾移植受者早期生理、心理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2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于术后6周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体能锻炼,持续24周.观察两组入组前,入组后6周、12周、18周、24周的血红蛋白、血清肌酐(Scr)、血钙水平,以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骨质丢失、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HAMA)评价两组入组前后的心理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体能锻炼12周后血红蛋白、血钙水平升高的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均为P<0.05).观察组的高血脂、骨质丢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观察组体能锻炼后发生焦虑障碍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能锻炼能显著改善肾移植受者的生理、心理功能,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门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预防活体肝移植术后小肝综合征3例报道

    作者:黄纪伟;张涛;曾勇

    目的 探讨门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用于预防活体肝移植术后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liver syndrome,SFSS)的效果.方法 3例活体肝移植均采用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作为移植物.术中发现实测移植物(肝)重量/受体的体质量(体重)的比值(graft to recipient weight ratio,GRWR)为0.58%、0.77%及0.71%,均<0.8%,符合小移植物的诊断.处理:首先吻合肝静脉流出道,其次吻合门静脉,将受体门静脉右支与移植肝门静脉右支端端吻合,将受体门静脉左支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达到门腔分流的作用,之后按顺序吻合动脉和胆道.术中均未行脾静脉结扎或脾切除等处理.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SFSS并顺利出院,出院时间分别为术后25 d、34 d及56 d.移植肝功能逐步好转,术后1d门静脉流速理想.移植肝增长良好.门静脉-下腔静脉短路通畅时间:除1例通畅持续仅104 d,其余2例持续通畅.结论 LDLT术中进行门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可以及时有效预防小移植物背景下的SFSS,受体门静脉左支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的分流 技术安全可靠.

  • 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原肾恶性肿瘤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解俊杰;钱叶勇;石炳毅;范宇;柏宏伟;常京元;王洪阳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原肾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1988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患者2016例,其中3例患者移植术后并发原肾恶性肿瘤,对这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43岁.肾移植术后采用钙调磷酸酶免疫抑制剂(CNI)+麦考酚吗乙酯(MMF)或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1个月内移植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发生恶性肿瘤距肾移植术后时间分别14个月、16个月和54个月.首发症状分别为腰部疼痛1例、无痛肉眼血尿2例.3例患者均采用肾癌根治手术,病理结果分别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并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血管肉瘤1例和透明细胞癌1例.在保证移植肾功能的情况下均调整了免疫抑制剂用量.随访发现前2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确诊半年内死亡,后1例长期存活.结论 肾移植患者术后原肾发生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上以肾癌根治术为主,术后保证移植肾功能正常的同时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同时辅以其他综合治疗.

  • 移植物抗宿主病皮肤表现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卢荣标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指供体移植物中的免疫活性细胞对宿主组织产生不相容的免疫攻击所致的临床综合征.GVHD常累及皮肤、肝脏、胃肠道等多个器官,其中以皮肤受累常见,皮疹在病程早期出现,临床表现多样化,其在GVHD的早期诊治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GVHD的皮肤表现进行综述.

  • 自体原位肝移植逆行灌注法对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作者:方迎兵;江艺;张小进

    目的 探讨自体原位肝移植术中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肝移植应用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60只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随机分为逆行灌注组、门静脉灌注组与假手术组各20只.前两组建立自体肝移植模型,其中逆行灌注组采用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法,先开放下腔静脉,再开放门静脉,后开放肝动脉.门静脉灌注组采用常规经门静脉正向灌注法,先开放门静脉,再开放下腔静脉,后开放肝动脉.假手术组开腹后游离肝门处门静脉、肝动脉及肝上、下下腔静脉,不予阻断,17 min后关腹.分别检测3组术前1h、术后1h、8h及术后1d、5d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无肝期结束后1h、8h、1d取左肾组织行光镜检查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术前1h,各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逆行灌注组、门静脉灌注组术后1h、8h及1d的Scr、BUN水平显著增高,而且逆行灌注组上述两指标明显低于门静脉灌注组(均为P<0.05),但术后5d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无肝期结束后1h,逆行灌注组和门静脉灌注组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肾间质充血,8h出现明显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及肾间质充血,逆行灌注组明显轻于门静脉灌注组;无肝期结束后1d两组肾组织损伤呈现好转趋势,且逆行灌注组明显优于门静脉灌注组.结论 自体原位肝移植术中实施逆行灌注可减轻大鼠急性肾损伤,改善大鼠早期肾功能.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预防兔缺血性胆道病变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王桥;宋伟峰;易述红;张琪;刘剑戎;陈规划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移植在防治兔肝内缺血性胆道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1)A组(假手术组),仅切开腹腔,不予任何特殊处理,术后分层关腹;(2)B组(实验模型组),建立肝内缺血性胆道病变模型;(3)C组(hUC-MSC移植组),术前12 h经耳缘静脉注射hUC-MSC(2×106/kg)5 ml,然后按B组实验操作建立肝内缺血性胆道病变模型.术后定时监测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术后4周开腹行胆道造影.处死动物后,取第一肝门处汇管区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多个时间点各项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为P<0.05),但C组的生化指标升高程度明显低于B组(均为P<0.05),下降趋势明显.术后4周胆道造影、病理学检查结果示,B组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破坏严重,C组的胆管上皮细胞破坏较B组明显减轻,管壁结构完整.结论 术前hUC-MSC移植能够有效减轻缺血性胆道病变的程度,预防缺血性胆道病变的发生.

  • 体外刺激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免疫监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靳占奎;田普训;林远;薛武军;郑谨;丁小明;谢冉;丁晨光;葛冠群;毛天赐;段万里;席敏

    目的 探讨应用体外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方法进行免疫监测来预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价值.方法 选取40例肾移植受者,将其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20例)和肾功能正常组(20例);选取10名健康供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出外周血淋巴细胞,并经佛波酯( phorbol mfiismte acetate,PMA)和离子霉素(ionomycin,Ion)体外刺激8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白介素(IL) -2、IL-6的表达强度及CD3+ CD69+、CD3+CD71+淋巴细胞比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L-2联合IL-6、CD3+ CD69+联合CD3+ CD71+预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急性排斥反应组的IL-2、IL-6的荧光强度和CD3+ CD69+、CD3+ CD71+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IL-2联合IL-6预测肾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的敏感度为0.90,特异度为0.95.CD3+ CD69+联合CD3+ CD71+预测急性排斥反应的敏感度为0.95,特异度为0.90.结论 监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刺激上清液中的IL-2、IL-6及CD3+ CD69+、CD3+ CD71+的表达强度,可以预测急性排斥反应.此法简便,敏感度和特异度高.

  • 小肠移植的关键外科技术

    作者:李元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小肠移植已成为治疗肠衰竭理想的方法,一个小肠移植的时代已经到来[1].目前,全球先进的小肠移植中心所做的小肠移植术后患者的1年和2年存活率可达90%和80%[2],这固然与小肠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免疫抑制方案、排斥反应监测、感染防治及促进移植肠功能恢复等主要技术的进步有关[3-5],但外科技术的进步也是小肠移植疗效良好的重要原因[6-8].一些关于小肠移植外科技术的关键问题,在小肠移植的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研究中得以明确.本文就小肠移植的关键外科技术进行评述.

器官移植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