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oombs试验在临床贫血及输血患者中的阳性分布率及其对临床输血的影响

    作者:吴钢;段雨函

    目的:研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在临床贫血和输血患者中的阳性分布率.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2016年70例经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检测血红蛋白含量在正常范围内者做为对照组,130例经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检测为血红蛋白含量较低的内科贫血患者或者输血患者、以及70例经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检测为血红蛋白含量较低的外科贫血患者或者输血患者为观察组,并对所有患者进行Coombs试验,其中对直接被检出阳性的内科患者需再行分型试验.结果:外科贫血患者或者输血患者中有14例被直接检出抗人球蛋白阳性,其抗人球蛋白直接检出率为20.0%;内科贫血患者或者输血患者中有54例被直接检出抗人球蛋白阳性,其抗人球蛋白直接检出率为41.4%.在270例中血红蛋白含量分布在50-59g/L的阳性率高,占59.8%.54例被直接检出抗人球蛋白阳性的内科贫血患者的标本按分型试验可分为抗-C3d 7例,占13.0%;抗-IgG 12例,占22.2%;抗-C3d+抗-IgG 35例,占64.8%;54例被直接检出抗人球蛋白阳性的内科贫血患者按科室分布,其中以消化内科、肿瘤科、肾病科、胃肠病和ICU所占的比例高,且这类患者的输血频率也较阴性患者高(P<0.05).结论:影响患者贫血的重要原因可能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有关,因此在患者的输血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要排除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干扰,以保证输血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 Coombs试验 贫血 输血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凡;刘丽梅;刘彦琴;郭步云;刘景华;白颖;朴英

    本文对我院2000~2004年75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 促凝改良抗人球蛋白红细胞表面抗体的免疫球蛋白分型联合测定意义的研究

    作者:礼征楠;王永才;赵成艳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自1945年问世以来,主要用于沉淀红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是目前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的不可取代的方法.

  • 冷凝集素综合症引起配血困难1例

    作者:王云梅;郭彩花

    1 病例报告男,38岁.因感冒后出现头昏、头痛、全身无力,伴有不规则发热,收入院,初入院时:Hb53g/L,WBC4.6×109/L,PLT426×109/L,网织红细胞3.2%,总、直接胆红素分别为38umol/L和7.9umol/L,患者由于严重贫血,申请输血.在37℃做正面血型鉴定为A型,但与多名A型供血员作凝聚胺交叉配血时,主、次例侧管均发生明显凝集.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型鉴定错误并误输血1例分析

    作者:郭美祥;韩轩茂;刘学文

    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型鉴定错误并误输血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6岁.主因乏力、头晕、耳鸣1 a,加重20 d、发热3d入我院.25 a前曾患甲亢,口服甲亢平治疗2.5a,甲亢症状逐渐缓解后停用药,未行甲功监测.1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伴头晕、耳鸣,活动后感心悸,未予特殊处理,症状渐重.

  •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活化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一浩;付蓉;邵宗鸿;邢莉民;王化泉;吴玉红;刘鸿;刘惠;王珺;陈瑾

    目的 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BMMNC-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又称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IRP)患者骨髓巨噬细胞(MΦ)活化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61例IRP患者及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病例对照组)和13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骨髓造血细胞膜自身抗体类型、骨髓MΦ数量(CD_(68)~+/CD_(45)~+)%及MΦ活化抗原(CD_(69))表达水平(CD_(68)~+CD_(68)~+CD_(68)~+)%,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61例IRP患者其MΦ数量及活化抗原表达水平[(0.57±0.30)%和(40.30±18.49)%]均高于病例对照组[(0.46±0.08)%和(32.44±19.37)%]及正常对照组[(0.44±0.69)%和(29.71±11.67)%](P值均<0.05);且其MΦ数量与活化抗原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9,P<0.01).根据MΦ数量分为A组(MΦ百分率≥0.5%)和B组(MΦ百分率<0.5%),A组34例患者中32例(94.1%)有自身抗体IgG,B组27例患者中仅2例(7.4%);A组患者骨髓MΦ活化抗原表达水平(49.19±16.63)%显著高于B组患者(29.11±14.30)%(P<0.05),而B组患者和病例对照组及正常组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患者的3、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7.06%、79.41%)均明显优于B组患者同期的疗效(22.22%、51.85%)(P<0.05);并且A、B组患者6个月的总有效率(79.41%、51.85%)均明显高于3个月的疗效(47.06%、22.22%)(P值均<0.05).34例自身抗体IgG(+)IRP患者按MΦ数量分为高(≥0.75%)、低(<0.75%)水平2组,25例MΦ低水平组24例仅能检测到1系骨髓细胞(CD_(34)~+或CD_(15)~+或GlycoA~+)有自身抗体IgG(96%),1例检测到2系骨髓细胞有自身抗体1gG;9例MΦ高水平组有8例能检测到2系骨髓细胞有自身抗体Igc,1例为3系骨髓细胞均有自身抗体IgG;高水平组IRP患者MΦ活化抗原表达水平(56.12±15.11)%显著高于低水平组(44.58±18.16)%(P<0.05);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低水平组(P<0.05);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比例、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胸骨红系比例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 IRP患者(尤其有骨髓造血细胞膜自身抗体IgG的IRP患者)骨髓MΦ数量明显增多,活化抗原高表达,即多呈激活状态,激活的巨噬细胞可能参与IRP患者骨髓早期造血细胞的破坏.

