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的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海东;张平;满立波;张玉海

    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嫌色细胞癌由两种细胞类型组成,即典型型及嗜酸型,胞质呈纤细网状结构,胞膜清晰.彩超以高回声多见,CT大多强化不均匀,随访时间12~49个月,1例术后1年出现转移灶后死亡.结论 根据临床、影像方面的差别,术前基本能鉴别诊断,确诊仍需病理.肾嗜酸细胞瘤为良性肿瘤,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对于嫌色细胞癌,肾癌根治术是首选方法.

  • 单肾双发嗜酸细胞瘤1例报道

    作者:杨珊珊;周晓军;曾铮;姜少军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良性上皮性肿瘤,约占肾实质性肿瘤的5%.临床症状一般不典型,大多为体检时偶然发现肾占位性病变.常由于对其缺乏认识而误诊为肾癌.本文报道l例单肾双发嗜酸细胞瘤,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组织学、免疫组化及临床特点等.

  • 肾嗜酸细胞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郝美娜;赵玉珍;郭丹丹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超声表现,通过与病理对照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泌尿外科因肾脏占位性病变入院5例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5例超声表现均为单侧发,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病灶以实性稍强回声为主,病灶范围约1.9cm×2.5 cm×2.0 cm~12.0 cm×7.1 cm×9.3 cm,周边可见较规则的点状线状规则血流信号,其中1例囊实性病灶,囊内可见分隔.术后病理大体标本切面灰褐色或棕黄色,其中1例表面为鱼肉样,1例表面似剥离面粗糙并有骨化,肿瘤细胞含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在水肿的间质中排列成岛(HE ×400),免疫组化Vimentin(-)、CK8(+)、CK7(-)、CK18(+).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具有良性病变超声表现,与病理大体标本表现相符;超声检查能根据病灶回声及血流特点较早做出诊断.

  • 肾嗜酸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胡金鼎;杨辉;孙亚军;闫敏;金讯波;王翰博

    肾嗜酸细胞瘤是近年来被确定的肾肿瘤,它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肾近曲小管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与确诊率均较低,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肾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1].目前国内至今共报道不足100例,近期本单位收治肾嗜酸细胞瘤患者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肾嗜酸细胞瘤二例报告

    作者:陈修德;金讯波;王健明;熊晖;郑宝钟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 肾嗜酸细胞瘤七例诊治体会

    作者:邓刚;于志坚;潘毓鸣;水冰;何翔;王兵;马立彬

    2005-2011年,我院收治肾嗜酸细胞瘤(renal oncocytoma,RO)患者7例,占同期收治154例肾肿瘤的4.5%.对象与方法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4~66岁,平均38岁.病程1 d~12年,平均2年.单发6例,单侧双发1例.肿瘤位于右肾下极2例,右肾上极1例,左肾上极单发2例、双发1例,左肾下极1例.

  • 17例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体会

    作者:方丹波;任国平;蔡松良

    肾嗜酸细胞瘤临床不常见,近年检出率虽有提高趋势,但与肾细胞癌鉴别仍有困难,而误诊将导致不必要的肾根治性切除术及术后辅助治疗.我院自1996年6月~2003年6月收治肾实质性肿瘤538例,我们通过对同期病理切片的复习,根据1998年WHO病理诊断标准,检出肾嗜酸细胞瘤17例(3.2%),现报告如下.

