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抗生素

中国抗生素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중국항생소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689
  • 国内刊号: 51-1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9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赵文杰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湖南省2013年重症监护病房血标本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付陈超;文细毛;任南;吴安华

    目的 了解湖南省ICU血标本分离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监测2013年度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ICU血标本分离菌株药敏结果,采用CLSI2013年标准判读,用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直报系统在线统计分析药物敏感性.结果 共获得ICU血标本分离细菌11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39株(65.05%);革兰阴性菌397株(34.95%),排名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ICU血标本中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5.84%、80.92%、90.29%和36.84%.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82%和1.4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0和3.03%.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高于80%.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50%.结论 ICU血标本分离细菌耐药性较为普遍.

  • 2006-2011年Mohnarin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的荟萃分析

    作者:闫少珍;孙自镛

    目的 了解中国2006-2011年Mohnarin监测中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将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的几种重要抗生素的耐药率历年来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卡方检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情况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5篇.历年分离多的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占据第3到第5,在各年份中稍有变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维持在50%左右,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从2006年起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利奈唑胺耐药株的检出数量呈上升趋势,2011年检出7株利奈唑胺耐药屎肠球菌和1株利奈唑胺耐药的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ESBLs的检出率在2010年骤然升高,分别达70.2%和53.3%.2006-2011年,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呈上升趋势,历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到2011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4.3%和8.3%.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是糖类非发酵菌中分离率高的细菌.2009年的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属的检出率高达60.2%.结论 历年血流感染细菌分布无明显变化,以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及肠球菌属多见;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属的检出数逐年增加.

  • 替加环素等常用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闻海丰;秦瑾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性,评价替加环素等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评价替加环素联合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3年581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验证.应用棋盘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替加环素联合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对30株ICU病房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低抑菌浓度,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结果 大多数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达到90%左右,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为17.6%,左氧氟沙星为74.8%,经过微量肉汤稀释法验证,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28%.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均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协同率分别达到47%和20%,均没有发现拮抗现象.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严重,对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耐药率较低.替加环素与阿米卡星、美罗培南联合应用协同率较高.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沙门菌flor基因和sul2基因方法的建立

    作者:曹堃;王元兰;刘宗梁;刘军军;魏建忠;孙裴;李郁

    目的 建立一种flor基因和sul2基因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检测沙门菌的耐药性以及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奠定基础.方法 以氟苯尼考、复方磺胺甲噁唑抗性的沙门菌菌株为材料,根据GenBank中登陆的沙门菌flor和sul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基于SYBR Green Ⅰ染料技术的Real-Time PCR检测体系,绘制出标准曲线并对其溶解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以pMD 18-T为载体构建的标准品的Ct值与样品的浓度的对数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两基因的检测域值较小,flor基因可以检测到102 copies/μL的样品,sul2基因可以检测到103 copies/μL的样品,经耐药性与基因表达量相关分析,耐药性较高的菌株其flor基因、sul2基因表达量也较高.结论 建立的检测沙门菌中flor因和sul2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可以广泛用于临床中lor和sul2两种基因的检测以及沙门菌耐药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

  • 2011-2013年临床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作者:高丽钦;王武军;甘龙杰;欧启水;林宇岚;王文华;陈守涛;杨滨

    目的 了解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3年从32779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3098例阳性标本中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检测结果.结果 病原菌血培养阳性率为9.45%(3098/32779),居前5位的是大肠埃希菌(20.92%,648/309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59%,514/3098)、肺炎克雷伯菌(11.14%,345/3098)、金黄色葡萄球菌(6.23%,193/3098)和鲍曼不动杆菌(6.10%,189/3098).但从2013年开始出现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18%和3.1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 血培养分离的细菌菌种呈多样化,大肠埃希菌仍然是血流感染的首要致病菌,且其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有所增加.应继续开展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监测,用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沈银忠

