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器官移植杂志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杂志

Organ Transplantation 기관이식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0.97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7445
  • 国内刊号: 44-166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3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期刊中心《器官移植》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陈规划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体重指数预测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供肝脂肪肝的价值

    作者:甄作均;陈焕伟;吴志鹏;计勇;李梅生;陈应军;李杰原;邓斐文;王峰杰

    目的 评价体重指数(BMI)预测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plus cardiac death,DBCD)供肝脂肪肝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移植中心实施的22例DBCD供体的临床资料.根据供体BMI将22例供体和17例受体分为体重正常组(18.0~22.9 kg/m2)和体重过重组(≥23.0 kg/m2).比较两组供体的术前临床指标及供肝脂肪肝程度,比较两组受体术后7d肝酶学指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Pearson法分析供体BMI和供肝脂肪肝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MI预测供肝脂肪肝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计算佳截点值及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DBCD供体BMI为(22.5 ±1.3) kg/m2,其中体重正常组13例,体重过重组9例,所有捐献者BMI均未超过28.0 kg/m2.体重过重组的平均年龄及供肝脂肪肝程度高于体重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O.05).两组受体术后7d的临床指标比较,体重过重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峰值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两组受体术后未发生移植物失功或功能不全和急性排斥反应.供体BMI与供肝脂肪肝呈中等程度相关(r =0.572,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MI预测肝细胞脂肪变性率≥30%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5%可信区问为0.68 ~1.00,P=0.005),佳截点值为BMI≥23.0 kg/m2,此时的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643,具有中等程度的预测价值.结论 DBCD供体BMI可以较好地预测供肝脂肪肝,但特异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 肝移植术后患者就业调查问卷的初步研制及应用

    作者:汪根树;李势辉;杨建旭;王励;杨扬;陈规划

    目的 初步研制肝移植术后患者就业调查问卷,了解肝移植术后患者就业状况.方法 自行设计肝移植术后患者就业调查问卷,分为一般情况、术前就业状况和术后就业状况设计3大部分.问卷初步研制后,进行预调查.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随访门诊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89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所有问卷的资料经专人检查,核对后录入计算机,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XP进行数据处理并汇总.结果 问卷一般情况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原发病和接受肝移植术的日期,术前就业状况内容包括是否就业、职业、工作状态和未就业的原因,术后就业状况内容包括是否就业、开始就业时间、已就业的时间、职业、工作状态和未就业的原因.收回所有问卷,其中有效问卷87份,有效问卷率为98%.肝移植患者的术前就业率为83%,工作状态很好与好者占55%,60%未就业者主要是因为肝脏疾病而提前退休.肝移植术后患者就业率为68%,63%的患者仍从事术前的工作,术后就业者自我感觉工作状态良好者占64%,75%的未就业者是因主观原因导致未就业的.结论 肝植术后患者就业调查问卷是研究肝移植术后患者就业状况的有效工具.肝移植患者术后就业率低于术前,但术后就业者工作状态良好者的比例高于术前就业者.

    关键词: 肝移植 就业 问卷 调查
  • 西罗莫司治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余意;聂海波;胡卫列;吕军

    目的 探讨西罗莫司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同种异体DCD供肾受者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早期应用西罗莫司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DCD供肾肾移植受者,采用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三联抗排斥免疫方案(FK506每次3 mg,每日2次;MMF每次750 mg,每日2次;泼尼松每次15 mg,每日1次),术后即出现无尿,诊断为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术后35 d发现尿量减少,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急性排斥反应,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后,血清肌酐(Scr)升高,提示治疗无效,改为西罗莫司+ FK506+ MMF+泼尼松的四联方案(西罗莫司每次0.5 mg,每日1次;FK506每次2 mg,每日2次;MMF每次250 mg,每日2次;泼尼松每次15 mg,每日1次),并减少他克莫司剂量.改用方案后3d患者Scr逐渐下降至正常,至出院后未再出现排斥反应.患者随访至2013年4月移植肾功能稳定,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西罗莫司有利于DCD供肾肾移植患者肾功能早期恢复,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疗效.

