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栓抽吸术后急诊支架与延迟支架置入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作者:吴志勇;盛国太;祝志云;常智堂;余茂生;唐昱;李华泰

    目的:比较血栓抽吸术后急诊支架与延迟支架置入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入选2012-11至2014-01期间因STEMI行充分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硝普钠和硝酸甘油后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3级的患者共计82例,由SAS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法分为急诊支架组(n=41例)和延迟支架组(n=41例)。急诊支架组患者立即置入支架,而延迟支架组患者则不立即置入支架,而是继续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10~14天后再行支架置入。对两组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进行比较,主要指标包括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及心肌染色3级的百分比,次要指标包括支架置入参数、对心室重塑的影响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结果:延迟支架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TIMI血流3级和心肌染色3级百分比以及校正TIMI帧数分别为(68.2±9.2)%、97.5%、69.0%和(19.5±5.2)帧,与急诊支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支架组与急诊支架组在PCI术中发生无复流/慢血流的比例分别为2.5%和3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延迟支架组和急诊支架组支架数量分别为(1.21±0.32)枚和(1.76±0.76)枚,平均支架长度分别为(28.3±11.7)mm和(33.7±12.9)mm,平均支架直径分别为(3.17±0.76)mm和(2.82±0.8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延迟支架组的扩张压力[(18.5±6.2)atm]也明显高于急诊支架组[(13.6±7.1)atm],而延迟支架组75%的患者采取了高压后扩张,高于急诊支架组(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时发现,延迟支架组和急诊支架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短分数与1周时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1周时比较有明显的增加(P<0.05);而这种变化在急诊支架组更为明显(P<0.05)。随访6个月时结果显示,与急诊支架组比较,延迟支架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
      结论:STEMI患者PCI中血栓抽吸术后延迟支架置入可以减少支架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改善支架贴壁和心肌灌注,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极化液的疗效观察

    作者:齐国先;常连芳;白小涓;王景全;张海山;于雅媛;贾大林

  • 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张静;高潮;孙桂兰;方玲;韩玉龙;冯俊;许明生;周江荣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是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快速开通,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已取得显著疗效,但是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在急诊PCI治疗中的应用报道尚少.本文回顾分析我院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情况,以探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在急诊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邹阳春;杨新春;崔亮;王乐丰;高明明;张麟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危重症,病死率高.临床上,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颤/房扑)是急性心肌梗死较为常见的合并症,其发生和存在对患者的临床心血管事件及患者的预后势必会产生影响.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及疗效的不断提高,它们的发病率应该会逐渐降低,这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早期的药物溶栓再灌注治疗中已经得到证实.在大力提倡急性心肌梗死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再灌注治疗的今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房颤/房扑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又会是怎样的呢?

  • 经桡动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状

    作者:董丹红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健康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式主要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溶栓两种,以前者占主导地位.冠状动脉介入的手术入径主要有股动脉与桡动脉,经桡动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在减少血管并发症、改善术后患者舒适度上占有极大优势.然而,时间在AMI的抢救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慎重.该文就经桡动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现状、安全性及有效性予以综述.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非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进展的临床研究现状

    作者:盛博;陈炜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技术的日益成熟,极大地挽救了濒死心肌,降低了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直接PCI治疗在急诊胸痛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临床疗效的评价已引起越来越多介入心脏医师的重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由于较多患者存在多支血管病变,使其成为高病死率的危险亚群.直接PCI可以改善梗死相关动脉(IRA)的血流灌注,大程度地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但直接PCI术干预IRA后可能加速非IRA病变进展,而非IRA病变进展可能对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 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中冠脉血流及临床事件影响

    作者:梁振洋;赵雪东;刘海伟;徐凯;刘美丽;赵昕;聂绍平;韩雅玲

    目的:探讨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罪犯冠脉血流恢复情况,以及术后30 d内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探索性临床研究,选择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拟行PPCI的急性STEMI患者84例,以1∶1的随机比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比伐芦定组(n=44)。经冠状动脉插入指引导丝或小直径球囊导管预扩张,使冠状动脉恢复前向血流≥TIMI 1级后,对照组不予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正常进行PPCI常规操作;比伐芦定组经指引导管或微导管一次性冠脉内推注50%静脉负荷剂量的比伐芦定,此后按照PPCI常规正常操作。主要观察终点为PPCI术终靶血管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 CTFC);次要观察终点为患者30 d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ACCE)发生率(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支架内血栓及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定义的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靶血管PPCI术后,终C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内,MACCE事件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冠脉血流方面无显著作用;冠脉内应用比伐芦定对术后30 d的临床缺血及出血事件均无明显影响。

  • 2008~2015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策略对比

    作者:郗昆;李博;李泽亚;张尉华

    目的 评价2008~2015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特征、诊疗模式和结局方面的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中心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出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每月的前5例;出院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患者,每月的前5例.共938例纳入研究.结果 患者发病的中位年龄由65岁降至61岁(P=0.045);肌酐由82.70μmol/L降至70.85μmol/L(P=0.002);有高血压史的患者比例从49.2%升至59.5%(P=0.024),既往史中明确有冠心病史的患者比例从17.5%升至32.3%(P<0.001).治疗方面:STEMI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比例由68.1%升至72.2%.入院2 h内P2Y2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从80.4%升至90.3%(P=0.002),Ⅱb/Ⅲa糖蛋白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从21.3%升至30.4%(P=0.002),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的应用无明显改善.患者院内结局:院内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由9.6%降至4.6%(P=0.023),院内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由15.0%降至4.6%(P=0.023),院内出血的发生率由2.9%降至0.4%(P=0.011).2008~2015年院内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2013~2015年出院患者2年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5.47%、10.89%、10.34%,呈下降趋势.结论 2008~2015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中心ACS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有高血压史及冠心病史的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STEMI患者接受PCI治疗的比例逐渐增加,P2Y2受体拮抗和Ⅱb/Ⅲa糖蛋白受体拮抗剂的使用比例逐渐增加,但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类能明确降低死亡率的药物仍然存在使用不足情况,整体诊疗情况与指南推荐仍存在差异.院内死亡率无改善,但住院期间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出血的发生率有下降趋势.

