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唑吡坦引起睡行症

    作者:曹燕滔;李振洲;张昕;张耀芬

    1名78岁男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入院后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维生素B1、腺苷钴胺、七叶皂苷钠及血塞通注射液.患者因入睡困难睡前服用唑吡坦.在服用唑吡坦的3 d中,第1天,患者服用唑吡坦10 mg后,1 h内入睡,而3 h后患者于睡眠中起床行走并和人交谈,但事后对此毫无记忆;第2天,患者服用唑吡坦5 mg,未发生上述行为;第3天,患者再次服用唑吡坦10 mg,5 h后又出现上述行为.停用唑吡坦后,该行为未再出现.

    关键词: 唑吡坦 睡行症
  • 唑吡坦致老年患者睡行症

    作者:曹晶晶;王虎军

    1名82岁老年男性患者因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入院.入院后给予扩张冠状动脉、降压及降血糖药物.患者因睡眠不佳有时服用艾司唑仑,后改为唑吡坦10 mg睡前服用.约3 h后患者起床、来回走动,胡言乱语,并小便于地板上.次日症状消失,患者对所发生的事情毫无记忆.停服唑吡坦,继续服用艾司唑仑,该症状未再现.

    关键词: 唑吡坦 睡行症
  • 药源性睡行症的常见致病药物及防治

    作者:武力勇;贾建平

    睡行症是一种在睡眠中出现的以行走或其他异常行为或活动为特征的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通常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慢波期.由药物引起的睡行症称之为药源性睡行症.引起药源性睡行症的常见药物有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物以及抗抑郁症药等.据称,药源性睡行症的发生由多因素所致,包括既往睡行症发作史,应用增加慢波睡眠的药物以及体内外刺激.药源性睡行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某些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增加慢波睡眠所致.药源性睡行症防治原则包括:减少致病药物的剂量或停药,排除危险因素,加强环境安全及给予苯二氮(苫)类药物.

  • 唑吡坦所致睡行症文献概述

    作者:王启娟;蒋天华;李成建

    唑吡坦属于氮苯化学系列的安眠药,适用于治疗偶发性、暂时性慢性失眠.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可致睡行症,现概述如下:曹燕滔等报道[1],患男,78岁,因入睡困难睡前服用唑吡坦10mg,1小时内入睡,而3小时后患者于睡眠中起床行走并和人交谈,但事后对此毫无记忆,次日口服本品5mg未发生上述行为,第3天口服本品10mg,5小时后再次出现上述行为,停药后该行为未再出现.曹晶晶等报道[2],患男,82岁,因睡眠不佳给予唑吡坦10mg睡前口服,约3小时后患者起床,来回走动,胡言乱语,并小便于地上,次日症状消失,患者对所发生的事情毫无记忆,停药后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关键词: 唑吡坦 睡行症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致睡行症1例

    作者:齐安思;刘美兰;郭珍;陆峥

    1 病例男,58岁.因"失眠加重、多思多虑、坐立不安2月余"于2016年10月10日入院.患者眠差10余年,7年前开始断续服药助眠,期间获得好转.今年2月再次出现入睡困难,8月因工作压力增大,继而多思多虑、坐立不安、紧张担心等;8月24日我院门诊就诊,拟诊断"广泛性焦虑障碍"予奥氮平5 mg/晚,文拉法辛75 mg/d,米氮平7.5 mg/晚,氯硝西泮0.5 mg/晚,服用6周后出现夜间无诱因下腹痛,入睡后下地徘徊.为调整用药于10月10日收入院.入院后行胃肠镜、腹部增强CT、头颅MRI、睡眠脑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24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入院后患者夜间仍有摸索样动作,并在病房内来回走动,问其"你在做什么?",对答"找毛巾".将其唤醒后对夜间所做之事能部分回忆或完全不能回忆.10月15日晨患者误服奥氮平10 mg,中午时便出现腹痛及类似夜间的梦游样症状.故立即停用奥氮平,换为喹硫平25 mg/晚,患者仍有睡行症状.随后停用所有药物,1周后予帕罗西汀20 mg/晚,氯硝西泮1 mg/晚,右佐匹克隆3 mg/晚,患者腹痛及睡行症状消失,于11月8日出院.出院诊断:广泛性焦虑障碍;药源性睡行症.门诊随访1月余,无睡行症复发.