  • 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方法探讨

    作者:任忠良;何春玲;王伟;张丽娟;王宏

    目的:探讨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方法,提高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Coombs试验阳性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输血治疗时选择输入ABO血型同型,Rh-D、C、E、c、e因子同型的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对照组输入ABO血型同型,Rh-D的悬浮红细胞。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输血1周后外周血Hb值比较,P<0.001,输血后的外周血H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的输血方案能明显改善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 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试验38例分析

    作者:刘坤学;谭琼;彭碧芳

    目的: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试验方法。方法2012至2013年共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327例,病例来自血液科,风湿肾病科,消化科,肿瘤科,儿科,呼吸内科,中医科等科室。其中阳性标本38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5份DAT阳性样本中,抗—IgG阳性27例,抗—IgM阳性2例,抗—C3d阳性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结缔组织病3例,淋巴瘤1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干燥综合征1例,ITP3例,白血病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MDS3例,消化道出血2例,新生儿溶血性疾病4例,不明原因2例。结论 AIHA患者能不输血者尽可能不输血,采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大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NK细胞数量及功能研究

    作者:袁鑫;付蓉;刘惠;王一浩;李丽娟;刘春燕;王红蕾;邵媛媛;丁凯

    目的 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症(CBCPC)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和功能,探讨NK细胞在CBCP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CBCPC初治患者、22例CBCPC缓解患者和12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NK细胞及其亚群比例,表面激活性受体NKG2D、NKp46、NKp44,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及穿孔素、颗粒酶β的表达.结果 ①初治组、缓解组患者CD3 CD56' NK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4±5.33)%、(11.62±6.80)%、(19.94±7.38)%,P值均<0.01].②初治患者NK细胞激活性受体NKG2D比例(74.03±18.24)%显著高于缓解组患者[(45.97±29.45)%]和对照组[(41.89±15.34)%](P值均<0.01).③初治患者NK细胞抑制性受体CD 158a中位水平为3.72%(7.88%),显著低于缓解组的16.10% (26.43%)和对照组的11.04%(22.87%)(P值分别为0.015、0.025).④初治、缓解患者NK细胞穿孔素比例分别为(75.71±10.14)%、(77.88±22.8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22±14.58)%(P值分别为0.018、0.008).⑤初治和缓解患者NK细胞比例与穿孔素比例乘积分别为(7.68±4.54)%、(8.24±5.8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13±5.19)%(P值分别为0.011、0.023);初治和缓解患者NK细胞比例与颗粒酶β比例乘积分别为(7.83±5.26)%、(8.37±6.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9±8.37)%(P值分别为0.008、0.012).结论 初治CBCPC患者NK细胞比例降低,激活性受体表达增加,抑制性受体表达降低,提示NK细胞在CBCPC发病机制中起保护作用,但代偿不足.

  • 铁过载对骨髓Coombs试验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造血损伤的机制研究

    作者:黄蕾;付蓉;李丽娟;刘惠;王一浩;王红蕾;张田;丁凯;丁少雪

    目的 探究铁过载对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 Coombs试验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又称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造血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铁过载IRP患者、26例非铁过载IRP患者及10名正常对照者骨髓造血细胞活性氧自由基(ROS)、Bcl-2、Caspase-3水平及凋亡情况;并检测铁过载组BMMNC经N-乙酰半胱氨酸处理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同时检测IRP患者T细胞数量、比例及凋亡率.结果 铁过载组BMMNC、粒系、红系和干细胞ROS水平及凋亡率均明显高于非铁过载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铁过载组BMMNC、红系和干细胞Bcl-2水平均明显低于非铁过载组(P<0.05);铁过载组粒系、红系和干细胞Caspase-3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铁过载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铁过载组经N-乙酰半胱氨酸处理后,BMMNC ROS、Caspase-3水平及凋亡率均较前明显下降,Bcl-2水平较前明显升高.铁过载组外周血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40.86±8.74)%及1.44±0.36,均明显高于非铁过载组[(35.96±7.03)%及1.14 ±0.37]和正常对照组[(28.00±6.73)%及0.79 ±0.21] (P<0.05),铁过载组CD8+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非铁过载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铁过载组骨髓CD8+细胞凋亡率、CD8+细胞凋亡率/CD4+细胞凋亡率比值分别为(27.35±10.76)%及2.52 ±0.81,均明显高于非铁过载组[(15.47±8.99)%及1.39±0.47] (P <0.05).在骨髓有核红细胞膜抗体或干细胞膜抗体阳性IRP患者中,铁过载组骨髓红系或干细胞凋亡率均高于非铁过载组(P<0.05).结论 铁过载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影响IRP患者骨髓造血功能:①过量铁沉积可诱导骨髓造血细胞ROS生成增加,影响Bcl-2、Caspase-3凋亡信号的表达,引起IRP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增加;②铁过载可通过影响T细胞数量及比例加重IRP患者免疫异常;③铁过载可增加IRP患者被覆自身抗体的骨髓有核红细胞和干细胞的破坏.

