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残留近视及散光

    作者:李艳;李镜海;周芳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残留近视及散光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4月至2004年1月间用LASEK治疗LASIK术后残留近视及散光患者34例(66只眼)进行随访,观察术后症状、角膜上皮瓣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数、波阵面像差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情况.随访时间平均13.2个月.结果 34例(66只眼)平均等效球镜为(-3.20±0.32)D,所有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有3只眼上皮瓣周边部有破损,其余完好.术后1 d上皮瓣基本透明者55只眼,11只眼有轻度的水肿.取镜时间平均为(3.35±0.49)d.术后3个月有56只眼(85%)屈光度数介于±0.50 D之间,64只眼(97%)屈光度数介于±1.00 D之间.有3只眼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1行,2只眼提高2行,无佳矫正视力下降者.术后3个月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大.术后3个月haze 0.5级者10只眼(15%),1级者2只眼(3%).结论 LASEK治疗LASIK术后残留近视及散光的预测性好,疗效确定,安全可靠.(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81-985)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LASEK与LASIK术后角膜神经修复作用的研究

    作者:牛凌凌;周行涛;丁岚;李凯;乐琦骅;朱文卿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早期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角膜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2009年1至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学中心行LASEK患者25例(49只眼)和LASIK患者23例(44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随机分为2组:LASEK术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组16例(32只眼)和未用药对照组9例(17只眼);LASIK术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组13例(24只眼)和未用药对照组10例(20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和常规操作.术后给予治疗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每日3次涂眼治疗,连续使用3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1、3、6个月及1年时采用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上皮下神经,并测量角膜中央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SEK和LASIK术后1年,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组和对照组间角膜神经修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Z=0.0000,P=1.00),但LASEK治疗组在术后3个月即观察到神经交通支形成.LASEK和LASIK术后1年,角膜上皮下神经的形态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LASEK术后1个月,LASIK术后1和3个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组和对照组角膜中央知觉分别为(4.95±0.84)μm、(3.29±1.40) μm、(4.31±1.61) μm和(3.62±1.38) μm、(2.35±1.51)μm、(3.18±1.62)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P<0.01;t=2.10,P<0.05;t=2.31,P<0.05).术后6个月,LASEK治疗组、对照组和LASIK治疗组角膜中央知觉分别为(5.81±0.35) μm、(5.79±0.36)μm及(5.25±0.91)μ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t=-0.70,P>0.05;t=-1.87,P>0.05).LASEK和LASIK术后1年时,治疗组BUT分别为(8.13±2.18) μm和(7.71±2.14) μm,对照组BUT分别为(8.76±1.64)μm和(7.45±2.37)μ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0,P>0.05;t=0.30,P>0.05).结论 LASEK和LASIK术后早期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术后角膜神经的修复.(中华眼科杂志,2011,47:539-545)

  • 无痛性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及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行涛;褚仁远;王晓瑛;周浩;于志强;吴良成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及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后无痛的原因及保护角膜上皮瓣的方法.方法 LASEK患者285例(285只眼), Epi-LASIK患者39例(39只眼)入选统计分析.准分子激光仪包括Mel 80、lasersight LSX、NIDEK EC5000及VISX 4star准分子仪、视可佳AOV、博士伦217Z准分子激光仪.手术由同一手术医师完成.Epi-LASIK以12点为基蒂作角膜上皮瓣.LASEK采用20%乙醇浸润10~20 s.观察术后无痛比率.结果术后疼痛:LASEK组基本无痛且术后2 d可自然睁眼的为269例(91.23%).Epi-LASIK组基本无痛且术后2 d可自然睁眼的为36例(92.31%).LASEK组与Epi-LASIK组的无痛比率都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有10例(3.51%)延期取镜,晚11 d取.Epi-LASIK组有2例(5.13%)延期取镜,晚10 d取.两组延期取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角膜上皮不规则水肿.结论本研究中92%以上的LASEK及Epi-LASIK患眼术后无疼痛及刺激,有效视力的恢复迅速,接近LASIK.角膜上皮瓣延迟愈合时,推迟取接触镜是安全有效的措施.(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77-980)

  • 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减轻LASEK术后眼部刺激症状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媛;张钰;夏英杰;王兵;陈跃国

