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舒芬太尼用于胸腰椎体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剂量探讨

    作者:冉茂荣;侯景利;巩固;张玉兰

    目的 探讨骨科胸、腰椎体手术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合理剂量.方法 80例行胸、腰椎体手术后患者均分为四组,A组 芬太尼30μg/h;B组 舒芬太尼4μg/h;C组 舒芬太尼5μg/h;D组 舒芬太尼6μg/h.观察术后2、6、12、24、48h的疼痛、镇静评分,并记录镇痛泵榆注情况,有效按压次数,计算单位时间实际用药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四组间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 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PCA泵按压次数少.B、C、D组单位时间实际药量大致相当.结论 骨科胸椎、腰椎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适合剂量为6μg/h.

  • 阿扎司琼预防妇科术后静脉镇痛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玉龙;曹锦芳;范志明;李月光

    目的观察阿扎司琼预防妇科术后静脉镇痛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妇科肿瘤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5例.A组PCA泵配方为芬太尼0.8mg+吗啡10mg+阿扎司琼10mg,B组PCA泵配方为芬太尼0.8mg+吗啡10mg+氟哌啶5.0mg,C组PCA泵配方为芬太尼0.8mg+吗啡10mg,观察48h内镇痛、镇静效果及恶心呕吐情况.结果A、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低于C组(P<0.01,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C组术后8h、12h时间点镇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阿扎司琼能有效预防妇科术后静脉镇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脊柱外科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阮履强;王利洋;王洪阳;周军;李阳波

    目的 观察脊柱外科术后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纯舒芬太尼组(S组n=40),舒芬太尼1.75μg/kg+盐酸格拉司琼3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布托啡诺复合组(B组n=40),布托啡诺0.1mg/kg+舒芬太尼1μg/kg+盐酸格拉司琼3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病人均在全麻下手术,手术结束前15min接静脉PCIA泵行术后镇痛治疗.分别记录术后4、8、12、20、24和48h 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B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并发症少于S组(P<0.01).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脊柱外科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腔镜下普胸外科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剂量探讨

    作者:甘亚倩;肖向锋;吴俊林

    目的 探讨腔镜下普胸外科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的合理剂量.方法 80例择期腔镜辅助肺叶切除、食道癌根治术术后病人随机分为4组.A组(芬太尼20μg/h)、B组(舒芬太尼3.0μg/h)、C组(舒芬太尼3.5μg/h)、D组(舒芬太尼4.0μg/h).观察术后4、8、16、24和48h的疼痛、镇痛、情绪、睡眠质量评分,并记录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搔痒等不良反应,记录镇痛泵输注情况:(实际/有效)按压次数、计算单位时间实际用药量.结果 4组间镇静、睡眠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疼痛评分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CA泵按压次数少,B、C、D组单位时间实际需药量相近.结论 腔镜下普胸外科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佳剂量为4.0μg/h.

  • 舒芬太尼复合高乌甲素用于普胸外科手术后脉镇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傅朝文;周康华;张羽

    目的 现察普胸外科手术后舒芬太尼复合高乌甲素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普胸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分为3组(n=20):Ⅰ组舒芬太尼组,Ⅱ组高乌甲素组,Ⅲ组舒芬太尼复合高乌甲素组,现察术后疼痛、镇静、情绪、睡眠评分,监测BP、HR、RR、SPO2和不良反应,并记录镇痛泵输注情况及按压次数.结果 3组中镇静、睡眠质量、情绪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BP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Ⅱ组HR低于其他两组(P<0.05),Ⅲ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PCIA泵按压次数Ⅲ组少.结论 普胸外科手术后舒芬太尼复合高乌甲素静脉镇痛效果更确切,安全系数更高.

  • 肝包虫囊外切除病人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比较

    作者:高琳;刘玉革

    目的 对肝包虫囊外切除患者全麻后硬膜外曲马多、罗哌卡因术后镇痛与全麻后曲马多静脉给药术后镇痛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按随机分配原则,选择50例肝包虫囊外切除患者,分为全麻一硬膜外镇痛(PCEA)24例和全麻-静脉内镇痛组26例,观察患者术后返房后0、6、24h各时点的VAS评分,Ramsay评分、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在患者返回病房0、6及24h后硬膜外镇痛组VAS显著低于静脉镇痛组,而Ramsay评分满意率硬膜外镇痛(PCEA)组显著高于静脉镇痛(PCIA)组,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接受肝包虫囊外切除后,持续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相比,患者硬膜外镇痛术后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且没有严重并发症.

