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前镇痛的近况

    作者:车邦民;何绍明

    超前镇痛无疑是在确实的实验依据基础上提出的,有着十分迷人的前景.尽管对其临床有效性的争议不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手术伤害刺激引起的CN5敏化的理念是公认的,有关超前镇痛的研究仍在继续与发展并将日趋成熟.本文主要对超前认识的镇痛、超前镇痛的常用方法、超前镇痛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 多模式镇痛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袁卫东

    目的 观察多模式镇痛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前静脉和硬膜外腔分别注射5 mL生理盐水,观察组术前静脉注射氯胺酮20 mg、硬膜外腔注布托啡诺1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术后患者均给予PCEA镇痛,记录术后12、24 h VAS评分和术后24 h PCEA用量,观察术后第1天8:00时的血糖、皮质醇浓度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后12、24 h静息、运动VAS评分和术后24 h PCEA用量分别是(2.36±0.81)、(2.96±0.79)、(2.28±0.74)、(2.88±0.88)和(50.08±1.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4±0.66)、(3.84±0.90)、(2.96±0.84)、(3.52±0.87)和(51.38±1.32),P<0.05.观察组血糖、皮质醇浓度分别是(6.18±0.66)mmol/L和(195.32±50.50)m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6±0.78)mmol/L和(229.12±59.71)mg/mL,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显著减轻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降低应激反应.

  • 氟比洛芬酯联合曲马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

    作者:马晨光;吴秀英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应用曲马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多模式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 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与B组术前15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C组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术毕A组静注生理盐水20 mL,B组与C组静注曲马多1 mg/kg.分别记录术毕给药后30 min、1、2、4、 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B组切口痛、内脏痛、肩背痛VAS评分在术后24h内各时间点均低于A组和C组(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B组与A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术前应用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同时联合应用曲马多,可以提高镇痛质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 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高兰娟;丁翠华;梁玉华;陈保坤;陈家全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镇痛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6、12、24、48、72 h的疼痛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减低并发症的发生.

  • 不同自控镇痛模式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冯静;吴秀英

    目的 观察不同自控静脉镇痛模式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0组、1组、2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在切皮前15 min静滴帕瑞昔布钠40 mg进行预防性镇痛,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作为负荷剂量,术毕拔管后连接自控静脉镇痛(PCA)泵(内含舒芬太尼2μg/kg,以生理盐水配至100 mL).观察术后T1(2 h)、T2(4 h)、T3(12h)、T4(24 h)、T5(48 h)泵内舒芬太尼的总用药量、PCA按压总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舒适度评分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结果 0组舒芬太尼用药量少,且疼痛评分与1组、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2组(P<0.05).3组不良发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根据3组不同镇痛模式的临床观察,在帕瑞昔布钠作为预防性镇痛的基础上,单纯PCA镇痛模式更适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

  • 多模式镇痛在幻肢痛预防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伟;王义生

    为探讨多模式镇痛预防截肢后幻肢痛的临床效果.选择50例下肢截肢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Ⅰ组)扣对照组(Ⅱ组),观察患者疼痛评分,患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使用其他镇痛药物的情况,记录所有的不良反应及幻肢痛发生率.结果显示,镇痛评分,Ⅱ组高于Ⅰ组(P<0.01);PCA按压次数,Ⅱ组多于Ⅰ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Ⅱ组高于Ⅰ组(P<0.01);Ⅱ组幻肢痛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采取多模式镇痛预防幻肢痛是安全有效的.

  • 完善我国术后疼痛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邓小明;蒋政宇

    术后疼痛对患者围术期体验、术后康复及远期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术后疼痛管理能提升围术期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并降低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当前,我国的术后疼痛管理仍存在镇痛不规范、镇痛模式单一和患者围术期镇痛满意度较差等问题.近年来,多模式镇痛逐渐成为围术期疼痛管理的核心.基于多模式镇痛理念,进一步改进药物干预方案、进一步加强神经阻滞及硬膜外镇痛技术的应用并进一步提升术后疼痛管理的患者满意度是当前亟需麻醉科医师重视并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回顾我国术后疼痛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术后疼痛管理的建议,以促进围术期疼痛管理水平及质量的提高.

