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鲁唑对氯化锰致大鼠神经兴奋毒性的影响

    作者:邓宇;徐兆发;田雅文;徐斌;辛辛;邓小强

    目的 研究氯化锰对大鼠脑纹状体内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Gin-Gln cycle)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利鲁唑对锰神经兴奋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27只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每组9只.对照组、单纯染锰组均皮下注射0.9%NaCl;利鲁唑预处理组皮下注射21.35 μmol/kg利鲁唑.2 h后,对照组腹腔注射0.9%NaCl,单纯染锰组、利鲁唑预处理组腹腔注射200 μmol/kg MnCl2.干预并染毒4周,每周5次.后一次干预并染毒24 h后,首先每组取6只大鼠麻醉后处死,分离脑纹状体,测定其内Gin和Gin的含量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的活力;再取各组剩余大鼠的纹状体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单纯染锰组中,Glu含量升高,Gin含量降低(均P<0.01);GS活力降低,PAG活力升高(均P<0.01).与单纯染锰组相比,在利鲁唑预处理组中,Gin含量降低,Gin含量升高(均P<0.05);GS活力升高,PAG活力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单纯染锰组中,细胞总、早期及晚期凋亡率均明显增加(均P<0.01).与单纯染锰组相比,在利鲁唑预处理组中,细胞总、早期及晚期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 氯化锰可以破坏大鼠脑纹状体内Glu-Gln cycle并导致细胞凋亡,利鲁唑对锰神经兴奋毒性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 渗出性中耳炎对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祺;王正敏

    目的为进一步获得渗出性中耳炎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病理学证据.方法在渗出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基础上,对四组不同病程的耳蜗形态尤其是螺旋神经节,作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1.耳蜗听毛细胞在渗出性中耳炎的病理过程中保持正常;2.耳蜗外淋巴阶和蜗阶在渗出性中耳炎过程中并无局限性浆液性迷路炎表现;3.耳蜗毛细胞与螺旋神经节传入纤维之间的突触连接在渗出性中耳炎过程中不受损害;4.随病程进展,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及其传入神经纤维逐渐出现变性和坏死,主要集中在耳蜗基底圈,病变程度与病程有关.结论临床渗出性中耳炎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极可能是以毛细胞突触后神经细胞及其树突损伤、变性为病理基础.可尝试通过"神经兴奋毒性"学说进行解释.

  • 梯度浓度喹啉酸对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毒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祺;王正敏

    目的明确喹啉酸(QUIN)对哺乳类动物耳蜗螺旋神经节的毒性作用特征,以评价其作为SOM导致SNHL毒性物质的可能性.方法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梯度浓度QUIN及序列时间对5组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的生物效应.结果发现:1.在QUIN作用下,耳蜗出现"神经兴奋毒性"的特征性病理改变;2.螺旋神经节细胞的破坏,在QUIN作用后24小时即出现,且神经元缺失数量随QUIN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多;3.在一定QUIN浓度范围内,神经毒性表现为浓度依赖特征,并在达到10nmol/μ1后,神经元损失进入"平台"期;4.QUIN对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损伤以变性坏死为主;5.豚鼠渗出性中耳炎的耳蜗病理改变与QUIN的神经毒性反应特征极为相似.结论QUIN是渗出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中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极可能的毒性物质,依赖浓度和时间作用特征,通过变性和凋亡两种方式,对耳蜗螺旋神经节造成渐进的神经兴奋毒性损害.

  • N一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介导的体外循环脑损伤

    作者:李力;徐志伟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是兴奋性氨基酸的一种特异性受体,不仅参与突触兴奋性的传递,而且还与突触的可塑性及发育[1]、神经元变性和某些神经精神病的发展有关.NMDA介导的神经兴奋毒性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起关键性作用.在体外循环手术尤以深低温停循环后,脑部损伤作为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质量.本文在此就NMDA受体介导的体外循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喹啉酸的螺旋神经节神经兴奋毒性研究

    作者:周祺;王正敏

    目的了解渗出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及血清中喹啉酸(QUIN)含量及其对神经兴奋的影响.材料和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3例渗出性中耳炎患者单侧中耳积液及其血清中分子量为167的QUIN含量,同时以30例正常血清为对照.结果中耳积液QUIN平均浓度为181±35.8μmol/L,而血清中未能测得.同时分别以5nmol/μl,10nmol/μl,20nmol/μl浓度的QUIN溶液灌注3组9只豚鼠单侧鼓阶,4 天后取材.组织病理发现螺旋神经节细胞及其树突呈现明显的细胞溶解、缺失过程,且有浓度梯度依赖特征,而Corti器结构正常.结论继发于渗出性中耳炎的感音神经性聋可能是QUIN结合耳蜗NMDA受体产生神经兴奋毒性,发生神经元凋亡所致.

