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瑞吉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启船;仵海涛;王青;魏光敏

    为了更好的控制癌症患者的疼痛,尤其是一些晚期不能进食的患者,我们观察比较了多瑞吉、美施康定对于癌症疼痛控制情况.现总结如下.

  • 纳洛酮与吗啡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临床分析

    作者:黄兴华

    对我院纳洛酮与吗啡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临床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妇产科手术60例.ASA I~I级,年龄20~62岁,体重40~85 kg.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I组纳洛酮+吗啡2 mg,I组吗啡2 mg.

  • 穴位注射吗啡治疗下壁心肌梗死伴胸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冯琥;王薇;屈亚云;张雪羽;李文慧;苏心镜

    目的 分析内关穴注射小剂量吗啡治疗急性下壁急性肌梗死(AMI)伴胸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临床确诊的AMI伴胸痛患者分为两组.Ⅰ组43例为急性下壁AMI患者,Ⅱ组17例为其他类型AMI患者.两组均采用吗啡4 mg行双侧内关穴注射,并根据VAS评分判定镇痛效果.结果 治疗后各时段Ⅰ组轻度疼痛者(Ⅰ级)以及180 min时段无痛者(Ⅰ级)均高于Ⅱ组(P<0.05).结论 内关穴注射小剂量吗啡用于急性下壁AMI伴胸痛患者镇痛效果确切,优于其他类型AMI.

  • 吗啡治疗急性肺水肿疗效观察

    作者:窦忠信

    本文采用吗啡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急性肺水肿60例,进行对比观察,从而探索出佳治疗方法.

  • 吗啡治疗晚期癌症呼吸困难33例分析

    作者:梁明华

    晚期癌症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有许多原因可以引起呼吸困难,治疗上有一定难度,吗啡可以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的感觉,我们从2003-01起对科室收治的33例晚期癌症呼吸困难的患者使用了吗啡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静脉持续输注吗啡加鞘内无水乙醇治疗顽固性癌痛46例分析

    作者:阚红莉;侯文杰;侯丽娟

    对我院采用静脉持续输注吗啡加鞘内无水乙醇治疗顽固性癌痛4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24~72例.其中肺癌9例,胃癌7例,肝癌9例,胰腺癌4例,食管癌7例,膀胱癌3例,肾癌3例,卵巢癌2例,鼻咽癌1例,直肠癌1例.多数患者为术后复发、广泛转移且以持续性、顽固性多部位疼痛(VAS评分均为>7分)为主,不定陈述疼痛为辅,并接受WHO推荐三阶梯法[1]的二、三级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患者体质极差,生活不能自理而卧床,严重影响休息、睡眠.按疼痛部位区分:颈肩上肢部疼痛14例、膈肋区上腹部疼痛18例、腰骶会阴下肢部疼痛14例.本组均伴有两个部位以上疼痛.

  • 吗啡注射液致严重尿潴留1例分析

    作者:姜雪梅;李戆鹏

    对吗啡注射液致严重尿潴留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67岁.于2008-02-13因发热、咳嗽1周,气短、右上腹胀痛5 d来我院就诊.行心脏彩超检查示:大量心包积液.胸片检查示:右肺中叶多发结节影,转移瘤待除外.患者精神面貌较差,消瘦,食欲略下降,无恶心、呕吐.无下肢水肿,尿量正常.于2008-02-14在1%利多卡因200 mg局麻下行急诊心包开窗术,手术时间约2 h,患者神志清,气短症状缓解,能平卧.术后2 h后患者自诉切口疼痛,难以忍受,给予吗啡注射液10 mg肌肉注射,10 min后疼痛缓解入睡.于次日凌晨1:20患者自诉小腹憋胀,有尿意但不能小便.查体:膀胱区膨隆、叩诊浊音、触诊后疼痛,给予膀胱局部区域热敷,局部按摩.温热水冲洗会阴,约3 h患者排尿300 ml,上述症状缓解入睡.于7:00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给予同样护理措施后,于10:00自行排尿症状缓解.

  • 小剂量吗啡静脉注射治疗早期心肌梗塞泵衰竭20例的护理

    作者:李福秀

    2002~2003年,笔者对心肌梗塞并发泵衰竭,发病不足24 h,在应用吸氧、心电监护、心理治疗、速尿、硝酸甘油20 靏/min静点治疗等措施的同时,采用小剂量吗啡分次静脉注射的方法,疗效良好,护理体会如下.

