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方案利伐沙班防治高龄老年血栓栓塞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任杰峰;司全金

    目的 研究不同方案利伐沙班防治高龄老年血栓栓塞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高龄血栓栓塞患者198例,根据抗凝策略不同分为3组,小剂量利伐沙班治疗组(小剂量组)35例,给予利伐沙班2.5~7.5 mg;常规剂量利伐沙班组(常规组)138例,给予利伐沙班10~20mg;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组(联合组)25例,给予利伐沙班10 mg+氯吡格雷75 mg.收集3组临床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3组患者随访期间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危险因素、既往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年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小剂量组年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43±5.02)岁vs (86.80±5.52)岁,P=0.000)].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结果显示,3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龄老年患者应用10 mg以内小剂量利伐沙班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效果是确切的,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防治高龄老年血栓栓塞疾病不仅疗效确切,同时也是相对安全的.

  • 高龄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的围手术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陆秋芬;孙健;刘晓红;王群山;李毅刚;陆尚彪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的围手术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置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232例,将年龄≥80岁的患者作为高龄组(78例),65~80岁的患者为老年组(98例),<65岁的患者为非老年组(56例),回顾分析患者围手术期临床事件,并进行分析.结果 高龄组患者锁骨下静脉放置起搏器比例高于老年组和非老年组(P<0.01),手术时间长于老年组和非老年组(P<0.001);围手术期临床事件发生率高于老年组和非老年组(P=0.043,P=0.031),临床事件与年龄相关(r=8.722,P=0.016).结论 高龄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临床事件发生率高,应严格把握起搏器置入指征.

  • 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肺血栓栓塞症预后的影响

    作者:殷亚昕;夏云峰;刘润梅;翟红霞;李良;张津津;陈海威

    目的 探讨老年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不同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7年确诊为肺血栓检塞症的4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组(10例)、抗凝组(20例)及抗血小板组(18例).对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诱因、诊断方法和不同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以呼吸困难及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实验室检查中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通气检查阳性率高,心电图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SⅠ QⅢTⅢ征,超声心动图可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三尖瓣反流及肺动脉高压,溶栓组痊愈7例,好转2例,死亡1例;抗凝组痊愈11例,好转9例;抗血小板组痊愈4例,好转7例,死亡7例.溶栓组与抗凝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溶栓组与抗血小板组及抗凝组与抗血小板组间疗效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多样,溶栓及抗凝治疗均可有效改善预后,单纯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不佳.

  • 达比加群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信号的干预治疗研究

    作者:朱连海;黄怀宇;顾承志;李新玲;汪芳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信号(micro embolic signals,MES)的影响.方法 选择MES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2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达比加群酯,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及14d检测MES.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7d和14d比较,治疗组微栓子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MES阳性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分别为28例和21例,治疗组MES阳性率低于对照组(72.4% vs 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 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MES阳性例数分别为27例和13例,治疗组MES阳性率仍低于对照组(44.8% vs 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4 d与治疗7 d MES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14 d与治疗7 d ME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血小板减少及凝血指标异常.结论 达比加群酯能显著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MES.

  • 四项国际消化道内镜围术期抗栓药物应用指南对中国老年患者不良事件的预测能力

    作者:王浩;陶涛;王海军;赵晓宁;郭豫涛;王玉堂

    目的 探讨英国胃肠病学学会(BSG)、美国胃肠道内镜学会(ASGE)、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和日本胃肠内镜学会(JGES)等4项国际指南对中国老年患者消化道内镜围术期不良事件的预测能力.方法 选择接受择期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3747例.采用ROC曲线评价4项国际指南的血栓栓塞风险分层与出血风险分层对消化道内镜围术期不良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 JGES指南、ASGE+ BSG+ ESGE指南预测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后总体血栓栓塞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5(95% CI:0.535~0.675,P=0.001)和0.591(95%CI:0.521~0.660,P=0.004).JGES指南、ASGE+ BSG指南预测停用抗凝药物后总体血栓栓塞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0(95%CI:0.522~0.658,P=0.005)和0.591(95%CI:0.515~0.651,P=0.009). JGES指南、ASGE+ BSG+ESGE指南预测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9(95%CI:0.538~0.700,P=0.001)和0.606(95%CI:0.525~0.687,P=0.004).JGES指南出血风险分层预测总体出血事件和小出血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6(95%CI:0.541~0.671,P=0.002)和0.636(95%CI:0.568~0.703,P=0.001).结论 4项指南对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能力较低.

