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作者:黄琼梅;黄丽明

    目的 通过对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引起造口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于本院住院和门诊随访的160例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统一制作的调查表收集患者发生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评估资料,将受调查患者分为损伤组与对照组,分析影响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中,73例出现了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占调查总数的45.63%.两组排泄物的性状、排便规律性、造口自护能力、是否接受电话随访、是否参加造口联谊会、家庭支持能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水样排泄物、造口自护能力差、不接受电话随访为发生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宣教及随访,注重训练结肠造口患者规律排便,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保证患者对造口用品的正确使用,以减少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发生及提高生存质量.

  •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马辉;韦瑞丽;班翠珍;李丽;梁珠明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主要照顾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个案管理护理.所有对象持续随访至患者出院后6个月,分别于出院时、出院1月、3月、6月时采用康纳-戴维森韧性量表(CD-RISC)测评照顾者心理韧性,采用照顾者负担量表(ZBI)、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测评照顾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CD-RISC评分、ZBI评分、LSIA评分明显升高,对照组出院后CD-RISC评分明显下降,ZBI评分明显升高,LSIA评分先下降后上升,自身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出院1月、3月、6月时CD-RIS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ZB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LSI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这有助于减轻其照顾负荷,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 不同类型造口袋对造口周围皮肤影响的研究

    作者:马辉;杨连招;阳诺;韦瑞丽;周军;董雪云

    目的 研究一件式和两件式造口袋对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采样的方法,选择2011~2012年在我科住院并行永久性肠造口术患者60例,分为使用一件式造口袋组和使用二件式造口袋组,每组30例.每位患者连续使用同一型号的造口袋3个月,观察造口周围皮肤的情况.结果 使用二件式造口袋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程度低于使用一件式造口袋组(P<0.05).一件式造口袋较二件式造口袋粘贴时间长、更换造口袋耗时少、发生造口底版胶残留次数多(P<0.05);二者发生造口排泄物渗漏的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件式造口袋能减少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改善造口周围皮肤状况,但其应用受到价格、操作方便性的限制.

  • 多媒体教材在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董雪云;韦健贤;梁珠明;韦瑞丽;李丽

    目的 探讨多媒体教材在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寻找一种能让肠造口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造口护理技术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方式. 方法 (1)用自制的健康需求调查表对60例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把肠造口患者认为需要的健康知识以文字、图解等形式及规范的肠造口护理技术拍摄制作成多媒体教材.(2)把96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患者先用多媒体教材进行理论教育后再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即边护理造口边进行讲解教育的方式).比较两种健康教育方式的教育效果和护士花费的时间. 结果 (1)经护士2次以下指导后就能掌握造口护理技术并能自行护理造口的患者,实验组为81.25%,对照组为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士3次以上指导才能掌握造口护理技术并能自行护理造口的患者,实验组为18.75%,对照组为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运用多媒体教材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较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节约护士的时间;(3)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材让患者能较系统、全面的掌握造口的相关知识. 结论 先观看多媒体教材再进行一对一指导的健康教育方式是能使患者更快的适应造口,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造口护理技术和相关知识的好方法.

  • 肠造口周围皮炎的病因及护理对策

    作者:陈锦

    目的:分析肠造口周围皮炎发病原因,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肠造口周围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粪便泄漏引起的刺激性皮炎是常见病因.应用康乐保系列造口用品的患者比应用捆绑式造口袋的患者皮炎发生率显著减少,并且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显著减轻.使用湿敷等方法使皮炎愈合.结论:选择适宜的造口用品,制订周全的皮肤护理计划,加强肠造口的知识宣教,可有效地减少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降低皮肤损伤程度.

    关键词: 肠造口 皮炎 护理
  • ET护士在肠造口专科护理中的实践与成效

    作者:米小兰;朱卉

    目的:适应现代医院发展和肠造口病人对护理专业服务的需求,提高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使肠造口护理向专业化发展.方法:培养肠造口专业护理人才,利用专科医院优势,对肠造口病人实施术前-术后-康复全方位整体护理.结果:肠造口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护理人员内在价值得到体现,ET护士工作成效得到临床医师、病人及家属的一致认可.结论:ET护士在肠造口护理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肠造口专科护理符合护理学科趋于专业化以及向国际接轨的方向发展的需要.

  • 1例肠造口缺血坏死的护理

    作者:郑美春

    肠造口缺血坏死是肠造口手术严重的造口早期并发症.肠造口缺血外观是局部或完全变紫,若即时给予适当处理,变紫的肠造口组织可能会恢复正常,但如无改善则会变黑,后导致组织坏死.造口完全变黑坏死,则需及时行造口重建术.2001年4月18日笔者对我科1例肠造口缺血、局部坏死的患者进行了及时对症的护理,造口血液循环恢复,避免了造口的重建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肠造口者及家属的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闫景芬;鞠征梅;刘霞

    肠造口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由于手术改变了排便途径,对造口者生理和心理有很大的影响,给其家属增加了一定负担.

