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交锁髓内钉与外支架治疗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晋大祥;梁德;杨达文

    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与外支架治疗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39例,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19~72岁,平均39岁;稳定性骨折7例,不稳定性骨折1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7例,颅脑损伤1例,腹部损伤2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2~70岁,平均42岁;稳定性骨折8例,不稳定性骨折1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8例,颅脑伤2例,腹部伤1例.两组初的伤口清创、软组织缺损的皮瓣移植修复是相同的.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20个月(18~35个月),交锁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6.0±2.6)个月,外支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0±2.5)个月.交锁髓内钉组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为115°±10°,踝关节为30°±5°,外支架组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为110°±5°,踝关节为27°±4°,髓内钉组功能恢复较好,成角畸形小.外支架组1例深部感染,4例钉道感染,髓内钉组1例深部感染.按功能评定标准,髓内钉组中优8例,良7例,中2例,差3例;外支架组中优4例,良5例,中3例,差7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骨折愈合时间、部分负重时间、踝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彻底清创,并且具备即刻或早期皮瓣修复的技术条件下,交锁髓内钉是治疗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理想选择.

  • 纸板加压垫与短腿石膏托治疗第5跖骨基底骨折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徐颖鹏;谢利民;徐超;张跃;李玉彬;乔欣

    目的:探讨纸板加压垫治疗第5跖骨基底骨折的疗效、安全性及优势,建立纸板加压垫疗法治疗第5跖骨基底骨折的诊疗规范.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采用纸板加压垫或短腿石膏外固定治疗新鲜第5跖骨基底骨折患者59例.随机纳入到纸板组或石膏组,纸板组29例,男9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79±11.40)岁,平均病程(11.59±6.58)h.石膏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13±17.34)岁,平均病程(11.03±7.06)h.根据骨折线分型:纸板组A型骨折14例,B型骨折15例;石膏组A型骨折16例,B型骨折14例.根据骨折移位分级:纸板组Ⅰ度移位16例,Ⅱ度移位13例;石膏组Ⅰ度移位20例,Ⅱ度移位10例.根据骨折分型采取相应的手法进行整复,纸板组给予纸板加压垫治疗,石膏组给予短腿石膏外固定,固定时间均为4~6周.于固定后第2、4、6、8周,3、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足部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患足功能,其中第2、4、6、8周时拍摄患足正斜位X线片,对X线骨折线和骨折边缘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完成随访,治疗后8周,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没有压疮、骨折不愈合、骨折端移位等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后4~8周,纸板组X线评分高于石膏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间及各时间点两组间具有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各时间点,纸板组足部功能评分均高于石膏组,其中在治疗后2、4、6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纸板组优良率93.10%,优于石膏组的8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结论:纸板加压垫的方法治疗第5跖骨基底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取材方便、费用经济、疗效满意等优点,是一种简便验廉的治疗方法.

  •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不连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振强;孙占胜;许世宏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带锁髓内钉术后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带锁髓内钉术后胫骨骨不连患者47例,男40例,女7例;年龄22~61岁,平均37.5岁;带锁髓内钉固定时间11~26个月;胫骨中上段骨折11例,中下段36例.先按原切口取出带锁髓内钉,选择合适的切口修整骨折端硬化骨,行腓骨斜行截骨植骨,全部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并髂骨植骨治疗.结果:47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44例骨折愈合;2例再次出现骨不连,经单纯植骨加压外固定治疗愈合;1例感染并骨不连,控制感染后采用管形石膏加植骨治疗后愈合.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踝关节僵直11例,患肢不等长6例.结论: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不连,方法简单,固定可靠,减少患者痛苦.

  • 手法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作者:蒋科卫;温建民;成永忠;桑志成

    目的:总结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复位手法经验.方法:对18例三踝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固定进行治疗.结果:采用Leeds分级,18例中除1例于外固定器固定3周后,因内踝的骨折间隙大于2 mm改切开复位内固定外,余17例均外固定器治疗成功.随访8个月~3年,17例中优11例,良5例,差1例.总优良率88.9%.结论: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复位手法是建立在一般踝关节骨折复位手法基础上借助器械的一套复合手法.

