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间背侧神经卡压9例临床分析

    作者:康栋昆

    骨间背侧神经穿旋后肌行走,特殊的解剖位置使该神经在旋后肌的起始部或肌间被卡压,造成神经损伤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由于该病少见,临床医师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产生误诊,在9 a中我院共收治9例,现报告如下.

  • 肘部腱鞘囊肿致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益;童培建;李象钧

    目的:探讨肘部腱鞘囊肿致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手术切除腱鞘囊肿、骨间背侧神经松解术治疗5例肘部腱鞘囊肿致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35~60岁,平均50.4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3~10个月,平均6.3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前臂上段外侧处酸痛,掌指关节不能主动伸直,伸腕力弱,肌电图检查呈现神经源性损害或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根据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将神经损伤后按制订的标准结合临床进行运动、感觉功能评定.结果: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为8.5个月,术后患者切口愈合可,无明显并发症.术后疗效评价,优(M4S3+及以上)3例,良(M3S3)2例.5例患者伸拇、伸掌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达到正常生活要求.结论:手术切除腱鞘囊肿、骨间背侧神经松解术治疗肘部腱鞘囊肿致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具有彻底解除骨间背侧神经卡压,促进该神经的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 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换新;李锦永;胡洪良;程学锋

    目的:探讨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8月~2014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11例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8~52岁,平均40岁。均为重体力劳动者。左侧4例,右侧7例。病程3个月~2年10个月。致病原因:慢性职业劳损5例,Monteggia氏骨折4例,肘部挫伤1例,无明显诱因1例。临床表现为肘外侧及前臂近端伸肌群处酸胀不适伴手指背伸乏力,但无手部感觉障碍。患者均行2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再行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嵌压因素后,9例行神经外膜松解,2例行束间松解。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1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3个月~3年6个月,平均2年3个月。末次随访时,8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拇长展肌、拇长伸肌、食指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功能大部分或正常;1例尚可,功能部分恢复;1例较差,术后1年未见明显恢复。结论: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临床少见,易漏诊、误诊。一旦确诊,保守治疗无效时,应抓紧时机手术治疗。

  • 腱鞘囊肿致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1例

    作者:邢动;赵光勋;王海峰;邱中杰;韩东泽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2岁.于20天前午睡后感觉右手及手腕不能背伸活动,外院诊断为“右侧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症”,建议理疗.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入院检查:右前臂轻度萎缩、肘部未触及肿物、腕背伸时桡偏位;拇长伸肌0级、指总伸肌0级、旋后肌0级;虎口区感觉正常,1~5指皮肤感觉正常;腕关节及1~5指背伸受限,轻度腕下垂;末端皮肤红润,毛细血管反应敏感.肌电图检查显示,桡神经传导波幅下降.初步诊断为Frohse纤维弓增厚卡压神经.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止血带,充气150 mmHg,时间约60 min.在右肘部桡侧,沿骨间背侧神经走行做约10 cm纵向切口,显露桡侧腕长、短伸肌与指总伸肌.

  • 作者:

    关键词:
  • 骨间背侧神经的临床解剖学及体表定位研究

    作者:高军茂;王鹏程

    目的 研究骨间背侧神经(PIN)的临床解剖学特征及体表定位方法,以减少前臂手术中对PIN的损伤.方法 取防腐成人尸体上肢标本24侧,解剖出桡神经及其分支.在前臂旋后90°位时测量掌侧手术入路时 PIN相关结构特点,在前臂旋前90°位,显露旋后肌及PIN,测量背侧手术入路时PIN相关结构特点.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在PIN穿出旋后肌部位在前臂的比例,同时观察PIN穿出旋后肌管后各肌支的分布及形态特点.结果 PIN自桡神经主干发出的位置与AB线的距离为(3.25±10.7)mm.PIN穿入旋后肌的位置距AB线的垂直距离为(29.87±3.1)mm,桡动脉返支与AB线的垂线距离为(25.74±2.6)mm.PIN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骨外上髁的距离(AC)为(68.4±17.6)mm,且C点位于肱骨外上髁与桡骨Lister结节连线AE线的尺侧,与AE连线的水平距离为(5.6±1.3)mm,肱骨外上髁与尺骨茎突尖端(AD线)的长度为(235.7±22.8)mm,AC与AD之比为0.28±0.06.结论 准确的体表定位可为前臂手术中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提供解剖学依据.

  • 手淫致桡管综合征三例报告

    作者:唐长友

    [例1] 男,27岁,未婚,工人.右肘部酸痛10年,手指背伸乏力1个月,保守治疗无效,于1990年3月7日入院.查体:右肘前外侧区肱骨外髁下5 cm处压痛,拇长伸肌、指总伸肌肌力Ⅳ级,抗阻力伸中指试验(+).诊断:右桡管综合征.在臂丛麻醉下行桡神经探查松解术.术中见Frohse弓增生卡压骨间背侧神经,可见压迹,近端水肿苍白,正常纹路消失.术后3个月症状、体征消失,肌力达Ⅴ级.2000年8月随访证实病因为手淫.患者15岁时手淫,18岁后频繁手淫,并在手淫后出现右肘部酸痛,有时夜间痛醒.由于不认识这一病因,以致误诊而致保守治疗无效,手术后患肢休息避免疲劳,术后不久结婚,戒掉手淫恶习,故未再复发.

