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淫羊藿苷对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肥大细胞活性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邓淑蓉;潘宇政;彭玲玲;陈铭坚;董菲菲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肥大细胞活性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A)组、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模型非用药(B)组、气管切开插管淫羊藿苷用药(C)组.造模成功6h后C组予淫羊藿苷灌胃,A、B组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24、72、168h 3个时间段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进行取材检测.结果:光镜下,B、C组肺组织病理各个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等改变,Smith评分均高于A组(P<0.05);但C组病变明显小于B组(72h后,P<0.05).透射电镜下B组各时段内肥大细胞不同程度出现脱颗粒,24h时明显,但C组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5).B、C组β-类胰蛋白酶表达在3个时段均高于A组(P<0.05);从72h后C组明显低于B组(P<0.05),以168h为明显.B、C组组胺含量在3个时间段高于A组(P<0.05),B、C两组比较无差异.B、C两组TNF-α、IL-6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在不同时间段均明显高于A组(P<0.05),24h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结论:淫羊藿苷可减轻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炎性反应,其机制与抑制肥大细胞活性有关.

  • 针刺单穴清喘穴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作者:蔡志红;常凤芹;董宇翔;刘放;潘志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致使气道具有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缩窄,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笔者于2001年3月~2002年6月,采用针刺单穴清喘穴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42例,疗效显著,兹报告如下.

  • 关于肥大细胞与经穴现象的"宋氏理论"及研究方向

    作者:李永明

    回顾了有关肥大细胞与针灸的研究历史起源,介绍了1977年宋继美提出的皮肤肥大细胞与经穴现象相关的假说,该学说首次提出肥大细胞是经穴"感传"和"得气"现象的细胞学基础.后经多个研究机构的独立实验验证,目前已有足够证据表明"宋氏理论"(Song's Theory)的科学性,及其对针灸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潜在重要价值.近的研究发现皮肤肥大细胞可能接受中枢信号和穴区刺激双向控制,具有交互调节作用,可产生"敏化"现象.本文简述了近40年的研究证据,指出了肥大细胞系统同"经穴现象"相关的15个生物特征,同时提出了明确肥大细胞在人体皮肤的分布及其与经络和穴位的整体关系等10个未来研究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和探索方向.

  • 免疫+血管+神经交互联系网络及与针刺效应的相关性

    作者:罗明富

    研究血管网络、神经网络和免疫网络系统间彼此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揭示针灸治病机制和经络实质的关键.笔者在穴区观察到的肥大细胞(mast cells,MC)+血管+神经网络复合状条带结构,并从其系统学性质及与针刺效应和经络现象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认为MC+血管+神经网络结构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交互系统,是产生和输运物质、能量、信息交汇场所和重要枢纽,是穴位的核心结构.

  • 激光针灸镇痛效应与穴区肥大细胞功能的关系

    作者:程珂;沈雪勇;丁光宏;吴凡

    目的:观察低强度复合和单激光照射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三里"穴的镇痛效应及其与肥大细胞脱颗粒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清洁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照射组、10.6μm激光组、650 nm激光组和复合激光组,治疗时除空白、模型组外各组照射"足三里"穴30 min.除了空白组,其他5组通过左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式佐剂0.05 mL建立急性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采用辐射热缩爪反射的方法,以大鼠缩爪反射的潜伏期为观察指标,比较各组的镇痛效果;通过穴位组织切片和甲苯胺蓝染色,离体对照激光照射前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变化.结果:激光照射后,650 nm激光组和复合激光组的痛阈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假照射组(P<0.01),650 nm激光组与复合激光组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也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假照射组(P<0.001).10.6μm激光组的痛阈和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模型组、假照射组比无显著差异.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缩爪潜伏期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737(P<0.001).结论:低强度复合650 nm+10.6μm激光和单650 nm激光照射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三里"穴有显著镇痛效应;穴区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镇痛效应呈正相关,在激光针灸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针灸与肥大细胞相关性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何天峰;陈云飞

    就近10余年来国内外在针灸与肥大细胞相关性研究方面的文献作了回顾,综述了针灸对经穴和疾病病灶部位肥大细胞的影响,及针灸防治肥大细胞相关疾病的新进展,并结合以往的研究,分析了可能的机制.目前针灸对肥大细胞作用的机制仍不清楚,肥大细胞在针灸防治疾病中的作用和灸法对肥大细胞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尤为欠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 针刺引起的炎性反应是针效产生始动环节之一

    作者:周丹;潘萍;郭义;郭永明;吴丽萍

    现代的研究结果表明肥大细胞与针效的产生有密切关系,针刺可激活肥大细胞,引起一系列的血管反应和免疫效应.笔者认为,针刺是一种伤害性刺激,可引起针刺部位的炎性反应,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使针刺的作用得以级联放大.针刺引起的炎性反应构成了针刺起效的始动环节.