  • 锁定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杨翔;赵友明;陈林;叶聪聪;郭伟军;王波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分别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两种方法治疗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54例获随访,男29例,女25例;年龄24~68岁,平均45.31岁.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29例(内固定组),按照AO分型:C1型8例,C2型7例,C3型14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25例(外固定支架组),按照AO分型:C1型6例,C2型8例,C3型11例.比较术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采用改良Gartland-Werley (GW)评分对术后6、12个月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除外固定支架组有2例患者发生钉道感染外,其余患者创口均愈合良好.54例患者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21.3个月.内固定组、外固定支架组术后桡骨高度分别为(9.60±0.72) mm、(9.40±0.70) mm,掌倾角分别为(9.55±0.80)°、(9.47±0.71)°,尺偏角分别为(21.40±0.78)°、(21.20±0.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改良Gartland-Werley(GW)评分标准,内固定组(3.31±1.17)分和外固定支架组(5.56±1.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P<0.05).术后12个月改良Gartland-Werley (GW)评分,内固定组(2.66±1.01)分和外固定支架组(3.08±1.0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C型骨折,两种固定方式均能获得较好疗效,锁定加压钢板短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两种固定方式无明显差异,对于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无法用钢板内固定时,外固定支架是较好的选择.

  • 手术治疗肘部损伤三联征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尹毅;赵燕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周围软组织修复重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加石膏外固定治疗肘部损伤三联征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和石膏外固定治疗肘部损伤三联征26例.其中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周围软组织修复和重建14例(支架组),男8例,女6例;年龄20~62岁,平均(33.60±8.53)岁;外固定支架平均使用7.5周(6~8周),术后第1天开始前臂旋转功能锻炼,4~6 d行肘关节屈伸活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12例(石膏组),男8例,女4例;年龄21~63岁,平均(34.80±7.41)岁;术后石膏平均固定时间30.4 d,4~6周后拆除石膏托行前臂牵引下的被动锻炼及主动功能锻炼.以肘关节功能(JOA)评分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所有病例获完整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6个月.石膏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6±3.1)周,支架组平均(9.0±2.7)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05).石膏组和支架组患者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在功能和活动度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组评分高于石膏组;而在疼痛、关节动摇性和畸形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优于石膏组(t=-2.66,P<0.01).结论: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能增加肘关节侧方稳定性,有利于维持骨折脱位的复位,保证早期安全的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减少异位骨化的发生.在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手术治疗中,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对早期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更具优越性.

  • 三维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

    作者:阎兆东;赵勇;张泰标;胡万钧;陈海华;张岩;符永新

    目的:观察研究三维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胫腓骨骨折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46岁.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骨折16例.上段骨折4例,中段骨折8例,下段骨折9例.斜形骨折10例,粉碎骨折8例,多段骨折3例.采用三维复位固定器进行治疗.结果: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对位11例,近解剖对位9例,功能对位1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3~85 d,平均62 d.随访4~12个月,功能恢复优13例,良8例.多功能复位固定器拆除时间6~12周,平均8.5周.结论:三维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使固定器与骨折端形成三维立体固定,适合小腿的生物力学要求,为胫腓骨骨折治疗提供了一种既无偏心应力,又无应力遮挡,结构稳固利于骨折愈合的弹性固定器.

  • 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朝锋;高泉阳;张天健;韩卢丽;赵俊峰;陈刚;崔玉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微创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39例儿童肱骨干骨折,男27例,女12例;年龄3~14岁,平均8.6岁;受伤至治疗时间2 h~7 d,平均2.7 d;其中上段骨折6例,中段骨折21例,下段骨折12例.所有患儿为闭合性损伤,损伤后出现疼痛、肿胀、局部畸形及活动受限等症状,X线检查提示肱骨干骨折.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及肘关节功能HSS评分记录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肩肘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结果:3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2例出现针道浅表感染,经换药愈合;其他病例针孔愈合良好.治疗前后肩关节Neer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肘关节HHS疼痛、功能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患者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88.82±2.50,其中优29例,良9例,可1例;肘关节功能HSS评分为91.51±5.09,其中优秀30例,良好7例,一般2例.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效果确切、固定可靠、利于肩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此疗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方法之一.