  • 肝移植术后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汪国营;邹勇;赖文兴;张剑;汪根树;李华;杨扬;陈规划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定期随访的肝移植患者中发现1例APL患者,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检索Pubmed、万方医学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分析肝移植术后白血病患者,特别是APL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发病时间、白血病分类、染色体变异类型、治疗、预后及死因等特点.结果 本例患者于肝移植术后52个月门诊随访时发现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无感染与出血倾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无效,经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3型,即APL.经维A酸和复方黄黛片(主要化学成份为二硫化二砷)联合治疗,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检索文献共报道肝移植术后白血病34例(包括本例),其中22例诊断为AML(成人18例,儿童4例),术后发病时间中位数为26个月(38 d至8年).18例AML中,以APL多见(8/18,44%)且伴有异常染色体核型t(15; 17),治疗采用维A酸、三氧化二砷及联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化学药物治疗(化疗)药物.22例AML死亡13例(59%),主要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感染、肝衰竭和心力衰竭.APL和非APL患者中分别有2例(2/8)和11例死亡(79%,1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L患者中6例化疗后完全缓解,另2例死于DIC和败血症.结论 肝移植术后新发AML总体预后不佳,其中APL的预后好于非APL.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移植术后APL疗效的关键措施.

  • 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进行容量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盛恒炜;屠伟峰;陆建华;沈晶晶;冯子铭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复方高渗液)应用于原位肝移植术中容量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15例行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的患者.肝移植术中当血红蛋白值与术前相差大于20 g/L时,即经静脉输注复方高渗液,速度20 ~ 30 ml/min,给药总剂量不超过500 ml.在给药前(T0),给完药后即刻(T1)、10 min(T2)、20 rmin(T3)、30 min(T4)、60 min(T5)共6个时间点,分别测量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volume index,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trokevolume variation,SVV).结果 与T0比较,T1、T2、T3、T4和T5时间点的MAP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T1比较,T3、T4时间点的MAP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TO比较,T1、T2、T3时间点的GEDVI、ITBI显著升高(均为P<0.05).与TO比较,T1时间点的EVLI明显升高(P<0.05).与TO比较,T1、T2时间点的SV显著升高,而T1~ T4时间点的SVV则明显降低(P <0.05或P<0.01).结果显示,患者用药后血流动力学方面达到了临床容量复苏的效果.结论 复方高渗液能迅速使肝移植术中低血容量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时间,提高了容量复苏的成功率.

  • 磷酸肌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及其在肝移植中的拓展应用

    作者:王淼

    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的化学名称为N-[亚氨基(膦氨基)甲基]-N-甲基甘氨酸,属高能磷酸化合物,是体内高能磷酸键的暂时贮存形式.CP存在于人体的肌肉以及具有兴奋性的组织内,通过肌酸激酶的作用,供给二磷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磷酸键,维持正常的三磷腺苷(ATP)水平.1927年Eggleton首次从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中成功提纯出CP,历经50余年不同学者的深入研究,CP的生理作用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

  • 活体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冯啸

    终末期肝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病,已进入应用其他内外科方法无法治愈、预计在短期内难以避免死亡的阶段.原发性肝癌(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肝脏肿瘤,其预后差,同样可进展为终末期肝病.原位肝移植是目前公认治疗包括肝癌在内的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由于尸体供肝来源有限,患者等待肝移植时问延长,无法及时得到治疗,部分患者甚至在等待中死去,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无疑缓解了这一困境.有报道指出,接受LDLT的患者术后肝癌复发率明显高于尸体供肝肝移植患者,这提示LDLT术后肝癌复发可能与LDLT本身密切相关.

  • 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金磊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发应用,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率不断提高,但同时仍有部分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会因为各种并发症而导致移植物功能不可逆性丧失.对于这类患者,再次肝移植是挽救其生命的唯一有效方法.与首次肝移植相比,再次肝移植风险高、生存率低、预后差,全世界对是否应该将肝源这一稀缺资源分配给需要接受再次肝移植的患者存在着广泛的争议.