    目的 探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对减轻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眼部刺激症状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接受LASEK治疗的屈光不正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选取右眼入组观察,溴芬酸钠组在术前3d及术后1d给予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2次/d,对照组在术前3d及术后1d给予0.5%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4次/d,在术后1、3、5、7d观察眼部刺激症状分级、持续时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以及裸眼视力,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溴芬酸钠组患者滴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眼部无任何不适,对照组患者滴用0.5%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87.5%眼部有刺痛、烧灼感等不适,持续时间2~3s.溴芬酸钠组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0、1、2级的比例分别为31.2%(10/32)、68.8%(22/32)、0.0% (0/3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25,P=0.104);溴芬酸钠组术后刺激症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00d,较对照组缩短(Z=-2.895,P=0.004);溴芬酸钠组与对照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中位数均为5.0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23,P=0.085),两组术后1d、3d、5d、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086,2.180,2.869,0.143,0.401;P>0.05).结论 0.1%溴芬酸钠滴眼液能有效缓解LASEK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患者的耐受性与使用便利性比0.5%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更好.

  • 高渗盐水制作角膜上皮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艳;雷玉琳;李镜海

    目的 探讨5%高渗盐水制作角膜上皮瓣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5年1至11月在我院眼科行LASEK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48例(96只眼),分为两组.第一组22例(44只眼),术中使用20%乙醇(A-LASEK)制作上皮瓣;第二组26例(52只眼),术中采用5%高渗盐水(HS-LASEK)制作上皮瓣.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数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A-LASEK患者上皮修复时间平均为(4.52±0.21)d,HS-LASEK患者为(3.84±0.3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摘除角膜接触镜后两组患者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3 d视力达到0.8者A-LASEK组为12只眼(27.3%),HS-LASEK组为25眼(48.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LASEK患者有13只眼(29.5%)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S-LASEK患者有15只眼(28.8%)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但均低于0.5级,不影响患者视力,至术后3个月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发生率均为1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A-LASEK患者12只眼(27.3%)有明显的疼痛;HS-LASEK患者仅有6只眼(11.5%)有明显的疼痛,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高渗盐水的LASEK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安全、有效.在减轻术后疼痛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方面优于乙醇制作上皮瓣的LASEK.

  • 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与糖皮质激素在LASEK术后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实玉;姜洋;余晨颖;李莹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部分替代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将接受LASEK的60例(120只眼)近视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只眼.所有患者LASEK术后先使用0.1%地塞米松1周,之后试验组患者术后2 ~12周给予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2次/d,对照组则给予0.1%氟米龙并逐渐减量.在术前及术后3d、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地形图和主观症状与体征等,并对所有患者右眼记录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先行描述统计探索,验证数据的独立性、正态性和方差齐性.三者都满足的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一不满足的行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双眼观察,统计右眼.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0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6.33±6.21)、(15.67±2.82)、(15.35±2.22)、(13.10±3.41)和(16.87±3.68)、(14.05±2.23)、(14.39±2.22)、(13.18 ±2.49) mmHg(1 mmHg =0.133 k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81,1.95,1.84,0.85,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的视力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16±0.08和5.02±0.09(t=2.32,P<0.05),余观察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术后6个月有4只眼出现视疲劳,4只眼出现眼干.试验组术后1个月有2只眼出现0.5级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术后2个月又有2只眼新出现0.5级haze,对照组术后1个月有2只眼出现0.5级haze,但均未影响视力,且加强局部用药频率1个月后上述haze均消失.对照组总共有4例因眼压升高而使用降眼压药物.结论 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用于LASEK术后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或者部分替代糖皮质激素,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术后视力、眼压、抗炎、抑制屈光回退等方面可获得满意的效果;LASEK术后早期均有0.5级haze个例发生,加强局部用药频率1个月后消失.

