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面部烧伤患者急性期心理应激障碍分析及干预措施

    作者:罗秀娟;谢玉萍;吴萍

    烧伤是生活中一种意外伤害,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颜面部烧伤不但会造成身体痛苦,患者还会担心容貌的改变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与精神打击,患者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障碍.而构建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让患者正确对待伤痛,提高依从性,帮助患者较好回归社会[1]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共72例烧伤患者,男30例,女42例,年龄16-75岁;火焰烧伤39例,热水蒸汽烧伤20例,高压电弧烧伤6例,钢水烧伤4例,化学烧伤3例.

  • 社会化治疗对地震后孤儿心理危机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吴雯;毕艺琼;吴真真

    灾害时的生存条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和解决,但心理创伤的恢复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尤其是地震等重大灾害造成的重大心理创伤会对受害者产生持久性应激效应。对于一些在地震中受到严重创伤的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承受危机的能力还很弱,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创伤和心理阴影的影响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灾后心理重建,也是十分重要的救援工作。本文从社会化治疗的角度,对如何进行地震后孤儿的心理危机的管理综述如下。

  • 突发创伤致截肢术后患者心理应激障碍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张刚

    目的:研究突发创伤致截肢术后患者心理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早干预以降低患者心理障碍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突发创伤截肢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创伤后应激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等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应激障碍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及患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患者的心理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因突发创伤截肢40例患者中存在应激障碍者为15例,占37.5%。患者的心理应激障碍与有无配偶、工作学习、家庭关系及社会交际情况相关。存在应激障碍患者及非应激障碍患者SCL-90评分比较,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对于突发创伤截肢患者存在心理应激障碍相关因素与有无配偶、工作学习、家庭关系及社会交际情况呈正相关,患者的心理应激障碍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方面。对于突发创伤致截肢术后患者应及早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以减少患者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生。

  • 某部地震救援人员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调查

    作者:许爱萍;孙丽云;曾光;段润红

    目的:调查地震后某部救援人员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情况.方法:采用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对某部地震救援人员264例进行调查.结果:诊断为轻度应激障碍26例(9.8%),中重度应激障碍12例(4.5%);救援人员认为灾害对精神具有打击性68.2%,担心灾害再度发生59.1%,反复考虑与灾害有关事情53.8%,反映记忆力下降50.4%.结论:地震灾害对救援人员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值得关注.

  • 战争相关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赵智勇;郎森阳;罗静

    1 战争相关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机制研究近年来,与战争相关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WRPTSD)研究发现,边缘系统中海马、杏仁体、隔区和扣带回等与人类的情绪、认知、记忆和性格形成有关,而海马及蓝斑(LC)的某些病理学改变与心理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显著相关.有研究表明[1],早期应激主要为左侧海马体积减小,晚期应激主要是右侧或双侧海马体积减小.Stefan等[2]采用神经形态测量学的方法测定了7例死亡美军老兵的LC神经元数目,其中3例右侧LC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去甲肾上腺素(NE)生物合成能力增强.

  • 地震后灾区儿童心理应激障碍表现及疏导措施探讨

    作者:唐莉

    目的 探究针对地震后灾区儿童心理应激障碍表现进行心理疏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被四川省南充精神卫生中心确诊为心理应激障碍的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实验组针对患儿及家属采用心理疏导方法;对照组则单纯地引导家属帮助患儿进行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恢复效果优良率为98%;对照组的恢复效果优良率为55%,实验组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疏导对灾后重建有重要的价值,不单纯是对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更重要的是对其监护人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度,更好地帮助患儿重视生活、学习的信心.

