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硬化大鼠肝脏内皮素受体基因的表达与门静脉压力的关系

    作者:宋明;王宇;张忠涛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肝脏内皮素(endothelin, ET)受体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门静脉压力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大鼠肝组织ETA受体和ETB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 并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肝硬化大鼠肝组织ETA受体(0.4245±0.0612 vs 0.2792±0.1115,P<0.05) 和ETB受体(0.5984±0.1047 vs 0.2938±0.1399, P<0.05) 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压力较正常大鼠明显升高(16.08±2.19 vs 8.25±2.56 cmH2O,P<0.05),并且ETA受体mRNA的表达与门静脉压力显著正相关(r=0.8074,P<0.05).结论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肝组织ET受体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并且ETA受体mRNA的表达与门静脉压力显著正相关, 表明ET受体的高表达在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TGF-α在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的表达研究

    作者:王海久;邓勇;侯立朝;任利;王庚申;樊海宁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肝脏部分切除后TGF-α 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中40只制作大鼠肝硬化模型,随后切除所有大鼠肝左叶及中叶.将实验组对照组大鼠随机分为8组,一组立即处死,算得肝切除比例.剩余7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2h、24h、2d、4d、8d、14d、20d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α 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两组对照比较.结果 肝硬化造模成功,肝脏切除比例为(75.23±2.4)%.两组大鼠肝脏部分切除后TGF-α 水平较术前高,肝硬化大鼠部分肝脏切除后不同时间肝中TGF-α 较正常大鼠低.结论 肝脏受损后能分泌出TGF-α 进行肝细胞再生,在肝硬化肝脏中的表达较正常肝脏延迟,促进肝细胞再生能力也较在正常肝细胞中弱.

  • 理中汤对肝硬化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作者:周晓玲;唐农;余静芳;陈峭;刘莹;覃凤传;张悦;韦宛华

    目的:观察理中汤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血清内毒素、血清炎性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联合橄榄油的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对健康SPF级SD大鼠进行肝硬化大鼠模型制备.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组、模型组、Vehicle组、理中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后全部处死, 空白组和Vehicle组给予等体积 (2 m L·kg-1·d-1) 蒸馏水灌服, 1次/d;理中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5×8.75 g/ (kg·d) 、1.0×8.75 g/ (kg·d) 、0.5×8.75 g/ (kg·d) 中药灌服, 1次/d, 均观察4周.治疗结束后对比观察6组大鼠干预后肝脏病理组织肝纤维化、肝功能、血清内毒素、炎性因子、肠道菌群改变情况.结果:6组大鼠肝脏HE染色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Vehicle组的肝纤维化程度重, 理中汤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随着剂量升高, 纤维化程度逐渐减轻, 理中汤低剂量组则改善不明显.经理中汤治疗后, 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肝功能指标 (ALT、AST) 、血清内毒素 (ET) 、炎性因子 (TGF-β、IL-17、IL-23) 及肠道目的菌群, 均较模型组、Vehicle组改善, 且高剂量组效果更优 (P<0.05), 但低剂量组与模型组、Vehicle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这可能与药物剂量依赖有关.结论:肝硬化大鼠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表现, 理中汤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肠道菌群, 降低血清内毒素及炎性因子水平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电针对肝硬化大鼠谷胱甘肽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作者:卓廉士;尹华峰;何定淑;赵旭东;汪莹;杨理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肝硬化的机理.方法用CCL4将模型组、电针组造成肝硬化模型,并与正常对照,观察肝组织、血清、肠道谷胱甘肽(GSH)含量并定量分析小肠黏膜状态.结果和结论电针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说明针刺能升高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的GSH改善门脉高压所致之胃肠黏膜病(PHE)的肠道瘀血状态,治疗肝硬化;电针组的各项指标却低于正常组(P<0.01),宜延长针刺疗程和调整穴位配伍作进一步观察.