  • 丁丙诺啡恩丹西酮联合用于术后静脉镇痛125例疗效观察

    作者:曾洪波;王海英;靳琼瑶;司月萍

    目的评价丁丙诺啡恩丹西酮联合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5例手术治疗的患者,将丁丙诺啡1.2mg加恩丹西酮4~8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丁丙诺啡0.012mg/ml)注入微量止痛泵,采用持续背景流量2ml/h(24μg/h),PCA量为0.5ml/次(6μg/次)静脉输注,锁定时间15min,镇痛时间48h.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及并发症.结果镇痛评分0~3分者占90.40%;镇定评分均在2分以下;镇痛前、后、血压、脉搏、呼吸平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率较低,分别为4.80%及2.25%;无呼吸抑制、头痛、皮肤搔痒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丁丙诺啡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合用恩丹西酮可减少丁丙诺啡所致的恶心、呕吐并增强其镇痛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术后静脉镇痛对学龄儿童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书明;朱昭琼;李娟;张帆;张秋英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后静脉镇痛对学龄儿童术后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及差异.方法 择期小儿骨科手术患儿2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S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两组患儿麻醉方法及用药相同,手术结束后S组予以芬太尼20~30 μg/kg、昂丹司琼0.1 mg/kg加0.9%生理盐水至100 mL镇痛泵,2 mL/h持续泵入;C组手术后回病房不使用任何镇痛措施.所有患儿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3d及7d给予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1d与手术前1d比较,C组术后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2例(20%),S组为3例(30%);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认知功能评分均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在术后3d出现1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但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组术后第3天认知功能评分恢复正常,C组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评分恢复正常.结论 术后静脉镇痛不增加学龄儿童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肝胆手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钱永琴;周廷梅;何琼;李仙

    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引起的"全身应激反应"可影响机体自主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造成一系列术后紊乱[1],腹部手术切口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正常休息和睡眠,而且对患者心血管生理,凝血功能,呼吸功能,胃肠功能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目前术后镇痛方法很多,且疗效显著,我科自2005年2月至2005年6月应用杜冷丁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且简单易行,现报道如下.

  • 芬太尼静脉自控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探讨

    作者:倪新颖

    目的:探讨芬太尼静脉自控在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患者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患者镇痛、镇静效果,用药量及管道脱落情况.结果:80例产妇术后6、12、24、48h镇痛效果满意率平均为89.06%,镇静效果满意率平均为93.44%,出现恶性2例(2.50%),乏力5例(6.25%).结论:芬太尼静脉自控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 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的效果

    作者:周鑫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手术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采用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治疗,B 组接受采用舒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镇痛、麻醉并发症等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 A 组对比,我们发现 B 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 等时间点 VAS 评分明显较低,恶心、呕吐、嗜睡等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0.05)。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麻醉并发症少,今后可将推广应用。

  • 布托啡诺与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术后静脉镇痛的对比

    作者:陈其标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分别用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并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布托啡诺组(B组):布托啡诺8mg;氟比洛芬酯(F组):氟比洛芬250mg+芬太尼0.5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 镇痛泵设置采用连续输注给药方式:连续背景输注给药速度为2mL/h,单次给药剂量为1mL,锁定时间为15 分钟.术后48h 内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 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评分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并记录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 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 评分和PCIA 48h 内有效按压次数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AS 评分均<4分,所有患者Ramsay 镇静评分高不超过3 分,其中B 组术后l2h 内明显高于F 组(P0.05);F组恶心呕吐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 组(P

  • 氟比洛芬酯致抽搐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刘筱凌;蒋金诚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通过在脊髓和外周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痛觉过敏状态,常用于硬膜外、臂丛等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阻滞不全时静脉镇痛的补救措施.目前临床使用较普遍,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本文就氟比洛芬酯致神经系统抽搐反应1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预防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 地佐辛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汪菊萍

