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手术技巧

    作者:宋艳军;高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手术技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9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实验组患者在鼻内窥镜下行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对照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7.0%,显著高于对照组(82.8%),P<0.05;实验组的黏膜损伤、拍击样中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鼻中隔偏曲,在鼻内窥镜下行改良鼻中隔矫正术,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 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术

    作者:吴礼锋;刘少峰;余良虎;王文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对56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术,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116例,合并有鼻息肉、鼻窦炎59倒,合并下鼻甲代偿性肥大389例同期行鼻内镜手术处理.结果 564例中术后随访1~3个月,失访11例.治愈517例(91.7%),好转36例(6.4%),11例失访(.9%),1例术后早期鼻中隔血肿,经放置引流皮片处理后治愈;2例发生中鼻甲和中隔粘膜粘连,均经鼻内镜下分离而好转;1例发生鼻中隔后下方小穿孔,后3例均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结论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不同,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手术是微创、安全和有效的.

  • 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分析

    作者:郭凤;陈伟刚;李慧军

    目的 比较经鼻内窥镜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缺点.方法 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和传统鼻中隔矫正术临床回顾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鼻内窥镜组平均 40 min,传统组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鼻内窥镜组平均25 ml,传统组平均 35 ml;术中疼痛:鼻内窥镜组24%,传统组30%;后位及高位复杂偏曲矫正满意度:鼻内窥镜组86%,传统组53%;黏骨膜完整性:鼻内窥镜组88%,传统组65%.结论 两组总体手术效果均满意,在处理复杂偏曲及伴行其它鼻腔、鼻窦手术时经鼻内窥镜手术组明显优于传统组,但在手术技术、设备要求上也明显高于传统组.

  • 耳科电钻在老年鼻出血患者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鹏;于春华;邢福勇;张丹;孙德义

    目的 探讨耳科电钻在老年鼻出血患者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12例因鼻中隔骨嵴或骨棘引起鼻出血的老年患者在鼻内镜下局部切开黏膜,剥离黏骨膜后,应用耳科电钻磨除鼻中隔骨嵴或骨棘后,复位黏膜,术后手术侧以膨胀海绵行鼻腔填塞.结果 12例因鼻中隔骨嵴或骨棘引起鼻出血的老年患者全部治愈,无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老年鼻出血患者应用耳科电钻去除局部偏曲骨质的手术疗效好,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

  • 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刘春丽

    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可在直视下操作,手术精确,对于复杂的鼻中隔偏曲及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鼻甲肥大者,较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具有优势,因此,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科2006-01~2007-06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胡铎矾

    目的:分析及探索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同期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和鼻窦开放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笔者所在科室2011年4月-2015年4月接收的伴鼻中隔偏曲症状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50例,施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进行治疗;观察组50例,经鼻内镜下同时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和鼻窦开放术联合治疗.手术完毕后根据患者术后3~6个月恢复期复诊所反馈的临床症状与术后定期换药时窦腔状况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且观察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均获得有效矫正,且均未产生鼻中隔脓肿、血肿与穿孔等并发症,而3个月后患者鼻塞、流涕、头疼等临床症状、鼻腔结构,及鼻道、鼻窦引流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得到更好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同期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和鼻窦开放术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鼻内镜鼻中隔矫正和双极电凝烧灼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

    作者:沈文力;张俊杰;刘铮铮;李殷;宋小云;宋喜;葛益林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和双极电凝烧灼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78例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和双极电凝烧灼的联合治疗,并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疗效评定标准判断其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显效50例(64 1%),有效22例(28 2%),无效6例(7 7%),总有效率93 3%.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和双极电凝烧灼治疗变应性鼻炎,可获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针麻复合表麻行鼻中隔矫正术1例

    作者:师小伟;刁枢;李国安

    患者,男,27岁,58 kg.诊断为鼻中隔偏曲,拟行鼻中隔矫正术.患者不给术前药,入手术室后监测基本生命体征,血压122/80mmHg,心率108次/min,血氧饱和度98%.建立外周静脉通道,输注乳酸林格氏液6 mL/kg-1h-1,将一根鼻导管贴在下嘴唇边全程吸氧.给患者简单语言安慰后行针刺麻醉,取穴印堂,双侧迎香、四白、人迎、曲池,连接G6805-2低频脉冲治疗仪,迎香、四白用连续波,频率40 Hz,强度2档;人迎、曲池用疏密波,频率2/50 Hz,强度2档.以患者面部、手指稍有抽动,感觉能耐受为宜,将电针妥善固定于面部,以不影响手术操作为准.

  • 鼻腔不填塞的鼻中隔矫正术

    作者:苏亮;姜立波;唐识明

    中国人群中鼻中隔很少有完全居中和平直于中线者[1].当鼻中隔偏曲引起患者鼻塞、出血及放射性头痛等症状,手术是有效的解决方法.术后填塞止血和固定鼻中隔是鼻中隔矫正术的传统做法,但如出现头痛,需要用口呼吸,患者的睡眠、饮食、血压均受到严重干扰.为了减轻有的患者不堪忍受术后48 h的痛苦,2002年以来,历经多次改良,我们认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有限.自2005年开始,采用鼻中隔及下鼻甲电凝彻底止血,将双侧鼻中隔黏膜X或W型对穿缝合,术后不行鼻腔填塞,患者的生活质量未受到明显影响,与我们在2005年前23例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的方法进行比较,手术效果更为满意,尤其是在减轻术后疼痛方面.

