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人工晶状体混浊的研究

    作者:郑丹莹;林郁;张振平;陈伟蓉;杨文辉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发生混浊、引起视力障碍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原因.方法对19例(22只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发生混浊的患者,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术.将取出的22片混浊人工晶状体进行裂隙灯和光学显微镜检查;应用钙特异性茜素红染色法和von Kossa嗜银染色法进行病理学检查;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沉淀物的位置和形态;应用能谱分析法检查沉淀物中的元素成分.以透明人工晶状体作为对照.结果在人工晶状体光学部表面和表面下可见沉淀结晶呈多种形态的不规则颗粒,其中光学部中央着色颗粒密集且粗大,周边着色颗粒稀疏而细小.这些颗粒茜素红染色和von Kossa嗜银染色均为阳性反应.能谱分析证实颗粒中含钙和磷元素.人工晶状体襻和透明人工晶状体均无相同表现.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混浊的原因,为人工晶状体光学部表面和表面下发生钙和磷化合物沉淀结晶.

  • 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囊袋内稳定性和囊膜透明性观察

    作者:王毓林;刘奕志;王毓琴;何明光;周琼;罗莉霞

    目的 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研究一片式软襻与三片式硬襻两种丙烯酸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IOL)在囊袋内的稳定性和囊膜的透明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51例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一只眼植入一片式软襻折叠型丙烯酸酯IOL SA60AT,对侧眼植入三片式硬襻折叠型丙烯酸酯IOL MA60BM.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术后1 d和1、6、12及24个月时IOL的偏心值、倾斜度、前房深度值以及晶状体后囊膜的光密度值.对所得数据两组之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 分别比较一片式SA60AT组在不同时期的偏心值(0.37±0.16,0.36±0.15,0.36±0.16,0.37±0.15,0.38±0.16)、倾斜度(3.59±0.91,3.64±0.92,3.61±0.90,3.63±0.90,3.70±0.89)与后囊膜光密度值(22.20±3.99,21.96±4.00,22.40±4.03,22.53±4.00,22.95±3.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938,0.785,1.814;P>0.05);比较三片式MA60BM组在不同时期的偏心值(0.34±0.14,0.33±0.14,0.34±0.14,0.35±0.14,0.36±0.14)、倾斜度(3.55±0.90,3.57±0.92,3.63±0.88,3.61±0.88,3.65±0.89),与后囊膜光密度值(21.14±3.88,20.98±3.87,21.23±3.83,21.59±3.82,21.65±3.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04,0.525,1.963;P>0.05).在术后1 d和1、6、12及24个月,分别比较两组IOL的平均偏心值(t=0.802,0.701,0.588,0.898,0.631)、平均倾斜度(t=0.199,0.337,0.094,0.121,0.248)与后囊膜光密度值(t=1.214,1.119,1.334,1.082,1.5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片式SA60AT组在不同时期的前房深度变化不大(3.90±0.99,3.88±1.07,3.91±1.01,3.90±1.02,3.92±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3,P>0.05);而三片式MA60BM组术后第1天的前房深度(4.37±1.02,3.90±0.98,3.95±0.99,3.93±0.96,3.97±0.99)大于术后其他时期(F=92.757,P<0.05),也大于一片式SA60AT组术后不同时期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944,P<0.05).结论 一片式软襻与三片式硬襻两种丙烯酸酯IOL都有着良好的囊袋内稳定性和囊膜透明性.但在术后早期,前者的眼内稳定性要好于后者.

  • 兔眼慢性高眼压模型前房角结构的改变

    作者:雷迅文;韦萍;李晓林;杨侃;雷建珍

    目的 观察复方卡波姆诱导的兔眼慢性高眼压模型前房角结构的改变特征.方法 实验研究.将32只青紫蓝兔随机平均分为8组,分别对其左眼前房内注射0.3%复方卡波姆0.3 ml,对药物诱发的高眼压模型进行观察;再于术后1、2、3、4、6、8、10及12周分别随机处死一组兔,制作眼球标本,观察兔眼的前房角结构变化.结果 随药物诱导时间的延长,兔眼压缓慢升高,高眼压持续时间约3个月.药物诱导后的前房角特征:早期以炎症反应为主,约3周后炎症反应减轻直至消失,4周后前房角以纤维变性为主,部分前房角粘连阻塞;电镜下观察可见角巩膜及葡萄膜处的小梁网扩张变形,轴心胶原和弹力样纤维增生;小梁内皮细胞与小梁带分离,分离的内皮细胞形似淋巴细胞且具有单核巨噬细胞样功能,吞噬的卡波姆颗粒通过Schlemm管内皮细胞的空泡转运;房水从管腔的内皮细胞大空泡数逐渐减少,出现裂孔现象;后期过多的卡波姆颗粒堆积于内皮细胞内,堵塞房水流出通道;诱导后晚期的模型眼前房角胶原增生,结构破坏.结论 复方卡波姆诱导的兔眼慢性高眼压模型房水流出受阻的主要部位在小梁内皮网部.

