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蒋丽;吴小玲;叶艳萍;李艳丽;李小华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对策;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和护士的培训;制订考核标准,逐级检查反馈;进行有效改进.结果 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管理后,有效降低了留置针留置期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P<0.01).结论 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理,可有效提高留置针的护理安全和患者满意度.

  • “S”形固定法对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和舒适度的影响

    作者:黄静;林莉;张红

    目的 观察“S”型留置针固定法对患者留置时间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258例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按单双号进行分组,观察组130例,在留置针留置期间采用“S”形固定,顺穿刺点方向、针尾向远心端固定;对照组128例采用传统的“U”形固定法,以穿刺点为起点,针尾以“U”字形朝向近心端固定.结果 观察组留置时间及舒适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采用留置针静脉输液时,“S”形远心端固定法较“U”形近心端固定法留置时间长,舒适度高.

  • 早期静脉通路评估及建议

    作者:Kathy Kokotis;王刚;李春燕

    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开始重视为病人选择佳的血管通路,而如何选择涉及到多重因素.Barton[1]建议,从接诊开始就根据病人的治疗需求制订一个血管通路规划,而且这个规划还应进行常规性的再评价,或者基于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再评估.在外周留置针和中心静脉通路间进行血管通路规划决策的依据主要包括:病人的血管状况;输注药物的PH值和渗透压;静脉输液治疗的持续时间;病人的疾病诊断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以下将分别论述血管通路评估及规划的依据.

  • 两种敷贴固定小儿留置针的比较

    作者:杨先娥;陈毅文

    目的 观察普通输液胶贴固定留置针的可行性.方法 将150例使用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采用普通输液器内配送的胶贴,加"3M"1.1 cm宽的透明胶贴加固,每天更换一次固定胶贴.对照组74例,用"3M"6 cm×7 cm的透明敷贴,两天更换一次,4 d后拔管.结果 观察组1例发生皮肤湿疹,潮红;2 d内2例,4 d内7例出现针眼红及一度静脉炎,合计9例;发现4 d内有表葡菌9例,枯草菌3例.对照组6例出现皮肤湿疹,潮红,糜烂,2 d内1例,4 d内5例出现针眼红和静脉炎;表葡菌5例,枯草菌4例.结论 夏天使用两种输液胶贴,细菌培养结果、静脉炎及皮肤损害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小儿皮肤湿疹的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有上升趋势,但卡方检验亦无显著差异(P>0.05).

  • 输液泵应用于小儿留置针输液不畅时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继芳

    目的 探讨输液泵应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不畅时的作用效果.方法 小儿留置针输液不畅5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7例采用输液泵控制输液,对照组27例采用挤压墨菲滴管、生理盐水冲管、调高输液瓶高度等措施.结果 输液泵控制输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儿留置针输液不畅时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效果好,既延长了留置针留置时间,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 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的应用与体会

    作者:熊咏萍;黄巧玲

    医护人员是患者的守护天使,只有让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使用安全的器具,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才能让天使远离血液传播疾病,拥有健康的身体去服务病人.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满足了临床护理人员真正的需求.该留置针除了具有普通密闭式留置针的优点外,还设计了针尖保护装置,当穿刺成功后撤除针芯时,针芯被自动收纳到保护套内,避免了血源性污染及针刺伤的危险[1].2007年8~11月,我科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上肢血管的的情况选择198例患者使用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但有7例患者出现不同反应的并发症,报告如下.

  • 自粘弹性绷带应用于小儿留置针固定

    作者:梁丽丽

    临床上小儿输液已广泛使用留置针,穿刺部位除常规选择头皮静脉外,手、足部位的静脉也常常被选用.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6 d,小儿活泼好动,不会很好合作保护留置针,如何固定好留置针并使患儿更舒适、安全,是儿科护理的一门技巧[1].我科护士对留置针固定方法不断探讨,不断改进,先后采取了三种方法来固定留置针,改进后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对比三种固定方法,认为采用3M自粘弹性绷带固定是一种安全、舒适、稳固的方法[2],值得推广应用,现介绍如下.

  •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在儿科门急诊静脉留置针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娟;闻亚军;梅云霞;周琴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在儿科门急诊静脉留置针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1年1-12月将小儿门急诊输液使用留置针患者240例纳入研究.将2011年1-6月实施FMEA模式前的使用留置针的1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7-12月应用FMEA模式后的1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应用FMEA分析方法,对门急诊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原因、结果进行查找,计算出RPN值,针对影响家庭留置的高危因素,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导管堵塞、外渗、意外拔针/脱管、穿刺点感染的RPN值和留置天数.结果 实施FMEA后,观察组在意外拔管(48.00±9.13)、导管堵塞(72.00±27.96)及外渗(140.00 ±18.39)等安全质量方面的RPN值均较对照组[(96.00±12.47),(288.00±37.40),(168.00±31.24)]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79,13.08,2.22;P<0.05).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2.02 d)较对照组(3.95 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P<0.01).结论 FMEA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升门急诊患儿静脉留置针风险管理,保障输液安全,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值得在儿科门急诊推广.