  • 精神动力学疗法治疗儿童睡行症1例

    作者:朱云程;季卫东

    1 病例患儿,女,4岁余.代主诉"连续出现夜间睡眠伴行走、喃喃自语2周".患儿平日与祖父母生活,父母因工作原因每周回2 d.习惯与祖父母同床才能安睡,否则会哭闹不安.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后约1 h内自行爬起,多顺着床沿爬动,惶惶不安伴有哭泣,出汗多,有时下床开灯关灯,口中喃喃自语,无法洞悉其内容,约持续数分钟至10余分钟后自行爬回原处睡觉,其后安稳入眠,晨醒后询问幼儿无法回忆,幼儿园老师反映患儿午睡时无上述反应,院内表现同同龄儿童.家长怀疑其近期有精神应激,故2016年8月到本院门诊就诊.

  • 精神分裂症伴睡行症1例

    作者:华晔;张晶

    1 病例患者,女,46岁,初中文化,农民.因渐起疑被害伴冲动约20年.既往史:无癫疒间及梦游史,无重大躯体疾病.个人史:固执,内向.家族史:姑姑有精神疾病.患者于1992年无明显诱因渐起怀疑同事在其饭菜内下毒,怀疑有人故意将玻璃撒在自己床上,脱光衣服外跑.在当地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用氯丙嗪治疗.平时很少与人交往,在家仅能做些简单的家务,生活尚能自理.2007年3月,因患者睡觉时嫌其丈夫姐姐的孩子(3岁)吵闹,而将其掐死;同年10月26日因与邻居闹矛盾将邻家小孩(9岁)掐死被逮捕.司法鉴定结论:作案时意识清晰,能完全回忆;精神分裂症(缓解不全期),限定责任能力.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睡行症
  • 癔症误诊为睡行症1例

    作者:陈家民;闫业胜

    1 病例患者,女,27岁,已婚,农民,小学文化.因夜间入睡后下地徘徊1年就诊.家族史、个人史阴性.无重大疾病史.

    关键词: 癔症 误诊 睡行症
  • 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卫东;董秀臣;周甲农;张熙;孙彦;何利军;曹喜山;邵秀成;黄朝红;刘红兵;孙丽萍;华于静;魏勇;张庆杰;丁树栋;王东明;李丽琴;宋培义;吴亚涛;徐青;马贵峰;柴志宏;范悦斌;张国臣;李智勇;王皋茂

    编辑:本期笔谈综合刊出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计有16篇来稿,由15个单位26位作者所撰写.1 氯氮平致睡行症李卫东、董秀臣:报告3例氯氮平致睡行症.例1,男,22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既往无癫疒间及睡行症发作,体检正常.给予氯氮平治疗,初始量50mg/d,以后每1~2天增加50mg/d.13天后当剂量加到450mg/d时,于晚上服药1小时后起床摸索,抓衣服,拽被子,吃东西,数分钟后又上床入睡,呼之不应,次晨不能回忆.连续两晚如此发作.减氯氮平至200mg/d,未再发作.

  • 梦游症长大后会消失吗

    作者:唐秀娣

    睡行症,顾名思义,即为睡眠中起床行走,俗称梦游症.现代睡眠研究显示,被称为梦游的这种睡眠问题实际发生在某一睡眠周期时,当时并没有做梦,称为梦游症实为不妥,故改称睡行症.

  • 唑吡坦诱发老年患者睡行症临床分析

    作者:李振洲;张耀芬;黄佳佳;刘燕;张昕

    例1,男性,78岁,因口角向右歪斜,左眼闭合无力7d,于2006年4月20日人院.既往曾有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病史,因长期失眠而不规则服用"安定"类药物.人院后神经系统检查:记忆力、理解力可,左侧额纹消失,皱眉、闭目力弱,左眼闭合不全,左侧鼻唇沟浅,示齿口角右偏,鼓腮左侧口角漏气,余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诊断为左侧面神经炎,给予泼尼松龙30 mg口服,以及脱水、改善微循环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患者症状渐好转.

  • 心理干预对睡行症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张长军;李冲;范茂林

    睡行症或称夜游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 [1],发生率为l.93% [2].本病可能为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有时与癫痫性发作相混淆,易造成误诊误治.本研究在通过24h动态脑电图(24h-AEEG)排除癫痫后,主要报告心理干预对睡行症患儿的效果.