  • 电针足三里对肉芽组织病理学表现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周艳杰;刘光谱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3个大组,每组再按治疗时间(1、3、7、10、15d)分小组。皮肤切割伤后电针足三里,观察肉芽组织病理学表现及超微结构。结果:电针可改善创伤所致的炎症反应,使肥大细胞数量增加,并促进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凋亡。结论:电针足三里有利于皮肤创伤纤维组织修复。

  • 色甘酸钠穴位注射对穴区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率以及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作者:宋晓晶;罗明富;蒋瑾;张金铃;杨志新

    目的:观察色甘酸钠(SCG)穴区注射后大鼠穴区肥大细胞(MC)及痛阈值变化.方法:大鼠左足三里穴注射SCG后再给予电针刺激,比较各组大鼠实验前后痛阈值;穴区组织做冰冻切片、组化染色,观察穴区MC形态学改变.结果:SCG+电针组大鼠痛阈差值、MC数均显著低于电针组、正常组;SCG+电针组大鼠MC脱颗粒率显著低于电针组.结论:SCG具有抑制电针促穴区MC数增多和脱颗粒的作用,并使MC参与的电针镇痛效应减弱.

  • 从肥大细胞在纤维化中的作用看其相关病理虚性本质

    作者:周文婷;郭雨晴;邵晶晶;成西;于峥;陈小野

    传统认为肥大细胞主要相关于过敏反应,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渐发现肥大细胞在多种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均不可忽视.肥大细胞在纤维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纤维化病理中肥大细胞数量、脱颗粒肥大细胞比例与肥大细胞特异性相关的物质水平显著升高.纤维化组织中,肥大细胞和脱颗粒肥大细胞分布于纤维化区域以及成纤维细胞和处于上皮-间质转化(EMT)状态的上皮细胞周围,纤维化严重程度与肥大细胞数量、脱颗粒肥大细胞比例成正比,目前肥大细胞致纤维化的多种机制已阐明.以肥大细胞为靶点的抗纤维化治疗有一定疗效.从肥大细胞在纤维化中的作用看,肥大细胞相关病理是虚性病理,因为纤维化病理的本质是慢性病理,而“久病必虚”,纤维化组织和器官中实质细胞生机不足.纤维化组织出现胚胎化特征,说明已“损及胎元”.肥大细胞相关病理是虚性病理,这符合中医“诸痒为虚”的观点.

  • 针刺大鼠"足三里"穴促肥大细胞在背根节(DRG)中分布的探讨

    作者:蒋瑾;罗明富;宋晓晶

    目的 观察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后背根节(DRG)内及周围是否存在肥大细胞;研究(AchE)乙酰胆碱酯酶-甲苯胺蓝(TB)组化染色在大鼠DRG内感觉神经元的表达.方法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甲苯胺蓝组化染色方法 结合显微镜技术观察AchE及TB结合肥大细胞在DRG的分布.结果 背根节内可能存在肥大细胞,兰紫色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DRG内及前根、后根、被膜等部位.结论 背根节内可能存在肥大细胞.为探讨肥大细胞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规律提供形态学依据;为研究肥大细胞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功能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 张明德教授辨治支气管哮喘经验

    作者:曹福凯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以气道慢性炎症为基础,气道高反应性及可逆性气道阻塞为特征的疾病,多见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属中医学"哮证"范畴.江苏省名中医张明德教授在充分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有着独到的经验.

  • 炒紫苏子醇提物对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的影响

    作者:王钦富;王永奇;于超;张巍峨;李红娜;陆继辉;高巍;刘蕊;晏兴云;李雅静;向生光

    目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是过敏性疾病发生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研究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对其的作用,为研制和开发新的抗过敏中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悬液,体外和不同浓度药物作用,观察脱颗粒百分率和组胺释放水平,判断药物的抗过敏作用.除正常组(非致敏组)外,设空白对照组、炒紫苏子醇提取物320、640、1 280 μg/mL各剂量组、色甘酸钠阳性对照组、木犀草素组共7组.并对实验各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经过佳实验条件的优化,选择药物与肥大细胞作用时间为20 min,0VA的触发浓度为20 μg/mL.炒紫苏子醇提取物32 0、640、1 280μg/mL各剂量组和木犀草素组均能明显降低IgE所致的Ⅰ型过敏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P<0.01),也明显降低其组胺释放(分别为P>0.05,P<0.01,P<0.01,P<0.01),并表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等抗过敏作用.

