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通心络胶囊对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张玉萍;胡香琴

    近年来随着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广泛应用,无症状性脑梗死(ACI)检出日益趋多.由于ACI无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临床上易漏诊而延误治疗.若不经治疗,ACI可发展为多灶性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故对ACI进行深入研究,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并探讨通心络胶囊的临床治疗作用.

  • 无症状性脑梗死54例分析

    作者:张琳;张瑜

    对54例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资料研究,发现病变通常为腔隙性或位于大脑皮层静区和非优势半球的枕叶或顶枕叶.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因,重点讨论了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率、病因及神经学影像特点.

  • 首发急性脑梗死中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冯强;于慧君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患病率、导致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方法:将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0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脑部MRI分为观察组104例(同时存在非责任病灶者)和对照组56例(无非责任病灶者),对患者的病史、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结果以及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首发急性脑梗死中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患病率为65%,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60岁以上人群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患病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人群(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存在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比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存在动脉狭窄以及不稳定斑块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及抑郁、焦虑等非特异性症状,没有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患病率较高,且女性以及60岁以上人群比较容易发病;存在动脉狭窄或者不稳定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概率较高:无症状性脑梗死无确切的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

  • 补阳还五汤对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

    作者:李春林;杨慧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对周围性面瘫(PFP)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的PFP合并ACI患者6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疗法,观察组另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治疗后复查CT的结果,以及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评分(MHBN).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是33.33%、96.67%,较对照组的10.00%、73.22%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查CT显示病灶密度下降以及病灶面积减少>1/2的比例分别是96.67%、70.00%,较对照组的70.00%、46.67%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的MHBN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MHB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补阳还五汤对PFP合并ACI患者实施治疗的疗效明显,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给予推荐.

  •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赵伟杰;赵莹莹

    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又称静息性脑梗死,由 Fisher 于1965年首先描述[1],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 ASA)将其定义为影像学或尸检发现颅内梗死病灶但是没有明确卒中发作病史的梗死。因 SCI 并未引起严重的问题,因此,临床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但是由于影像学的发展,SCI 的检出率大大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SCI 与症状性脑梗死密切相关,SCI 老年患者其未来发生脑卒中风险增高2倍[2],提示 SCI 可能成为卒中的预警因子,所以筛查与预防尤为重要。除此之外,SCI 还被证实与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等密切相关。本文就 SCI 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潜在风险以及防治与预后等方面进行论述。

  • 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丁小青

    3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的观察,探讨了该病的临床特点:由于发病时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不易早期发现,病情可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护理上压注意:控制危险因素,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密切观察病情,发现有头晕.情绪异常,肢体感觉、运动异常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加强健康、心理指导,以控制SCI的发生与发展.

  •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

    作者:李明;李剑;黄柏如;张辉顺;李卫军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BI)患者的神经心理改变以及引起SBI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6例SBI和25例正常被试者进行多种神经心理测验及对照分析,对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BI组的视觉保持测验成绩和韦氏智力量表的总智商、知觉组织因子和记忆/注意因子标准分显著低于正常组,抑郁量表(SDS)分高于正常组.logistic回归选入高血压病史、合并脑白质疏松进入模型.结论 SBI神经心理损害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视-空能力缺陷、知觉组织和记忆及注意力障碍和抑郁.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及合并脑白质疏松.

  •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硬化与无症状性脑梗死

    作者:林航;林敏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无症状性脑梗死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n=50)和无无症状性脑梗死组(n=114)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管腔直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及狭窄程度.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发生率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92.0%和82.0%,显著高于没有无症状性脑梗死组(64.9%和58.8%;P=0.000和P=0.004);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为38.0%,亦显著高于无无症状性脑梗死组(7.0%,P=0.000).与脑梗死病灶同侧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生率为69.8%,显著高于非梗死侧(35.1%,P=0.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有较高的发生率;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与颅内梗死病灶有同侧相关性.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定期进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及早期发现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病因及影像学研究

    作者:苏长海;陈金波;刘庆新;杨忠;葛如丽;周晓生;郑麒;马贺;陈芳

    目的研究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病因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对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查体中的受检对象进行CT或MRI检查,以发现确认陈旧性梗死灶,并询问病史以排除以往有症状性脑卒中,同时进行影像学分类及病因追查.结果影像学改变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占90.5%,另一类是无症状性小梗死,占9.5%.前者梗死部位多在基底节、内囊、脑干;后者多在脑叶.其病因主要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及冠心病伴房颤等.结论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以腔隙性梗死为多,认为CT及MRI是确认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唯一检查方法.对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进行普查和积极对因治疗对预防无症状性脑梗死或症状性脑梗死有重要临床价值.

