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模式镇痛配合冰敷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蒋托;黄伟韬

    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配合冰敷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共60例在本院行膝关节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规范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操作进行手术治疗,术前采用塞来昔布超前镇痛,术中采用鸡尾酒注射法(罗哌卡因、吗啡、氟哌利多)镇痛;术后采用特耐共3d;再改用塞来昔布(西乐葆).观察组术后伤口周围采用加压冰敷.对所有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d时活动VAS评分和1d、3d时的静息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d、14d时静息VAS评分和3d、7d、14d时活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时ROM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d、7d、14d时RO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进行多模式镇痛配合冰敷疗法,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疼痛等症状,促进伤口恢复,且有利于患者尽早参加功能锻炼.

  • 帕瑞昔布在肺癌手术多模式镇痛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万松;陈晶;陈力勇;吴彬;徐峰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在胸部肺癌手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实施肺癌手术病人120例,分为3组,对照组(C组)和不同帕瑞昔布钠处理组(P1组和P2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镇痛,P1此基础上术前静脉用帕瑞昔布,P2组在P1基础上术后加用帕瑞昔布.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瑞芬太尼及术后吗啡用量、不同时间段VAS和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结果:C组、P1和P2组术中出血量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组出血量少(p<0.05).C组、P1和P2组术中瑞芬太尼和术后吗啡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P1组和P2组术后6个月时间内疼痛发生率和6个月时间内疼痛发生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中PT、APTT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可降低病人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的发生,增加凝血功能,减少吗啡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临床应用安全性可靠.

  • 快速康复外科多模式镇痛在骨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郦灵丹;赖小英

    目的 综合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多模式镇痛在骨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1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镇痛方法,实验组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患者总满意度评分、出院1个月后的慢性疼痛VRS评分、睡眠得分、手术出血总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参数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患者总满意度评分、出院1个月后的慢性疼痛VRS评分、睡眠得分等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出血总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多模式镇痛在骨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 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联合多模式镇痛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加速康复的影响

    作者:崔林;邱忠志;孙波;王辉

    目的 观察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联合多模式镇痛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3~2014年我院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97例,按不同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分为4组: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组、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组、轻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组,每组49例,全麻组50例.所有分组都采用多模式镇痛.观察记录各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痛觉评分,留置尿管时间,术后第一、二天肢体活动度,术后第一、二天切口疼痛评分,术后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等比重腰麻组术中需处理的低血压次数、术后第一日疼痛评分以及术后第一天活动评分低于其他组.所有组别尿管留置时间、恶心呕吐情况、其他术后并发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等比重腰麻联合多模式镇痛可促进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早期恢复.

  • 氟比洛芬酯的多模式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高宇

    目的 探究氟比洛芬酯的多模式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0例,氟比洛芬酯的多模式镇痛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主要观察分析其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联合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上,和对照组相比较,两组结果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和术前相比,可以明显的看出术后1 d的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水平显然下降,并且在术后7 d时,NK细胞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患者较对照组,在术后1 d,患者体内的CD3+、CD4+、CD4+/CD8+水平和术后第1、7 dNK细胞的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两组结果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结合氟比洛芬酯在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减少了术后细胞免疫的抑制.

  • 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凤琴

    目的:探讨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5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90例)和对照组(29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单一镇痛模式,即根据患者主诉疼痛遵医嘱按量使用镇痛药物.观察组采取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术后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同时观察镇痛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48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4.82%vs 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多模式镇痛护理可有效改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情况,而且不会增加镇痛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王海龙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患者采取多模式镇痛处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镇痛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及髋关节的活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后48 h内的疼痛评分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试验组患者髋关节活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进行镇痛处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病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模式镇痛的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止痛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临床术后不良反应,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 术中多模式药物注射对腕部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

    作者:王思群;王世龙;汤超亮;陈文钧

    目的 探讨术中多模式药物注射对腕部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10月,对62例桡骨远端骨折需手术的患者,采用掌侧Henry人路和AO掌侧钢板固定.术中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多模式药物注射组(MI组)和非多模式药物周围注射组(NMI组).多模式药物注射混合液由罗哌卡因、吗啡、复方倍他米松和肾上腺素配方组成.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VAS)包括静息痛、运动疼痛,并监测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并发症.结果 MI组术后静息疼痛和运动疼痛评分均比NMI组低,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量比NMI组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绪论术中多模式药物注射能有效地控制腕部手术术后的疼痛且并发症少,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 多模式镇痛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