  • 四川汶川地震安置点灾民急性和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温盛霖;陶炯;王相兰;郑俩荣;李雷俊;甘照宇;单鸿;张晋碚

    目的 评估四川汶川地震后第2周转移安置点灾民的急性和创伤后应激症状.方法 223名随机抽样地震灾民完成自编调查问卷,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测评的急性应激症状,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测评创伤后应激症状.结果 ①12.9%的被调查者存在自杀观念,46.7%有中度以上的烦扰,61.2%体验到不同程度的绝望,58.1%糟糕的感觉持续3 d以上.②SASRQ结果显示:急性应激障碍(ASD)阳性率为7.17%,分离症状的69人(30.94%),有创伤再体验症状的98人(43.95%),有回避症状的70人(31.39%),有焦虑或醒觉性增高症状的117人(52.47%).③PTSD筛查问卷PCL-C结果显示,筛查PTSD阳性29人(13.0%).常见的是再体验症状,发生率为77.9%;其次是高警觉症状,发生率为60.8%;回避麻木症状发生率为42.6%.④SASRQ和PCL-C量表均显示:56-65岁灾民均分高,36~55岁次之.回归分析显示PCL-C总分与绝望感、糟糕天数、烦扰程度存在回归关系(回归模型方差分析F=91.312,P<0.001).结论 灾民在地震发生后一周存在明显急性和创伤后应激症状.心理干预应减轻焦虑、警觉性增高和创伤再体验症状;尤其要关注中老年人、有绝望感、糟糕天数多和烦扰程度重的人群.

  • 汶川地震早期救援官兵心理应激特点及相关因素

    作者:冯正直;杨国愉;李敏;汪涛;戴琴;王立菲;王凤;廖成菊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早期救援官兵心理应激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救援官兵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自评量表(PCL-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752名汶川地震早期救援官兵进行测评,结合半结构式访谈.确定急性心理应激障碍(ASD)组和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spearman分析.结果 (1)汶川地震早期救援官兵心理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5.0%;(2)救援官兵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症状有7个:强烈的心理痛苦烦恼,反复闯入性痛苦性回忆,噩梦,睡眠障碍,创伤事件场景的重现,兴趣下降,烦躁不安和暴怒;(3)在解决问题、求助、主客观社会支持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等因子上,ASD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幻想、退避、自责、合理化因子上,ASD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解决问题、求助、社会支持总分和主客观支持分与PCL-C总分和3个因子分(创伤再体验,麻木与回避,警觉性增高)呈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因子与ASD总分和3个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 救援官兵的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相关.

  • 严重脓毒症幸存者的应激障碍

    作者:喻文;罗红敏

    严重创伤、手术及重大疾病打击都可能引发相关应激障碍,而有关严重脓毒症应激障碍的研究较少。近期有德国学者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纵向队列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在严重脓毒症危重幸存康复患者中的发生率,通过对从急性治疗医院转移到后期康复医院4周到6个月内不同应激障碍程度的患者进行分类,确定应激障碍风险(如患者的临床、人口学特征和心理因素)与应激障碍症状的关系。该研究共纳入90例入院诊断为伴或不伴严重脓毒症多发性神经病或肌病的危重患者,年龄18~70岁,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均超过5 d,这些患者分别在转移到康复医院4周、3个月及6个月时进行3次应激障碍评估。由有培训经验的临床心理学家采用半结构化临床采访的形式,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标准对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进行诊断,并进一步采用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症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症状。结果显示,在转移康复后4周时有3%的患者诊断有急性应激障碍;在后期随访中,3个月和6个月时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和12%。18%的患者表现为延迟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该研究提示,对从ICU出院的患者定期筛选评估其是否存在心理应激障碍,应作为疾病后期康复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严重脓毒症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情志护理干预急诊车祸患者心理应激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范娟;李建菊;刘华

    目的 探究急诊车祸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干预心理应激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的112例急诊车祸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急诊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后,研究组的总有效为94.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8%,两组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情志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应激障碍有着明显的成效,能够缓解患者内心的应激障碍.

  • 情志护理干预急诊车祸患者心理应激障碍临床研究

    作者:黄春娥;皮鹰;晏海飞;余桂珍

    目的 观察情志护理干预急诊车祸患者心理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诊断标准,选取我院急诊车祸患者病人10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一般急诊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情志护理,对照组予一般急诊护理,干预前后采用自制伤员个人信息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情绪状态.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76.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情志护理干预急诊车祸患者心理应激障碍优于一般急诊护理,可有效改善急诊车祸患者的心理应激障碍.