  • 206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及血管事件发生情况5年随访

    作者:张善春;吴卫平;王振福;张熙;孙虹;王婷;陈海波;管锦群

    目的 分析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近5年抗栓治疗现状及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6月入住我院的年龄≥75岁房颤患者206例,记录主要合并疾病、抗栓治疗方法及5年内栓塞、严重出血及死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06例房颤患者中共发生栓塞事件47次,年发生率为4.56%.严重出血事件3次,年发生率为0.29%.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70例,氯吡格雷治疗66例,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1例,未行抗栓治疗56例.行华法林抗凝治疗3例,随访期间更换为抗凝治疗11例.抗凝时间平均2年1个月.结论 老年房颤患者栓塞事件年发生率高,预防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华法林抗凝治疗率低,抗凝治疗时间短.

  • CHADS2评分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吴小三;方传勤

    目的 探讨CHADS2评分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是否有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2例,根据CHADS2评分分为低危组(0~1分)79例、中危组(2~3分)88例、高危组(4~6分)25例,分别统计3组患者发病1、7和30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发病3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NIHSS评分、发病1、7和30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危组、高危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及发病30 d mRS评分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中危组、高危组患者神经功能恶化(23.9%,28.0% vs 10.1%)、不良转归(43.2%,64.0% vs 22.8%)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CHADS2评分越高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越高,短期内预后越差、残障程度越高.

  • 老年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抗凝安全性比较

    作者:关晓楠;陈牧雷;徐立;刘佳梅;孙昊;张大鹏;王乐丰;张建军;杨新春

    目的 比较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期间,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择136例年龄≥65岁、置入IABP的AMI患者,分为普通肝素组66例和低分子肝素组70例.回顾性分析2组IABP期间血色素、血小板变化及血栓、出血事件的差异.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较普通肝素组血小板下降更明显[(89.8±67.1)×109/L vs (59.6±68.3)×109/L,P<o.05];普通肝素组与低分子肝素组出血事件(22.7% vs 22.9%)、缺血事件(1.5%vs 0%)及病死率(25.8% vs 24.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AMI患者置入IABP期间,用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同样安全,但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血小板的变化.

  • 老年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变化特点

    作者:周国丽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76例,分析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7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出现异常心电图改变,其中窦性心动过速63例(82.9%),aVR导联R波振幅增高57例(75.0%),V1~V4导联T波倒置加深42例(55.3%),SⅠ QⅢTⅢ现象40例(52.6%),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16例(21.0%)等,治疗后心电图改变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发病初期多有异常改变,但改变缺乏特异性,通过心电图的分析,仍有一些特征规律可循,结合临床症状,认真分析心电图的细微改变和辅助检查,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抗凝治疗对合并心房颤动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发生的影响

    作者:田永霞;马长红;赵明明;陈国俊

    目的 观察抗凝治疗对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老年血液透析(HD)患者脑卒中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60~78岁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房颤组80例和非房颤组80例,对CHADS2评分≥2分的患者又分为华法林亚组40例和非华法林亚组40例,观察并发房颤的老年HD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华法林的疗效.结果 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缺血性脑卒中(31.25% vs 18.75%)和脑出血发生率(8.75% vs 1.25%)显著升高(P<0.05).华法林亚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显著低于非华法林亚组,发生脑出血显著高于非华法林亚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是老年HD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而华法林可降低由此而引发的脑卒中,但出血概率会增加.对并发房颤的老年HD患者应衡量利弊进行抗凝治疗,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 服用华法林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调查

    作者:刘春萍;陈杭薇;吴淑红;牛丽丽;崔俊玉;和渝斌;田新丽

    目的 研究门诊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因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或肺栓塞、服用或曾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71例,其中正在服用华法林治疗患者(服药组)41例,已经停用华法林治疗患者(停药组)30例,分别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其进行抑郁焦虑情况测评.结果 与停药组比较,服药组患者状态-特质焦虑评分明显升高(P<0.01).2组患者抑郁评分、男性与女性患者贝克抑郁量表、特质焦虑评分、状态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华法林抗凝的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停药患者,考虑主要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容易出现出血副作用有关.