  • 纳米非晶金刚石膜改善义齿基托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的研究

    作者:李斌;姚月玲;安银东;陈钢

    目的:观察比较义齿基托材料镀用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前后,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变化情况,探索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镀用义齿树脂基托表面后的抗菌可能性.方法:采用热凝牙托材料制作30mm×10mm×2mm标准试件30个.按不同粗糙度(280目、600目、1200目)分成3组,每组10个.相同粗糙度的10个试件再分成2组,每组5个,一组试件双面镀用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作为实验组,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3组不同粗糙度试件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存在变形链球菌黏附,实验组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1200目P<0.05;600及280目P<0.01);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试件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均随粗糙度增大而增多(P<0.05),实验组增多趋势相对较小.结论: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能够改善义齿树脂基托表面的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具有部分抑菌功能.

  • 四种加工方式对基托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金文静;徐军;孙志辉

    目的 探讨不同混合和热加工方式对义齿基托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捏炼混合+电烤箱加热的固化方式可否提高基托树脂的力学性能.方法 制作4组基托树脂试件,第1组:常规混合+水浴加热;第2组:捏炼混合+水浴加热;第3组:常规混合+电烤箱加热;第4组:捏炼混合+电烤箱加热.测定树脂的表面硬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冲击强度.结果 第1~4组试件表面硬度分别为19.4、21.2、22.3、23.2 N/mm2,弯曲强度分别为58.58、63.32、66.73、63.76 MPa,冲击强度分别为1.42、1.53、1.77、1.78 KJ/m2,弯曲模量分别为2311.38、2417.82、2566.36、2400.37 MPa.结论 与常规混合+水浴加热方式相比,捏炼混合+电烤箱加热方式制作的树脂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冲击强度,综合力学性能较佳.

  • 树脂表面粗糙度对丙烯酸树脂与硅橡胶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李风兰;马兰;石勇;赵铱民

    高并不利于提高丙烯酸树脂与硅橡胶间的粘接力,用较小粗糙度的600目砂纸打磨丙烯酸树脂表面可提高丙烯酸树脂与硅橡胶间的粘接强度.

  • 三种甲基丙烯酸树脂类封闭剂根管封闭性能的研究

    作者:麦穗;武诗语;古丽莎;亓益品;孙秋榕;凌均棨

    目的 评价3种甲基丙烯酸树脂类封闭剂对根方牙本质的封闭性能,为不同封闭剂的临床应用和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镍钛器械ProTaper冠向下法预备48个单根管牙至F3,分别采用A(EndoREZ)、B(RealSeal)、C(RealSeal SE)3种封闭剂行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分别为A、B、C组,每组16个样本),模拟临床上行完善根管治疗的牙齿.每组10个样本进行液体动力实验测试其微渗透流量,3个样本行扫描电镜观察距根尖5 mm处横截面的微观形态,3个样本行透射电镜观察距根尖5 mm处横截面的超微结构.结果 A、B、C组的微渗漏流量分别为(2.61±0.60)、(1.43±0.11)和(1.76±0.18) μl/min.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各组封闭剂与根管壁间缝隙区域按B、C、A组顺序递增.透射电镜结果显示:A组封闭剂下方未见明显的脱矿牙本质区,玷污层未完全去除;B组封闭剂下方形成部分脱矿牙本质区,玷污层已去除;C组封闭剂下方形成部分脱矿牙本质区,玷污层大部分去除.结论 在3种甲基丙烯酸树脂类封闭剂中,封闭剂B具有较好的封闭性能,其次为封闭剂C,后是封闭剂A.

  • 纳米银涂层改性义齿基托的细胞毒性与抗菌性能研究

    作者:曹江南;刘晓秋;姚慧珍;杨海滨;王晓龙;孙文玲

    目的 检测纳米银涂层改性义齿基托的细胞毒性及抗菌性能,为纳米银涂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基托树脂表面是否进行银离子溅射分为涂层组(根据离子溅射作用时间分为10、20、40、60、80、100 s涂层组)与基托对照组.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表面微观形貌,能谱分析表面元素;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分析涂层组、基托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聚乙烯)及阳性对照组(含5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聚氯乙烯)与L929细胞共培养24、48、72 h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及细胞毒性等级(每组每个时间点样本量为6);贴膜法检测纳米银涂层对变形链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性能.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基托对照组试件表面光滑,各涂层组试件表面可见纳米银颗粒致密均匀地分布于基托树脂表面,颗粒呈圆形,直径10 nm.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结果显示各涂层组试件与L929细胞共培养24、48、72 h后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高于100%,细胞毒性等级均为0级.贴膜法结果显示基托对照组均有菌落存在,而各涂层组均无菌落出现.结论 用离子溅射法可成功在义齿基托表面制备纳米银涂层,各涂层组材料均无细胞毒性,纳米银涂层改性义齿基托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 涂膜剂中成膜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作者:吕慧英;刘建芳;侯艳宁