    目的 介绍临床如何合理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方法 综述国内外文献,分析其药理特点、适应症和临床合理应用原则.结果 两性霉素B(AMB)仍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但众多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L-AmB在保留AMB相似的抗真菌疗效的同时,减少了毒副作用.L-AmB具有抗真菌谱广、疗效稳定以及不易诱导真菌耐药等优点,可用于念珠菌病、曲霉、隐球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以及毛霉病等真菌病的治疗,尤其适于重症患者、孕妇以及因基础疾病而不适合使用或不能耐受AMB的患者以及对三唑类药物耐药的真菌感染和存在较多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也可作为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药物选择及高危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性用药.L-AmB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和使用.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真菌感染的类型、感染部位、感染人群、基础疾病、肝肾功能状态、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接受性等情况来合理使用L-AmB.有必要对L-AmB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成本-效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细菌硝酸盐还原中的关键酶影响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丹;李忠磊;邵雷;陈代杰

    硝酸盐的还原是细菌氮代谢中重要的生化反应之一.随着对细菌耐药机制的不断探索,氮代谢过程尤其是某些代谢酶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得以揭示.作为硝酸盐还原过程中的关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与亚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iR)不仅催化着细菌体内硝酸盐的一系列还原反应,还从多方面影响了细菌的耐药性.本文综述了NR/NiR与细菌耐药性之间关系的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新药物靶标的发现及提出新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 抗生素制药菌渣的处理处置技术进展与分析

    作者:石鹏;艾晗;王辉;孙德智

    通过文献查阅和对国内数十家典型抗生素制药企业实地调研,本文分析了近6年(2007-2012年)国内抗生素制药菌渣产量、市场份额、地域分布等情况,对抗生素处理处置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包括堆肥、厌氧消化、酵母膏用品、菌渣水煤浆、菌渣活性炭技术.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国内的菌渣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中堆肥、厌氧消化受多数企业认可.然而,各类抗生素制药菌渣处理处置技术都会不同程度的产生相关污染物,残留抗生素效价在进行资源化利用时还需谨慎处理.

  • 左氧氟沙星氧化降解产物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王维剑;刘斐;王小宁;娄红祥

    目的 制备并鉴定左氧氟沙星原料中的未知杂质.方法 通过化学降解反应制备得到左氧氟沙星原料药中1个未知杂质,并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对该杂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该杂质鉴定为左氧氟沙星-N-氧化物.结论 目前该杂质《英国药典》、《欧洲药典》以及《美国药典》均未收载,为首次从左氧氟沙星原料药中制备得到.

  • 多柔比星聚合物胶束制备、表征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作者:典灵辉;郭向华;程纪伦;林晓;严雄;于恩江;毛志慧

    目的 制各多柔比星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pH诱导法相结合制备多柔比星聚合物胶束;采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表征;采用HPLC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胶束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67.57±2.9)nm,平均包封率为(77.81±4.03)%,平均载药量(10.15±1.56)%;XRD和DSC结果表明多柔比星以无定型状态或分子状态包载在聚合物胶束中;FTIR结果表明多柔比星分子中羟基和聚合物的羰基之间形成了氢键;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多柔比星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具有缓释作用.结论 该胶束制备工艺简单,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 离子色谱法测定盐酸平阳霉素中的氯离子

    作者:杨倩;袁雯玮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盐酸平阳霉素中的氯离子含量,推测其成盐比例.方法 采用Dionex IonPae AS11-HC(250mm×4mm,5μm)为色谱柱,以20m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淋洗液,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池温度为35℃,抑制性电导检测器的抑制电流为100mA;测定3批盐酸平阳霉素中氯离子的含量,换算出盐酸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 在2~30μg/mL浓度范围内,氯离子溶液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99.5%和99.5%;RSD分别为0.82%、0.21%和0.45%(n=3),3批盐酸平阳霉素中氯离子的含量折算成以盐酸计,平均含量为6.83%.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离子色谱法操作简单,线性范围、重复性、回收率好,能适用于测定盐酸平阳霉素中氯离子含量,进而得到平阳霉素与盐酸成盐比例为1∶3.

