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入路手术治疗腕舟骨骨折远期腕关节功能比较

    作者:冯晰旻;赵旭鹏;李哲;马旭;姜荃月;刘尊鹏;袁宏谋

    目的 比较掌侧和背侧入路手术治疗腕舟骨不稳定骨折对远期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34例,通过掌侧和背侧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获随访10~12个月,腕舟骨骨折愈合后,腕关节活动范围及Krimmer评价相仿,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掌侧或背侧入路治疗舟骨骨折对远期腕关节功能无差异,手术入路可根据不同医生手术习惯和熟练程度进行选择.

  • 后内外侧联合入路在陈旧性三踝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罗显德;王景超;欧兆强

    目的 探讨后内、后外侧联合入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方法.方法 应用后外、后内联合入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18例,手术采用后内、后外双侧弧形切口,先复位固定后踝,然后外踝,后内踝.结果 18例随访18~54个月,平均30个月.根据Olerud 评定标准:优10例,良6例,可2例.结论 后外、后内联合入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直视下复位固定后踝骨折块,可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和临床疗效.

  • 对移位髋臼骨折的再认识及手术治疗

    作者:朱宝林;王洪俊;吴勇

    目的 探讨不同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67例髋臼骨折采用不同的手术人路治疗,同时术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43个月,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解剖复位50例,满意复位12例,不满意复位5例,优良率92.5%.髋关节功能参照改良的Merled'Aubigne标准:优49例,良9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6.6%.结论 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人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 后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

    作者:张成亮;陈德权;谭诗平;郑加波;黄林海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方法 对8例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采用后内侧或(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8例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6.4个月)随访,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18周,平均15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5例,良2例,可1例.结论 膝关节的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为骨折的直视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结合钢板支撑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桡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桡骨中上段骨折效果分析

    作者:冯晰旻;田兴辉;姜荃月

    目的 评价桡外侧手术入路治疗桡骨中上段骨折对比传统手术入路的治疗优势.方法 对桡骨骨折92例予以手术治疗,分别采用桡外侧入路(A组)34例,掌侧入路(B组)26例,背侧入路(C组)32例.结果 桡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远期骨折愈合及前臂功能情况与传统术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外侧手术入路治疗桡骨中上段骨折,具有暴露术野快捷、不易损伤重要血管神经,且远期效果与传统术式相当.

  • 二期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忠海;赵杰;张海龙;侯铁胜;陈志明;马辉;王聪

    目的 探讨二期前后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手术治疗18例颈椎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按照JOA评分标准判定其术后改善率,对患者术前术后X线、CT及MR/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3~72个月.一期前路术后JOA改善率51.7%,二期后路术后随访时JOA改善率50%.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例,节段性神经根麻痹1例.结论 采用二期前后路治疗颈椎OPLL具有病灶切除彻底、减压完全、安全有效的特点,是治疗该病的较好方法.

  • 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行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内固定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景堂;高秋明;甄平;葛宝丰

    目的 观察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行肱骨远端C型骨折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4年7月~2011年1月应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行肱骨远端C型骨折内固定22例,观察术中显露效果、骨折愈合率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中可清晰显露,肱骨远端骨折及关节面均实现解剖对位,术后石膏托制动2周后逐渐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间3.6个月,关节功能普遍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能够达到术中充分显露,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后路三柱重建技术在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张经纬;校佰平;徐荣明;周龙;李明;毛伟民;马维虎;阮永平

    目的 探讨腰椎爆裂骨折应用经后侧人路进行三柱重建技术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采用经后侧入路三柱重建技术治疗8例腰椎爆裂骨折,观察脊柱高度恢复、椎管内占位解除情况.结果 骨折椎椎体高度术前平均压缩51%(23%~78%),术后恢复至正常高度的97.1%(95%~99%,P<0.05),椎管内径术前平均压缩30.2%(20%~63%),术后压迫完全解除(P<0.05).结论 经后侧入路进行脊柱三柱重建技术安全性较高,可操作性强,能有效矫正腰椎爆裂骨折的后凸畸形、解除椎管内压迫.

  • 胫骨中下段后路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朝春;张发惠;张志宏;李杰;林木南;徐皓;王力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段骨折伴前侧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方法观测60例胫骨标本后面形态及横径值,并与矩形加压钢板宽度进行比较.结果胫骨后面自滋养孔以下至内踝上5 cm较扁平宽阔,长16.88±1.40 cm,其上段横径2.05±0.22 cm,中段横径1.86±0.19 cm,下段横径2.39±0.26 cm.胫骨中下段后面形态适合矩形钢板内固定,临床应用36例,骨折愈合率达94.44%.结论胫骨中下段骨折伴前侧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病例,采用后路钢板内固定是其很好的手术适应证.

  • 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闫玉明;丁汉飞;徐阳;徐剡;闫相斌;肖李冰

    目的 探讨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386例(392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分别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并且于术前,术后2周、4周、8周、24周进行Harris评分,分析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前外侧入路组、外侧入路组、后外侧入路组、后侧入路组及小切口入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4%、97%、100%、100%.结论 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创伤小、对髋关节干预性较小的后侧入路及小切口手术入路是髋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的选择.

  • 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王飞;郝申申;刘志斌

    目的 比较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和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2种入路方式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0-02-2014-02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1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伴有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均采用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将骨折块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A组);其余85例均采用传统的后外侧入路行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观察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住院时间、股骨头脱位率等.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平均12(11~13)个月,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输血率、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均明显低于B组,术后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股骨头脱位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切断外旋肌群,不切除关节囊,术后髋关节稳定性好,远近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合并后方骨折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入路.