    作者:韩洁;汪春英

    目的 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入4组,每组60例:舒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对照组),舒芬太尼+丙帕他莫PCIA组(联合用药组),丙帕他莫预防性镇痛+舒芬太尼PCIA组(丙帕他莫预防性镇痛组),帕瑞昔布预防性镇痛+舒芬太尼PCIA组(帕瑞昔布预防性镇痛组).分别于术后1、3、6、12、24、48 h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BCS(Bruggrmann comfort scale)舒适度评分;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的PCIA按压次数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用药组、丙帕他莫预防性镇痛组和帕瑞昔布预防性镇痛组术后1、3、6、12、24、48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丙帕他莫预防性镇痛组术后1、3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联合用药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术后12、48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帕瑞昔布预防性镇痛组术后1、24、48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术后1、3、6、24、48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高于丙帕他莫预防性镇痛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除联合用药组和帕瑞昔布预防性镇痛组术后24 h外,3组其他各时间点的BCS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丙帕他莫预防性镇痛组术后1、3、6、12、24 h和帕瑞昔布预防性镇痛组术后6h的BCS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帕瑞昔布预防性镇痛组术后1、3、12、24、48 h的BCS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丙帕他莫预防性镇痛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4组各时间点间Ramsay镇静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用药组、丙帕他莫预防性镇痛组和帕瑞昔布预防性镇痛组术后48 h内PCIA按压次数分别为(0.26±0.06)、(0.22±0.04)、(0.25±0.05)次/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70)次/h(P值均<0.01).联合用药组、丙帕他莫预防性镇痛组和帕瑞昔布预防性镇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3/60)、3.3%(2/60)、5.0%(3/6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10/60,P值均<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满意,患者更舒适,且不良反应少.

  • 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裘毅敏;黄小静;黄丽娜;陈敏;汪正平;李士通

    目的 观察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复合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膝关节局部浸润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和单纯PCIA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2d,记录术后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PCIA按压次数、下肢运动功能阻滞程度、被动及主动膝关节屈曲角度、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多模式镇痛组术后2、24 h静息状态和术后24、48 h运动状态的疼痛VAS评分<4分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多模式镇痛组术后≤2h、>2 h且≤24 h、>24 h且≤48 h各时间段的PCIA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单纯PCIA组(P值均<0.01).两组患者术后24、48 h患肢运动功能评估均为0级,无1例出现运动阻滞.多模式镇痛组术后24、48 h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多模式镇痛组患者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无数均较单纯PCIA组显著缩短(P值均<0.01).结论 PCIA复合局部麻醉药行膝关节局部阻滞、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对患者下肢肌力影响轻微,且并发症少,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在结肠、直肠肿瘤术后的应用

    作者:胡荣;翁延宏;刘爱彬

    目的 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的多模式镇痛模式对结肠、直肠肿瘤术后应激反应、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结肠、直肠肿瘤手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方式分为常规镇痛组与多模式镇痛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结局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镇痛组比较,多模式镇痛组患者的术后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显著降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显著提前,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多模式镇痛可显著减轻结肠、直肠肿瘤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并能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

  • 多模式镇痛联合超前镇痛在老年转子间骨折围术期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刘旭江;朱亚妮;蔡晓莉;许舒娅

    目的 探讨多模式联合超前镇痛在老年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镇痛的应用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为处理组,另选取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处理组采用多模式联合超前镇痛方案,对照组为常规镇痛,比较2组患者术前48 h、24h、术后24 h、3d、1周、2周的VAS疼痛评分及使用曲马多的量.采用PSQI评分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记录术后首次下地进行锻炼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处理组各时点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曲马多量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PSQI评分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术后首次下地锻炼时间显著长于处理组(P<0.05),处理组术后2周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髋关节Harri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在老年转子间骨折的围术期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 羟考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胸科手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尚宇;祝丽;龙晓宏

    目的 探讨羟考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开胸手术后患者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舒芬太尼+托烷司琼;B组给予羟考酮注射液+氟比洛芬酯+托烷司琼.记录术后4、12、24、48 h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疼痛、镇静评分,记录PCA泵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各时点MAP、HR、静息状态疼痛评分(R-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移动状态疼痛评分(咳嗽、体位改变,M-VAS)显著低于A组(P<0.05);A组48h内PCA泵按压次数显著多于B组(P<0.05);B组术后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或0.01).结论 羟考酮复合氟比洛芬酯行多模式镇痛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多模式镇痛用于骨科下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红社;霍红艳;廖华山;齐丰军

    目的 观察多模式联合用药镇痛用于骨科下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择期行下胶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各组术后均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配方为A组: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A组基础上加氯胺酮100 mg;C组:配方同B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观察各组静脉自控镇痛期间舒芬太尼的用药总量;记录自控镇痛泵(PCA)按压次数、有效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4、8、12、24h,B、C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术后4、48h,C组VAS评分低于B组;C组舒芬太尼用量和PCA按压次数均低于A、B组2组,不良反应率低于A组(P<0.05或P<0.01).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帕瑞昔布钠应用于骨科下肢术后镇痛中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叶文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带来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一大难题,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出现及手术技术、假体材料的改进解决了这一难题.然而,TKA术后疼痛给治疗后早期功能锻炼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因惧怕疼痛,目前国内OA患者中施行TKA的数目以及术后疗效常年处于较低水平.因此,TKA术后的“无痛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单一的镇痛方式效果往往欠佳,本科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对TKA术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舒芬太尼经鼻给药复合帕瑞昔布钠用于鼻内窥镜术后镇痛

