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在不稳定性枢椎骨折治疗中进钉点与固定方式的选择

    作者:魏海峰;滕红林;卞建;李海俊;陈春茂

    背景:上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过程中,放置寰椎侧块螺钉技术是关键.目的:总结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在不稳定性枢椎骨折治疗中的进钉点位置.方法:2007-01/2010-12采用Vertex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枢椎骨折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1~75岁,平均49.5岁.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及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6例,寰椎侧块、单侧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3例,寰椎侧块、双侧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1例,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9例,内固定过程中均行后侧椎板间植骨融合.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43个月.患者骨折复位满意,骨折端均获得愈合,植骨部位融合率达到100%,未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未发生颈髓及椎动脉等医源性损伤.该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枢椎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作者根据临床经验,对螺钉进钉点的位置总结如下:①对于寰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侧块中点稍偏外、椎弓的下方1/3处,进针方向为向内、上分别稍倾斜约10°,5°.②枢椎椎弓根进钉点选择在枢椎上下关节面间、下关节正中垂线的中点,进针方向为向内、上分别倾斜15°~20°,25°.③第三颈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侧块中心点内侧2 mm,进针方向为向外、上倾斜20°~25°.

  • 腰椎融合后的多模式镇痛

    作者:李欢;丁文鸽;朱鼎;严伟洪

    背景:疼痛生理病理机制包括中枢和多个外周神经传导机制和环节,治疗手段上经历了传统的镇痛药物注射、口服镇痛药物、自控硬膜外镇痛、自控静脉镇痛等方法,减轻了临床疼痛,但仍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多模式镇痛方案从多个机制层面达到完全镇痛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创新性,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目的:探讨切口周围注射复合麻醉药物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后路融合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共收治行腰椎后路融合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9例采用切口周围注射多模式镇痛药物(吗啡+酮咯酸+罗哌卡因+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39例局部注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记录融合后即刻、6h、12h、24 h、48 h、7d的目测类比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融合后首次吗啡使用时间、吗啡使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间在年龄、性别、主要病因、体质量指数、手术节段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统计学可比性.在融合后6,12,24,48 h内,试验组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在融合后第7天时两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试验组融合后首次吗啡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迟(P=0.002),同时吗啡使用量也明显降低(P=0.041),有效控制了临床围手术期的药物使用并保证了镇痛的效果.提示对于腰椎后路融合后患者,多模式镇痛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案使用,可以显著降低融合后疼痛程度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胸腰段脊柱结核骨折前路与后路治疗途径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曹鹏;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武忠炎;王新玲;贾民

    背景:在发展中国家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仍然较高。除了进行药物治疗之外,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目前对脊柱结核的治疗途径尚无统一标准。目的:通过查阅与研究脊柱结核前路与后路治疗途径比较的文献,对此两种方式的效果做出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Elseveir,万方,CNKI 等数据库,以“thoracolumbar tuberculosis”,“control ed randomized trial”,“RCT”,“anterior”“posterior”,“脊柱结核”,“前路”,“后路”,“随机对照”等关键词查找相关脊柱结核前后路治疗途径比较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并利用Revman5.1荟萃分析软件对文献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矫正角度与末次随访丢失角度,植骨融合时间,总住院时间,疗效优良率等数据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与结论:共检索论文1438篇,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9篇;总病例692例,其中前路手术组324例,后路手术组368例。前路手术时间较后路手术时间平均少46.25(40.23,52.26) min,前路手术组出血量较后路手术组出血量平均少148.91(135.12,1625.70) mL,前路手术组Cobb角矫正角度较后路手术组平均小2.40°(2.21°,4.62°),前路手术组Cobb角丢失角度较后路手术组Cobb角丢失角度平均多0.66°(0.41°,0.91°),前路手术组较后路手术组总住院时间平均少0.34(-0.32,1.01) d,前路手术组植骨融合时间较后路手术组平均少0.26(0.18,0.34)个月,前路手术组手术效果优良例数较后路手术组多1.18(-0.48,2.85)例;两组手术时间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矫正角度与末次随访丢失角度,植骨融合时间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1),说明脊柱结核前后路方式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矫正度数与末次随访丢失角度、植骨融合时间比较有显著区别,但二者总住院时间与手术疗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并椎板植骨修复胸腰椎骨折:随访评价