  • 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预防性修补破损黏膜的体会

    作者:郑宽祎;黄埔;梁波;李岩

    鼻中隔穿孔可明显影响鼻腔功能.穿孔发生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较多见,因此,在鼻中隔矫正后对存在潜在穿孔因素者应同期做"预防性修补",以防术后形成穿孔.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文将鼻中隔矫正术中的黏膜破损分为2类:Ⅰ类为双侧对穿;Ⅱ类为单侧黏膜穿破,偏曲的凸、凹处或嵴突尖处剥离后组织菲薄,黏软骨膜撕裂等,但未形成对穿.2008年3月~2010年9月我们对采用手术治疗鼻中隔严重偏曲144例,发生Ⅱ类穿孔28例,均进行了"预防性修补",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为2005年1月~2007年11月采用手术治疗的鼻中隔严重偏曲160例,发生2类穿孔26例,未作"预防性修补".

  •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105例疗效对照观察

    作者:周丰;涂海螺;张耀明;张盛金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不仅影响鼻腔通气功能,而且还可以引起鼻出血、头痛及慢性鼻-鼻窦炎等病症.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及日益成熟,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已成为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方法.由于光线好,视野清晰,比额镜下传统鼻中隔手术更为优越,术后并发症少,但也可能发生鼻中隔血肿、穿孔及鼻腔粘连、鼻中隔黏膜摆动、鼻梁塌陷等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对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手术

    作者:于湛;佟欣;袁野;云洁;何胜泉

    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后或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后,某些患者鼻塞、鼻出血或头痛等症状仍未缓解,检查发现仍有鼻中隔偏曲或骨棘(矩状突)、骨嵴存在,需再次施行鼻中隔矫正术.我科于2000-2004年在鼻内镜下对1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再次鼻中隔矫正术,术后效果满意,症状也基本消失,现报告如下.

  • 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鼻腔鼻窦手术94例

    作者:王云杰

    随着鼻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些病例发生术后粘连,影响术后护理及鼻腔鼻窦引流,导致手术效果不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术中未矫正鼻中隔偏曲.我科2003年5月~2005年1月在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鼻腔鼻窦手术94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再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王胜军;迟放鲁

    目的探讨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鼻中隔偏曲手术失败的病例.方法对14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失败的患者通过鼻内窥镜下、鼻小柱翻揭径路及经鼻腔3种方式完成再次手术.结果术后3个月前次手术遗留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术前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有助于再次手术;应同期处理其他鼻腔或鼻窦病变.在鼻内窥镜下及经鼻小柱翻揭径路手术是较佳的方式.

  • 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273例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作者:施晓琼;韩小江;朱元奉;许益飞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1],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全球患病率约20%[2],我国平均发病率约11.1%[3]。本病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其心理及经济上的负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目前变应性鼻炎常规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但不良反应大、易反复,尤其是一部分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常不满意,同时对于这些患者实行激光或射频等治疗,无法解决因中隔偏曲导致的相关症状,且易造成鼻腔粘连,故一般不宜予此类治疗。我科对273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施行了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随访24个月,患者变应性鼻炎症状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 鼻内窥镜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煜;贺曼;陈君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窥镜技术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对89例患者术后6~50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鼻中隔偏曲得到矫正,特别是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该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比较,具有安全和疗效持久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鼻内窥镜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分析附238例报告

    作者:朱政文

    目的 探讨安全可靠、矫正满意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鼻内窥镜技术,对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中隔矫正手术238例.其中单纯性鼻中隔偏曲157例,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鼻息肉81例,鼻中隔手术史21例.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鼻内镜下定期清理术腔,疗效确切,该方法较安全、彻底地矫正鼻中隔偏曲,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嗅觉功能,同时有效减少鼻腔息肉、鼻窦炎的复发,减少了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安全、彻底、并发症少等优点.

  • 负压引流应用于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

    作者:陈海兵;周涵;汪李琴;林子萍

    目的 观察负压引流应用于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方法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38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术后采取负压引流术;对照组20例,术后行鼻腔填塞处理.术后12、24、48 h,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估疼痛情况;术后72 h,观察两组鼻黏膜水肿情况;术后1周,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12、24、48 h,观察组 VAS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观察组鼻黏膜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相仿(94.4%vs.90.0%)(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鼻中隔血肿、脓肿及鼻中隔穿孔.结论 负压引流应用于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轻鼻黏膜水肿,不增加并发症.

  •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作者:周文茹;张家雄;朱玉芳;魏明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方法对7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麻醉方式取局麻加强化.结果所有接受手术者都获得满意疗效,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无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术野暴露清晰,操作精确,效果满意,手术并发症少.

  • 鼻中隔矫正加双下甲黏膜下骨折移位术治疗变应性鼻炎

    作者:顾洪兰;孙沛勇

    目的探讨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鼻中隔矫正加双下甲黏膜下骨折移位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32例,随访1年.结果显效28例(87.5%),有效4例(12.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加双下甲黏膜下骨折移位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301 条记录 6/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