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流动青少年的情绪行为与分离经历的关系

    作者:董江会;郭丽;卢婷;凌莉;龚家辉

    目的:探讨流动青少年的情绪行为与其分离经历的关系,为流动青少年家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珠江角地区五个地级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中六至八年级的160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与父母有分离经历达6个月及以上的学生纳入分离组(n=821),与父母无分离经历的纳入非分离组(n =781).采用自编问卷、安全感(SQ)、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分别测量流动青少年的一般人口学情况、分离情况、安全感水平和情绪行为特点.结果:分离组的SDQ困难总分[(13.8±5.2)vs.(12.3±4.9),P<0.001]和情绪症状、品行因子、多动因子得分(均P<0.05)高于非分离组,同伴关系和亲社会行为因子得分与非分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分离组的SQ总分[(53.1 ±11.8)vs.(55.9±11.4),P<0.001]和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因子得分(均P<0.05)低于非分离组.多重线性回归显示,有分离经历流动青少年的安全感(β=-0.25)、母亲监护(β=-2.42)对困难总分有负向预测作用,与父亲分离(β3 =2.38)对困难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安全感(β=0.91)、女性(β=0.02)对亲社会行为得分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有与父母分离经历的流动青少年情绪行为和心理安全感发展较差.卫生措施制订应促进流动父母尽量与子女共同生活,有利于促进其子女心理健康发展.

  • 中医药治疗网络成瘾的临床思路探讨

    作者:刘洋洋;苏沛珠;张贵锋;区伟雄;马浩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Peter Mitchell[1]将其定义为:"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

  • 低出生体重儿10年后神经行为发育情况调查

    作者:斯明强;毛月燕;姚海明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重对儿童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我院新生儿科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LBW)125例和同期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NBW)120人,10年后应用中国韦氏智力量表(C-WICS)评价其智商,采用广泛学业成就测验(WRAT)评价其学业能力水平,运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DQ)评价其情绪行为。结果 NBW 组儿童生后1min Apgar评分及母亲高中及以上水平所占百分比高于LBW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BW 组母亲生育年龄略高于NBW组,有技术或半技术性职业所占百分比略低于NBW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W组C-WICS 和WRAT3项目得分均低于NBW组,SDQ项目得分均高于NBW组,除VIQ、亲社会行为外,余子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出生体重儿在10岁学龄期的总智商、学业能力以及反映情绪行为的SDQ调查中皆落后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

  • 中学生情绪行为及人格特质状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学良;张世远;林伟忠;张冬梅

    目的:通过对平远县的中学生情绪行为及人格特质状况进行调查和了解。方法运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方式对平远县4所中学的1500名中学生的情绪行为和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对其终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性别和年级不同的困难问卷(SD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结果有很明显的差异,平远县的中学生的SDQ困难因子得分比较高,SDQ因子和中学生的人格特质有相关性。结论平远县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够乐观,需要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某校初中生情绪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石志道;曹日芳;何晓燕

    初中阶段存在着身体加速发育同心理发展相对平稳之间的矛盾,心身发展不平衡使初中生更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1].1999年美国健康部门评估,对于大约1/5的9~17岁美国少儿来说生活应激事件是发生心理疾病一个明显的危险因素.在负性生活事件的压力之下青少年可能产生很多的情绪、行为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将会对他们成年后的心身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2].有研究表明,面对生活应激事件时如果采用不适当的应对策略,如寻仇、狂怒、吸毒,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3].现代应激理论认为,生活应激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形成人体的心理应激过程.应激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4].

  • 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作者:张咏

    目的 探讨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肾内科收治的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19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血液透析过程的认知清楚率和治疗过程中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其负面情绪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半年后,观察组在透析前的各项肾功能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知程度,防止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护士情绪性劳动与情绪倦怠关系的研究

    作者:戴琳

    一、研究背景1,情绪性劳动的定义社会学家Hochschild第一个正式提出了情绪性劳动的概念,认为个体在工作中努力维持脸上的笑容和恰当的肢体语言,从而给别人制造安全、愉悦的心情,就是情绪性劳动.和体力劳动、认知劳动一样,情绪性劳动也要耗费个体的精力.总之,情绪性劳动是指个体在与顾客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努力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使之与组织要求的情绪行为一致.根据内心体验与外在表现的一致性程度,情绪性劳动分为表面行为和深度行为.