  • 医源性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治疗

    作者:巫庆新;徐生根;宋光太

    周围神经损伤临床上多见,但医源性损伤甚少见,骨间背侧神经由于解剖上的特殊性,容易发生医源性损伤.本院1988年7月以来,收治医源性骨间背侧神经损伤11例,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骨间背侧神经损伤25例临床体会

    作者:郑竞舟;谢振军;赵国红;白辉凯;邓小兵;孙华伟;邓名山;臧元升;付志勇;陈伯权

    目的 观察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以期提高该病治疗水平.方法 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患者25例,术后随访1-2年.结果 25例主动伸指和伸拇功能均恢复良好,根据BMRC肌力评定[1],术前功能障碍治疗后其伸指肌力在M3以上20例,M4以上5例.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患者效果较好,功能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前臂背侧的外伤要注意手术详细探查骨间背侧神经,防止肌支损伤漏诊.

  • 骨间背侧神经在桡骨近端后外侧入路的解剖学考虑

    作者:杨辉;唐三元

    肘的侧方,"J"形侧方(Kocher J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处理骨折、肘关节成型、重建手术时经常被用来显露桡骨近端.虽然手术入路解剖已详尽描述,已知前臂旋前运动可使骨间背侧神经沿桡骨近段侧后方向远端移位.但专门的桡骨近端安全暴露的指导方法尚无文献述及.骨间背侧神经,自近端前侧斜行越过手术区至远端后侧,已知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有被损伤危险.建议外科医师将前臂旋前使骨间背侧神经处于相对前内侧位置.以使暴露操作更安全.

  • 旋后肌综合征6例报告

    作者:许申明;周凤;陈建锋;熊敦善

    旋后肌综合征系指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在进入和穿过旋后肌管时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它的发生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有关.1997~2000年本院共收治6例这类患者,分别经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功能全部恢复,现报告如下.

  • 骨间背侧神经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孙斌;夏玉军;李俊杰;孔祥全;王曙光;金利新

    目的 研究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及其肌支的解剖学特征,为体表定位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解剖30具成人防腐尸体的60侧上肢骨间背侧神经及其肌支,观察骨间背侧神经的行程与神经分叉点,测量分叉点分别至肱骨外上髁(LHE)、桡骨Lister结节(LTR)、尺骨茎突(SPU)的距离等参数,通过三圆交汇法及神经分段法来确定神经的体表位置.结果 骨间背侧神经在发出指伸肌支、小指伸肌支及尺侧腕伸肌支后,主干有4个主要分叉点(O、O1、O2、O3);以分叉点分别至LHE、LTR、SPU的平均距离为半径,LHE、LTR、SPU为圆心,绘制3个圆,三圆交汇的点或区域可作为神经的体表定位;4个分叉点又可将骨间背侧神经分为7段(O点上段、OO1段、O1点下段、OO2段、O2点下段、O2O3段、O3点下段).结论骨间背侧神经分叉点结合三圆交汇定位及神经分段法,根据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可明确神经损伤的位置.

  • 前臂背侧皮神经移植修复骨间背侧神经运动支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怀远;洪光祥;刘娟;黄启顺

    目的 介绍利用断裂的前臂背侧皮神经分支移植修复前臂骨间背侧神经肌支断裂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合并前臂背侧皮神经损伤的骨间背侧神经肌支断裂的患者9例,均为二期修复(2d~2周),术中切取断裂的前臂背侧皮神经远近端分支移植修复前臂骨间背侧神经肌支缺损.结果 8例患者随访6 ~ 30个月(平均18个月),6例患者主动伸手指掌指关节60°~80°(平均73°),肌力M3~M4,但仍存在掌指关节伸直受限10°~ 30°.其余2例肌力M0~M1,二期行肌腱转位手术重建伸指功能.结论 采用断裂的前臂背侧皮神经分支移植修复前臂骨间背侧神经肌支的缺损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并且不增加新的神经供区缺陷,为临床修复前臂骨间背侧神经肌支断裂提供新的思路.

  • 外科治疗骨间背侧神经损伤12例

    作者:苟中坤;李杰峰;钟文辉;陈灿球;林序文;赖西铭;胡创新

    目的 探讨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9年11月以来收治的12例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施行外科修复治疗,其中有5例行伸指和(或)伸拇功能重建术,3例行神经吻合术,3例行神经松解术,1例行神经移植桥接术.结果 术后随访12例.随访半年至3年;7例经神经修复术后6个月,其中6例主动伸指和(或)伸拇功能大部分恢复,1例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5例手功能重建术中,优3例,良2例.结论 骨间背侧神经损伤依据不同的损伤情况,采取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李永江;黄现峰

    骨间背侧神经的损伤比较常见,约占周围神经损伤的9%,由于外伤时常合并伸肌的断裂,引起功能障碍,故神经损伤常被忽视[1].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特点,现将1998年至2003年我科共收治的骨间背侧神经损伤42例分析报道如下.

  • 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李永江;黄现峰

    骨间背侧神经的损伤比较常见,约占周围神经损伤的9%,由于外伤时常合并伸肌腱的断裂,引起功能障碍,故神经损伤常被忽视[1].现将1998~2003年我科收治的骨间背侧神经损伤42例分析报道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