  • 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心机梗死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疗效观察

    作者:杨伟;陈万春;金惠根;刘宗军;汪蔚青;施佳;王东毅;尚孝堂;江蓓湖;欧少君

    目的比较单支与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远期心功能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方法115例AMI患者,均于发病后12 h内直接行PCI和支架术.根据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单支血管组)66例和多支血管病变组(多支血管组)49例.询问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史,发病后10 d及9个月行二维心动超声检查,随访时记录心脏事件.结果单支血管组12例出现梗死前心绞痛,多支血管组为18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支血管组PCI后平均左心射血分数(LVEF)为53.00%±6 76%,多支血管组为52.18%±8.52%;随访时单支血管组平均LVEF为59.10%±3.23%,多支血管组为58.01%±7.88%,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随访时单支血管组心力衰竭6例,多支血管组4例;单支血管组心绞痛3例,多支血管组2例;单支血管组恶性心律失常2例,多支血管组3例;单支血管组心源性死亡2例,多支血管组0;单支血管组复合终点事件为13例,多支血管组9例,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无论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对AMI后梗死相关动脉行直接PCI均同样有效.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早期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血浆脑钠肽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钱国权;韦凡平

    目前对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已经成为STEMI的首选干预方式,急诊PCI作为为直接、有效的冠状动脉再通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方法,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快,能迅速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相应导联心电图ST段迅速下降,但ST段不一定回降≥50%,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即使IRA开通,血流为TIMI3级,如果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STR)<50%,其预后远不如STR≥50%[1-2]。血浆脑钠肽(BNP)是在血容量增加和压力超载的刺激下主要由心室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可以准确地反映左心室功能的变化[3]。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再通患者1h STR与血浆BNP水平变化的关系及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 同时干预梗死相关动脉内闭塞病变以外临界病变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作者:陈少敏;王文亮;马贵洲;郑海生;陈平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同时植入支架干预梗死相关动脉(IRA)内闭塞病变以外临界病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因AMI行直接PCI治疗且IRA内存在闭塞病变以外临界病变的患者82例,闭塞病变行支架植入处理后根据是否对临界病变同时行支架植入干预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术后1、6、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术中并发症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LVEDd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直接PCI术中同时植入支架干预IRA内闭塞病变以外临界病变增加AMI患者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术中并发症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而对患者1年内心功能及MACE无显著影响。

  • STEMI 患者 PCI 治疗后碎裂 QRS 波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陈荔枝;高轩;黄金伟;张孟岩;刘英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碎裂QRS(fQRS)波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直接PCI的STEMI患者224例,根据PCI后48 h心电图是否存在fQRS波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 PCI后应用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呈色分级( MBG)分析冠脉血流情况和心肌灌注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fQRS波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PCI后78例患者出现fQRS波群,占34.8%。与非fQRS组相比,fQRS组的年龄较大,吸烟率较高,HDL-C较低,CM-MB峰值较高,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和下壁心肌梗死较多,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较长,MBG分级<3级的比例较高。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BG<3级、CK-MB峰值水平、心肌梗死部位、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为直接PCI后出现fQRS波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后有较多的患者出现fQRS,相关因素有MBG<3级、CK-MB峰值水平、心肌梗死部位、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现代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蔡运昌;吴强;张陈匀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29%~47%,其严重程度在ACS的几种临床谱中仅次于猝死[1].对在急诊再灌注时间窗内的STEMI患者采用溶栓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能显著减少梗塞面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目前的指南倡导对症状发作12h内的STEMI患者作积极的再灌注治疗[2-4],近的GRACE(急性冠脉事件全球注册)分析也表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首选的策略[5].本文综述对STEMI患者实施现代再灌注治疗策略及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 急诊PCI术中血栓抽吸治疗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玉平;张彤;桂正光

    近年来,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已经成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但是目前PPCI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尽管PPCI通常可以使心外膜阻塞血管恢复正常血流,但是往往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并没有完全恢复。研究显示这可能是由于微小血栓阻塞血管远端引起微循环障碍的结果。基于这种认识,许多装置被发明并用于尝试减少远端微血栓的形成,从而改善终的心肌灌注。2012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STEMI治疗指南提出院血栓抽吸应该被考虑列入STEMI的常规治疗[1]。但是,2013年欧洲心脏病会议报告了TASTE研究[2]。该研究提出院在STEMI患者中血栓抽吸对30d全因死亡率没有明显影响,并发表于ESC新闻和心脏病服务网站头版头条,引发对血栓抽吸疗效的争议。因此本文重点在于探讨血栓抽吸治疗的有效性和临床预后的关系。

  • 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PCI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作者:崔花花;潘三葱

    目的 研究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晋城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前1 a收治的73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胸痛中心建设后8个月收治的95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PPCI治疗,比较两组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结果 对照组D-to-B时间为(122.24±36.05)min,观察组为(73.15±22.3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1.92%(16/73),观察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为8.42%(8/95),两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6-MWT为(398.15±63.11)m,观察组为(486.02±56.30)m,两组术后6个月6-MW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痛中心建设应用于STEMI患者治疗中,可明显缩短D-to-B时间,减少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改善预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