  • 直肠癌放序的使用

    作者:胡薇;喻德洪

    直肠癌放序主要有4个适应证:降低局部复发率;缩小病灶便于进展性直肠癌成功切除:使病灶收缩或"降级"后行保留括的肌的手术;对无法手术的原发和局部复发病灶行姑息治序.放疗能减少直肠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已无可争议,目前仍有异议的是放疗与手术的先后关系,放疗的具体计划同时性化疗是否有益.

  • 结直肠手术后的隐私

    作者:胡薇;喻德洪

    肠造口后的患者提及性接触时他们自身的感觉是复杂而独特的.建立长期的性关系以及生育的要求对于每个有或没有造口的人同样重要.究竟什么是大家所接受的"正常"性行为?实际上令夫妇双方均满意的行为即为正常的.

  • 肠造口关闭者对首次排便、排气的感受和期待

    作者:胡薇;喻德洪

    关闭肠造口是患者焦急盼望的,尤其造口存在某些并发症时(如脱垂、回缩、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等),但由于目前卫生医疗制度的原因,住院床位不足,患者常常需1年或更长时间才能行造口回纳术,而大部位肠造口可在造口后6个月即关闭.

  • 肠造口的实施及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梁小波;江波

    肠造口是大肠肿瘤、外伤、炎性疾病等治疗中常使用的一种手术方法,实施的肠造口给患者造成了身心障碍.若造口发生并发症,更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因为手术小,长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常由年轻医师实施手术,因而易发生并发症.文献报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21%~70%[1],因此,外科医生应精心造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肠造口的定位原则

    作者:张连阳

    肠造口是将肠道直接引出腹壁而使肠内容物能排出体外的手术方式,是为挽救生命而不得已的措施,导致造口者的排便途径的改变,给造口者的生活方式带来明显影响.提高造口治疗水平是改善造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中肠造口位置的确定是重要的环节之一.肠造口的位置应根据造口原因、手术方法和患者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现就其原则介绍如下.

  • 造口旁疝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徐洪莲;王汉涛;傅传刚

    目的:探讨肠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和非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5年5月采用非手术治疗的36例造口旁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1个月、6个月的效果.结果:36例造口旁疝患者使用造口腹带后,28例(77.78%)患者能坚持使用造口腹带,5例(13.89%)因造口旁肿块大于15 cm和3例(8.33%)因造口旁疝伴有脱垂,不能坚持使用腹带.使用造口腹带能减轻造口周围不适症状,缩小腹部肿块,改善体形变化,减少造口袋渗漏.结论:造口旁疝非手术治疗时,长期佩戴造口腹带治疗效果更明显.

  • 肠造口周围皮肤糜烂

    作者:宋安;史熠;张根福

    目的:讨论肠造口周围皮肤糜烂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引用1998年10月至2001年1月间施行的26例肠造口患者中发生皮肤糜烂的7例患者作为临床资料进行探讨.结果:7例患者的早期发病均早期愈合.结论:肠造口术后并发周围皮肤糜烂较高,应重视预防,包括手术观念、技巧、造口护理、造口袋使用等.治疗中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外用药、内服药、及中西医结合方法.

  • 重视肠造口的康复治疗

    作者:喻德洪

    肠造口手术操作并不难,一般认为是小手术,不太重视.但若做到尽善尽美,无并发症,并非易事.现在谈谈肠造口康复治疗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 我国肠造口康复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喻德洪

    过去我国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甚至结直肠外科及腹部肿瘤外科等医生仅对肠造口手术技术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加以注意,而对肠造口本身的术后康复治疗及护理不太关心,造口手术也认为是小手术,而由没有经验年青医生操作,术后康复治疗亦被人们所忽视,护士教育中肠造口护理亦不占重要地位,甚至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 海峡两岸情意深

    作者:陆仁敏

    由北京康乐保医疗用品公司邀请,台湾肠造口护士一行6人于7月22日下午参观访问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

  • 2004全国肠造口治疗培训班暨重庆肠造口研讨会召开

    作者:张连阳

    关键词: 肠造口 治疗 培训班
  • 细化健康教育在小儿肠造口术的应用

    作者:杨巧玲;蒋雨秀;黄莹;梁丽君;潘文琦;陈代祯

    目的 探讨细化健康教育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科行小儿肠造口术的患儿(实施细化健康教育后)为观察组,选择2011年1~12月小儿肠造口术患儿(未实施细化健康教育)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患儿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中实施细化的健康教育,可减少护理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828 条记录 32/42 页 « 12...29303132333435...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