  • 51Cr测定肝硬化大鼠小肠转运时间及其意义

    作者:张顺财;周康;任卫英;涂传涛;王吉耀

    目的:估价肝硬化大鼠的小肠转运时间,确定有效的参数.方法:同批在同样条件饲养的正常SD大鼠30只,分为3即:即:阿托品组、西沙比利组及正常对照组各10只.20只大鼠用于肝硬化模型制作,肝硬化模型采用CCl4皮下诱导,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小肠转运时间测定用含有2μCi51Cr的磷酸缓冲液1 ml经导管在十二指肠直接灌注,并采用下列参数评价:(1)放射性在小肠中的分布;(2)远端的放射性;(3)几何中心及几何中心比率.结果:阿托品组,肝硬化组及正常大鼠组的放射性物质大多潴留在第一区域.阿托品组为明显.西沙比利组在30′时放射性物质集中在第3区域,在60′时推进到第4区域.60′远端的放射性物质推进较30′时明显.30′及60'时正常大鼠及西沙比利组大鼠的几何中心及几何中心比率明显高于肝硬化大鼠及阿托品组,西沙比利组大鼠30′时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但60′时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所用3个参数所得的转运时间不完全一致,以远端放射性参数差,不敏感,几何中心及几何中心比率的相关性好.肝硬化存在着小肠转运障碍.应用51Cr时30′完全能够满足对肝硬化小肠动力的研究.

  • 实验性肝硬化大鼠CD34阳性细胞Fas抗原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党双锁;边静;周芙玲;高宁;程延安;李亚萍

    目前肝硬化外周血细胞减少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近几年大量研究表明,造血干细胞的Fas抗原表达变化与多种造血与非造血疾病有关,我们推测在肝硬化时骨髓CD34+细胞通过Fas/FasL系统参与而诱导其凋亡, 引起造血干/祖细胞减少.本研究以四氯化碳、酒精等复合因素诱导肝硬化大鼠为实验模型,观察药物诱导的肝硬化形成过程中骨髓CD34+细胞Fas表达的动态变化, 探讨Fas介导的骨髓CD34+细胞凋亡在肝硬化外周血细胞减少中的作用.

  • 西沙必利对肝硬化大鼠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细菌转位的影响

    作者:任卫英;张顺财;方国汀;周康;王吉耀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细菌转位情况及西沙必利对其影响.方法以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诱导大鼠肝硬化后随机分为西沙必利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0只,A组予西沙必利混悬液灌胃,每日2 mg/kg,早晚各1次,共10 d,B组灌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另外取5只同期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治疗结束后在无菌条件下获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脾脏、空肠及盲肠内容物作细菌培养.结果B组空肠内细菌数高于C组[分别为(2.43±1.01)×106CFU/ml和(0.87±0.18)×106CFU/ml,P<0.01],A组明显减少[1.03±0.51CFU/ml,P<0.01].A、B两组肝硬化大鼠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发生率分别为20%和踟%,细菌转位发生率分别为10%和60%(P<0.05).转位的细菌除1只大鼠是肠球菌外,其余均为大肠杆菌.结论西沙必利能够减少肝硬化大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细菌转位发生的机会,对防治肝硬化肠源性细菌感染可能有益.

  • 大鼠实验性门脉高压循环动力状态及一氧化氮的改变

    作者:黄颖秋;萧树东;张德中;莫剑忠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肝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门脉高压性胃病中的作用.方法用60%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造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模型;应用57Co核素标记微球检测肝硬化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应用还原型辅酶Ⅱ-黄递梅(NADPH-d)组化染色观察肝硬化大鼠胃壁一氧化氮合酶(NOS)分布;应用荧光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肝硬化大鼠均伴门脉高压,且全部出现高动力循环状态;肝硬化大鼠胃粘膜NOS呈阳性反应,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一氧化氮可能参与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异常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致病机制.

  • 抗纤抑癌方介导FN/整合素α5β1干预大鼠肝硬化病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焦云涛;杨先照;刘蕊洁;李志国;姜韩雪;叶永安

    目的:观察抗纤抑癌方对肝硬化大鼠FN/整合素α5β1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4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鳖甲组、抗纤抑癌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以二乙基亚硝胺腹腔注射,诱导肝硬化病变形成,每周1次,持续12周.同时每天分别以等计量蒸馏水、复方鳖甲片及抗纤抑癌颗粒的水溶剂灌胃给药.在第12周末取材,进行大鼠肝脏HE、Mas-son染色,FN、整合素α5、β1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通过对肝脏大体表现、HE及Masson染色发现抗纤抑癌方组大鼠肝硬化病变改善明显优于复方鳖甲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抗纤抑癌方可显著减少肝硬化大鼠FN的表达(P<0.01),降低整合素α5、β1表达(P<0.05),结论:抗纤抑癌方具有改善大鼠肝脏组织纤维增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肝硬化病变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整合素α5、β1表达相关.