  • PCI围手术期卒中的抗栓策略

    作者:刘亚忠;江明宏;曹雪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如发生卒中则预后极差,应予高度重视。2002年美国华盛顿地区PCI术后卒中的发生率为0.38%,院内死亡率高达37.2%[1];部分大型研究证实PCI相关的卒中发生率在1%以下[2-5],Muriai等[6]对72例PCI术后患者进行磁共振DWI检查后发现有26例(34.7%)有新发的无症状性脑梗死灶,表明在心导管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主动脉斑块脱落等引起急性脑栓塞。PCI围手术期并发卒中的发生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血小板减少及患者的原发疾病等有关。如何抗栓治疗已成为PCI围术期的重要问题。现将PCI围术期卒中抗栓策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超声检测无症状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辛锡林;张微微

    目的:观察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 )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180例行超声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和头部MRI检查的研究对象,分为3组,6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组,年龄、性别及既往史与之相匹配的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者60例作为脑血管病高危因素(CV-HRF)组,6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脑血管功能检测仪在双侧颈动脉处采集CVHI,分析比较3组对象CVHI的特征。结果 SCI组、CV-HRF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反映脑血管供血状态的指标,包括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大血流速度、小血流速度均明显减慢(均P<0.05);反映血管弹性特征和阻力状况的指标,包括脉搏波速、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动态阻力均明显上升(均P<0.05);反映脑微循环的指标差压下降、临界压力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血管功能总积分明显下降,分别为(44±9)、(51±5)、(85±7)分,3组总积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SCI和CV-HRF患者均出现CVHI变化,脑血管功能总积分值下降,SCI患者更明显,提示CVHI检测对卒中的发生可显示出较好的预警作用。

  • 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干梗死46例报告

    作者:闫乐京;李萍;李志璞

    随着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但发生在老年人的无症状性脑干梗死报道较少.

  • 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影像学临床分析

    作者:袁丽品;李学;马建军;李燕;冯艳

    目的 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asymptomatical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18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定义将其分为ACI组和非ACI组,对两组的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加以分析.结果 ACI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冠心病、吸烟、年龄,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HHcy与非ACI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ACI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基底节区、内囊、丘脑、放射冠、额叶、枕叶.结论 ACI在老年人中常见,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HHcy有关,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头颅MRI是确诊ACI的重要条件之一.

  • 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罗慧杰;王中锋;梁新生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病变部位和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03年9月~2006年9月住我院的经CT或MRI证实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30例健康者对照,进行百分比统计和χ2检验.结果 本组患者基底节区病灶占46.8%,侧脑室旁白质占21.2%,放射冠占17%;病灶类型主要是腔隙状态占83%.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分别占66%、61.7%、29.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无症状性脑梗死大多存在危险因素,应早期进行干预.

  •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宋雪艳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O13年12月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既往史、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该组45例患者经CT检查证实,占90.0%;CT检查结果阴性而MRI检查发现病灶5例,占10.0%;CT及MRI显示为多发性病灶42例,均为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直径≤2.0 cm;单发性病灶8例,为大病灶脑梗死,病灶直径>2.0 cm,形态不规则呈片状;合并高血压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4例,高脂血症28例,糖尿病14例,阵发性心律失常4例;治疗14 d临床结果理想,随访1~3年,发展为症状性脑梗死2例。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没有引起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但会进展为有症状性脑梗死,应重视颅脑影像学检查,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 经颅多普勒、磁共振动脉造影对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作者:耿晓非;陶晓勇;王菁;魏东宁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动脉造影(MRA)对无症状脑梗死(SC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头颅MRI、MRA和TCD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MRI检出梗死灶的患者中有65例行MRA检查,60例发现脑血管异常,异常检出率为92.31%.其中大脑中动脉异常为常见为34例.80例患者均行TCD检查,74例发现异常,异常检出率为92.50%,多数表现为血流速增快.结论 MRI是确诊SCI的重要条件,MRA能显示病变血管,TCD对SCI有早期辅助诊断价值,两者合用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血管病变.

  • 无症状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郭建军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量表),画钟测验和HAMD等方法评估相关临床数据.结果:SBI组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及CD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测定认知功能,可以良好的反应无症状性脑部梗死的病情.

  •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作者:牟庆梅;郭文娟;胡金花;关迎;肇杰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无症状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无症状脑梗死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多奈哌齐10mg,每晚睡前口服。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均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定认知功能。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改善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 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清Hcy、hs-CRP水平的改变

    作者:杨越;赵轲;顾大东

    目的 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3年5月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20例,其中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62例(ACI组),有症状性脑梗死患者58例(CI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hs-CRP和Hcy水平.结果 对照组、ACI组、CI组,血清hs-CRP、Hcy水平、IMT及粥样斑块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和CI组血清hs-CRP、Hcy水平、IMT及粥样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组血清hs-CRP、Hcy水平、IMT及粥样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CI组(P<0.05).3组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比较,ACI组和CI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ACI患者无斑块、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血清hs-CRP、Hcy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和稳定性斑块组血清hs-CRP、Hcy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hs-CRP、Hcy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结论 血清hs-CRP、Hcy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联合检测可为老年ACI患者的早期诊断及进展预测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

  •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及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曲思莹;张黎明

    无症状性脑梗死(SCI)属于脑血管病的一种,发病时缺少特定的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SCI诊断的敏感性有所提高.目前,SCI人群患病率较高,存在多种相关致病危险因素,与老年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存在密切关联,已经成为脑血管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对人类危害极大.AF患者中SCI患病率较高,多合并主动脉或左心房病交,且AF消融术围术期SCI发病率高,其相关抗凝治疗尤为重要.目前SCI临床研究,如流行病学特点、诊断、相关危险因素、对人体潜在危害及其与AF的相关性(AF患者中SCI患病率、合并主动脉或左心房病交情况、AF消融术围术期SCI的发生、预防及抗凝治疗等)已成为热点问题.

173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