  • 术后镇痛问题的思辨

    作者:张铁铮;李佳男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仍然是医学挑战问题.良好的术后镇痛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的前提条件.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疼痛,建立一个发展良好、专门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并在围手术期应用新的急性疼痛管理指南,了解止痛药和不同的镇痛技术优缺点.总之,以团队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强调多模式镇痛和预防性镇痛的方法将为患者提供优化的、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镇痛体验,从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 多模式镇痛在膝关节手术患者的应用

    作者:谢艳;王东;贺建刚;黄耀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膝关节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ASAⅠ~Ⅱ级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膝关节腔给0.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10μg,术后,PCIA组(33例)予以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共100ml,PCEA组(32例)予以舒芬太尼50μg+0.125%或0.2%的左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PCIA组与PCEA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以及尿量等均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2d,PCEA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PCIA组,其中术后1d的PCEA组患者活动VA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CE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3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患者满意15例、基本满意17例,PCIA组患者满意10例、基本满意23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手术患者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经硬膜外间隙自控镇痛(PCEA)均安全、有效,其中PCEA不良反应更少,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多模式镇痛对开胸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文娟

    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对开胸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之间于我院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及食管癌患者2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8例,实验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术后切口用0.75%罗哌卡因进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同时应用氟比洛芬酯100mg 静脉注射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采用舒芬太尼2ug 每千克加上托烷司琼8mg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背景输注速率2ml/h。PCA 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相结合的多模式镇痛。对照组单纯采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泵镇痛。检测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与 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统计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手术前两组的 IL-6与无显著差异,术后1 d 和3 d,实验组的 IL-6水平与 CRP 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 <0.05;手术前两组的 MMSE 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1 d 和3 d 实验组的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d 和3d,实验组的 POCD 发生率分别为7.0%和0,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行开胸术的老年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指标水平,预防和减少 POCD 等并发症,提高预后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的新进展

    作者:张良春

    疼痛是每个骨科患者遇到的问题,术后疼痛也是术前患者关心的问题,患者已把解除疼痛的需求放在首位。骨科手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还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和活动。如何有效地控制疼痛,成为医生、护士、患者共同的目标。现就骨科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疼痛的评估方法、疼痛的控制、护理干预进行综述,为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伍文义;容朝宽;伍盛华

    目的 探讨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三组,A组20例患者,B组20例患者,C组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骶骨麻醉状态下,行传统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C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局部软组织水肿评分和创面愈合时间都显著优于A组合B租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具有缓减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减轻软组织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临床效果.

  • 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郭亭玉;郜莉芳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MM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妇科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多模式镇痛知识宣教+0.5%罗哌卡因手术切口局部浸润+ PCIA+痛疼分级护理措施,对照组:地佐辛术中预充+PCIA,各50例,记录患者在术后2、6、12和24h的疼痛评分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或0.05),其中观察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并且术后相关不良反应减少,患者满意度增高.

  • 剖宫产术后多模式镇痛对产妇泌乳素的影响

    作者:乃日给孜·居来提;徐桂萍

    目的 分析多模式镇痛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0例,按不同镇痛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模式镇痛,研究组予以多模式镇痛.比较两组血清泌乳素、术后恢复指标、疼痛应激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肠排气时间、初乳时间及乳汁充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泌乳素高于对照组[(376.65±45.89)μg/L vs.(319.65±38.70) μg/L],P物质、β-内咖肽、神经肽Y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6.31±0.78) mg/L、(35.90±4.32) ng/L、(211.38±26.72) μg/L、(3.52±0.43)分vs.(8.79±1.09) mg/L、(42.63-±5.21) ng/L、(245.69±30.68) μg/L、(4.10±0.53)分,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的效果肯定,有利于产妇泌乳素的分泌,为产妇及婴儿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

  • 经蝶人路神经外科术前给予帕瑞昔布联合术后局部神经阻滞对镇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宋云;闵苏;赵玲;杨刚;邹磊;律峰;李裕昕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联合局部神经阻滞对择期神经外科全麻颅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120例,入选病例采用2×2析因设计随机分为四组:A组(术前不给予帕瑞昔布及术后不行局部神经阻滞)、B组(术前给予帕瑞昔布)、C组(术后行局部神经阻滞)、D组(术前给予帕瑞昔布及术后行局部神经阻滞).记录各时间段患者的疼痛模拟评分(VAS)及测定血浆内皮素1 (ET-1)、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术后1h,A组VAS评分较其他三组高(P<0.05),术后12 h内,B、C、D组明显低于A组(P<0.01),D组略低于B、C两组,三组间差异不显著.各组患者术后ET-1、IL-6及Cor水平较术前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ET-1和Cor水平在术后6h达高峰,而IL-6持续增高,24h缓慢降低,给予帕瑞昔布麻醉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效果好于单纯的术后局部神经阻滞,联合应用与其比较,效果较好,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帕瑞昔布能明显缓解围术期的过度应激反应,联合局部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神经外科术后疼痛且持续时间更长,有更好的安全性.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多模式的镇痛方法