    作者:丁浩;沈强;朱亮;魏小康

    背景:传统的内固定方式修复胸腰椎骨折容易出现骨折椎体复位效果欠佳的情况,且内固定后较易出现椎体高度丢失等。而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法修复胸腰椎骨折则可以有效矫正患者的后凸畸形,并维持矫正效果。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及椎板植骨修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41例经胸腰椎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板植骨修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X射线及 CT 检查,观察内固定情况,其他观察指标包括腰椎功能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脊柱侧弯情况、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随访5个月-4年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年左右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经随访发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断裂2例(术中发现骨折段未有效融合),未出现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内固定后5个月,患者的伤椎高度显著恢复,脊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表明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及椎板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 颈椎内固定后早期炎症指标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

    作者:梁辰;孙建民;崔新刚;蒋振松;李涛

    背景:脊柱内固定后感染是其严重并发症,多项研究表明血沉及C-反应蛋白在判断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文章分析颈椎内固定后无感染患者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趋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颈椎内固定患者5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颈椎前路组为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患者29例,颈椎后路组为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内固定患者27例。内固定前、内固定后第1,3,6,9天清晨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血沉及C-反应蛋白值,随访超过1年,未出现感染迹象。
      结果与结论:①一般规律:颈椎内固定后,患者血沉在第6天显著升高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第9天仍未降至正常;C-反应蛋白在第3天显著升高并达到峰值,随后迅速下降,第9天仍未降至正常;颈椎后路组患者内固定后第3,6,9天血沉水平明显高于颈椎前路组(P <0.05),C-反应蛋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②结果说明,C-反应蛋白是颈椎内固定后监测患者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有助于内固定后早期感染的判断。内固定后早期血沉及C-反应蛋白2种炎症指标的异常,并不提示内固定后刀口感染的存在。C-反应蛋白可在内固定后第3天达到峰值,建议在第2,3天查血,随后如无明显反弹,则感染可能性小;内固定后炎症指标下降后再次升高或下降缓慢,可能提示感染的存在。

  •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修复60例:金属植入物不同置入途径分析

    作者:李杰;庄颜峰;王兵站

    背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具有病情复杂和并发症多等特点,临床治疗可以采用保守或者手术方式。但保守治疗大多无法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不同金属植入物的固定治疗成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主要修复方式。
      目的:探讨不同金属植入物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从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科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中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60例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Tile分型:B1型8例,B2型20例,B3型9例,C1型15例, C2型8例。分型之后分别给予不同的金属植入物固定治疗,依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决定前路或者后路途径。一般B型采用前路途径,C型采用前路+后路途径。治疗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引流管于48-72 h内拔除,治疗后3d逐渐进行康复训练。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修复效果优良率为95%。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均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痊愈,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提示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不同金属植入物固定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原发性腰椎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植骨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的联合修复

    作者:李龙;盛伟斌;杨森;郭海龙

    背景:目前不同地区修复原发性腰椎椎间隙感染的方式各不相同,主要方式分为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修复。而后路修复方式中,肌间隙入路方式得到不少同道的认可,该方案相较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有其独特优势。目的:评价经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原发性腰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腰椎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2-L31例,L3-L42例,L4-L54例, L5-S1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2-18个月,无复发,所有患者X射线复查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均骨性融合。目测类比评分结果显示:平均目测类比评分治疗前8.15分,治疗后1周2.15分,末次随访1.00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前后疼痛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JOA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显效,其中疗效优9例,良3例,中1例,总优良率为92%。提示一期经后路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为原发性腰椎椎间隙感染患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可通过椎间孔可直接到达椎间隙,保留了中央的棘突和椎板,减少了对椎旁肌的损伤,同时保存了脊柱韧带复合体,而坚强的脊柱内固定有利于植骨融合,修复后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6例。所有患者腰部疼痛明显,其中9例有下肢放射疼痛症状。13例患者均采用经后路正中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治疗后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及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