  • 肾嗜酸细胞瘤螺旋CT特征及鉴别要点分析

    作者:姚承;王琰

    目的:观察肾嗜酸细胞瘤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并与肾嫌色细胞癌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30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为对照组,观察肾嗜酸细胞瘤CT表现,比较肾嗜酸细胞瘤与肾嫌色细胞癌病变形态学特征,病灶强化百分比及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结果肾嗜酸细胞瘤密度于皮髓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均低于肾脏皮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嗜酸细胞瘤密度于皮髓质期、肾实质期及排泄期高于肾脏髓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嗜酸细胞瘤较肾嫌色细胞癌体积小,密度均匀的比例高,存在星芒状瘢痕的比例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肾嗜酸细胞瘤与肾嫌色细胞癌强化程度间比较显示,肾嗜酸细胞瘤在皮髓质期、实质期的病灶强化百分比和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均高于肾嫌色细胞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形态学特征及动态增强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 恶性表现的肾嗜酸细胞瘤1例

    作者:张伟;冯欢;陆晓哲;王安喜

    1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因突发无痛肉眼血尿15天入院.体检:血压125/68 mmHg,腹平软无压痛,未及肿块,双肾区无叩痛.辅助检查:尿潜血2+,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均无异常;B超检查示左肾略强回声团,大小4.6 cm×3.7cm(性质待定);CT扫描提示左肾上极占位性病变(约5 cm×4 cm),考虑肾癌可能性大.

  • 肾嗜酸细胞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孙立新;关会林;刘冉;赵微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1例因肾脏占位性病变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对21例患者进行检查后,所有患者超声均表现为单侧发,其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较为清楚,病灶回声稍强,病灶范围为(1.9cm×2.5cm×2.0cm~12.0cm×7.1cm×9.3cm),周边存在血流信号,呈现点、线状,较为规则,其中患有囊实性病灶患者2例,囊内分隔明显。术后病理标本切面呈棕黄色或灰褐色,其中表面为鱼肉样患者2例,表面类似剥离面且粗糙伴骨化现象患者2例,患者肿瘤细胞嗜酸性胞浆丰富,水肿间质排列成岛(HE×400)。结论对于肾嗜酸细胞瘤而言,超声表现为良性病变,与病理大体标本吻合,采用超声检查,结合患者的病灶回声,依据其血流特点,能够做出有效诊断。

  • 肾嗜酸细胞瘤CT诊断

    作者:陈培友;邱雷雨;宣建华;许健

    目的 研究肾嗜酸细胞的CT表现,提高对其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肿瘤向皮质外生长为主3例,向肾盂方向生长为主2例,2例完全位于肾实质内.平扫;肿瘤4例表现为较均质密度.3例密度欠均匀,其中2例内示星芒状边缘锐利低密度,1例内部示多发类圆形低密度,2例出现钙化.增强皮质及髓质期呈较均质强化4例,不均质强化3例,强化均低于肾皮质.肾盂期密度较前下降,然不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晰,2例示完整假包膜.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除中心瘢痕外密度相对均匀,可有钙化,界清,可有完整包膜.增强后较均质明显强化,肾盂期不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具有完整假包膜及中心瘢痕时诊断较明确.其他表现不典型时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 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黄志成;孙志强;孙双燕;杜娟

    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肾嫌色细胞癌、20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比较其应用价值。结果两种肿瘤病灶强化百分比、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的价值显著。

  • 肾脏嗜酸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张德强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6岁.因右侧腰腹部胀痛3个月于2010年2月入院.查体:右下腹可扪及一包块约8.5 cm×6.0 cm,质地中等、光滑、可活动,右肾区无叩击痛.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检查正常,X光胸片检查未见异常,B超检查右肾中部见一中强回声包块8.5 cm×6.5 cm,边界清楚.CT:右侧肾中下部实质内可见7.5 cm×5.0 cm大的肿物,边缘光滑完整,密度较均匀,CT值35~45 Hu;中心未见强化.临床诊断:右侧肾癌,在全身麻醉下行根治性右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肾嗜酸细胞瘤,免疫阻化CK阳性,Vinentin阴性.恢复顺利,现已随访18个月,情况良好.