  •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数量及功能初步研究

    作者:于虹;付蓉;王一浩;王化泉;刘惠;李丽娟;王红蕾;阮二宝;瞿文

    目的 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又称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IRP)患者骨髓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数量及功能,探讨Tfh细胞在IRP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90例IRP患者及25名正常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Tfh细胞数量、Tfh细胞功能相关分子CD40L、ICOS、IL-21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BMMNC转录因子Bcl-6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IRP初诊组骨髓CD4+CXCR5+/CD4+细胞比例[(28.79±19.70)%]高于恢复组[(21.15±12.81)%]和正常对照组[(13.42±6.72)%](P<O.05);IRP初诊组骨髓CD4+CXCR5 +ICOS+/CD4+CXCR5+细胞比例[(5.05±4.71)%]高于恢复组[(2.96±2.89)%]和正常对照组[(2.99±2.23)%](P<0.05);IRP初诊组和恢复组骨髓CD4+CXCR5+CD40L+/CD4+CXCR5+细胞比例[(5.87±4.14)%及(6.52±5.47)%]高于正常对照组[(2.93±2.92)%](P<0.05);IRP初诊组骨髓CD4+CXCR5+IL-21+/CD4+CXCR5+细胞比例[(8.20±7.41)%]高于恢复组[(6.30±6.03)%]和正常对照组[(3.43±3.40)%](P<0.05);初诊组、恢复组、正常对照组三组Bcl-6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25±0.248、0.485±0.253和0.306±0.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fh细胞在IRP患者骨髓中数量增加,功能亢进,在IRP发生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Tfh细胞及其效应分子有可能成为IRP潜在的治疗靶点.

  •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数量及功能的研究

    作者:王一浩;付蓉;邵宗鸿;王化泉;邢莉民;刘鸿;吴玉红;李丽娟;刘惠;王珺;陈瑾;王红蕾

    目的 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巨噬细胞(Mφ)数量、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61例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及13名正常对照骨髓Mφ(CD68或CD45阳性)数量并通过鸡红细胞(CRBC)吞噬试验检测Mφ功能,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其Mφ百分率、吞噬率及吞噬指数[(0.57±0.30)%、(37.56±15.20)%和0.75±0.34]均高于SAA组[(0.46±0.08)%、(28.26±10.46)%和0.59±0.39]及正常对照组[(0.44±0.69)%、(25.63±14.75)%和0.55 ± 0.16](P<0.05);且Mφ百分率与Mφ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呈正相关(r=0.43,P<0.01;r=0.40,P<0.01).根据Mφ数量将患者分为A组(Mφ≥10.5%)和B组(Mφ<0.5%),A组34例患者中32例(94.12%)自身抗体为IgG型,B组27例患者中仅2例(7.41%)自身抗体为IgG型;A组患者Mφ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46.62±13.38)%和0.91±0.36]显著高于B组患者[(28.67±12.59)%和0.61 ± 0.30](P<0.05),而B组患者与AA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34例自身抗体IgG型患者分为Mφ高(≥0.75%)、低水平(<0.75%)两组,Mφ低水平组25例患者骨髓均仪能榆测到一系细胞与IgG结合,Mφ高水平组9例患者中8例能检测到二系细胞结合IgG,1例骨髓三系细胞均结合有IgG;Mφ高水平组患者中Mφ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60.22±12.51)%、1.23±0.23]显著高于Mφ低水平组[(43.32±9.24)%、0.84±0.24](P<0.05);Mφ高水平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Mφ低水平组(P<0.05);Mφ高水平组网织红细胞比例、胆红素水平及胸骨红系比例均显著高于Mφ低水平组(P<0.05).结论 IgG型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Mφ数量增多,功能增强;IgG A身抗体阴性的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多有lgM型自身抗体或冷抗体,其骨髓损伤过程无Mφ参与.

