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

    作者:施建生;周永昌

    我院自1998年4月至2001年5月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进展型脑梗死22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52例为急诊观察和住院患者.病情进展符合进展型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头颅CT或MRI确诊.起病6 h内未用抗凝药和溶栓药.无LMWH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LMWH治疗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45~74(62.4±6.7)岁.

  • 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肾梗死一例

    作者:王欣;徐玲玲;贾俐聪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5岁,急性起病,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意识障碍3h”于2016年6月12日入住天津市第四医院脑系科,既往心房颤动史,平时未服用药物.入院体检:体温36℃C,心率105/min,呼吸18/min,血压157/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哕音,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定时、定向力、理解力、计算力、记忆力及判断力检查不配合,意识模糊,言语欠清,双眼视力及视野检查不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侧瞳孔直径左∶右=3 mm∶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左凝视,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偏,双侧咽反射灵敏,伸舌不合作,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右侧肢体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痛觉减退,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T 0.022 μg/L,肌钙蛋白10.09 μg/L,纤维蛋白原4.98g/L,D二聚体0.6 mg/L.血清TC 8.72 mmol/L,LDL7.43mmol/L,同型半胱氨酸11.2 μmol/L,氧分压69.7 mm Hg.

  • 加强创新性研究努力提高心房颤动治疗水平

    作者:卢才义;郭文杰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又称为房颤,是一种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出现不协调的心房激动并导致心房收缩无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30~80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61%,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估计目前患病总人数大约在1000万以上.而国人对于房颤认识不足,知晓率、就诊率、抗凝率都很低,由此可见,我国房颤治疗任务任重而道远.

  •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

    作者:马长生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规范的抗凝治疗可以显著减少与心房颤动(房颤)相关的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现对老年房颤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关问题作一阐述.

  • 应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老年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

    作者:杨媛华;邝土光

    国内外研究表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率增加,发病高峰在70岁左右,其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明确[1].多数学者认为,与老年人全身器官退化、活动减少、肌张力下降、血管内皮功能下降,以及可能还与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有关.老年人由于合并症多、肝肾功能下降、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与年轻患者显著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因而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出血的风险增加.另外,老年PTE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猝死的发生率、PTE的复发率、抗凝相关的出血以及PTE相关的死亡均显著增加.因此,对于老年患者需要提高PTE的诊断意识,进一步规范诊治,同时要加强随访,尽量避免出血和复发事件的发生.

  •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综合管理

    作者:王玉堂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随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房颤发病率逐年升高.据估计到2030年,欧洲将有1400万以上的房颤患者.年龄>20岁的人群中,房颤发生率约为3%[1-2].房颤增加脑卒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ESC发布的《2016年ESC/EACTS心房颤动管理指南》强调了房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CHA2 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建议接受口服抗凝药物,优先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OAC),而不建议阿司匹林治疗;放宽了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适应证;强调了房颤综合管理[3].

  •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和处理

    作者:贺茂林;付睿;王莉莉

    有关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和处理,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国内尚缺少统一或规范的标准.近,美国ASA等多学科发表了“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的处理指南”,美国AHA/ASA也更新了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这2个指南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和处理提出了一些新建议.

  • 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作者:贾建军

    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20世纪80年代,实验研究发现,当局部脑血流量低于某一特定临界值时,会出现局灶性神经缺损症状.能否及时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成为逆转或减轻脑组织损伤的关键.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治疗的思考

    作者:李金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局部脑血流突然阻塞而引起,应在寻找血管病变基础上尽快酌情选择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血管内治疗及手术治疗.

    关键词: 脑缺血 抗凝药 支架
  • 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欧晋平;马明信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抗体介导的高凝状态,为非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表现,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PL).

  • 老年心房颤动的管理

    作者:李世军;张丽

    心房颤动(AF)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约35%AF患者的年龄≥80岁.临床医师在接诊老年AF患者时,经常会遇到下列问题:AF的病因是什么?如何改善AF患者生活质量?如何管理AF的心率和节律?如何评估并降低AF患者的脑卒中危险?何时应该将AF患者转诊给AF亚专科医师?现基于更新的AF指南,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为老年AF患者的综合管理提供思路和依据.