  • 扣带回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其微创手术治疗

    作者:万金中;赵剑峰;励宇翔;王铮铮

    扣带回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扣带沟和胼胝体沟之间,与隔区(胼胝体下回和终板旁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同、岛叶前部、颞极共同组成边缘叶;在功能上边缘叶与内脏活动和情绪行为有关.

  • 急性期阴虚阳亢型脑卒中患者心理行为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牟作峰;杨会香;王萍;周洁;王俊萍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急性脑卒中阴虚阳亢证患者情绪行为的康复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 将288例急性脑卒中阴虚阳亢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中医特色护理等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3个月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及阴虚阳亢证评分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经综合干预后HAMD,SAS以及阴虚阳亢证评分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干预对阴虚阳亢证型急性脑卒中患者情绪行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行为及个性特征调查

    作者:齐小强;江琛;陈陆松;濮忠浩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行为及个性特征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00名留守儿童设为研究组,100名非留守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艾森克个性问卷的 P、N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男生、女生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分与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 P<0.05或0.01)。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情绪、行为及性格缺陷问题,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情绪行为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洪;楚婷;罗家顺;姜婷;吕元春;程文静;王巧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的情绪行为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胸心外科住院的先心病患儿55例(病例组)和在性别、年龄等方面与之相匹配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8例(对照组),应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SAB)分别测试其情绪行为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先心病患儿SDQ和SAB评分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儿SDQ中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困难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SAB 除认知功能因子得分与对照组无差异外,独立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适应能力商数(ADQ)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情绪行为异常、适应能力不良、情绪行为异常合并适应能力不良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DQ中情绪症状、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等3个因子与SAB呈负相关(P<0.05);SDQ的亲社会行为因子与SAB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先心病患儿的情绪症状(β=-0.37,P<0.01)、亲社会行为(β=0.25,P<0.01)和同伴交往问题(β=-0.15,P<0.01)对SAB评分有一定预测作用,可解释总变异的31%。结论先心病患儿较正常儿童更易出现情绪行为问题与适应能力不良,只有情绪行为问题越少,社会适应能力才可能越好。

  • 芦山震后1月0~4岁婴幼儿情绪行为反应动态变化

    作者:宋辉;文红;杨先梅;赵红;黄国平

    目的 探讨4.20芦山地震后1周、1月0~4岁婴幼儿情绪行为反应动态变化,为灾后婴幼儿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震后1周、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芦山县城、龙门乡、清仁乡、双石乡等地0~4岁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共107对,采用自编婴幼儿症状评定问卷进行心理测量并提供心理辅导.结果 在调查的16项症状中,除“吸手指头”、“尿床”、“大小便失禁、便秘”、“说话困难”外,其余12项症状震后1月评分较1周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芦山震后1月较震后1周0~4岁婴幼儿情绪和行为反应更明显.

  • 芦山地震后1周0~4岁婴幼儿情绪行为反应

    作者:杨先梅;姚晓波;赵红;文红;王荣科;刘玉;黄国平

    目的 调查4.20芦山地震后1周0~4岁婴幼儿情绪行为反应及其与看护人情绪的关系,为婴幼儿灾后心理干预提供实践指导.方法 震后1周,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芦山县城、龙门乡、清仁乡、双石乡等地0~4岁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共107对,采用自编婴幼儿症状评定问卷、SAS及SDS分别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进行心理测量,并完成访谈和后续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结果 ①92.50%的婴幼儿出现至少1种明显的情绪行为反应,其中前三位分别是睡眠不安稳(80.40%)、黏住父母(74.80%)和食欲改变(72.00%).②20.80%看护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47.10%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60岁及以上看护人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P<0.05).③震中龙门乡婴幼儿情绪行为反应评分高于非震中婴幼儿(P<0.05),非父母照料婴幼儿情绪行为反应评分高于父母照料者(P<0.01).④婴幼儿情绪行为反应评分与看护人SAS、SD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芦山地震1周后0~4岁婴幼儿情绪和行为反应明显,检出率高;婴幼儿由其父母看护更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 早期铁缺乏与婴幼儿情绪发展

    作者:朱丽;赵正言

    缺铁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单一营养缺乏性疾病,在孕妇与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高.缺铁不仅能够引起贫血,而且早期铁缺乏通过影响大脑发育过程可影响感觉、运动、认知、社会情感功能等方面的发育.目前对精神运动功能发育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对社会情感或情绪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缺铁导致的多巴胺及其受体的变化被认为与情绪行为改变密切相关.该文就早期铁缺乏与婴幼儿情绪发展的关系作以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