  • 氯硝西泮致睡行症1例

    作者:肖展翅;邱斌;倪小红;王洲羿;饶伟华

    1病例介绍
      患者,女,70岁。2013年5月6日到门诊就诊,主诉心情烦躁、入睡困难2年,加重1周。现病史:就诊前2年因丈夫中风偏瘫,患者开始出现心情烦躁,入睡困难,伴头昏、头闷,到本院诊断焦虑症,予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规格:每片10.5 mg )早晨、中午各10.5 mg,po,心情烦躁及失眠明显改善。就诊前1周,怄气后患者心情烦躁加重,坐立不安,不能入睡。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死病史,无睡行症病史,无饮酒史及毒物接触史,未服用其他药物。体检: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84次·min-1,心肺腹体检未见异常,神志清楚,焦虑情绪,言语及精神正常,无面舌瘫,四肢感觉运动正常。诊断:焦虑症,失眠症。加用氯硝西泮(商品名:氯硝安定,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每片2 mg;批号:B120311),每晚睡前1 mg,po。

  • 唑吡坦致精神症状2例

    作者:王怡苹;邓晓辉;范鲁雁

    唑吡坦(zolpidem)作为一种新一代非苯二氮革类(属于咪唑吡啶类药物)镇静催眠药,因其作用于特异性的中枢GABA受体,具有起效快,产生较强的镇静、催眠效应,在体内无积蓄,后遗效应轻等特点.目前,唑吡坦在欧美等发达世界国家应用广泛,有逐渐取代传统苯二氮革类药物的趋势.该药引起精神症状,在国内偶见报道[1-3],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遇2例睡眠障碍患者服该药后引起精神症状,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 阿普唑仑致睡行症1例

    作者:肖桂荣;徐珽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中上腹痛5d,加重3d,发热3d”于2012年10月26日入院.入院前3d在外院行“胃肠穿孔修补术、胃肠减压”.入院查体见盆腹腔多根引流管,诊断为“腹腔感染,胃肠穿孔修补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给予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tid;泮托拉唑钠40 mg,bid;盐酸氨溴索30 mg,bid;口服甲巯咪唑片10 mg,tid;盐酸普奈洛尔片10 mg,tid.10月30日患者诉夜间难以入睡,给予口服阿普唑仑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20609)0.4mg,qn.当夜患者出现行为异常,病友家属诉患者夜间自行提上引流袋走出病房,后在护士帮助下返回病房继续睡觉,次日患者对所发生事情不能回忆,自诉夜间梦见自己被人抬出病房.停用阿普唑仑,未实施其他治疗方案,停药至11月13日出院,期间未再出现此类症状.

    关键词: 阿普唑仑 睡行症
  • 65例睡行症患儿24小时动态脑电图观察

    作者:张长军;李冲;范茂林

    睡行症(sleep-walking)或称夜游症(night walking)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1],发生率为1.93%[2].其特点是患儿在睡眠中突然起床做一些机械性的动作,醒后不能回忆,发作次数不定.产生本病的原因可能为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目前就诊率较高,有时与癫癎发作难以鉴别,易造成误诊误治.为此我们对65例患儿的24小时动态脑电图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小儿睡行症痰热扰心型临床观察

    作者:余毅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小儿睡行症痰热扰心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睡行症痰热扰心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黄连温胆汤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2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小儿睡行症痰热扰心型疗效确切.

  • 异态睡眠的诊治

    作者:王传蕾;刘春梅;朱建楠;陈倩倩;张亚男;孙晴晴;吕玉丹;王赞

    异态睡眠是主要或全部发生在睡眠期间的不愉快或不良的行为或体验,可分为非快速眼动( non rapideye movemen,NREM)相关的异态睡眠、快速眼动(rapideye movemen,REM)相关的异态睡眠和其他异态睡眠[1] .NREM 相关的异态睡眠包括意识模糊性觉醒、睡行症、睡惊症和睡眠相关性进食障碍;REM 相关的异态睡眠包括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反复发作的孤立性睡瘫、梦魇症;其他异态睡眠主要包括头部爆震声综合征、睡眠相关幻觉、遗尿症等.异态睡眠本质上是状态离解,即大脑部分处在清醒状态,部分处于深睡状态,这意味着大脑虽然处于睡眠状态,但长时间执行着复杂的运动和语言行为.除了状态解离,还很可能存在NREM 和REM 两种状态重叠,引起睡眠过程中的复杂行为.

  • 遗忘作案过程的法医精神病鉴定1例

    作者:刘超;张钦廷

    1 案 例1.1简要案情2016年7月2日,在某渔人码头海塘外侧先后发现人的左右上肢各一,均已腐败且尸块断面均有明显的切割痕迹,侦查表明该两上肢属于汪某(男,50岁),分析其可能已死亡,系他杀.2016年7月8日,犯罪嫌疑人赵某(男,43岁)被抓获归案,在讯问过程中赵某对用刀切割肢解汪某尸体并抛尸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对具体的杀人动机及作案过程始终未作供述.为正确审理此案,办案机关要求分别对赵某杀人及分尸抛尸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司法鉴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