  • 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伤口周围注射罗哌卡因复合液的镇痛效应

    作者:王诗军;李钰婷;李淳德;刘宪义;孙浩林;王天龙

    背景:伤口周围浸润局部麻醉药物常被用于外科手术后多模式术后镇痛的一部分,而腰椎融合后采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罗哌卡因复合液进行术后镇痛目前尚无报道.目的:观察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罗哌卡因复合液在腰椎融合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0例行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植骨融合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接受静脉自控镇痛治疗,同时术中在伤口周围注射罗哌卡因复合注射液;对照组伤口周围不注入任何药物,只接受静脉自控镇痛治疗.评估两组患者融合后2,4,8,12,24,48 h的目测类比评分,以及融合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的总使用量;另外比较融合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患者融合后2,4,8,12,24 h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融合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的总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间患者融合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伤口周围局部注射罗哌卡因复合液可减轻腰椎融合后患者的疼痛,并且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

  •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骨折或合并脱位

    作者:邱皓;卢旻鹏;董靖;张中卒;初同伟;王群波;权正学;蒋电明

    背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或合并脱位均是脊柱外科常见的骨折类型,对于这类损伤常采用手术治疗,不同修复方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骨折或合并脱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8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或合并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变化,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变化情况,以评价临床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8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钛网下沉等并发症发生;②术后即刻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容积、脊柱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显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骨折或合并脱位,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椎管容积,是安全有效的修复方式.

  • 寰枢椎脱位不同植骨材料及内固定方式对植骨后融合时间的影响

    作者:邹小宝;马向阳;杨进城;夏虹;吴增晖;王建华;艾福志;章凯;尹庆水

    背景:后路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常用手术方法,寰枢椎间的骨性融合是手术治疗的终目的.目前,临床中寰枢椎后路手术可应用多种植骨材料及置钉方式,而术后患者获得植骨融合的时间也多有不同.目的:分析寰枢椎脱位后路不同植骨材料及钉棒内固定方式对植骨后融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12月286例采用寰枢椎后路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并获得寰枢椎间植骨融合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寰椎固定采用完全经椎弓根螺钉,枢椎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或椎板螺钉,后路植骨材料采用自体骨松质骨粒或异体骨松质骨粒.结果与结论:术后获得植骨融合时间3-24个月,C1双侧椎弓根螺钉+C2双侧椎弓根螺钉、C1双侧椎弓根螺钉+C2双侧椎板螺钉、C1双侧椎弓螺钉+C2一侧椎弓根螺钉+C2对侧椎板螺钉3种内固定方式对术后植骨融合时间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2.134,P=0.120),自体骨松质骨粒和异体骨松质骨粒2种植骨材料术后植骨融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83.611,P=0.000),内固定方式和植骨材料间无交互作用(F=1.036,P=0.356).说明不同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方式均可提供稳定可靠的植骨融合环境,自体骨材料植骨更加有利于术后获得植骨融合,缩短融合时间.

  • 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修复胸腰椎骨折比较:椎体压缩率1年随访

    作者:苏伟坤;叶少腾

    背景:后路减压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效果肯定,又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目前临床上关于两种修复方案的疗效,存在较大争议。目的:对比观察经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伤椎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变化率。方法:纳入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内固定前、内固定后即刻、内固定后12个月伤椎前缘压缩率以及Cobb角变化率。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前两组患者伤椎前缘压缩率、Cobb角变化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内固定后即刻及内固定后12个月,可见研究组伤椎前缘压缩率、Cobb角变化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此外,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改善后凸畸形,恢复椎体压缩度,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优于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

  •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曹勇;孟阳;朱卉敏;王衡;郭新军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腰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78例患者优58例,良1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3.6%.植骨融合率93.6%.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感染、脑脊液漏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间融合器植入手术是目前比较适合于腰椎不稳症的治疗手段.

