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康复对儿童重症脑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

    作者:李金玲;徐开寿;李翠玲;张雅妮;郑玉蔼;杨思达;麦坚凝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早期康复干预能更有效的提高脑功能障碍患者的促醒率,促进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儿童大脑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高,恢复能力强,与成人相比有更好的预后.儿童患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中毒性脑病、神经系统慢病毒感染、急性脑损伤(溺水、窒息、中毒、交通事故、脑部肿瘤、脑血管畸形、运动损伤)等疾病所致的重症脑功能障碍致残率高,且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其康复治疗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目前,国内在儿科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早期干预治疗方面仍是一项空白,常见的康复措施多不全面,正中神经电刺激仅在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病例中有个别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结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儿童重症脑功能障碍所致的意识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促醒治疗的参数研究

    作者:石艳红;邵秀芹;冯珍;郑茶凤;帅浪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进脑外伤后昏迷患者觉醒的佳治疗参数.方法 2013年至2015年,本院161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实验1组(n=41)、实验2组(n=39)和实验3组(n=41).对照组使用常规促醒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参数设置:实验1组200μs,30 Hz;实验2组200μs,100 Hz,实验3组200μs,50 Hz.每次60 min,每天2次,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治疗30 d和治疗结束后分别比较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改良国际昏迷恢复量表(CRS-R)得分.结果 治疗30 d和治疗后,各组在GCS评分、CRS-R评分、治疗次数、清醒人数、昏迷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各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3组优于实验1组和实验2组(P<0.05).结论 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参数为波宽200μs、频率50 Hz时,能更好更早地促进患者的苏醒.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作者:杨初燕;王亮;冯珍;邵秀芹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S)对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促醒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NS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EEG)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PECT)检查.结果:治疗4W后试验组平均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脑电图病灶侧δ/θ活动减少,α波波幅降低;SPECT视觉分析表明治疗后试验组病灶区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半定量分析显示病灶区(右ROI-左ROI)/右ROI%也较治疗前平均提高12.34%±0.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NS对TBI后昏迷患者具有促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病灶区脑血流灌注增加有关.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γ-氨基丁酸b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

    作者:魏天祺;冯珍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ES)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GABA)b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促醒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MNES组、GABA 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组,应用MNES治疗脑外伤后昏迷大鼠,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实验完成后6h、12h、24h每组每个时间点各处死10只大鼠,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前额叶皮质GABA b受体的表达.结果:大鼠经"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模后出现与临床昏迷状态相似的行为学变化,经MNES后表现出短暂的行为觉醒反应.空白对照组意识状态全部为Ⅰ级,假刺激组平均为(5.33±0.758)级,刺激组平均为(3.80±1.064)级,巴氯芬组平均为(4.63±0.964)级,4组的意识状态分级呈"空<刺<巴<假"递增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同一组3个时间点的前额叶皮质GABA b受体表达呈"6h< 12h< 24h"趋势,空白对照组及刺激组3个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假刺激组及巴氯芬组3个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同一时间点4组的GABA b受体表达呈"刺<空<巴<假"递增趋势,6h、12h、24h空白对照组与刺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同一时间点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后大鼠出现短暂的兴奋性反应,意识状态等级提高,正中神经电刺激是治疗脑外伤后昏迷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前额叶抑制性递质GABA b受体表达有关.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及下丘脑Orexin-A及其受体OX1R表达变化的影响

    作者:钟颖君;王亮;魏天琪;冯珍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NES)对脑外伤(TBI)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和刺激组.应用MNES治疗脑外伤后昏迷大鼠,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ELISA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PFC)和下丘脑组织的Orexin-A及OX1R含量.结果:刺激组30只大鼠中21只出现翻正反射,假刺激组30只中7只出现翻正反射;将3组的Orexin-A及OX1R含量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刺激组Orexin-A及受体水平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MNES可作为脑外伤后昏迷的有效促醒手段,其机制可能与PFC及下丘脑部位Orexin-A及OX1R水平上调有关.

