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手术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玲;刘伟仙;黄雄高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分别联合不同青光眼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NVG患者74例(74眼).随机分为引流阀植入组与小梁切除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分别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共随访半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使用雷珠单抗7d后虹膜新生血管的状况,以及治疗前后眼压、视力以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7d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率100%.两组眼压:术后7d开始至术后6个月眼压均较注射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眼压比较,术后3个月及6个月引流阀植入组眼压均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6个月两组视力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力平均值:术后3个月及6个月引流阀植入组均高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青光眼手术均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并发症.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分别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较联合小梁切除术更能降低患者眼压及改善视力,且更为持久.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巧灵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本组45例,55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 55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均正常,滤过泡隆起.并发症:角膜水肿32眼,人工晶体前纤维性渗出膜4眼,经药物治疗4~9 d后吸收.结论 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利用微信平台对小梁切除术出院患者实施精准护理的实践

    作者:董桂霞;王文鲜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在小梁切除术出院患者精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小梁切除术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应用微信平台实施精准护理.出院后半年,采用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结果 在滤过泡按摩护理方面,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百分比为90%,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0,P=0.012);在坚持复诊、眼压监测、视野复查和眼底立体像复查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316、6.353、4.762、5.263;P<0.05);在坚持用药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2,P=0.240).结论 应用微信平台对小梁切除术出院患者实施精准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 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前后眼前节结构改变的初步研究

    作者:潘雪;李平华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分别观察急、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前后眼前节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26例33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25例3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别于小梁切除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应用UBM进行眼前节结构的测量.结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开放距离 (AOD)、房角开放度数 (AA)、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ILCD)、虹膜晶体夹角(θ2)、虹膜悬韧带距离(IZD)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3眼发现睫状体脱离.慢性闭角型青光眼ILCD、θ2、IZD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UBM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手术后眼前节结构的改变能进行精确测量,对探讨青光眼发病机制、防止并发症发生、判断手术预后均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 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角膜后弹力层脱离1例

    作者:许建锋;国媛媛

    患者女,61岁.左眼虹视半月,加重6 h入院.查视力右眼0.3,左眼0.01.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周边前房约1/4 CT,瞳孔约6 mm,对光反射迟钝,晶体密度增高,眼底C/D约0.4.左眼结膜重度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雾状混浊,前房浅,周边前房约1/4 CT.双眼虹膜可见节段性萎缩,左眼瞳孔直径约6 mm,对光反射消失,眼底窥不入.眼压右眼20.55 mm Hg(1 mm Hg=0.133 kPa,下同),左眼71.30 mm Hg.初步诊断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右眼缓解期,左眼急性发作期);双眼老年性白内障.人院后左眼及右眼先后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左眼角膜透明,右眼持续性角膜混浊呈灰白色.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示:右眼前房深0.86 mm,角膜基质层回声明显增厚,前房内见一带状强回声呈波浪形,两端附着于角膜周边部(图1),诊断为右眼角膜水肿,右眼角膜后弹力层脱离.行右眼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复位术后角膜水肿及混浊消失.

  • 超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巩膜池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祁艳华;许利娟;郭志强;范洪雨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临床较常见的难治性青光眼,其致盲率高,一般的手术及药物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疗效,常规的抗青光眼滤过术(单纯小梁切除术)术中、术后容易出血,活动性新生血管也将导致滤过部分阻塞及滤道周围组织纤维增殖,致手术效果差,成功率仅为11%~52%[1].因适当的全视网膜光凝术可使虹膜新生血管消退,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笔者采用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联合巩膜池小梁切除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2例14只眼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超声乳化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淑珍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MMC)及经角膜的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69例(72眼)术中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再以角膜缘为基底做5 mm ×4 mm 1/2板层厚巩膜瓣,0.2~0.4 mg/ml MMC棉片置于结膜和巩膜瓣下3~5 min,再以大量BSS冲洗,继之进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切除小梁2 mm×2.5 mm,剪除周边虹膜少许.巩膜瓣顶端间断缝合2针,侧面缝经角膜的调整缝线.间断缝合Tenon's囊,结膜连续缝合.结果 平均随访(7.36±4.64)个月,术后视力提高者46眼(63.89%),不变19眼(26.39%),下降7眼(9.27%).术前平均眼压(28.67±10.69)mm Hg(1mm Hg=0.133 KPa).术后随访期末眼压21 mm Hg以下66眼(91.67%),功能性滤过泡91.67%,非功能滤过泡6眼(8.33%).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浅前房、前房渗出等.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调整缝线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 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作者:骆荣江;邵应峰;彭玲妹;刘韶瑞;卓业鸿;田臻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对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64例(64眼)难治性青光眼,配对分为两组,分别施行小梁切除术(A组)或小梁切除联合结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B组).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随访30个月,手术成功者A组共14眼,成功率48.28%;B组26眼,成功率8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31,P=0.027).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瓣下植入羊膜能显著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新宇;崔浩;贾超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丝裂霉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并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与术后1周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患者眼压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于波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以89例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期间应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4例,采用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眼压、视力水平、前房深度分别为(14.30±1.19)mmHg、(1.07±0.21)、(2.97±0.38)mm,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4.19±1.22) mmHg、(1.09±0.25)、(3.00±0.36) mm,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对照组为72.7%,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 可调节缝线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魏来;王智勇;邵冬