  • 去除上皮瓣的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后早期兔角膜的修复方式研究

    作者:刘玺;杜之渝;向一旻;黄正

    目的 通过对兔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和去除上皮瓣的(Flap-free)Epi-LASIK术后早期角膜组织的研究,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各自在角膜愈合方式方面的特点.方法 实验研究.27只实验兔,24只按不同取材时间1、2、4、7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兔,一只眼行Epi-LASIK,另一只眼行Flap-free Epi-LASIK手术.另3只兔作为空白对照组.用VISX20/20准分子激光仪作-10.00 D切削,另3只兔作为空白对照,通过观察术后1、2、47 d角膜上皮愈合方式、检测角膜基质细胞数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角膜基质细胞凋亡的表达来探讨Flap-free Epi-LASIK、Epi-LASIK两种术式术后早期角膜创伤愈合方式的差别.对Epi-LASIK和Flap-free Epi-LASIK术后角膜基质bFGF表达、细胞数量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Flap-free Epi-LASIK术后第1天有1层新生角膜上皮覆盖切削区域,以后逐层愈合.Epi-LASIK术后第1天角膜上皮基底膜与基质贴附较为紧密,但是在第2天可以看到有角膜上皮瓣水肿发生.术后4 d Flap-free Epi-LASIK角膜基质细胞数量分别为(33.85±3.39)个,多于Epi-LASIK组(t=-2.315,P<0.05).术后2 d、4 d组Flap-free Epi-LASIK角膜基质bFGF表达量分别为101.75±8.07和110.56±9.00,高于Epi-LASIK(t=-2.339,-2.396;P<0.05).术后2 d、4 d组Flap-free Epi-LASIK基质细胞凋亡数量也少于Epi-LASIK(t=3.332,2.989;P<0.05).结论 由于Flap-free Epi-LASIK特定的上皮去除方式导致了特定的上皮愈合方式,有利于减少术后刺激症状及角膜组织的正常修复.

  •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后仓;龙克利;苏丽飞;谢立信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33例超高度近视患者(56只眼)接受LASEK手术.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为(-11.70±1.59)D,手术切削光区平均为(5.3 ±0.51)mm.手术设计量:球镜度数较术前球镜度数平均减少2.95%±0.29%,柱镜度数不变.切削深度平均为(146.1±29.3)μm.乙醇浸润时间平均为(29.2±2.8)s.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分别检测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眼压等情况,对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UCVA≥1.0者占50.0%,≥0.6者占78.6%;术后1年UCVA≥1.0者占41.1%,≥0.6者占73.2%.术后1、3、6个月和1年UCVA平均分别为0.85±0.20、0.88±0.28、0.84±0.26、0.83±0.28,转化成l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不同时间裸眼视力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749,P=0.518).术后6和12个月UCVA与术前BCVA相比较,不变或提高和下降分别为71.4%和28.6%、64.3%和35.7%;有效指数术后6和12个月分别为0.994和0.992.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不变或提高与下降在术后6和12个月均分别为85.3%和14.7%、84.8%和15.2%.术后1、3、6和12个月BCVA平均分别为0.90 ±0.17、0.94±0.24、0.95 ±0.16、0.96±0.16,转化成l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不同时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67,P=0.229).术后6和12个月安全指数均为1.009,1.010.术后3、6和12个月屈光回退发生率分别为19.6%、28.6%和30.3%,发生屈光回退眼的平均屈光度数分别为(-1.20±1.08)、(-1.23±0.75)、(-1.49±1.04)D.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情况:术后3个月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0.5级者12只眼(21.4%),术后6个月,0.5级和1级分别为8.9%和5.4%,术后12个月,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0.5级为12.5%,无1级以上者.术后用糖皮质激素所致高眼压发生率为8.9%.结论 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 微型角膜刀法与乙醇浸润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对角膜基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冲达;周行涛;戴锦晖;褚仁远;胡敏;于志强;周浩;瞿小妹

    目的 探讨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与乙醇浸润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对角膜基质细胞的影响研究.方法 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编号,其中48只(96只眼)随机一只眼行Epi-LASIK,另一只眼行LASEK,余2只(4只眼)未进行手术,作为对照组.采用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TUNEL)法观察角膜基质细胞的凋亡情况、Ki-67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角膜组织α-SMA蛋白来观察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与向肌成纤维母细胞转化情况,进行计数与半定量分析,对haze形成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Epi-LASIK与LASEK术后角膜基质中均有较多的TUNEL阳性细胞出现,在术后24 b达高峰,LASEK术后1周内细胞凋亡情况较Epi-LASIK明显(t=3.63、7.80、4.34、2.95,均P<0.01).术后1周基质Ki-67阳性细胞表达增高,72 h时达高峰,两组在1周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5.85、5.09、5.59,均P<0.01).α-SMA阳性细胞在术后1周明显出现,3个月时仍有较高表达,在术后1个月时阳性细胞数达高峰,α-SMA蛋白表达量的情况与α-SMA阳性细胞数变化一致,均提示LASEK术后增高的情况较Epi-LASI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7.19、6.73,均P<0.01).结论 Epi-LASIK较LASEK有着更少的角膜基质细胞凋亡、更弱的增殖以及向肌成纤维母细胞的转化,提示Epi-LASIK较LASEK有着更轻的haze反应几率.