    涂膜剂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含成膜材料的溶剂中,涂搽患处后形成薄膜的外用液体制剂[1].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不用裱褙材料,不需特殊机械设备,使用方便,日益引起医药界重视.涂膜剂中的成膜材料既是一种药物载体,又可通过成膜,发挥保护创面、减少皮肤水分蒸发,促进皮肤水合作用等功效,因此成膜材料的选择是涂膜剂制备成功的关键因素.近年随着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涂膜剂中应用的成膜材料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将有应用报道的成膜材料归纳总结如下.

  • 同种异体复合椎体重建颈椎的生物学研究

    作者:明江华;周剑鹏;周庞虎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HCA)、自体红骨髓(RBM)及自体松质骨(CAB)复合椎体材料重建颈椎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9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切除第4颈椎制成椎体缺损模型并分为3组,A组植入HCA-RBM-CAB复合物,B组植入自体髂骨,C组植入HCA-RBM-丙烯酸树脂骨水泥(Acrylic Bone Cement,ABC).在术后不同时间分别对实验动物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X线片、扫描电镜观察,生物力学测试,检测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钙、磷浓度,比较三组对实验动物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术后各组血清ALP均开始升高,在2周及4周时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和B组血清中ALP及磷均高于C组(P<0.01),A组和B组血清中ALP及钙,磷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个月X线片及大体标本观察示,A组与B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C组示,未完全融合,只有少量骨痂生长.术后1个月组织学观察,A组与B组可见有散在骨岛及骨小梁形成;术后2个月A组与B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扫描电镜观察示,A组有大量新骨形成.术后2个月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A组与B组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CA-RBM-CAB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可作为有效的椎体重建材料.

  • 银杏内酯缓释微丸的制备及释放度研究

    作者:赵建伟;韩丽妹;韩海岭;王建新;秦晶;李永吉

    目的 制备可4种成分同步释放的银杏总内酯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放进行评价.方法 以Eudragit RS 30D/RL 30D为包衣材料,制备银杏内酯缓释微丸,以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为指标进行体外释放度评价,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筛选优化包衣处方及工艺参数.结果 当EudragitRS 30D和RL 30D的比例为8∶2,增塑剂和抗黏剂的用量分别为20%和50%、包衣增重为10%时,制备得到的微丸可实现4种成分同步12 h缓释释放.结论 本研究微丸制备工艺快速、简便、高效,适合工业化生产.

  • 五种常用口腔修复材料对细菌滞留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笑梅;郭天文;周中华;王宝成

    目的:评价不同修复材料对牙周组织的潜在危害.方法:采用临床实验的方法观察了5种常用口腔修复材料在体内戴用2个月后的细菌粘附量及其种类.结果:(1)树脂粘附的微生物多,其次为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纯钛和Ⅲ型金合金少;(2)G-杆菌在树脂组明显多于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组,在纯钛和Ⅲ型金合金上粘附少.对于G-球菌,树脂组明显多于钴铬合金、镍铬合金和纯钛组,Ⅲ型金合金组少.白色念珠菌在树脂组有少量粘附,但在4种牙科金属上粘附量极少.结论:从对牙周组织的危害程度看,纯钛和Ⅲ型金合金应为临床医生的首选材料,其次为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

  • 单侧椎体成形术中带侧孔的骨水泥填入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于承海;任广军;孙磊;王国宾;苏晋;谢幼专

    目的 探讨带侧孔的骨水泥填人器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椎体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带侧孔的骨水泥填入器,采用单侧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椎体转移瘤30例(42椎体),通过X线片及CT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分析术前及术后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24月,手术时间每个节段平均(20±6)min,注射骨水泥量平均为(4.0±0.6) ml,VAS术前(7.5±1.3)分,术后(3.4±1.3)分(P<0.01).术后CT及X线片见骨水泥在椎体内双侧均匀分布,1节椎体发生椎间盘外漏,1节椎管内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 在单侧椎体成形术中带侧孔的骨水泥填入器的应用,骨水泥扩散面积大,注射压力小,渗漏率低,通过调节侧孔方向使骨水泥双侧均匀分布.