  • 自制T形三维支架抗分离加压螺钉撬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谭磊;王景彦;张力;张振鹏;董永东;吴胜;赵兴伟

    目的:观察T形三维支架抗分离加压螺钉经皮撬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首先手法矫正移位,残余移位则从胫骨一侧平台下做小切口,用撬拨器撬拨推挤骨块,塌陷≥5 mm时用环钻植骨器取髂骨柱填塞.复位满意,在距关节面1~1.5 cm处平行拧入1枚加压螺钉,再拧入螺母压紧,若骨块粉碎状,则加上带齿弧垫环抱.同法处理对侧骨块,将2枚螺钉锁定到半环架上,再在胫骨中、上段前内侧拧入2枚普通外固定螺钉并锁定在单臂架上,组合半环单臂支架.结果:22例按Schatzker分类:Ⅱ型5例,Ⅲ型6例,Ⅳ型3例,Ⅴ型4例,Ⅵ型4例.平均随访2.7年.均在3个月内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20°以上,无螺钉断裂、折弯、滑脱,无膝内外翻、感染.16例达到解剖复位,6例接近解剖复位,按Hohl评分标准,优15例,良6例,可1例.结论:该法适应范围广,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创伤小、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好,便于临床推广.

  • 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治疗Pilon骨折

    作者:倪增良;邵嵘;樊渊;何建群

    我们以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治疗Pilon骨折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2~63岁.骨折按Ruedi-Allgower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均为新鲜骨折,26例为开放性骨折.合并症:局部合并大面积皮肤损伤4例,肌腱断裂3例,主要血管断裂2例,合并其它部位骨折9例.

    关键词: 骨折 外固定器
  • 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中的应用

    作者:巴音额古乐;金鸿宾;黎明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治疗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患者30例(损伤控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0~60岁,平均(34.03±12.81)岁;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6~54分,平均(35.00±12.81)分.以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间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早期全面处理原则)治疗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患者30例为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4.23±11.04)岁;ISS评分26~51分,平均(35.56±11.04)分.分别对两组年龄、性别、ISS评分、Gustilo分级、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损伤控制组中存活28例,死亡2例(6.7%),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弥撒性血管内凝血1例,伤口感染2例).对照组中存活22例,死亡8例(26.7%),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弥撒性血管内凝血2例,术后感染3例).对两组年龄、性别、ISS评分、Gustilo分级、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理念用于治疗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患者,有利于对患者进行迅速有效的救治,可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

  • 框式外固定架用于开放性胫骨多节段骨折

    作者:王昌兴;姜涛;吴建民;沈建国;曹根洪;宋小平;张万忠;马亮;俞宏亮

    目的:探讨自制框式外固定架在治疗开放性胫骨多节段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制框式外固定架对23例开放性胫骨多节段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龄36岁;按Gustilo-Anderson分类:Ⅱ型9例,Ⅲa型10例,Ⅲb型2例,Ⅲc型2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17个月,平均11个月.23例中骨折Ⅰ期愈合19例,骨折迟缓愈合3例,截肢1例.术中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发生.术后深部感染2例,其中1例于术后2周因骨与软组织广泛坏死、感染无法控制行Ⅱ期截肢,另1例经局部及全身抗感染治疗,去除死骨后愈合.胫骨平台后倾1例.无严重针孔感染和外固定针松动,无畸形愈合,无肢体明显短缩,无再骨折发生.结论:框式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多节段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对骨折端的血液循环干扰小、利于早期膝、踝关节活动的优点,还适用于近关节的多节段骨折.

  • 桥式钢丝夹板外固定与Bryant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周炎;瞿新丛;方祖怡;刘祥;潘晓辉;丰峰

    目的:回顾性研究桥式钢丝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Bryant牵引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收冶的小儿股骨干骨折38例,采用桥式钢丝夹板外固定及Bryant牵引两种方法治疗.桥式钢丝夹板组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8个月-5.3岁,平均(2.3±0.6)岁;按骨折部位分类,股骨上1/3骨折5例,中1/3骨折9例,下1/3骨折7例.Bryant牵引组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0个月-3.2岁,平均(2.2±0.4)岁;按骨折部位分类,股骨上1/3骨折4例,中1/3骨折10例,下1/3骨折3例.对两组临床功能、X线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桥式钢丝夹板组与Bryant牵引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6.0±0.3)、(6.2±0.4)周,负重时间分别为(6.1±1.0)、(6.4±1.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桥式钢丝夹板组软组织并发症3例,Bryant牵引组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疗效标准,桥式钢丝夹板组优17例,良3例,可1例,Bryant牵引组优12例.良4例,可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桥式钢丝夹板外固定及传统Bryant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均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与Bryant牵引相比,桥式钢丝夹板外固定具有操作简单、护理方便、疗效安全可靠等优点.