  • 乙醇对角膜上皮瓣活性及基底膜分离定位研究

    作者:陈颖欣;蓝平;高明宏;范忠义;宋福林;徐旭;于静

    目的 探讨不同乙醇作用时间对角膜上皮瓣活性的影响,并确定角膜上皮瓣的解剖分离层面.方法 按标准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方法制备7只尸体眼角膜上皮瓣,其中对照组1只眼,其余6只分为A、B、C 3个组,每组2只眼,乙醇浸润时间分别为20、30和40 S.对7只眼进行HE、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层黏连蛋白免疫组化及Ⅶ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评价角膜上皮瓣细胞活性,确定LASEK手术中角膜上皮瓣的解剖分离层面,采用X2检验分析.结果 角膜上皮瓣为复层上皮细胞组织,没有Bowman's层和角膜基质成分,PCNA阳性细胞率为A组B组C组,其laminin染色在角膜床和上皮瓣基底膜一侧均有呈片段样棕色条纹状,其collagenⅦ染色阳性反应呈一条绿色线形,而且只存在于角膜床,上皮瓣基底膜侧不着色.结论 角膜上皮瓣活性随乙醇浸润时间延长而降低;乙醇浸润法制备角膜上皮瓣的组织分离层面位于角膜上皮基底膜内,并且定位于基底膜的透明层和致密层之间.

  •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散射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晶;王雁;左彤;刘丽清;侯杰;谢丽丽;杨晓艳;李智敏

    目的 探讨眼内散射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后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病例系列研究.对87例(87只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行Epi-LASIK(45只眼)或LASIK(42只眼),使用C-quant散射仪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4、10个月测量散射光计量值.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Epi-LASIK组及LASIK组手术前、手术后1、4、10个月眼内散射光计量值分别为(0.91±0.17)、(1.03±0.15)、(1.11±0.13)、(1.01±0.16)及(0.96±0.14)、(1.05±0.12)、(1.10±0.12)、(0.98±0.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9,8.11;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各时间段的变化量分别为(0.12±0.18)、(0.19±0.20)、(0.08±0.16)及(0.09 ±0.13)、(0.15±0.17)、(-0.01±0.17).Epi-LASIK组手术后4个月眼内散射光计量值与手术前屈光度、剩余基质床与中央薄角膜厚度之比(RBT/CCT)、切削比有明显相关性(r=-0.344,-0.361,0.361;P<0.05),LASIK组无明显相关性(r=0.186,0.162,-0.206;P>0.05).Epi-LASIK组手术后1~4个月发生2级、1级、0.5级haze分别有1、2、4只眼,其4个月时眼内散射光计量值变化量分别为0.52,(0.37,0.42),(0.06,0.09,0.07,0.17).发生2级haze眼在haze消退后散射值变化量由4个月时的0.52降至10个月时的0.11.结论 Epi-LASIK及LASIK术后早期眼内散射光计量值较术前均增高,随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角膜伤口愈合反应可能是Epi-LASIK术后早期散射增加的主要因素,而LASIK 术后早期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界面相关因素.Epi-LASIK术后轻度以上haze眼散射明显增加.

  • 超高度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后角膜知觉恢复的研究

    作者:周浩;褚仁远;吴莹;周行涛;戴锦晖;姚佩君

    目的 比较超高度近视眼进行乙醇法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EK)和微型角膜刀法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Epi-LASIK)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方法 选择矫治近视度数在-9.50~-12.50 DS的患者37例(37只眼),分别行LASEK和Epi-LASIK,并按手术方式进行分组.术后观察角膜上皮瓣水肿情况,并将其分为明显水肿和无明显水肿两亚组.术后2周及1、2、3、6个月分别检查角膜知觉,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和术后上皮水肿对角膜知觉恢复的影响.结果 LASEK组6只眼术后角膜上皮水肿明显,其中3只眼术中发生角膜上皮瓣破碎,Epi-LASIK组术后角膜上皮无明显水肿.术后2周及1、2、3、6个月Epi-LASIK组角膜知觉的恢复分别到达术前的79.31%、84.49%、87.92%、92.24%和93.98%;LASEK组分别达到69.64%、78.57%、83.21%、85.70%和87.86%,与Epi-LASIK组相比在术后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ASEK组中角膜上皮明显水肿的6只眼与无明显水肿者相比,角膜知觉恢复明显减慢.术后2周至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高度近视眼Epi-LASIK、LASEK术后,角膜知觉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较为迅速,此后逐渐转入恢复平台期,Epi-LASIK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快于LASEK;角膜上皮瓣的明显水肿可影响角膜知觉的恢复.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后角膜知觉恢复的研究