  • 依维莫司在器官移植与抗肿瘤领域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寿华

    依维莫司(everolimus)又称40-0-(2-羟乙基)-雷帕霉素,是一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齐.依维莫司由瑞士诺华公司先研制开发,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肾移植和心脏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疗效肯定,于2003年在欧洲被批准用于治疗肾移植及心脏移植后的排斥反应.随着人们对该药研究的深入,发现依维莫司与西罗莫司结构类似,通过抑制mTOR发挥其生物活性,调节重要的细胞代谢过程如控制细胞周期、细胞大小、翻译起始和转录,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2009年该药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快速审批,用作治疗舒尼替尼及索拉非尼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癌患者的二线药物,在受试者中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2].依维莫司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及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依维莫司在器官移植与抗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大鼠肝移植术后肝脏损伤的动态观察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的作用研究

    作者:原冬冬;高婉菱;李晓芸;王艳玲;黑子清

    目的 探讨大鼠肝移植术后肝脏损伤的规律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将35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肝移植后4h组、肝移植后8h组、肝移植后16h组、肝移植后24 h组,每组7只,其中假手术组只进行开腹和血管分离,其余各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术后相对应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氧化损伤和抗氧化物的含量变化,分析大鼠肝移植术后肝脏损伤的规律及特点.同时检验移植肝Nd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肝移植术后8h,大鼠移植肝损伤为明显,过氧化氢、羟自由基和丙二醛的含量明显升高,而抗氧化物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显著下降.随后,活性氧水平和抗氧化物活性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肝脏损伤逐渐修复.肝移植术后大鼠肝组织Nrf2蛋白的表达从术后4h即开始明显升高,肝移植术后8、16、24 h肝组织Nrt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结论 大鼠肝移植术后8h肝脏损伤为明显,而后逐渐恢复.移植肝的损伤程度与活性氧水平以及抗氧化物活性的下降趋势高度一致.而这一变化过程可能与Nrf2的高表达上调了抗氧化物的含量密切相关.

  • 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对小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的保护作用

    作者:鲁皓;刘晓珊;陆云杰;秦建杰;饶建华;李国强;王学浩;张峰;吕凌

    目的 研究体外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对小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ICR小鼠根据灌注保存方式不同分为新鲜供肝低温保存组(FC组)、DCD供肝低温保存组(DC组)和DCD供肝低温氧合机械灌注组(DP组),每组6只.低温灌注保存供肝6h后,收集保存过供肝的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UW液),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收集3组小鼠肝组织,切片,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观察3组小鼠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保存6h后,DC组与DP组的UW液中的ALT、AST含量均明显高于FC组(均为P< 0.01);DP组的ALT和AST含量均明显低于DC组(均为P< 0.01).光学显微镜下,FC组未见明显坏死区域,DC组肝细胞损伤严重,DP组肝组织未见明显损伤及坏死.荧光显微镜下,FC、DP两组肝细胞凋亡程度轻微,DC组肝细胞形态极不规则,肝细胞坏死严重.结论 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可减轻肝细胞损伤和凋亡,为DCD肝移植的器官保存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 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肾移植的热点评析

    作者:陈立中;陈国栋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佳方法.近年来尸体供肾逐渐紧张,供体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发展亲属活体肾移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国外统计资料显示,在潜在的活体供者中,大约有30%的供者与受者ABO血型不相容,即供者血型和受者血型不符合输血原则[1].

  • 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作者:王兵辉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手术的238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螺旋型鼻饲管连同胃管置入患者胃内,术中由术者将鼻饲管插入十二指肠,导管末端可随肠蠕动进入空肠,建立肠内营养的通道.术后6~12h主要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以补充水和电解质为主.术后第1日生命体征稳定后,先用5%或10%葡萄糖溶液200 ~ 500 ml,以20 ml/h速度由鼻饲管泵入.术后第2日开始使用短肽链乳清蛋白为主的肠内营养制剂(百普力),用量从200 ml/d开始,逐渐增加至500 ml/d,滴速由40 ml/h逐步增加至100 ml/h.所用营养液的温度均由电子加温器控制在37℃~40℃.术后3~5d可经口进流质饮食,并随进食量的增加,逐步减少鼻饲用量,直至完全过渡到经口饮食.观察患者鼻饲管留置时间、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所需时间及肠内营养不良反应等.结果 238例患者的鼻饲管留置时间为7~10d,在留置期间均未出现堵塞现象,从留置鼻饲管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d.肠内营养期间,23例患者出现腹胀,给予减慢输注速度和加入促胃肠动力药后缓解.结论 肝移植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器官移植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