  • 微创弹性髓内钉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粉碎性闭合胫腓骨干骨折

    作者:余洋;陈伟凯;崔伟;周一飞;陈华;杨雷

    目的:探讨微创弹性髓内钉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粉碎性闭合胫腓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微创弹性髓内钉结合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58例粉碎性闭合胫腓骨骨干折患者,男31例,女27例;6例。根据Winquist-Hanson粉碎分级,1级23例,2级17例,3级12例,4级6例。终末随访根据Johner-Wruhs评分比较各治疗组患者疗效。结果:58例均获随访,时间18~36周,平均6.8个月。58例均获得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24~32周,平均28周。1级粉碎组优良率在明显高于其他3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粉碎级别增高而增高,愈合时间随着粉碎级别增高而延长。C3型骨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优良率明显低于其他组,B1型骨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微创弹性髓内钉结合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多段、长螺旋轻中度粉碎伴隐匿骨裂闭合性胫腓骨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完全符合BO原则,大程度保护了骨折端血运,减少带架时间,皮肤软组织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 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宋亚文;姚家骤;田宁宁;齐越峰;赵兴玮;王红杰;张立强;张伟;刘洋

    目的:研究比较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门诊就诊的70例Bennett骨折患者,按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35例(纸夹板内收位固定)和对照组35例(石膏外展位固定)进行治疗.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拆除固定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别于骨折后6、8、12、16、20及24周按改良的Gabriele评分系统对其患手功能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的优良率在8、12、16及20周时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和2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功能评分方面,8、12、16、20及24周时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ennett骨折的治疗中,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相比能明显加快患手功能的恢复,而且固定轻便、舒适,患者易于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在临床推广.

  • 外固定器在胫骨干开放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运乃清;李玉春;李付全

    我们自1995年5月~1999年5月,选择性的对36例胫骨干开放粉碎骨折、小腿软组织严重挫灭的病人采用双臂多平面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外固定器
  • Bastiani式单侧T型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关节段骨折

    作者:刘立峰;蔡锦方;梁进

    近关节的胫骨骨折,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方法亦较多.我院自1995年8月-2000年8月利用Bastiani式单侧T型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关节段骨折24例,随访13个月~3年,疗效满意.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外固定器
  • 跟骨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马毅;朱忠;喻晖;陈国富;陈海啸;侯仲军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损伤机制并比较保守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至2008年对48例(5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分为2组: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2~73岁,平均(49.2±8.5)岁;行手法复位、撬拨、外固定治疗,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手术治疗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6~66岁,平均(50.1±19.3)岁;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通过测定疗前与疗后跟骨高度、宽度、B?hler角及Gissane角进行疗效评定,对保守与手术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负重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治疗后2组跟骨高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按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估踝关节功能,保守治疗组优18例,良6例,可5例,差1例;手术治疗组优4例.良7例,可6例,差1例.2组疗效比较,保守治疗组疗效优于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直现,恢复跟骨解剖形态,保守治疗恢复解剖形态同时可进行早期功能恢复、早期愈合,同时避免了手术并发症.

  • 组合式单侧外固定架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中的应用

    作者:吴峰;王志远;何仁荣

    我科从1998年~2001年5月共收治内外固定失效引起的胫骨骨折骨不连患者40例,均作切开复位植骨术后采用组合式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取得较为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动力型支具对稳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后期Baumann角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伟强;郭跃明;何健;卢凤珊

    目的:使用自行研制的动力型肘关节支具,通过观察其患健侧Baumann角(B角)角度差的变化,评估其用于预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作用。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X线片诊断为GartlandⅡ、Ⅲ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共120例,分为治疗组和与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48例,女14例,年龄(7.27±4.36)岁,病程(1.48±1.26) d;对照组58例,其中男47例,女11例,年龄(8.02±3.82)岁,病程(1.20±1.11) d。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复位15 d后使用肘支具,直至90 d观察结束。对照组使用小夹板外固定,30 d后去除小夹板。两组于复位后即刻、15 d、30 d、60 d、90 d、6个月、1年拍X线片测量B角,复位后同时摄健侧X线片测量健侧B角,并计算患侧与健侧B角差。复位后90 d及1年时参照Flynn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所有病例有1年以上随访,均达到骨折治愈标准。随访肘内翻发生情况:治疗组无,对照组4例。患健侧B角差随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复位后30 d开始至90 d对照组B角差增加的幅度比治疗组大(P<0.01)。结论:应用动力型弹性外固定支具对稳定肱骨髁上骨折中后期B角有确定性效果。

1485 条记录 3/75 页 « 12345678...747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