    作者:吴莹;褚仁远;周行涛;戴锦晖;瞿小妹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角膜知觉的恢复情况. 方法本研究观察在我院行LASIK或LASEK近视矫正的患者59例(59只眼),包括低、中度近视行LASEK者20只眼,高度近视行LASEK者30只眼,以及低、中度近视行LASIK 者9只眼.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1、3、6个月时测量角膜中央知觉,并和切削深度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知觉均下降,但LASIK术后下降更明显.在各观察时间点,LASEK术后的角膜知觉均好于LASIK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时P=0.031.低、中度近视LASIK术后6个月时角膜知觉仍未恢复(P=0.023);而LASEK术后3个月时角膜知觉已恢复(P>0.05).高度近视LASEK术后6个月时角膜知觉基本恢复(P>0.05).LASEK术后1、3及6个月的角膜知觉和切削深度有相关性(r=0.419,0.433,0.413;P<0.05),其余观察时间点两者无相关性.LASIK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知觉和切削深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LASEK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较LASIK术后快,LASEK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和切削深度有关.(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72-976)

  •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王忠海;姜洋;张庆生;李莹

    目的 评价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两种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差异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和河北唐山市眼科医院行LASEK和TPRK的近视眼患者各45例,LASEK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21.22±4.02)岁;TPRK组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22.51±6.18)岁.所有患者均纳入右眼进行分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术后3d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术后10、30、90、180d复查视力和屈光度数,观察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应用Tomey角膜地形图进行角膜规则指数检查.疼痛评分、视力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角膜规则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ASEK组和TPRK组术后3d疼痛评分分别为1(0,3)和0(0,1)分,TPRK术后患者疼痛评分低于LASEK术后患者疼痛评分(Z=5.643,P=0.001).LASEK组和TPRK组患者术后3d视力分别为4.80±0.10和4.97±0.07(Z=6.930,P=0.000),术后10 d分别为4.98±0.08和5.05±0.06 (Z=8.147,P=0.000),术后30 d分别为5.02±0.05和5.06±0.06 (Z=2.381,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后90和180d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32,0.798;P=0.425).LASEK组和TPRK组术后残留屈光度数较少,且随恢复时间降低,术后30 d两组残留屈光度数分别为(0.17±0.19)和(0.17±0.20) D(Z=0.097,P=0.923);术后90d分别为(0.03±0.11)和(0.07±0.14) D(Z=0.166,P=0.096);术后180 d分别为(0.07±0.13)和(0.07±0.14) D(Z=0.002,P=0.9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0 d LASEK组合TPRK组角膜规则指数分别为0.48±0.09、0.46±0.06(t=0.88,p=0.37);术后90 d分别为0.49±0.07,0.47±0.06 (Z=1.53,P=0.13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有1例(4.4%)患者出现0.5级haze,并均于术后6个月完全消退.结论 TPRK较LASEK患者眼部疼痛显著减轻,早期术后视力恢复快.

  • 准分子激光手术不同制瓣方式角膜瓣厚度的研究

    作者:于志强;许烨;姚佩君;秦冰;周行涛;褚仁远

    目的 评价和比较准分子激光手术不同方式制作角膜瓣厚度的预测性和均匀性以及短期变化.方法 选取3组准分子激光手术连续病例: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组40例(80只眼),板层角膜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组78例(155只眼),飞秒激光LASIK组42例(82只眼).LASIK手术采用90μm Moria M_2自动旋转式微型角膜刀或Zeiss VisuMax 飞秒激光制作100 μm角膜瓣.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OCT)扫描系统,由同一检查医师于术后1h、1d、1周、1个月和3个月测量角膜上皮瓣或基质瓣厚度,采集水平子午线、垂直子午线、45°和135°子午线上距离角膜顶点1.5、2.5、3.5mm及角膜顶点共25个点的角膜瓣厚度.统计方法为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眼前节OCT测得角膜上皮瓣厚度:术后1h、1d、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57.91±6.76)、(54.94±4.65)、(54.96±2.70)、(55.26±4.27)、(53.86±5.5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5,P<0.05).板层角膜刀组角膜顶点处平均厚度为(129.16±12.10)μm,飞秒激光组为(112.69±5.12)μm,飞秒激光制瓣预测性优于板层角膜刀.板层角膜刀组和飞秒激光组实际瓣厚度与平均瓣厚度差值绝对值的均数分别为(13.16±4.78)μm和(5.26±1.21)μm,飞秒激光制瓣重复性优于板层角膜刀.角膜瓣厚度空间特征:板层角膜刀组角膜瓣呈现中央薄而周边厚的形态,飞秒激光组不同离心度位置角膜瓣厚度均匀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8,P>0.05).结论 眼前节OCT是无创、简捷并可靠的角膜瓣形态检测手段.角膜瓣的眼前节OCT检查表明,飞秒激光制瓣比常规板层角膜刀在预测性和均匀性方面更有优势.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对眼波阵面像差影响的对比