  • 正中神经电刺激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5-HT 2A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青;冯珍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5-羟色胺(5-HT)2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刺激组、刺激组和拮抗剂组共4组.采用经典的自由落体模型建立脑外伤昏迷模型及大鼠意识状态6级评定标准评估四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并于实验完成后6、12、24h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组织的5-HT 2A受体表达.结果:刺激组13只大鼠(72.22%)出现翻正反射,拮抗剂组9只(50%)、假刺激组5只(27.78%)出现翻正反射.空白对照组意识状态分级秩均值为9.50级,假刺激组为52.75级,刺激组为37.61级,拮抗剂为46.14级,四组的意识状态分级呈“空<刺<拮<假”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前额叶5-HT 2A受体表达呈“空<假<拮<刺”递增趋势(P<0.05),组内比较呈“6h<24h<12h”趋势(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可作为脑外伤后昏迷的一种有效促醒手段,其机制可能与前额叶皮质5-HT 2A受体水平上调有关,且Orexin-A可能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

  • 神经电刺激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亮;冯珍

    神经电刺激已经广泛应用于疼痛、帕金森病、颅脑外伤昏迷促醒、癫痫及低氧后植物状态等[1],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晰.目前常用的神经电刺激包括有脊髓电刺激、正中神经电刺激、迷走神经电刺激、深部脑电刺激、舌下神经电刺激、骶神经电刺激等.每种神经电刺激各具特点,主要临床应用范围及相关机制有所不同.本文现将常用的神经电刺激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正中神经电刺激与常规疗法治疗昏迷患者促醒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石艳红;邵秀芹;冯珍;郑茶凤;帅浪

    目的:系统评价正中神经电刺激与常规促醒疗法在治疗昏迷患者疗效上的不同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及Web of Science,收集了关于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与常规昏迷促醒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5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个研究,1001例患者,观察组503例,对照组498例.正中神经电刺激能提高GCS评分:2-4周(Z=3.24,P<0.01),8周(Z=3.44,P<0.01);有改善脑干诱发电位(Z=2.66,P<0.01),脑电图(Z=3.05,P<0.01)和患者言语功能(Z=4.30,P<0.01)的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以提高患者GCS评分,改善脑血流量,对促进患者清醒有较好效果,由于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样本量的影响,今后仍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行验证.

  • 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脑血流及电生理变化的影响

    作者:黎志迪;魏建功;王士强;李华晓;张琦辉;刘裕浩;钟新云

    目的 观察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脑血流及电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6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3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纳洛酮4 mg和5%的葡萄糖250 mL,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电生理、脑水肿、脑出血、格拉斯哥昏迷(G CS)评分变化,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为(95.35±8.21) cm·s-1,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为(39.35±6.03) cm·s-1;对照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为(82.35±7.84) cm·s-1,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为(32.32±5.18) cm·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脑干听觉诱发等级为Ⅰ、Ⅱ级分别为24.24%(8/33例),51.51%(17/33例),对照组分别为9.09%(3/33例),36.36%(12/3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脑电图等级为Ⅰ、Ⅱ级分别为30.30%(10/33例),51.52%(17/33例),对照组分别为12.12%(4/33例),21.21%(7/3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脑血肿量为(19.21±3.15) mL,对照组为(26.32±4.36)mL;试验组GCS评分为(13.57±2.04)分,对照组为(11.24±1.75)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例),对照组为72.72%(24/3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4/33例),对照组为9.09%(3/3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能明显改善脑出血昏迷患者的脑血流、电生理、脑血肿及昏迷情况,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目的 对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促苏醒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GCS昏迷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大脑中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脑血流均比对照组明显加快,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进行促醒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的昏迷情况,值得普及和应用.

  • 穴位正中神经电刺激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李金玲;徐开寿;李翠玲;谭红香;梁慧慈;梁华冰;麦坚凝

    目的 探讨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结合穴位刺激的方法对重症脑功能障碍患儿在促醒方面的治疗作用.方法 5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8) 和治疗组(n=30),实施同样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28例患者为对照组,30例加用双侧内关穴和郄门穴进行正中神经电刺激的患者为治疗组.采用修订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评价其治疗后对重症脑功能障碍所致的意识障碍方面的促醒作用.结果 正中神经电刺激结合穴位刺激的方法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相比,Glasgow评分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脑功能障碍患儿采用穴位正中神经电刺激的方法可大大提高促醒率,缩短疗程.

