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型肉毒毒素治疗挛缩性瘢痕的初步研究

    作者:颜彤彤;陈敏亮;马奎;孙同柱;梁黎明;刘畅;赖林英;付小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挛缩性瘢痕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0例烧伤后挛缩性瘢痕患者,每人选取两处挛缩性瘢痕,随机分为BTXA组(瘢痕内注射BTXA,间隔3个月1次,共2次)和空白对照组(瘢痕内注射等积生理盐水),于注射前及首次注射后1、3、6个月测量瘢痕长轴长度,观察其长度变化用以反映瘢痕挛缩程度;切取5例药物治疗6个月后行瘢痕切除手术患者的瘢痕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肌球蛋白-Ⅱ的表达.结果:BTXA组较空白对照组瘢痕挛缩程度明显减轻(P<0.01),尤以6个月时差异明显[(1.103±0.158)cm比(0.187±0.221)cm].常规HE染色观察到BTXA组瘢痕组织内胶原纤维排列稀疏且规则,瘢痕内成纤维细胞数量较空白对照组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TXA组瘢痕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肌球蛋白-Ⅱ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BTXA可用于治疗挛缩性瘢痕,作用机制可能与BTXA能够抑制瘢痕内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肌球蛋白-Ⅱ的表达有关.

  • 蜡疗联合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疗跨关节挛缩性瘢痕 疗效观察

    作者:陈世兵;朱菊清;杨旭东;黄辉;李照辉

    目的:观察蜡疗联合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疗跨关节挛缩性瘢痕的效果.方法: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将60例跨关节挛缩性瘢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蜡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曲安奈德+利多卡因进行皮损内注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蜡疗联合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疗跨关节挛缩性瘢痕安全性、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 A型肉毒毒素治疗挛缩性瘢痕

    作者:颜彤彤;陈敏亮;马奎;梁黎明;刘畅;赖林英;付小兵

    目的 探索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治疗挛缩性瘢痕的疗效.方法 选取26例挛缩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组(BTXA组)和曲安奈德组(TAC组,对照组),注射药物治疗前测量各组患者瘢痕长轴长度,并于注射后再次测量其长度,1次/月,共6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差值评价药物疗效.切取各组瘢痕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肌球蛋白-Ⅱ的表达情况.结果 药物作用1个月后,BTXA组较TAC组瘢痕挛缩程度明显减轻(P<0.05),尤以6个月时差异明显,BTXA组和TAC组瘢痕长轴长度差值分别为(1.23±0.42) cm和(0.56±0.33) cm.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TXA组瘢痕内α-SMA及肌球蛋白-Ⅱ表达较TAC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挛缩性瘢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Z”成形术整复口角歪斜畸形一例

    作者:杨勇;刘德贵;王红梅;张虹;张增辉;吴其林

    一、病例与方法患者,女,37岁.因面部左侧感染后上唇发育不良,左口角及鼻歪斜37年入院.查体:左口角周围为不规则增生挛缩性瘢痕,左上唇唇高较对侧低4mm,左口角向左上歪斜,比对侧高18mm,左侧鼻翼向左下牵拉,比对侧低10 mm.

  • 放射治疗瘢痕挛缩的生物学机制

    作者:王珍祥;吴军;李世荣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 , 筛选放射治疗挛缩性瘢痕的细胞骨架及运动基因差异表达 , 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 . 方法选择 3例增生挛缩瘢痕 , 术前进行 1个疗程的放射治疗 , 并取治疗前后的瘢痕组织 , 制成 cDNA探针 , 与含 4 000个人类基因的芯片杂交 , 扫描分析治疗前后的差异表达 . 结果 3例约 15个相关基因均出现差异表达 . 结论放射治疗能明显抑制瘢痕挛缩 , 主要通过抑制细胞骨架运动 , 促进细胞凋亡而起作用 .