  • MEKC和UPLC检测头孢噻吩钠中的3-位置异构体杂质

    作者:刘浩;秦峰;赵敬丹;丁颖;杨美成;裘亚

    目的 建立并优化检测头孢噻吩钠中3-位置异构体杂质的MEKC法和UPLC法.方法 MEKC法采用非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50μmi.d.,有效柱长为56cm),以含13mmol/L 18-冠-6和0.2mol/L SDS的硼酸盐缓冲液(25mmol/L四硼酸钠溶液,pH9.2)为背景电解质;UPLC法采用苯己基三键键合亚乙基桥杂化颗粒柱(ACQUITY UPLC BEH Phenyl,100mm×2.1mm,1.7μm),以0.05mol/L甲酸铵缓冲液(用甲酸调节pH值至3.0)-乙腈-甲醇(85∶9∶6)为流动相.结果 采用MEKC法,头孢噻吩与其3-位置异构体杂质的分离度可达3.15并基线分离;采用UPLC法二者仅近基线分离且分析时间稍长;MEKC法和UPLC法对同一批供试品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采用优化后的MEKC法和UPLC法均可对头孢噻吩钠中的3-位置异构体杂质进行有效的分离和控制.

  • 头孢罗宁的合成

    作者:李江红;石克金;陈林;赵俊;杜伟宏;曹胜华

    目的 合成头孢罗宁.方法 7-ACA与异烟酰胺反应得到7-氨基-3-[(4-氨基甲酰吡啶-1-基)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简写:7-PACA),再与2-噻吩乙酰氯反应得到终产物头孢罗宁.结果 总收率23.4%,产品质量符合英国药典(兽药)标准. 结论 本工艺易操作,为中试生产提供了依据.

  • 卡伍尔链霉菌TJ430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杨少彬;黄永春;陈志永;梁军锋

    目的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稀有放线菌,对其产生的抗生素进行评价,以期发现新型农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高温烘烤法对土壤中稀有放线菌进行富集,采用改良的HV培养基进行分离.对分离获得的编号为TJ430的菌株采用形态学观察法、细胞化学组分分析法、生理生化及酶学特性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和DNA杂交法进行鉴定.菌株TJ430产生的抗生素水溶液在温室内进行生物防效试验.结果 共计分离获得570株稀有放线菌,其中TJ430表现出优良的广谱抗真菌活性.鉴定表明T J430是一株卡伍尔链霉菌.生物防效试验结果表明,TJ430产生的抗生素水溶液对番茄晚疫病、番茄细菌性斑点病、黄瓜菌核病及黄瓜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100%、79.36%,98.11%和75.79%.结论 菌株TJ430产生的抗生素具有宽泛的抗菌谱和良好的抗菌活性,具备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芳香聚酮类化合物产生菌的分子筛选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

    作者:彭飞;方志锴;谢阳;江红;连云阳

    目的 建立一种芳香聚酮类化合物产生菌的基因筛选方法并获得相应结构类型的化合物.方法 依据芳香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所用的Ⅱ型酮基合酶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约0.6kb目的基因片段,同时通过同源进化和抗菌活性分析对海洋放线菌是否产生芳香聚酮类化合物进行早期评估,并终从阳性菌中分离得到相应结构类型的化合物.结果 利用建立的芳香聚酮类化合物产生菌基因筛选体系对100株海洋放线菌进行筛选,获得了18株携带Ⅱ型酮基合酶基因的阳性菌株,通过同源进化和抗菌活性分析后从中筛选到1株与多环氧杂蒽酮类化合物lysolipin和xantholipin的酮基合酶基因同源的野野村菌(Nonomuraea sp.)FIM02-765,并终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多环氧杂葸酮类化合物simaomicin α.结论 本研究通过聚酮合酶编码基因的同源进化分析以及建立起来的Ⅱ型酮基合酶基因与化合物之间的联系,验证了芳香聚酮类化合物产生菌的基因筛选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本文还首次从野野村菌(Nonomuraea sp.)中分离得到多环氧杂葸酮类化合物simaomicin α,这些都为高效利用海洋放线菌资源和基因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中国抗生素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