    作者:张云飞;唐坤宏;刘静;张其亮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法与静脉自控镇痛方法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根据病例入选标准选择184例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A组)术前不应用镇痛药物,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48 h,术后48 h开始口服塞来昔布,200 mg/12 h,至术后7 d。多模式镇痛组( B组),术前1 h肌肉注射帕瑞昔布40 mg,术中行关节腔及切口内注射镇痛药物,术后不用自控镇痛,术后持续冰疗48 h,首次应用帕瑞昔布后12、24、36 h分别肌肉注射帕瑞昔布40 mg/次,术后24 h 功能锻炼开始前应用干扰电镇痛,1次/d,术后48 h开始口服塞来昔布,200 mg/12 h,至术后7 d。分别于术后2、4、6、8、10、12、18、24、36、48、72 h观察患者静息时的VAS评分、镇静评分及术后24、48、72 h活动时的VAS评分。记录各组术后生命体征、副作用及术后48 h内使用哌替啶的病例数量。术后48 h进行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同时记录术后24、48、72 h、7、14 d的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静息状态的VAS评分及术后18、24、48、72 h膝关节活动时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镇静评分与A组无明显差别(P>0.05)。 B组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1)。 B组术后48 h患者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 A 组(P<0.05),且 B 组术后48 h 内使用哌替啶的病例比例低于 A 组(P<0.01)。术后24、48、72 h、7 d及14 d膝关节的活动度B组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与传统的静脉自控镇痛方法相比,本多模式镇痛方案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疼痛的镇痛效果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更好,且本方法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少,相关并发症少。

  • 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痛在小儿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及其术后镇痛效果评价

    作者:刘婕婷;夏鑫;申希平;王迎斌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阐明其用于唇裂修复术患儿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方法,选取60例行唇裂修复术患儿,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地佐辛组和多模式镇痛组,每组20例。罗哌卡因组和多模式镇痛组患儿于手术切皮前给予0.25%罗哌卡因1.5 mL行眶下神经阻滞,地佐辛组患儿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地佐辛组和多模式镇痛组患儿于术毕前20 min 静脉注射地佐辛0.15 mg·kg-1,罗哌卡因组患儿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各组患儿年龄、体质量、麻醉和手术时间;记录苏醒、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及发生率、有无喉和支气管痉挛;记录术后2、4、6、8、12和24 h CRIES 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年龄、体质量、麻醉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模式镇痛组和地佐辛组患儿苏醒、拔管时间长于罗哌卡因组(P <0.05),苏醒期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未发生喉及支气管痉挛。多模式镇痛组患儿术后2 h CRIES 评分低,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地佐辛组患儿术后4 h CRIES 评分较术后2 h 有所升高,罗哌卡因组和多模式镇痛组患儿术后4 h CRIES 评分低于地佐辛组(P <0.05);多模式镇痛组患儿术后6 h CRIES 评分仍低,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罗哌卡因组患儿术后6 h CRIES 评分较术后4 h 时有所升高,但与地佐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8、12和24 h CRIES 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模式镇痛组患儿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使用镇痛药例数少,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儿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痛可有效延长患儿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唇裂修复术患儿的术后镇痛。

  • 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多模式镇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申蓓

    目的:探讨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多模式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1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镇痛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多模式镇痛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h、术后8h、术后24h和术后48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多模式镇痛治疗的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对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多模式镇痛护理的效果探析

    作者:张红;李尊吉

    目的:探讨对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多模式镇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镇痛护理,为观察组在进行常规镇痛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多模式镇痛护理,然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发生疼痛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h、24h、48h发生疼痛的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多模式镇痛护理可取得确切的效果,有效降低其发生术后疼痛的程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氯诺昔康在骨科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应用

    作者:任素艳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在骨科术后多模式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多模式镇痛组(A组)和PCA组(B组).结果:术后除0~4 h和4~8 h两个时间段之外,其余时间段多模式镇痛组的VAS评分显著小于PCA组,A组患者的睡眠评分明显优于B组,A组患者出院时对镇痛治疗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B组,A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随访慢性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在骨科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使用,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一PCA镇痛,值得推广使用.

382 条记录 7/20 页 « 12...45678910...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