  • NMDA受体介导的体外循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力;徐志伟

    NMDA受体是兴奋性氨基酸的一种特异性受体,不仅参与突触兴奋性的传递,而且还与突触的可塑性及发育[1]、神经元变性和某些神经精神病的发展有关.NMDA介导的神经兴奋毒性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损伤中起关键性作用.在体外循环手术尤以深低温停循环后,脑部损伤作为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质量.本文就NMDA受体介导的体外循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N-甲基-D-天冬氨酸型谷氨酸受体的调节与氰化物中枢毒作用

    作者:吴波拉;朱桐君

    氰化物可通过间接与直接两条途径激活(N-甲基-D-天冬氨酸型)NMDA受体,首先氰化物引起的能量障碍能通过促使细胞外谷氨酸(Glu)浓度增高和细胞内Ca2+稳态失调,间接地激活NMDA受体,其次氰化物可能作为NMDA受体直接的调节剂,通过调节NMDA受体中NR1或NR2亚型等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还原位点,提高NMDA受体的活性,随着间接和直接NMDA受体的激活,产生一系列由NMDA受体介导的中枢毒作用,终导致神经元细胞损伤、凋亡及死亡.由此认为NMDA受体的激活在氰化物诱导的神经损伤机制中可能起关键的作用.

  • 脑缺血时突触可塑性变化

    作者:郑敏

    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变化如长时程增强(LTP)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1],其研究亦主要集中于学习和记忆,而LTP其它潜在的作用或其他类型的突触可塑性被忽视.LTP诱导和维持有关的许多分子过程与神经兴奋毒性过程中激活的分子相同[2-5].因此,在神经病理改变和LTP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 脑缺血兴奋神经毒性损伤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徐伟

    文章阐述了脑缺血神经兴奋性损伤的主要机制,并从中药复方、中成药、单味中药、中药提取物及有效成分等多方面阐述了中医药对神经兴奋毒性的抑制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兴奋氨基酸毒性这一环节可能有抑制作用,能抑制EAA的释放下调NMDA受体,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作用.

  • 锰的神经兴奋毒性及其机制

    作者:邓宇;徐兆发

    锰作为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1],在体内可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2],但是过量锰进入体内则会引起锰中毒.以往人们对于锰神经毒性的研究多着眼于其造成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及转运异常.而近年来,随着对神经兴奋毒性概念的提出及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神经兴奋毒性可能是慢性锰中毒发生、发展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对锰的神经兴奋毒性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红藻氨酸受体与神经退行性变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袁磊;龚济钦;张海霞;徐斌;钱诗蕾;李广意(综述);禹华旭(审校)

    研究表明,红藻氨酸受体( KARs)在神经退行性变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过度活化KARs可引起该受体的过度表达,从而使神经细胞死亡。研究KARs的作用机制,可为临床治疗神经退行性变疾病提供治疗的靶点。

  • 铝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二)

    作者:张宝弟;郭雄

    从铝(Al)的暴露方式、毒性作用和对阿尔茨海默病(AD)神经传导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介评Al介导神经原死亡的特征.Al在AD中的作用与Al暴露的方式有关,通常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暴露,各种暴露方式Al毒性作用完全不同.Al作为体内的前氧化剂,以脑为靶器官,诱导氧化损害.慢性Al暴露模型可诱导、加重AD氧化性损害.Al暴露影响胆碱能和谷氨酸神经传递,对细胞外和细胞内信号传导呈双相影响,即在低剂量暴露时具有兴奋作用,而长期或较高剂量的暴露具有抑制作用.NFT是诊断AD可靠的尸体解剖特征,它由tau蛋白形成的双股螺旋纤维(PHFS)组成,Al被认为与PHFS形成有关,在tau蛋白异常表达和沉积在NFTS神经元内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Al也是SP的组成成分,并影响β-淀粉样蛋白的聚集和毒性.Al生物无机化学和tau蛋白、APP生化研究进展加强了Al和NFTS、SPS从一般联系到病因的关联.

  • 铝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一)

    作者:张宝弟;郭雄

    大量研究表明,铝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动物摄入铝可产生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和脑损害,但动物铝中毒模型不能代表人.这些研究并不强调慢性铝暴露的重要性.如果铝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在日常铝暴露水平,就会产生低水平的铝饱和性脑损害.每日铝暴露量不同导致脑生理改变差异与个体对铝的易感性共同起作用.脑对铝可产生化学、生化和生理性反应.然而存在的问题是脑铝的平衡是否影响脑功能.通过回顾近有关铝神经毒性和脑铝平衡可能机制方面的研究,认为长期铝暴露导致细微、持久神经传导改变并促使有关因素共同作用形成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这个机制与脑中Al-ATP对5'-三磷酸腺苷(ATP)受体作用从而增强神经递质的活性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