  • 两种敷贴在留置针固定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王莉;刘萍;董琳琳;张荣;陈倩

    目的 观察两种敷贴在留置针固定中的可行性,探讨减少留置针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将1 211例住院使用留置针患儿选择四肢静脉和头皮静脉穿刺后随机采用自粘性无菌敷贴或3 M透明敷贴对留置针进行固定后予3M透明胶贴加固和弹力网状绷带外同定,比较两种敷贴在不同穿刺部位留置时间、静脉炎、脱管及皮肤感染情况.结果 头皮静脉留置时间、脱管率大于四肢静脉,发生皮肤感染低于四肢静脉(P<0.05).结论 两种固定敷贴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敷贴有助于使留置时间有效延长,减少皮肤感染情况.

  • 藏红花乙醇在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中的应用

    作者:陈芳;陈进翠;刘瑜

    目的 探讨藏红花乙醇湿敷治疗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给予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用75%藏红花乙醇局部湿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时间及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愈18例,有效12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8,P<0.05),观察组显效时间(11.8±8.8)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7.8±8.8)h,治愈时间(19.3±6.9)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5.5±7.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47,-4.178;P <0.01).结论 藏红花乙醇治疗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时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愈时间.

  • 一种具有排气功能留置针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张银琴;罗兴莉

    目前静脉穿刺留置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不仅容易穿刺,能够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而产生疼痛感之优点,而且提高了病人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同时减少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量. 临床现有的留置针没有过滤空气的过滤膜,在使用过程中,经过输液正压接头输入的药液是直接进入到人体静脉中,有时因疏忽会导致留置针中进入气泡,一旦气泡进入到人体静脉中,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的现象即空气栓塞,严重者导致死亡. 针对以上弊端,临床设计一种具有排气功能的留置针,现报告如下.

  • 巧用留置针上小夹子

    作者:汤雪凤

    护士执行医嘱要准时,但有时碰到病人打一次性针头,医嘱需要B.i.d.或q.8 h用药,执行时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实践,我们巧用留置针上的小夹子解决了这一难题.

  • 一种自动排气功能留置针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章兰;罗兴莉

    目前静脉穿刺留置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临床现有的留置针没有过滤空气的过滤膜,在使用过程中,经过输液正压接头输入的药液直接进入人体静脉中,有时因疏忽会导致留置针中进入气泡,一旦气泡进入静脉,会引起空气栓塞,严重者导致死亡.

  • Y型留置针末端裂开的补救措施

    作者:郑坤

    在临床上,常会遇到Y型留置针末端裂开的现象,造成漏药,输液不能继续,必须拔除Y型留置针,重新进行穿刺,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我们通过实践,找到了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现介绍如下.

  • 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文杰;李翠娥

    静脉输液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临床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静脉留置针因具有保留的功能,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 浅静脉留置逆向穿刺法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晓玲;周玉华;陈慕芳;翁妙航;张洁珊;张映雪;林志绵

    目的 探讨临床长期输液且血管条件较差患者采用逆向穿刺浅静脉留置针的可行性.方法 将120例年龄从18岁到76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选择血管为左右手背浅静脉.观察组采用浅静脉离心穿刺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向心穿刺留置针,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渗出发生率、对手活动度、平均输液流速、2组置管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渗出发生率、手活动度、平均输液流速、置管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长期输液且血管条件较差患者采用逆向穿刺浅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穿刺方法.

  • 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在持续滴注化疗药物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少明;许秀容;张彬;蔡娇霞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鼻咽癌患者用5-FU加入微量泵进行持续滴注3 d,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与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A组患者能留针1次完成整个化疗疗程者为100%,B组为76%,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6%,B组为3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B组为1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持续滴注化疗药物中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年龄、血管条件与骨科患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晓燕;宁宁

    目的 探讨年龄、血管条件与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性,寻求安全的使用方法.方法 采用静脉炎调查分析量表,对608例骨科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有43例患者发生静脉炎,男女之间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发病率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年龄增加,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病率逐渐上升;不同血管评分分组之间发病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条件越差,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越高.创伤、关节、脊柱及骨肿瘤等亚专业组间发病率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置针所致静脉炎与患者年龄、血管评估条件相关,而与性别和疾病种类无关.

  • 静脉留置针介入膀胱冲洗应用与评价

    作者:陈芳;冯晓敏;陈进翠;范荣兰

    目的了解静脉留置针介入膀胱冲洗,预防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尿潴留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用静脉留置针介入双腔气囊导尿管,用1/5000呋喃西林液500ml行膀胱冲洗;对照组用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用1/5000呋喃西林液500ml常规膀胱冲洗.分别在留置尿管的第4、6、8、10 d及拔管前进行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留置尿管后的第8、10 d和拔管前细菌培养,实验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介入双腔气囊道尿管行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的效果优于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常规膀胱冲洗.

  •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换血术中的应用

    作者:龚福进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我院新生儿病房白2006年1月-2008年1月,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 G型静脉留置针对60例患儿进行新生儿外周静脉同步双管换血术,在使用中发现,采用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换血术中不易出现脱管、堵管等不良反应,换血过程顺利,为患儿减轻了痛苦也为医护人员节约了人力物力,现将护理总结介绍如下.

1636 条记录 6/82 页 « 12345678...818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