    作者:施震;陈敏;王庆利;陶军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经鼻给药复合帕瑞昔布钠多模式镇痛在鼻内窥镜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S1组,术毕经鼻腔给予舒芬太尼25 μg,并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S2组,术毕经鼻腔给予舒芬太尼15 μg,并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术毕经鼻腔给予生理盐水,并静注帕瑞昔布钠40 nmg.分别于术毕即刻(T0)、拔管前10 min(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10 min(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麻醉清醒拔管后10 min,术后4、12、24 h记录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同时记录患者在术后24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S1、S2组在T2、T3时点的SBP、DBP、MAP、HR与C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S1组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优于S2和C组(P<0.05),S2组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后经鼻腔给予25μg舒芬太尼,并复合帕瑞昔布钠40 mg静注对术后疼痛有明显的减轻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 多模式镇痛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琰;刘婕婷;王敏;路文胜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否可以提高镇痛效果,抑制机体应激反应,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副作用,并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是否与盐酸罗哌卡因浓度呈正相关.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诱导前、缝皮前30 min各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低浓度联合组,0.375%罗哌卡因椎旁阻滞+诱导前、缝皮前30 min各给予凯纷50 mg;高浓度联合组,0.5%罗哌卡因椎旁阻滞+诱导前、缝皮前30 min各给予凯纷50 mg.术后常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观察苏醒情况、术后静息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及咳嗽NRS评分、镇痛不良反应;记录术中瑞芬太尼总用量及术后PCIA按压总次数;测定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及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浓度. 结果 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他两组在术后2、6h静息和咳嗽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2、24、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浓度联合组比较,高浓度联合组在术后24 h静息及咳嗽NRS评分降低(P<0.05),其余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及术毕Cor和β-E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两组Cor和β-EP水平仅在术后6h及12h明显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联合组和高浓度联合组在术后6、12、24、48 h的Cor和β-E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仅对照组在术后6、12 h Cor和β-EP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0.5%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可提供更完善的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副作用,抑制机体应激反应,从而达到加速该类手术术后康复的目的.

  • 右美托咪定用于膝关节镜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春光;丁彦玲;马永利;张浩军;贾军;李永旺;韩爱萍;尹翔宇;张励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用于膝关节镜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方法 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需行关节镜诊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关节腔内注入含1μg/kgDex的0.25%罗哌卡因混合溶液20 ml,静脉给予生理盐水20 ml;B组患者关节腔内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静脉给予含1 μg/kg Dex的溶液20 ml;C组关节腔内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静脉给予生理盐水20 ml.比较3组患者术后1、2、4、8、12、20、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持续时间、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患者术后A组,B组1、2、4、8h的VAS静息及运动状态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但术后12h后,3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1、2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组、C组(P<0.05),A组2、4h的Ramsay评分高于C组分(P<0.05),但术后8h以后,A组、B组、C组3组患者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持续时间A组(650±127) min较B组(452±86) min、C组(390±74)m in明显延长,B组较C组延长(P<0.05);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A组(22±6)μg较B组(92±10) μg、C组(146±21) μg明显减少,B组较C组减少(P<0.05);3组心动过缓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组、C组(P<0.05).结论 在膝关节镜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关节腔内注射Dex与罗哌卡因混合液可显著减轻关节镜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并延长镇痛持续时间.

  •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与多模式镇痛的比较

    作者:许学兵;佘守章;许立新;陈春林;谢晓青

    Ravina等[1] 首先将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uterine arterial embolizetion,UAE)技术用于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目前已广泛用于多种妇科疾病的治疗[2].在局部麻醉下UAE操作本身疼痛非常轻微,然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绝大部分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痉挛性或隐性腹痛现象,使许多患者对UAE治疗存在恐惧心理[3].

  •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潘四磊;王梅芳;濮健峰;任建刚;沈志强

    背景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疼痛的管理对于麻醉医师来说非常棘手.临床上镇痛方法多样,每种镇痛方法都有优势和不足.目的 回顾近年来临床常用的TKA术后镇痛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优劣及可行性进行综述.内容 介绍TKA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其中包括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等传统方法,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等外周神经阻滞和近年骨科医师所喜欢的膝关节周围阻滞浸润注射("鸡尾酒"疗法),以及冷冻疗法等物理方法,还有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PA)、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MA)等.趋向 探讨各种镇痛方法在TKA术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为临床上TKA术后镇痛提供指导意见.

382 条记录 8/20 页 « 12...567891011...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