  • 现场即时检测血凝仪的临床应用

    作者:金冬霞;李曦铭;毛丽君;赵茹;丛洪良

    目的 采用现场即时检测血凝仪对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进行监测,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初步探讨现场即时检测血凝仪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英锐抗凝监测仪及中心实验室2种方法分别对因心房颤动、心脏瓣膜手术住院治疗并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的120例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进行检测,采用Kappa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对2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 Kappa检验对2种方法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结果高度一致,Kappa值为0.796;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方法所测平均偏差为(0.41±0.04),一致性界限为0.328~0.499,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现场即时检测血凝仪可以在临床上与中心实验室检测互相替代使用,尤其适用于行动不便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进行家庭自测.

  • 肝素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应用

    作者:刘金明;崔炜;杨蓉;杨秀春;王梅;郝玉明;祖秀光;刘素云;李拥军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如何应用普通肝素(UFH)抗凝.方法 选择接受PCI的老年ACS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采用静脉UFH抗凝至少24 h,并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按预先设定的UFH标准化抗凝方案调节剂量,对照组由值班医师凭经验调整剂量.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5~75 S作为UFH抗凝治疗范围.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测量APTT 28次和351次,两组抗凝达标比例分别为80.2%和47.3%(P<0.01).试验组达到治疗范围的平均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2.9±3.4)h vs (7.6±3.4)h,P<0.01];试验组24 h维持在治疗范围内的平均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16.9±3.5)h vs(11.6±4.1)h,P<0.01].结论 UFH标准化抗凝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ACS患者PCI术后抗凝.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C反应蛋白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风险分层的研究

    作者:赵振强;胡兰;蔡美华;陈志斌;王淑荣;王埮;陈小武

    目的 明确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 PLA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否有助于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风险分层,提高预后预测能力.方法 选择急诊入院的132例TIA患者,分为阳性事件组34例和阴性事件组98例.2组均进行ABCD2评分,0~3分为低危患者46例,4~5分为中危患者70例,6~7分为高危患者1 6例.检测Lp-PLA2含量、活性及hs CRP水平.主要结局采用复合终点分析,90 d内脑卒中或死亡及与症状相关≥50%大动脉狭窄或有心源性栓子需要抗凝治疗.结果 与阴性事件组比较,阳性事件组Lp-PLA2含量和活性明显升高(P<0.05).有大动脉硬化者Lp PLA2含量和活性较无大动脉硬化者明显升高(P<0.05).ABCD24~5分[RR=2.18,95%CI:1.26~3.61,P=0.008];ABCD2评分6~7分[RR=3.43,95%CI:1.91~6.39,P=0.001]Lp-PLA2活性>33 μmol/(L·min)[RR=2.73,95%CI:1.04~7.06,P=0.042]是TIA患者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因素.结论 Lp-PLA2检测和ABCD2评分法结合可提高TIA患者90 d内发生脑卒中或死亡的预测能力.

  •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应用时机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智江;张微微;赵秀欣;范慧敏;刘楠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发病24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发病6~12 h和13~24 h 2个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将患者分为A组28例,B组52例.7d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临床疗效.发病24 h内不同时间应用对临床疗效无影响.