  • 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

    作者:谭亮;徐皓;叶永平;尹承惠;姚晓东;陈建梅;李金泉;施纯南;黄金城

    目的 探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患者36例,其中T2~32例,T3~42例,T4~53例,T5~65例,T7~810例,T8~96例,T9~104例,T11~124例.术前Frankel 分级,B级5例,C级21例,D级10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为11.25~48.32°,平均35.34°.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未出现复发.术后患者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所有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在位,无松动、塌陷及断裂.术后后凸畸形纠正0.89~27.63°,平均16.20°,随访1年未见明显丢失.结论 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一期完全清除结核病灶,脊髓减压,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椎结核安全有效方法.

  •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杨奇峰;刘志杰;范少鹏;张帅宾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根据手术类型实施后路固定,对照组进行前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 VAS 评分、后凸 Cobb 角和椎体高度均较治疗前呈改善趋势(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根据手术类型实施后路固定,对照组进行前路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27/30),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26/3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类型多样,应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个体情况进行治疗,经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效果好,术后功能恢复快,是比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黄静宇

    目的:探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成人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20例中,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20例中,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胸腰椎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 腰椎椎间融合各术式之间的比较

    作者:陈海丹;符策岗;曾艳;刘扬;肖运祥;赵红卫

    腰椎融合术用于治疗感染、外伤、畸形、退行性变和肿瘤切除术后固定。1930年,Capener等首度介绍腰椎间融合术,虽然当时存在多种椎体融合的路径和术式,但中心原则都是切除椎间盘后融合相邻的椎体。当时通过联合椎体间融合和后侧入融合实现360°融合,也称之为环状融合〔1〕。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效果

    作者:刘键;王先安;陈科;林明侠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的围术期处理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25例,记录并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的Frankel分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Cobb角,评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大血管、神经、胸腹腔脏器损伤情况.患者结核均获临床治愈,Frankel分级:C级2例均改善至D级,D级13例改善至E级10例、不改善3例,E级10例无加重.术前Cobb角为15.12°±6.88°,VAS为(5.88±1.01)分,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5.16°±2.94°,VAS为(0.96±0.79)分,末次随访时Cobb角及VAS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

  • 用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罗明高

    目的:对比用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将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接诊的9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患者.为治疗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伤椎前缘的高度、Cobb角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伤椎前缘的高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其Cobb角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采用前路手术相比,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伤椎的高度,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前、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分析

    作者:刘强;李义强;梅浩

    目的:通过对比后正中入路与前方、侧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分析不同入路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4~6周。其中单纯后正中手术入路14例,左前侧方入路5例,腹直肌旁入路9例。术后继续口服抗结核药1年~1年半。结果:术后脊髓神经受压症状都有减轻或消失。除1例73岁患者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脑梗死后遗症,术后1年死亡,其余27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随访1.5~3年,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复查X线提示内固定稳定,植骨均融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明显脊柱畸形等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从手术时间、手术创伤程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等各方面比较上述手术入路治疗效果。结论:脊柱后柱结核并椎管狭窄、有神经压迫症状者,后入路手术能较好进行椎管内减压并行后路内固定;而中、前柱结核,并伴椎旁脓肿者,行侧方入路或腹直肌旁入路,能很好的清除病灶,重建脊柱前后方的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冷卫国;李光荣;刘维;付斌;林长生;代勇军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取经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或及植骨治疗.椎管明显受压及伴有神经损伤者行椎管减压,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Cobbs’角无明显丢失.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或及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三维固定、牢固,损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337 条记录 7/17 页 « 12...45678910...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