  • 不同固化方式对ZY-1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作者:石勇;宋玮;李风兰;赵铱民

    目的:探讨赝复硅橡胶固化方式的不同对丙烯酸树脂与硅橡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硅橡胶与已预处理丙烯酸树脂材料分别在室温,升温,及微波3种不同情况下制成硅橡胶-偶联剂-丙烯酸树脂粘接试件,测试试件粘接强度.结果:3种固化方式下各组间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的粘结强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同功率微波对硅橡胶固化后与丙烯酸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也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制作需要丙烯酸树脂固定的硅橡胶赝复体时,可以通过不同的固化方式制作.微波固化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方式应用于赝复体的制作.

  • 水性丙烯酸类树脂类的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作者:郑爱华;屈永年;胡杨根

    目的:通过对丙烯酸类树脂改性来加大它的水溶性,从而达到大力开发水性树脂,同时减少行业方面的环境污染和对工人身体危害.方法:在过硫酸铵或过氧化苯甲酰存在下,以水和醇作溶剂对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进行聚合,然后加入环氧树脂、聚乙烯醇、醋酸乙烯进行改性,并对它的水溶性进行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这种改性后的丙烯酸树脂其粘度、膜的耐磨性和耐水性均达到或超过了一般水性丙烯酸酯的性能.结论:改性后的树脂的水溶性增强,其性能更加优良.

  • 肠溶材料在热熔挤出技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爱洁;包玉胜;邵幼鹏;刘建平

    热熔挤出(HME)技术在肠溶制剂的制备中占重要地位,其中常用的肠溶材料如纤维素类和丙烯酸树脂类都能达到肠溶效果.由于结构和理化性质的不同,各肠溶材料的挤出温度、溶解pH、溶解速度、热稳定性、黏度等均有区别.本文就在HME中常用的肠溶材料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 齿科聚合物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作者:周永明

    目的:研究碳纤维增强丙烯酸树脂的力学性能.方法:将碳纤维按体积分数分为60%、70%、75%,与丙烯酸树脂制成单向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并测试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面内剪切强度.结果:随着碳纤维比例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明显增加(P<0.05),75%组达(1 385.14±97.07)MPa.75%组和70%组与60%组相比,弯曲模量提高明显,分别为(91.70±10.02)GPa、(83.26±8.56)GPa、(60.25±6.01)GPa(P<0.01);面内剪切强度降低非常显著,分别为(54.80±5.71)MPa、(53.01±5.27)MPa、(70.03±3.12)MPa(P<0.01).结论:碳纤维对丙烯酸树脂的弯曲性能具有增强作用,碳纤维含量以75%为好.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创伤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石红春;孙晓龙;杨远利

    目的 探讨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技术操作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创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39个椎体在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PVP.结果 25例手术全部成功,注入Ⅲ型丙烯酸树脂骨水泥2~5 mL,平均3.5 mL,骨水泥渗漏率为17.9%(7/39),均未发生神经压迫症状,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症状完全缓解84%,部分缓解8%,轻微缓解8%.结论 采用PVP治疗创伤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强玻璃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作者:张文云;施长溪;陈吉华;越野;魏伯荣

    目的:研究高强玻璃纤维增强丙烯酸类树脂的力学性能。方法:按要求制作丙烯酸树脂浇铸体,测试其强度;将高强玻璃纤维按39.5%、48.7%、56.8%、72.4%质量分数,与丙烯酸树脂制成单向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并测试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层间剪切强度。结果: 随着纤维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呈显著性增加(P<0.05),可达弯曲强度(1414.7±64.5) MPa,弯曲模量 (39.6±1.6) Gpa;层间剪切强度呈先升后降趋势(P<0.01),低为(58.7±4.4) MPa。结论:高强玻璃纤维对丙烯酸树脂的弯曲性能具有增强作用。复合材料的纤维含量不应过高。

  • 牙科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的研究

    作者:周永明;施长溪;陈吉华;张水源

    目的:研究玻璃纤维增强丙烯酸树脂的力学性能.方法:将E玻璃纤维按61.97%、72.60%、77.68%(重量比),与丙烯酸树脂制成单向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并测试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面内剪切强度.结果:随着纤维比例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有显著性增加(P<0.05),达(1329.46±85.13) MPa.72.60%组和77.68%组与61.91%组相比,弯曲模量提高非常显著(P<0.01),达(34.06±3.58) GPa;面内剪切强度降低非常显著(P<0.01),为(53.52±4.62) MPa.结论:玻璃纤维对丙烯酸树脂的弯曲性能具有增强作用.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