  • 中药防治哮喘的免疫学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田正鉴;陈瑞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的研究已聚集到气道变应性炎症(AAI)上,这种炎症主要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与哮喘遗传基因、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失调、某些转录因子(NF-kB等)、细胞因子(IL-5、IL-4、IFN-γ、GM-CSF)、粘附分子(ICAM-1、VCAM-1等)参与以及嗜酸粒细胞活化、募集、凋亡,肥大细胞脱颗粒等方面密切相关.

  • 中药治疗哮喘的基础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邢向晖;李东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其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 吸入激素治疗哮喘的规范应用

    作者:张苗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1],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明确了哮喘的本质是一种以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为主的慢性气道炎症,而把防治的重点应放在气道抗炎(重点是吸入糖皮质激素)以来,哮喘的防治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 藿香正气软胶囊对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

    作者:谢肄聪;唐方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软胶囊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 大鼠50只,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药组分别于造模前经口给予藿香正气软胶囊;肠组织超微结构观察、肠黏液分泌及肥大细胞量化分析、测定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结果: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肠道屏障功能明显受到损伤和破坏.藿香正气软胶囊可有效减轻肠黏膜损伤;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NO浓度.结论:藿香正气软胶囊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屏障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肥大细胞类过敏反应脱颗粒的实时动态检测方法

    作者:胡剑江;侯燕鸣;张倩;雷洪涛;王毅;王丹巧

    目的 建立实时、动态、直接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光学成像检测方法.方法 将囊泡表面特异性分子CD63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的基因融合后,通过质粒转染入细胞中,建立稳定表达CD63-GFP蛋白的鼠肥大细胞株(RBL-2H3细胞).之后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全内反射显微镜分别观察细胞内囊泡在过敏原刺激下脱颗粒时的运动状况.结果 成功建立稳定表达CID63-GFP的RBL-2H3细胞株;在类过敏原的刺激下,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脱颗粒过程中,细胞内囊泡向细胞外脱出的过程,同时,用全内反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内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结论 本研究在活细胞状态下,实时、直观、灵敏、快速地观察到肥大细胞脱颗粒的过程,直接评估过敏原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特性,为类过敏反应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 芍药甘草汤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周正华;冀建斌;王智超

    目的 研究芍药甘草汤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和结肠黏膜肥大细胞(MCs)、血清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芍药甘草汤治疗IB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3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1 1只.采用直肠气囊扩张刺激+直肠内醋酸刺激复合方法制作IBS内脏高敏感性模型.造模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给予0.9% NaCl注射液10 mL/Kg灌胃,中药组给予芍药甘草汤按生药量6.25 g/Kg灌胃,连续灌胃14天.评价大鼠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观察回盲部组织MCs数量,检测血清5-HT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给药后模型组大鼠的AWR降低,回盲部组织中的MCs数量、血清5-HT含量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AWR、回盲部组织中的MCs数量、血清5-HT含量均有改善(P<0.05).结论 采用直肠气囊扩张刺激+直肠内醋酸刺激复合慢性刺激法可以引起IBS大鼠内脏敏感性增高,芍药甘草汤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结肠MCs数量、5-HT含量从而降低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

  • 川椒方含药血清对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作者:沈志华;宋剑涛;尹连荣;张丽霞;接传红;杨薇;高健生

    目的 探讨川椒方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川椒方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和空白血清组,每组5只.川椒方低、中、高含药血清组分别以含川椒方生药0.334、0.668、1.336 g/ml的水煎剂20 ml/kg灌胃,空白血清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连续给药3日,制备SD大鼠含药血清.筛选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RBL-2H3)的佳作用浓度,并筛选含药血清佳作用时间.实验再分为模型组、川椒方治疗高、中、低剂量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P2)治疗组、对照组.川椒方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组按筛选所得浓度和作用时间每孔分别给予含药血清40 μl;PP2治疗组于加抗原前30 min给予终浓度为1μM的PP2 40μl;对照组于加抗原前2h给予10%空白血清40μl,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结果 川椒方浓度为10%时细胞活力较好,故本实验选择了10%浓度血清作为实验浓度.川椒方高、中剂量组合药血清作用120 min时,释放量少(P<0.01),故选用120 min作为作用时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升高明显(P<0.01);川椒方各剂量组及PP2治疗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下降(P<0.01).结论 川椒方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有关.

1517 条记录 4/76 页 « 12345678...757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