  • 用轴型皮瓣随意皮瓣修复严重瘢痕溃疡

    作者:王长慧;包平涵

    由于基层医院采用中医中药等不正规治疗深度烧伤或烫伤病人,创面愈合后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增生或挛缩性瘢痕,有些形如蟹足肿,严重地影响功能的康复和外形的改善,特别是关节活动部位由于经常摩擦而形成溃疡,经久不愈,有的恶变成鳞状细胞癌,给病人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1993年12月至1997年10月,我科收治了10例10处疤痕溃疡创面患者,采用邻近部位的轴型皮瓣随意皮瓣修复这些溃疡创面,经过精心设计,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挛缩性瘢痕松解术联合自制负压引流装置的应用探讨

    作者:温裕庆;李荣兴;钟毅;林宙;傅丽琴

    目的:探讨挛缩性瘢痕松解术联合自制负压引流装置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5例挛缩性瘢痕患者为治疗组,行挛缩性瘢痕松解+Z成形,随后予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另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5例挛缩性瘢痕患者为对照组,缩性瘢痕松解+Z成形后仅予无菌敷料包扎.两组患者均连续观察21d,比较其瘢痕边缘坏死与创面感染的发生情况、换药疼痛程度、功能评价、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前4次换药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功能评价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挛缩性瘢痕松解术联合自制负压引流装置能使瘢痕瓣更好成活,减少皮缘坏死,提高愈合质量,更符合瘢痕防治动态综合疗法.

  • 延期植皮术修复烧伤后功能部位严重挛缩性瘢痕的体会

    作者:牛大伟;崔正军;郭鹏飞

    瘢痕是创伤愈合过程中必需和必然的产物,特别是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较为常见,严重的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不但影响外观,也可引起功能障碍,对于不能通过皮瓣转移和利用扩张器来治疗的病例,本文作者采用延期植皮术来矫正这种由严重挛缩性瘢痕引起的畸形,取得满意效果,现在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8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并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39例,年龄5~32岁,其中男性21人,女性18人,瘢痕分布于颌颈胸部位,以及腕、肘、肩、膝、踝等四肢重要关节.病因包含烫伤、火焰烧伤、化学烧伤,病史3月~17年.

  • 瘢痕修复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常金环;赵桂华

    瘢痕的形成主要有烧伤、烫伤、电击伤、外伤、手术及皮肤感染等原因,所形成的瘢痕种类亦较多.有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萎缩件瘢痕、挛缩性瘢痕等.瘢痕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及功能活动,如颈部、腋窝等关节及口腔周围等部位的萎缩,挛缩性瘢痕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诸多不便.瘢痕的治疗方法较多,常用的有皮瓣修复、游离植皮等.瘢痕的治疗不仪要满足外观问题,而且要解决功能问题,故瘢痕手术后的护理及功能训练尤为重要,其直接影响到手术后的外观效果和功能恢复的程度[1].本文就瘢痕手术修复后的护理及功能训练指导的体会报道如下.

  • 坏疽性带状疱疹1例

    作者:高琳;沈柱;刘玉峰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农民.左颞部瘢痕伴疼痛7月余.患者于7个月前左颞部出现群集的丘疱疹,如绿豆大小,迅速发展为水疱,伴疼痛,无痒感.在外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病毒灵治疗后,水疱破裂伴皮损坏死,现遗留瘢痕,左眼部成角畸形,疼痛剧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皮肤科情况:左侧颞部5 cm×5 cm挛缩性瘢痕,边缘轻度隆起,界清,质硬并牵涉眼结膜,左眼裂形成角状畸形,疼痛剧烈(图1).

  • 右腘窝菜花样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李林生;许建斌

    患者女,36岁.因右腘窝部挤压伤后癜痕形成18年,瘢痕破溃形成赘生物进行性增大半年,于1998年10月24日来诊.患者18年前因车祸致右腘窝部外伤,经治疗愈合,局部形成片状不规则挛缩性瘢痕致右膝关节活动受限,全身无其它不适.半年前,无明显诱因瘢痕中心出现粉红色米粒大丘疹数个并有瘙痒,搔抓破溃有少许出血,无疼痛.当地医院以"慢性溃疡合并感染”予抗生素口服,中草药外敷等治疗无效.近3月来局部赘生物由蚕豆大发展到乒乓球大并迅速增大到成人拳头大小,呈菜花状,表面有脓血样分泌物,伴恶臭.体检:消瘦,慢性病容.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右腹股沟淋巴结不肿大.皮肤科情况:右腘窝部可见片状不规则挛缩性瘢痕,其中心可见椭圆形菜花样肿物,大小约12cm×8cm×6cm,表面凹凸不平并有脓血性分泌物伴恶臭(见图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