  • 年龄≥75岁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应用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庞志华;姚朱华;田留洋;潘昶

    目的 探究年龄≥75岁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新方案.方法 筛选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年龄≥75岁的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以华法林抗凝治疗)和试验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每组90例,监测患者用药前和用药1个月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肺动脉压(PAP)和LVEF水平,随访1年,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1个月后较用药前PAP[(33.5±0.5)mm Hg(1 mm Hg=0.133 kPa) vs (50.0±5.2)mm Hg,(42.0±2.0)mm Hg vs (53.5±5.5)mm Hg]、NT-proBNP[(1697.0±643.0)ng/L vs (5303.5±534.5)ng/L,(3200.0±408.0)ng/L vs (5339.0±239.0)ng/L]水平明显降低,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1个月后LVEF水平较用药前明显提高[(56.5±1.5)% vs (48.0±3.0)%].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用药后1年脑梗死、心肌梗死以及脑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年龄≥75岁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中,利伐沙班临床疗效优于华法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更低的出血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 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华;陈新军;郑若龙;李伟章;钱惠东;雷汉东;周逸

    目的 探讨应用拜阿司匹林及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抗栓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PAF患者663例,并随机单盲分为4组:A组154例(拜阿司匹林150 mg/d),B组132例[华法林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1.2~1.6],C组197例(华法林抗凝,INR控制在1.7~2.5),D组180例(华法林抗凝,INR控制在2.6~3.0),随访近5年,记录4组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 与A组、B组比较,C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总主要事件、总事件所占的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P<0.01);D组患者主要出血事件增加,总主要事件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PAF患者的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强度INR在1.7~2.5安全有效,而再增加抗凝强度并不增加获益,反而增加出血及其他事件发生率.

  • 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疗效观察

    作者:陈述;舒端朝;王宗社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标准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资料完整患者356例,其中男性203例,女性153例,年龄60~73(64.3±5.1)岁.根据其手术方式分组: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组10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组164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术(DVR)组91例.再根据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一步分为低水平组(INR<1.6)19例、目标组(1.6≤INR≤2.5)299例、高水平组(INR>2.5)38例.连续随访,记录其INR、血栓及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血栓5例(1.4%),出血49例(13.8%),目标INR 1.6~2.5.AVR组、MVR组和DVR组患者术后出血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低水平组、目标组和高水平组患者术后出血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人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维持INR在1.6~2.5,抗凝效果理想.

  • 血液内溶血磷脂酸浓度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的关系

    作者:孙永安;徐武华;徐俊;朱飞奇;都爱莲;郝红军;王燕华;伍期专

    目的 探讨血液内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浓度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TIA患者77例.根据血LPA液内浓度分为LPA增高组(>3.2μmol/L,49例)和LPA正常组(≤3.2 μmol/L,28例),用氯吡格雷75 mg/d进行治疗,随访1个月,观察TIA患者的发作频率以及发展成为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LPA增高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LPA浓度明显高于LPA正常组,LPA增高组患者治疗后LPA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经过1个月的氯吡格雷治疗,LPA增高组患者中,1个月内平均发作(1.53±0.34)次,共有8例发展成为脑梗死,发生率为16.3%,而LPA正常组患者中,1个月内平均发作(2.17±0.52)次,有7例发展成为脑梗死,发生率为25.0%.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高血浓度LPA的TIA患者疗效优于正常血浓度LPA的TIA患者.

  • 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

    作者:刘新兵;黄红漫;冯六六;龚冰璐;王琳琳;梅香;许其倓;周明成

    目的 观察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对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1例,随机分为低强度组45例,华法林初始量为1.25mg/d,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4,3~5 d加0.5~1.0 mg/d,INR维持1.4~2.0;中强度组46例,INR维持2.0~2.6.平均随访2年,比较2组主要终点(缺血性脑卒中、体循环栓塞)和次要终点(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全因死亡联合终点)及安全性终点(致命性出血、严重出血和轻度出血).结果 与中强度组比较,低强度组INR明显降低(1.70±0.36 vs 2.35±0.37,P=0.034),华法林用量明显减少[(2.70±0.30)mg/d vs (3.50±0.35)mg/d,P=0.040].中强度组安全性终点中的总出血事件比例明显高于低强度组(17.4% vs 4.4%,P=0.040).结论 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低强度与中强度抗凝治疗比较,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终点相似,但安全性甚好.

744 条记录 4/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