  •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症患者有核红细胞膜EPO受体与自身抗体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惠;付蓉;李丽娟;王一浩;王珺;王红蕾;吴玉红;邢莉民;关晶;陈瑾;邹鹏;邵宗鸿

    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Coombs试验(+)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是由于B淋巴细胞分泌多种针对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引起的外周血细胞减少[1-2].目前推测自身抗体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封闭骨髓造血细胞膜功能抗原进而抑制造血.

  •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彤彤;刘晗;王维;安蓬蓬

    微柱凝胶检测技术(microcolumn gel assay)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免疫检测方法,在临床上已逐渐成为常规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该技术已在国内、外应用于交叉配血、血型鉴定以及不完全抗体的测定.

  •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39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晓敏;李燕;富玲;毛敏;艾合买江;张晓燕;张文皓

    目的 深入了解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以便与其他血细胞减少症加以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3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三系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66%~5.76%、46.7%~72.4%,骨髓增生情况多数为活跃,部分明显活跃或减低,粒系血细胞比例均数0.54,红系血细胞比例均数0.35,全片无巨核细胞4例,1~10个8例,>10~35个27例.CD19+、CD5+CD19+B淋巴细胞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通过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或流式细胞术均可检测到骨髓未成熟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剐为46.2%和89.7%.给予免疫抑制和促造血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减轻,血细胞不同程度上升.定期随访,6个月后5例患者白细胞及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血小板维持在(50~70)×109/L左右.结论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是一类抗骨髓未成熟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全面的实验室检查有利于与其他血细胞减少症鉴别.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骨髓单个核细胞自身抗体检测可为该疾病诊断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对明确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数病例对免疫抑制和促造血治疗反应好.

  • 献血员Coombs试验阳性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作者:张静蕊;申晓环;迟宝霞;张丹

    Coombs试验(DAT)是在免疫血液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尤其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诊断和输血科的交叉配血试验中是一种传统的"金标法".患者会由于很多因素出现DAT阳性,但有时献血员也会出现DAT阳性,致交叉配血不合,这是由于我国目前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极少对献血员血液进行DAT所致.献血员DAT阳性对临床输血安全造成很大影响,值得输血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在输血工作中发现2例献血员DAT阳性致交叉配血不合的案例,报告如下.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急诊诊治分析

    作者:黄文凤;许媛媛;吴春波;朱继红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是临床较为少见的血液系统急症,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准。本文报道了21例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21例均为获得性TTP,其中19例属特发性,首发症状涉及多个系统,三联症者19例(90.5%),三联症伴肾功能损害者5例(23.8%);10例中9例(9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ADAMTS13)活性降低;14例行血浆置换者11例(78.6%)缓解出院,7例未行血浆置换者只1例存活。急诊遇到Coombs试验阴性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时,即应考虑TTP的可能,尤其是合并有神经精神症状者, ADAMTS13检测有助于诊断。早期诊断并尽早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是急诊TTP患者良好预后的保证。

  •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试验中液体和凝胶两相介质的作用

    作者:胡永红;李勇;刘庆海;王玉华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试验中液体和凝胶两相介质的作用,分析该试验不需洗涤步骤的原因.方法:将甲基兰溶液加入微柱凝胶管的上部宽腔中,观察其扩散至微管下部窄腔的凝胶介质中的时间.将甲基兰溶液加入传统Coombs试验的试管腔反应液中,观察其在反应液中扩散的时间.结果:MG-Coombs试剂卡反应腔中加入的甲基兰长时间不扩散到凝胶中,能够保持两相状况长达6小时,远远长于常规的红细胞血清血型学的抗原抗体反应所需时间.甲基兰溶液完全扩散到凝胶中,两相混合需30小时.传统的试管Coombs试验加入人血清、红细胞和抗球蛋白试剂,再加入甲基兰溶液后即刻全部呈兰色.结论:证明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试验中不需洗涤而简化了程序,有两个原因.原因之一是试剂卡中的反应液存在两相状况,即抗球蛋白试剂存在于微管下部窄腔的凝胶介质中;红细胞,被检人血清位于微柱凝胶管上部宽腔中.原因之二是凝胶介质不仅仅是分离凝集红细胞和散在的红细胞的介质,还是促进抗球蛋白与IgG致敏红细胞反应的介质.两个原因之关键是其反应液中存在两相状况.

  •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发病机制研究

    作者:邵宗鸿;付蓉;王化泉

    2001年我们在鉴别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时,发现了一类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的二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我们暂称之为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mmune related hematocytopenia,IRH).

  • 高效冷凝集致血型鉴定困难1例报告

    作者:许亚亚

    ABO血型正反定型一致是ABO血型鉴定关键所在,也是临床输血做交叉配血试验的前提.高效价的冷自身抗体能遮盖同种抗体,是干扰ABO定型和配血的常见因素,给临床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带来困难.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冷自身抗体效价特别高的患者,给定型和配血带来了极大困难,现报告如下.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