  • 局部麻醉剂加小剂量吗啡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作者:孙德峰;王剑平;阎妮;安刚;吴崇天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剂加小剂量吗啡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52例ASA Ⅰ~Ⅱ级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在局麻药内加吗啡4 mg;B组术毕将吗啡4mg由臂丛神经注入.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综合镇痛质量优于B组,镇痛时间长于B组(P<0.05);A、B两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6.7%,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8.3%和1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将局部麻醉剂加小剂量吗啡术前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术后注射吗啡者.

  • 晚期癌症患者在家接受止痛治疗的用药指导及护理

    作者:胡道珍;陈齐香

    2003-01~2004-12我们对81例在家应用药物治疗癌痛,进行了正确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1例、女30例;年龄14~83(平均48.5)岁.本组中肝癌21例、肺癌17例、恶性淋巴瘤8例、食道癌8例、乳腺癌7例、胃癌6例、宫颈癌6例、直肠癌4例、胰腺癌2例、前列腺癌2例.

  • 比较鞘内和硬膜外吗啡预镇痛对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涵葳;高浩然;张中军;任永功;李亚丽;赵雷

    目的:为探寻术后镇痛佳方案,观察并比较鞘内和硬膜外吗啡预镇痛对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ASA)Ⅰ~Ⅱ级择期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4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鞘内吗啡预镇痛组和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每组20例.腰麻用药均为5 g/L布比卡因7.5 mg.鞘内吗啡预镇痛组于腰麻药中加0.2 mg吗啡,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入2 mg吗啡.术后接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泵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记录胎儿取出后1 min及5 min时的Apgar新生儿评分.观察并记录术后6,12,24,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A总需要量、总体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鞘内吗啡预镇痛组术后12,24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t=2.578,t=3.584,P<0.05);Rame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t=2.629,t=6.201,P<0.05).鞘内吗啡预镇痛组术后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x2=4.800,P<0.05),且鞘内吗啡预镇痛组的PCA总需要量明显少于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t=11.260,P<0.01).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114~0.440,P>0.05).结论:在采用术后镇痛时,鞘内吗啡预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吗啡预镇痛,且并发症不增加.

  • 基层医院使用PCIA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沈秋萍;范明珠;孟丽琴;暨雪琴;来雷;沈礼平;徐力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使用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技术(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治疗晚期重度癌痛患者是否可行.方法 对27例使用三阶梯镇痛法治疗效果不佳的晚期重度癌痛患者,采用吗啡静脉白控镇痛的方法进行镇痛,记录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疼痛缓解率,首次缓解时间、平均用药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27例入组患者疼痛缓解率达到92.6%;首次缓解时间迅速,平均为34.1分钟;NRS评分由治疗前的(8.75±1.34)分降低至治疗后的(1.61±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吗啡静脉白控镇痛控制晚期重度癌痛患者,首次疼痛缓解时间短,疼痛控制疗效好,疼痛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小,可以在基层医院作为三阶梯外补充治疗使用.

  • 内源性组胺参与吗啡调节戊四唑癫痫易感性过程

    作者:诸葛正兵;朱媛媛;吴登唱;金春雷;陈忠

    目的:研究吗啡对戊四唑(PTZ)癫痫易感性的调节作用,同时探讨内源性组胺在该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组氨酸脱羧酶(组胺合成关键酶)基因敲除及其相应野生型小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吗啡,1 h后以0.3 ml/min的恒定速度尾静脉注射1.5%的化学致痫剂戊四唑,观察达到肌阵挛及全身性阵挛发作的阈值.结果:吗啡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野生型小鼠达到肌阵挛及全身性阵挛发作的阈值,基因敲除型小鼠注射10 mg/kg的吗啡后,达到肌阵挛发作的阈值从生理盐水组的(38.6±2.9)mg/kg降低到(32.5±0.7)mg/kg,具有显著性差异,而达到全身性阵挛发作的阈值从生理盐水组的(51.8±2.1)mg/kg降低到(47.6±1.2)mg/kg,没有统计学差异.另外,基因敲除鼠达到肌阵挛发作阈值的降低幅度(15.8±1.4)%及全身性阵挛发作阈值的降低幅度(8.3±0.9)%,都比野生型小鼠明显减少,分别为(26.1±2.5)%和(20.8±2.4)%.结论:吗啡可以降低戊四唑癫痫发作的阈值,从而增加癫痫的易感性,而内源性组胺参与了该过程.