    目的::观察可调节缝线方法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87例103眼,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54眼)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的基础上,加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B组患者(49眼)单纯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深度以及患者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眼压平均(14.7±0.8)mmHg,B组患者为(12.9±0.9)mmHg,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A组患者术后功能性滤过泡45人(83.33%),B组患者39人(79.59%),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A组患者术后无浅前房发生,B组患者8人(20.41%)发生浅前房,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6±2.1)d,B组患者(12.1±3.7)d,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可以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且对患者术后眼压、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无影响。

  •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

    作者:曾明范

    目的:探究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压、视力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16例(216只眼),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治疗前后患者眼压、视力恢复、功能性滤过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89.81%(97/1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85%(83/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时,两组眼压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眼压均有所反弹,但观察组反弹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视力提高比例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8%(7/1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1%(16/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视力,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作者:陶崇飞;张玉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6例(92只患眼)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46只患眼).对照组实施白内障小切口摘除+小梁切除术+人工晶体置换术,研究组实施超声乳化术+小梁切除术+人工晶体置换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3、6、12周的眼压、视力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6、12周,研究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6%(13/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小梁切除术+人工晶体置换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水平,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 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6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立强;周相凤;初日旭

    目的:讨论不同手术方式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分析66只眼的临床资料,甲组36只眼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乙组30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控制成功率相似,甲组术后视力提高人数百分比高于乙组,甲组视力提高0.394±0.31175,乙组视力提高0.295±0.3084;乙组术后并发症重于甲组.结论:对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当眼压低于30mm Hg时,应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 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解剖结构影响的研究

    作者:赵彬彬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患者27例(30只眼)为研究对象,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并计算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及晶状体相对位置,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前:前房深度:(2.43±0.38) mm;玻璃体腔长度:(14.79±1.18) mm;水平角膜曲率:(44.15±2.72) D,垂直角膜曲率:(45.39±1.91) D;晶状体厚度:(4.48±0.42) mm;眼轴长度:(21.72±1.14) mm;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2.18±0.16);晶状体相对位置:(0.21±0.03);患者手术后:前房深度:(2.54±0.39) mm;玻璃体腔长度:(14.22±0.64) mm;水平角膜曲率:(44.03±2.69),垂直角膜曲率:(46.98±1.91) D;晶状体厚度:(4.38±0.45) mm,眼轴长度:(21.69±1.02) mm;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2.19±0.17);晶状体相对位置:(0.20±0.02);对比患者术前与术后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垂直角膜曲率,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患者术前与术后水平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晶状体相对位置,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垂直角膜曲率有影响,对水平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晶状体相对位置无影响。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效果比较

    作者:徐良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眼外伤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周围虹膜切除术,研究组采用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以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眼压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优于周围虹膜切除术治疗效果.

  • 两种术式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毛立林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术式对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差异分为A组和B组。 A组患者52例,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B组患者53例,先行小梁切除术后再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佳矫正视力、眼压以及功能性与非功能性滤过泡差异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1例严重术后并发症症状。结论: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或先行小梁切除术后再行白内障手术,其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

  • 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丝裂霉素 C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佳

    目的::观察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丝裂霉素C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53只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患者采用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丝裂霉素C治疗。术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眼压、前房形成情况、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得以明显控制(P<0.05),而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的浅前房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2.6%(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9.4%,低于对照组的26.4%(P<0.05);治疗组患者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丝裂霉素C治疗的疗效优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疗效。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

    作者:李春威;陈珺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4例(34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研究组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g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研究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注药后眼压、晶状体改变,以及两组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前房积血、前房渗出和滤过泡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药后,两组患者5~10 d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滤过泡差异明显(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4例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3例眼视力与术前无差异.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能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可使其虹膜新生血管快速消退或萎缩,降低术后前房积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 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不同眼球按摩护理方式的效果观察

    作者:初双宝

    目的:观察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不同眼球按摩护理方式对眼压和手术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患者52例,均为单眼手术,根据患者年龄、健康情况、认知水平等分为自行按摩组29例,家属协助按摩组23例. 术后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护理人员专业眼球按摩,出院前详细指导患者或家属眼球按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分别于出院时和术后3个月,测量两组患者的眼压,并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按摩护理效果. 结果:自行按摩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内压明显低于出院时眼内压,(P<0. 05);协助按摩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内压明显高于出院时眼内压(P<0.05);自行按摩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协助按摩组(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的自行按摩护理方式效果优于协助按摩.

2402 条记录 4/121 页 « 12345678...1201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