    作者:高宁;胡隆基;谢立信;郭佃强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对眼波阵面像差的影响并作对比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屈光手术研究治疗中心就诊并行LASIK或LASEK治疗的近视患者各18例(18只眼),使用WFA-1000型主观式波阵面像差仪分别于术前、术后10 d、1和3个月行波阵面像差检查,应用Matlab 5.3软件计算1到35项各项的Zernik系数,计算出各高阶(3~7阶)和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应用统计软件SPSS 10.0对所得结果进行组间方差分析并做两两比较.结果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时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无危害视力的并发症发生.LASIK术后10 d时各高阶和总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1个月时明显减小,3个月时轻微增加.LASEK术后波阵面像差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1个月时除3阶像差外均小于术前,3个月时所有高阶像差均小于术前.LASIK手术前后分阶方差分析,3阶、4阶和总高阶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3阶像差术后10 d和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和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4阶和总高阶像差同样如此.LASEK手术前后各高阶和总高阶像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与LASIK相似.结论 LASIK和LASEK术后早期均会引起眼波阵面像差增加,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术后1、3个月时和术前比较已无统计学意义.与LASIK相比,LASEK术后眼波阵面像差增加的幅度较小.(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66-971)

  • 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误差的分析

    作者:杜之渝;张大勇;郑晴;陈曜;郭红;尹宏民

    目的探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Orbscan系统)的测量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Orbscan系统和A超仪,测量200例(400只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和50例(100只眼)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厚度和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于PRK和LASIK手术前、后使用Orbscan系统测量患者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并对测量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Orbscan系统测量的角膜厚度值LASIK和PRK术前低于A超仪的测量值,差值为18.83~24.29 μm;LASIK和PRK术后与A超仪测量值的差值为56.32~139.52 μm,明显高于术前.LASIK和PRK手术前、后Orbscan系统测量的中央前房深度值与A超仪测量值的差值为0.16~0.25 mm,无临床意义.LASIK 手术前、后Orbscan系统测量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差值约为-0.60 D;PRK手术前、后Orbscan系统测量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差值低度组为-0.51 D,中度组为-1.12 D.结论 Orbscan系统测量值的精确性尚待进一步提高;LASIK和PRK术后角膜雾状混浊和角膜前表面屈光力的改变是导致Orbscan系统测量误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Orbscan系统的测量误差是临床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 我军飞行员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复飞的护理

    作者:张敏;翟颖超;茹海霞;何佳;徐伟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应用,用眼负荷增加,这导致了成年性近视眼的人数逐年增加.而我军招飞规定参加招飞选拔的人员均为正视眼.二者之间的矛盾极大地影响了我军对飞行员的选拔.有研究显示,在近10年间因眼科疾病停飞的飞行员中主要人群是中青年空军飞行员,屈光不正是主要的眼科停飞疾病,其中,低度数近视及近视散光比例大[1].这也与徐先荣等[2]对歼击机飞行员眼科不合格疾病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在已招收的飞行员中,由于飞机机载设备尤其是终端显示器、液晶仪表的广泛应用,我军飞行人员屈光不正的人数逐年增加,屈光不正位居军事飞行人员眼科疾病住院和停飞的首位[3].随着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进步,设备的升级和规范的制定,外军已用此技术矫治飞行员近视.目前,空军总医院眼科从2013—2017年共有4例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特许飞行的案例,这也是全军飞行员因屈光不正停飞后复飞的案例,现将4例复飞飞行员病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招飞体检中发现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过矫一例

    作者:张勇;曹伟民;金玲;林年香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8岁,为参加2008年度招飞全面体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9+3;裂隙灯检查:右角膜鼻上方可见一片直径2 mm大小边界模糊、圆形、淡灰白色的角膜混浊区,高度怀疑做过屈光性角膜手术.

  • 民航招飞体检中对角膜屈光手术眼的识别

    作者:谭立倩;张珍;KE Shan-hua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屈光性角膜手术的人员逐渐增多.在招飞体检中,笔者亦发现部分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的受检者,现将体检中的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105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