  • 小儿外科肝细胞移植实验

    作者:江启俊;毛富祥;杨武双;韩剑锋

    1970年Rugsted首次将大鼠肝癌细胞移植于黄疸的Gunn大鼠皮下,发现后者血清胆红素值有所下降,此后开始了肝细胞移植的研究.我科曾用DMNA(二甲基硝胺)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将其硬化肝制成细胞悬液进行移植实验,结果证明硬化肝细胞移植于正常或肝硬化大鼠的脾内均获存活并增殖.

  • 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蔡潮农;李坚;李培平;关晓东;周文英;陈红涛;谢玉研;张百萌

    [目的]探讨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25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A组(n=5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门腔分流;B组(n=5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5),门静脉阻断30 min+右肾切除.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前、术后1、2、4及8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及吲哚氰氯15 min潴留率(ICGR15).[结果]术前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及ICGR15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着时间推移,A组大鼠的ALT、TB、AST及ICGR15较B、C两组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AST:P<0.05,其他指标P<0.01),并于术后2周后,可达到稳态;而A组ALB术后较B、C两组明显升高,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4周可达到稳态.[结论]人肝门静脉动脉化重建入肝血流能明显促进肝硬化大鼠肝功能恢复,有助预防门腔分流术后肝功能衰竭.

  • 扶正化瘀抗纤方对肝硬化大鼠TGF-β1及PDGF表达的研究

    作者:马国珍;祁莲芳;田旭东;张慧君;徐中;郭军;卢雨蓓;田甜;廖志峰

    目的:通过观察扶正化瘀抗纤方对肝硬化大鼠TGF-β1及PDGF表达的影响,探讨扶正化瘀抗纤方保肝抗纤的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中运用随机设计,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模型组、 熊去氧胆酸组和扶正化瘀抗纤方组,每组各10只大鼠.采用复合因素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造模时给予30%食用酒精为唯一饮料,并结合皮下注射CCl4(首次剂量给予5 mL/kg,以后每隔3 d皮下注射40%CCl4油剂3 mL/kg)联合造模,连续给药6周成模.动物成模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熊去氧胆酸组和扶正化瘀抗纤方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6周后,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运用RT-PCR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1及PD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熊去氧胆酸组和扶正化瘀抗纤方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TGF-β1和PDGF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以扶正化瘀抗纤方组降低为明显.结论:扶正化瘀抗纤方可明显降低肝硬化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和PDGF的表达水平,同时改善大鼠肝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组织中致纤细胞因子TGF-β1、PDGF的表达水平有关.

  • 不同时期肝硬化大鼠下腔静脉与门静脉血中一氧化碳浓度比较

    作者:郑勇;周婷;孙侃;杨军;王吉耀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肝硬化大鼠下腔静脉与门静脉血中一氧化碳浓度变化,探索其在门脉高压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在第15天、第30天、第52天取大鼠下腔静脉及门静脉血检测CO浓度.结果:正常及肝硬化Ⅰ期、Ⅱ期、Ⅲ期大鼠下腔静脉和门静脉血中CO浓度分别为17.210±3.120、19.862±7.598、45.136±18.625、30.064±8.470μmol/L和17.080±5.107、19.800±8.070、52.191±21.362、36.991±7.386μmol/L.门静脉血和下腔静脉血中CO浓度随着肝脏病变的加重而逐渐增高,自Ⅱ期起显著高于正常及Ⅰ期大鼠;Ⅲ期大鼠也高于正常和Ⅰ期大鼠,但低于Ⅱ期;各组大鼠门静脉和下腔静脉血CO浓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都随着肝脏病变的加重而升高.结论:实验性肝硬化大鼠门静脉血和下腔静脉血中CO在肝硬化门脉高压高动力循环发生发展中起着重用作用.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实验性肝硬化内皮素-1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杨晋辉;张治龙;尤丽英;张黔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动脉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5只实验SD大鼠随机分成3组:肝硬化组(n=17)、r-HuEPO干预组(n=15)和正常对照组(n=13).用四氯化碳制备肝硬化模型,成模后干预组予r-HuEPO干预2周.血浆内皮素-1含量采用放免法测定,自动血气分析仪测PaO2、PaCO2、AaD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结果肝硬化组血浆ET-1、PaO2、AaDO2含量与正常组、r-HuEPO干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正常组与r-HuEPO干预组间差异不显著,肝硬化组与r-HuEPO干预组动脉血浆ET-1及PaO2呈显著正相关(r=0.733,P<0.05;r=0.652,P<0.05),与AaDO2呈显著负相关(r=-0.755,P<0.01;r=-0.732,P<0.05),在其它两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ET-1在肝硬化大鼠低氧血症发生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r-HuEPO可改善肝硬化低氧血症状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