  • 肺血栓栓塞症的急诊诊治策略

    作者:王辰;翟振国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内科危重症之一.西方国家一般人群的年发病率是1~3/1 000,在美国PTE的发生率仅次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名列第三位,每年至少有20万人因PTE死亡.有学者报道危重症PTE患者有41%会发生心跳骤停,而其中65%~95%会终死亡.PTE在诊治中涉及专业学科众多,因栓子的大小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同使PT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这些均是造成PTE诊治困难的基本因素.特别是在急诊室,这些情况尤其突出,目前尚无适用于急诊的准确、快速、特异性强的诊断方法,建立快捷、有效的急诊诊治策略尤为重要.

    关键词: 肺栓塞 急症 抗凝药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

    作者:卢晓喆;黄延焱

    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的年龄标化脑卒中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脑卒中相关死亡和脑卒中的全球总负担的绝对数量巨大,而且仍在增加.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在目前全球各国制定的指南中,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标准剂量0.9 mg/kg的治疗被推荐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标准治疗方案.

  • 67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良;夏云峰;刘润梅;翟红霞;殷亚昕;张津津;陈海威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nlboembolism,PTE)是指血栓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和(或)其分支所引起的以肺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 颈内动脉狭窄与血管内压力差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侯河山;高宇海;石进;陈大伟;陈先锋;张英谦

    目的 观察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两端血管内压力差及支架置入术对压力差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在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11例,将压力导丝头端送至狭窄远端3cm处测量远端平均动脉压,导引导管置于近狭窄处测量近端平均动脉压,计算狭窄两端压力差;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狭窄率与狭窄两端压力差的相关性,以Wicoxon检验比较术前的血管内压力差.结果 1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得到完整的术前和术后压力差值,围术期未出现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术前狭窄率、压力差分别为64%~95%(74.18±8.70)%、5~72(15.64±19.64)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分别为0%~30%(12.64±11.07)%、0~9(2.64±2.69)mm Hg.术前与术后狭窄两端压力差和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狭窄率与压力差呈正相关(r=0.767,P<0.01).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在改善狭窄率的同时减低狭窄两端压力差.

  • 老年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

    作者:蹇在金;刘岁丰

    近10余年来,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抗栓治疗可使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明显获益.2010年ESC房颤治疗指南中,已将房颤的抗栓治疗摆在了房颤三大治疗之首,这足以显示抗栓治疗的重要性[1].但是,老年房颤患者抗栓治疗获益的同时,有较高的出血风险.此外,老年人往往罹患多种疾病而服多种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抗栓药物的代谢和疗效.老年患者的各种高危因素,使抗栓治疗复杂化.因此,老年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必须慎重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手段和良好前景.

  • 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及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研究

    作者:王汝朋;杨水祥

    目的 比较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60例,患者均未服抗凝药,根据患者服药意愿分别纳入利伐沙班组80例(拜瑞妥,20 mg,1次/d)和达比加群酯组80例(泰毕全,110mg,2次/d),选择本院同期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80例为华法林组,所有患者服药≥3个月,3组在年龄、性别、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方面相匹配.随访3个月,比较3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性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栓塞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11.3%和13.8% vs 28.8%,P=0.008),利伐他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亦较华法林组低(10.0%和7.5% vs 21.3%,P=0.022).华法林组皮疹发生率较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组高(11.3% vs 0%和2.5%,P=0.002).结论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效果优于或等同于华法林,安全性亦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新要点

    作者:顼志敏;张叶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在此基础上合并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作者:曾玉杰;魏冯宁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患病率为1%.其发病人数随着年龄递增.在年龄>70岁的人群中已达7%~8%,年龄>80岁可达10%[1].

  • 冠心病抗栓治疗

    作者:曲鹏

    由于血栓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并发症发生中的重要地位,抗栓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基石.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针对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抗栓治疗的策略也不尽相同.

744 条记录 6/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