  • 肾脏嗜酸性细胞瘤4例诊治分析

    作者:杨渝;叶林阳;杨勇;林茂虎;俞波;郭加祥

    目的 探讨肾脏嗜酸性细胞瘤的临床诊断,提高对该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了4例肾脏嗜酸性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术前均诊断为肾癌,1例行肾癌根治术,3例行保留肾单位切除术,病理证实为肾脏嗜酸性细胞瘤.结论 肾脏嗜酸性细胞瘤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上无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

  • 肾嗜酸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蒋立城;鹿守印

    患者男,39岁.因"左腰区间歇性疼痛20 d,加重5 d"入院.查体:血压16/12 kPa,左肾区轻叩痛.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右肾无异常,左肾上极测及大小约 4.5 cm×4.0 cm×4.9 cm实性低回声团块,向肾外突出,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团块内似可显示不规则低回声区,并可测及一带状稍高回声区(图1).

  • 肾嗜酸细胞腺瘤影像及临床研究新进展

    作者:马强;贺文

    嗜酸细胞腺瘤初用来描述一种发生在涎腺的肿瘤,后来发现在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泪腺及肾上腺均可发生.1942年首次报道,直到1976年Klein和Valensi早报道了13例肾嗜酸细胞瘤后[1],肾嗜酸细胞瘤才作为一种独立明确的临床疾病被接受,以后的陆续报道才逐渐多了起来.肾嗜酸细胞瘤自1942年首次报道以来,文献中有关其良恶性问题争论较多.既往误以为其潜在恶性或发生远处转移的原因在于将嫌色细胞癌误诊为嗜酸细胞瘤,或者并存肾细胞癌,取材不当导致漏诊[2].因而深化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认识,避免误诊,直接关系到外科处理方案选择和患者预后.

  • 肾嗜酸细胞瘤2例报告

    作者:潘绍惠;陈玉波;吴兴业;王力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肾脏的良性肿瘤,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良性经过.目前的资料显示:以前被当作肾癌的实性肾实质肿瘤,其中3%~7%实际上是肾嗜酸细胞瘤.临床上肾嗜酸细胞瘤并不罕见,但国内文献报道不多.2004年4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共收治二例,现报告如下.

  • 肾嗜酸性细胞瘤的诊治体会(附11例报告)

    作者:王长海;王养民;高卫军;李卫平;张斌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9年间收治11例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复习讨论.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年龄为26-75岁,男性7例,女性4例.合并透明细胞癌者1例,术前误诊为肾上腺肿瘤者1例.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者,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1个月-7年未见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瘤倾向于良性肾实质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治疗首选保肾手术,但应注意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加强随访.

  • 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

    作者:卢洁;常彬;王葳

    背景与目的: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肾嗜酸细胞瘤的重要方法.该研究总结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7月—2017年10月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肾嗜酸细胞瘤的患者共66例,术前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腹部CT增强检查及CT检查前未行治疗和穿刺检查的共有17例,分析这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CT特征.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31~69岁,中位年龄59岁,均为单发病灶.肿瘤主要呈球形,大径为18~100 mm,平均为(39.0±26.8)mm.增强扫描主要呈明显强化(16/17,94.1%),但强化程度一般低于肾皮质(平均肿瘤-皮质增强指数为0.78±0.19).强化方式主要为持续强化型(15/17,88.2%).7例(41.2%)出现星芒状瘢痕.5例(29.4%)出现"分段增强反演"现象.结论:肾嗜酸细胞瘤多为明显持续强化,有时伴有"分段增强反演"现象及星芒状瘢痕,这些CT特征可以提示肾嗜酸细胞瘤.

  • 14例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沈剑;侯建国;孙颖浩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4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提示肾癌,均缺乏临床特征;其中男女各7例,年龄44 ~ 77岁,平均(60.3±9.8)岁;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7例行部分切除术,肿瘤大小为1.5 ~ 7cm,平均(3.5±1.7)cm.1例失访,余13例随访5~48个月(平均21.4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是少见的肾良性肿瘤,术前根据影像学诊断难以与肾癌相鉴别,经皮穿刺活检被认为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术前诊断方法.对于肾脏小肿瘤,肾部分切除术结合术中冰冻切片依然是目前适合的诊疗手段,密切随访同样重要.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