  • 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出血昏迷病人的催醒作用

    作者:钟新云;黄汉文;钟宏丽;钟金兰;黄银晓

    目的 分析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出血昏迷病人的催醒作用.方法 以我院2012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4例脑出血昏迷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疗程为2周,两组病人均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脑血肿量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病人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意识觉醒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出血昏迷病人,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GCS评分、减少脑血肿量、缩短意识觉醒恢复时间、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对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陶敏;马彦霖;陈礼娜

    目的:比较分析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对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在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大面积梗死意识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脱水降颅压、亚低温治疗、营养神经、纳洛酮促醒、高压氧、各种感官觉刺激等治疗,病情需要时给予去骨瓣减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上加用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干预,比较效果两组促醒效果.结果: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干预的观察组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梗死意识障碍患者使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可以起到更好的促醒作用.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昏迷患者促醒的作用

    作者:陈荣;卓叶雯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昏迷患者促醒的作用。方法:选择发病24 h内入院、Glascow昏迷分值( GCS)3~8分、收治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NICU)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 MN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后1~4周GCS分值变化及NICU住院天数。结果:治疗2周后GCS分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P<0.01);3周后,观察组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明显缩短住NICU天数(P<0.01)。结论:MNS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昏迷患者具促醒作用,减少住NICU时间,从而可能减少并发症和减轻家庭负担,值得临床上推广。

  • 正中神经电刺激疗法对颅脑损伤性植物状态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续继军;李永涛;杨列美;刁红梅;赵序元;吴超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外伤性持续植物状态的疗效.方法66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和联合应用正中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同时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应用持续植物状态评分及格拉斯哥结果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意识恢复率分别为45.5%、40.1%、59.1%.预后良好(恢复良好及中残)率分别为36.4%、27.3%、40.1%.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对外伤性持续植物状态有较好的促醒作用,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 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意识障碍患者有效性的Meta分析

    作者:杨春生;陈祢;王宝兰

    目的:系统评价经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ES)治疗意识障碍患者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收集有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意识障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76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383例,对照组3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后格拉斯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提高,治疗后1周[MD-2.24,95%CI(1.47,3.01),P<0.01]、2周[MD-1.40,95%CI(0.64,2.16),P<0.01]和4周[MD=2.17,95%CI(1.56,2.78),P<0.01]的GCS评分提高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刺激后苏醒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RR=1.43,95%CI(1.20,1.72),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经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意识障碍患者的有效性高于对照组,但是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今后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设计严格的RCT进行验证.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H1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杜青;冯珍

    目的 观察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H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刺激组及拮抗剂组.采用经典自由落体撞击法将假刺激组、刺激组及拮抗剂组大鼠制成脑外伤昏迷模型,刺激组大鼠于制模结束后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拮抗剂组于制模结束后向侧脑室注射OXR1拮抗剂并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假刺激组实验操作与刺激组相同,但干预期间电流强度为0.待实验结束1h后采用双盲法评定大鼠意识状态,于实验结束6h,12h及24 h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H1受体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结束1h后空白对照组1 8只大鼠意识状态均为Ⅰ级,刺激组有13只大鼠(72.2%)出现翻正反射,拮抗剂组有9只(50.0%)、假刺激组有5只(27.8%)大鼠出现翻正反射,4组大鼠意识状态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拮抗剂组及刺激组大鼠H1受体表达呈现逐渐增强态势(P<0.05);实验结束12h,6h及24 h时各组大鼠H1受体表达在上述时间点呈现逐渐增强趋势,但各相邻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中神经电刺激可作为脑外伤后昏迷的一种有效促醒手段,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前额叶皮质区H1受体表达有关,且Orexin-A可能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促醒作用的研究

    作者:贾功伟;宋琦;许川山;虞乐华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c,PVS)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由Jennett等[1]于1972年首次提出.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意识障碍专业组将PVS定义为"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能完全丧失,能睁眼,有睡眠一觉醒周期,下丘脑和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 用高压氧治疗解决更多的神经疾病康复难题

    作者:尤春景

    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著名主播刘海若,2002年5月11日在英国火车脱轨事故中发生严重的复合性颅脑损伤,在英国皇家自由医院历经四次大手术和数次心肺复苏后仍处于严重昏迷状态,6月5日转回北京宣武医院治疗.在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采用专科特护、抗感染、高压氧、中西药物促醒、正中神经电刺激、针灸、按摩、肢体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后,其意识状态由6月9日的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3分,很快大幅上升到7月26日的14分.现在更是接近完全康复.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杨虎银;蒋坤;方大钊;沈明阳;惠小波;王彦平;刘骥;王晓东;刘岱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56例,均接受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术后1周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结果 2个组别治疗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治疗前,2个组别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DRS)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及随访2个月,2个组别的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GCS评分显著增高(均P<0.05),搏动指数(PI)、DRS评分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实验组的Vs、Vm和GCS评分显著增高(均P<0.05),PI、DRS评分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显著降低(均P<0.05);随访2个月,2个组别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GCS和DRS评分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患者苏醒及脑血流动力学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