    目的 探讨地佐辛联合芬有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全麻手术的ASAⅠ-Ⅱ级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地佐辛、芬太尼组(B组)两组,每组20例,术毕前10min给与负荷量,B组静脉注射地佐率0.05mg/kg,下组静脉注射苏太尼1ug/kg.在麻醉清醒后连接持续静脉镇痛泵(2ml/h),术后镇痛泵配方:B组为地佐辛0.2mg/kg+苏太尼7ug/kg+托烷司琼5mg+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F组为苏太尼10ug/kg+托烷司琼5mg+0.9%氧化钠注射液至100ml,对两组镇痛患者术后2、6、12、24、48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下组(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好,使用齐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慧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全麻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n=40)S组:舒芬太尼150μg+昂丹司琼8mg+NS至100ml;DS组:舒芬太尼100μg+地佐辛10mg+昂丹司琼8mg+NS至100ml,对比观察两组术后VAS评分,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DS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优于S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DS组明显低于S组(<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恒速输注泵用于剖宫产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的预测及前瞻性个体化用药的临床观察

    作者:杜娟;朱学芳;叶炜;肖计文;王洁;姚盛来

    目的 用疼痛刺激的方法,预测剖宫产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 腰麻下剖宫产患者,阻滞平面固定后即开通持续输注泵,泵内药物为芬太尼20ug/kg,阿扎司琼10mg,稀释至100ml.手术开始切宫时静注1ug/kg的芬太尼作为负荷剂量,缝皮时以针刺皮肤,依据患者感受,并在感到明显疼痛的患者中任意选择5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将实验组的泵中芬太尼剂量增加到30ug/kg.对照组剂量不变.观察两组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结果 在术后24h内实验组镇痛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到术后48h时两组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腰麻下剖宫,提早开通镇痛泵,术毕直接用疼痛刺激,并询问患者对疼痛感觉、有助于预测泵内芬太尼剂量对其术后的镇痛效果.

  • 氟比洛芬脂联合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焦向阳;周绍文;贺显建;曾甜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氟比洛芬脂,进入人体后可以靶向分布到手术切口及炎症部位,氟比洛芬脂从脂球中释放出来,水解生成氟比洛芬,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作用,对各种疼痛作用显著,本研究观察氟比洛芬脂联合芬太尼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 重症肌无力60例患者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灼军;赵双;张栋斌;尹晓旭;邢学宁

    目的 探讨不同镇痛方法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胸腺瘤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Ossermann Ⅰ~Ⅱb型)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组,n=30)和静脉镇痛组(Ⅰ组,n=30).监测并记录2组患者在麻醉前(T1)、术后6 h(T2)、12 h(T3)、24 h(T4)、48 h(T5)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患者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和出现的副作用.结果 在T2、T3时,E组患者VAS评分及HR、RR、MAP明显低于Ⅰ组患者(P<0.05);Ⅰ组患者在T2、T3与T1比较,HR、MAP明显增高,RR明显增快(P<0.05);2组患者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E组患者优于Ⅰ组患者(P<0.05);2组患者术后镇痛的副作用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用于胸腺瘤切除手术效果明显优于静脉镇痛.

  • 帕瑞昔布钠对神经阻滞下上肢骨科手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

    作者:蔡萍;曹淑萍;马斌;崔燕;马会珍;刘明洲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外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骨科手术后静脉持续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上肢骨科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手术结束前30 min P组患者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N组患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手术结束时即开始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术后4、8、12、24 h记录可视疼疼痛评分(VAS),同时记录术后24 h自控镇痛(PCA)的有效按压次数,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N组比较,P组在术后各时点VAS和PCA有效按压次数均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肢骨科手术结束前30 min单次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可以增强术后PCA的镇痛效应,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

  • 微镇痛泵在内镜下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珍;李青;田永恒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法、硬膜外微镇痛泵镇痛法已广泛应用与手术后镇痛,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选择自控微痛泵静脉镇痛在内镜下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308 条记录 14/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