  • 硬膜外持续输注不同剂量吗啡在开胸术后镇痛效应观察

    作者:陈士寿;赵庆;戴秀萍

    目的 探讨国产持续输注器对不同配伍的吗啡在开胸术后的镇痛效应.方法 60例全麻复合连硬外麻醉下行贲门食管癌、肺癌根治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术后硬膜外输注吗啡、氟哌啶、布比卡因混合液60 ml.Ⅰ组(20例):0.05 g.L-1吗啡+1.25 g.L-1布比卡因+0.04 g.L-1氟哌啶;Ⅱ组(20例):0.075 g.L-1吗啡+1.25 g.L-1布比卡因+0.04 g.L-1氟哌啶;Ⅲ组:0.1 g.L-1吗啡+1.25 g.L-1布比卡因+0.04 g.L-1氟哌啶,输注速度2 ml.h-1,采用对比观察,记录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及镇静、瘙痒、恶心、呕吐评分.结果 24 h时休息和咳嗽时VAS评分3组无差异(P>0.05),48、72 h时休息和咳嗽时VAS评分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P<0.01),Ⅱ、Ⅲ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静评分Ⅲ组高于Ⅱ、Ⅰ组,3组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开胸术后硬膜外输注适当剂量吗啡镇痛效果佳,副作用少.

  • 硬膜外腔应用东莨菪碱、新斯的明和吗啡混合液术后镇痛的观察

    作者:赵庆;吴蓉蓉

    硬膜外腔注入吗啡可产生镇痛作用,但单纯使用吗啡可有呼吸抑制、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为此,我们作了东莨菪碱、新斯的明和吗啡混合应用以减少吗啡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 骨科术后病人不同自控镇痛方法的应用评价

    作者:李随花;常庚申;于国军;孙来保;张劲军

    为评价不同自控镇痛法(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在骨科手术后的镇痛效能,将90例骨科术后病人随机均分为3组:A组采用硬膜外PCA,药用布比卡因-吗啡;B组也采用硬膜外PCA,药用布比卡因-芬太尼;C组采用静脉PCA,药用吗啡.结果显示,全部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的并发症出现;三组病人镇痛效果相同(P>0.05),但C组病人术后8~24h内镇静作用明显(P<0.01).A组吗啡用量为12.5±4.6(mg),B组芬太尼用量535.6±205.7(μg),C组吗啡用量41.5±15.5(mg),A组、C组药物用量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组病人术后尿潴留和低血压明显(P<0.01);而C组病人术后瞌睡、头昏明显(P<0.05);肠功能恢复顺序为B组

  • 吗啡与羟考酮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作者:田开林;范本祎;秦勤;许军;彭波;袁俊斌

    【目的】对比研究吗啡与羟考酮用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行PCNL术治疗的50名患者,根据术后给予不同的镇痛药物将患者分为吗啡组(25例)和羟考酮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 h镇痛药物的使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如恶心,头晕,呼吸抑制和瘙痒)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及镇痛药的平均使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吗啡组患者不良反应恶心的发生率明显少于羟考酮组(P <0.05)。【结论】吗啡与羟考酮对行PCNL术的患者镇痛效果相当,但吗啡较羟考酮可减少不良反应恶心的发生率。

  • 吗啡延迟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影响

    作者:李志坚;冉珂;杨东林;常业恬

    [目的]探讨吗啡延迟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预处理组(M组),吗啡预处理+阿片类受体阻断剂组(N组),每组10只.C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50 min;I/R组行左冠脉阻断30 min,再灌注120 min;M组静注吗啡0.3mg/kg,24 h后处理同I/R组;N组在静注吗啡前10 min,静注阿片类受体阻断剂纳洛酮6mg/kg,其余处理同I/R组.再灌注120min后,免疫印记法测心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cO)表达水平,同时测心梗面积.[结果]与C组相比,I/R组、M组和N组CcO表达水平均降低;与I/R组比,M组CcO表达水平增高,心肌梗死面积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吗啡延迟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心肌CcO表达有关.

  • 吗啡持续鞘内注射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的疗效

    作者:薛辉;高燕

    [目的]探讨吗啡持续鞘内注射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将60例难治性癌痛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持续鞘内注射吗啡镇痛,对照组则采取吗啡口服镇痛,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数字分级法(NRS)评分、镇痛起效时间、疼痛佳缓解时间、不同时间点吗啡日均量及生活质量KPS评分,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周时NRS评分均显著下降,KPS评分显著上升,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疼痛佳缓解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24h、1周、2周吗啡日均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吗啡持续鞘内注射与口服方式镇痛效果相当,但起效更快,能显著减少吗啡用量,降低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硫酸吗啡控释片用于癌症镇痛68例疗效观察

    作者:罗奕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本院2000年10月至2003 年1月,在三阶梯止痛治疗中对68例重度癌痛病人服用硫酸吗啡控释片镇痛,其结果报道如下.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