  • 灾后儿童心理构筑

    作者:尚志荣;郝瑞萍;李厉涛;宋旭红;李涛;赵瑾

    各种重大灾害,其突发性强、危害程度严重,往往造成大批人员伤亡,亲身经历者及家属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尤其是少年儿童,易产生意志失控、情感紊乱、思维不清等心理危机.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地心理疏导和干预,给受害者造成的近期及远期的创伤性心理反应是非常严重及普遍的.近几年来,我国对少年儿童心理应激障碍的研究开始增加,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 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对肝癌晚期患者急性疼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研究

    作者:杨维萍;邵惠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对晚期癌症患者急性疼痛合并急性心理应激障碍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50例晚期癌症合并急性疼痛和心理应激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对常规护理方案进行优化整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OMS评分低于(精力-活动性高与对照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对常规护理方案进行优化,从整体出发对患者进行镇痛护理和情志干预,有助于缓解肝癌晚期患者的癌痛以及因此诱发的心理异常,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地震灾害心理应激障碍防治

    作者:彭石林

    根据我院深入灾区一线救援队员的初步调查统计,汶川地震灾害幸存者成人患急性心理应激障碍的总发病率高达60.7%,依据创伤程度的不同给于.

  • 群体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SCL-90评分结果分析

    作者:李爱萍;章晓英;谢漫

    目的:观察群体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治疗前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多项因子的变化,探讨CO中毒发病患者神经心理变化特点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对26例CO中毒患者进行入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SCL-90量表测评.结果:26例CO中毒患者入院时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明显增高(P<0.01);入院时与出院后1个月SCL-90量表测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突发、群体事件所致的心理应激障碍短期内可持续性存在.在治疗群体性CO中毒患者急性症状的同时,应考虑减少患者远期心理方面的不良影响并及时跟踪随访.

  • 急诊创伤患者心理应激障碍调查分析

    作者:许立恒;骆国妹;却岚

    为研究急诊创伤患者心理状态,探讨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应激特点及规律,为急诊临床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适应新形势下急诊工作的需要.近年来,笔者对接诊的急诊创伤患者进行创伤评分(trauma scor,TS),然后按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量表(PCL-C)评分,发现急诊创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障碍,尤其是重症患者,需要心理干预.现分析如下.

  •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魏海燕;成勇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对脑卒中的病程、康复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别轻易扣上癌症的帽子

    作者:欧阳学农

    癌症也能吓死人不久前,家在湖北的马先生做B超发现肝脏有肿块,随即又做了肿瘤标志物等多项检查,被确诊为晚期肝癌.得知结果后马先生呆若木鸡,回到家中茶不思、饭不想,第三天就去世了.马先生是被癌症吓死的吗?由于对癌症缺乏正确认识,一些患者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得知病情后,的确会产生心理应激障碍,使身体的免疫功能、内分泌、神经功能以及各脏器功能紊乱,加速死亡.因此,建议家属针对癌症患者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癌症知识的了解情况,和主治医生商量是否告诉病人真实病情.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强的患者,告知真实病情有利于让患者配合治疗.而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则应该暂缓告知病情,以免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冲击.

  • 烧伤患者心理应激障碍分析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作者:池迎春;翟冰冰;胡永亮

    烧伤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性刺激源,在其愈合过程中经历的痛苦体验、瘢痕所致的毁容和功能障碍等各种问题,均可引起烧伤患者明显的心理应激障碍,不仅对烧伤患者造成生理应激,而且可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发生.烧伤在创伤中居于首位,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均较常见,烧伤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1].临床调查表明,严重烧伤患者普遍会产生恐惧心理,对周围事物的判断力削弱,情感失调或发生精神错乱[2].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对烧伤后患者心理应激反心的产生、发展、转化等过程也有了深入的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