  • 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附82例报告)

    作者:解京明;王大兴;张颖;王迎松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2例胸腰椎骨折病例,并分析前路手术的优缺点、适应证及手术入路,内固定的选择.结果所有病例脊髓均获有效减压,经平均31个月的随访,发现植骨融合良好,未有脊柱后凸畸形及钢板螺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伤椎高度平均恢复96%,术后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5°恢复到5°.Frankel分级恢复一级者59例,恢复二级者10例,恢复三级者2例,无变化者11例.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集直视下直接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一次完成的有效的方法.

  • 不同手术入路与体位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俊;沈燕国;尹伟忠;邱永敏;丁菊红;曹师锋;吕宏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与手术体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7-01-2012-06共收治72例三踝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入路与手术体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传统入路配合仰卧位22例,后外侧入路配合俯卧位18例,后外侧入路配合健侧卧位改传统入路配合仰卧位32例.观察术后近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度.采用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12~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踝关节活动范围:背屈15°~30°,平均22.8°;跖屈25°~50°,平均41.8°.末次随访时Olerud-Molander评分:优51例,良16例,可5例,优良率93.1%.结论 根据三踝骨折不同的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手术入路与手术体位,可获得满意效果.

  • 微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张经纬;曾炳芳;冯建翔;吴志军;杨立峰;徐荣明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8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经腕掌侧(A组)和背侧(B组)入路切开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7~28个月,平均14.1个月.从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远期并发症、术后第8、24周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比较两组差别.结果参照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A、B两组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7.8%和89.1%;放射学评价参照Lidstrom评分,A、B两组桡骨关节面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3.2%和91.8%.A、B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差别无显著性(P>0.05);A、B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远期并发症、术后第8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有效重建关节面和关节力线,恢复腕关节功能.

  • 波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选择

    作者:宁仁德;姚涛;孔令超;吕飞飞;周业金

    目的 以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设计波及后髁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并观察术后疗效.方法 自2011-01-2013-09以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对17例波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设计相应的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单纯后柱骨折以及后柱骨折+内侧柱骨折设计膝关节后方倒L形入路,外侧柱+后拄骨折以及外侧柱+内侧柱+后柱骨折设计膝关节后方倒L形入路+前外侧入路.术后定期摄膝关节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测量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及后倾角,以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7例术后均获平均13.7(12~17)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6个月.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6.27±0.35)°,术后1年为(86.39±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1,P=0.376);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后倾角为(9.15±0.34)°,术后1年胫骨平台后倾角为(9.17±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P=0.585).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优9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 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理论对设计波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有指导意义,但该理论在设计胫骨平台后髁合并外侧髁骨折手术入路时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骨折亚型.

  • 改良直接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喻任;张玉发;顾国庆;倪诚

    目的 评价改良直接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4年4月~2005年6月,采用改良直接外侧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共84例86髋,以2003年4月~2004年4月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9例89髋为对照组,观察项目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Harris评分、术后脱位发生率、术后跛行情况.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7.5个月,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脱位发生率、术后中重度跛行发生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直接外侧进路有助于提高全髋关节的稳定性,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但相比后外侧入路尚无绝对的优势.

  •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钢板结合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

    作者:张彬;李涛;麦奇光;黄伟奇;杨诚;金大地;樊仕才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钢板结合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5-10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前柱钢板加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48例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价标准评价患侧髋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48例均为单一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50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180~1 200 ml,平均33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0~24个月,骨折均愈合,髋臼前后柱骨折均复位良好,髋臼后柱拉力螺钉位置理想.复位标准按照Matta标准进行评估:优34例,良8例,可6例,优良率87.5%.2例出现腹壁伤口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末次随访疗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优30例,良10例,可8例,优良率83.3%.结论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能从骨盆内侧面充分显露髋臼前柱、四方体及后柱,并直视下复位髋臼前后柱骨折,前柱钢板+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能达到稳定的固定效果.

  • 颈胸段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闫亮;贺宝荣;刘团江;贺园;郝定均

    目的 探讨颈胸段脊柱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4-12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83例颈胸段脊柱疾病.19例骨折、11例椎间盘病变、6例肿瘤、5例结核采用下颈椎低位前方入路手术;11例骨折、6例椎间盘病变、5例肿瘤、3例结核经颈前胸骨柄联合入路手术;6例骨折、3例后凸畸形采用颈胸段后方入路手术;6例骨折、2例结核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80~260 min,平均145 min;术中出血量100~3 100 ml,平均780 ml.75例术后获得随访9~6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植骨部位均达到骨性融合,骨性融合时间6~12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颈胸段脊柱生理力线恢复,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颈胸段脊柱疾病发生率低,但手术风险大,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位置、患者的耐受能力以及手术医师的熟悉程度而定,以减少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 肩峰下劈三角肌扩展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赵大海;谭平先;周国新;任绍东

    目的 探讨采用肩峰下劈三角肌扩展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8月~2011年5月应用肩峰下劈三角肌扩展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不同时间肩关节活动度、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2例获得随访4~16个月,平均1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74.58±9.8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5±26.11)ml;术后均无腋神经损伤症状发生.骨折复位均满意,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周.术后3个月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0.08±6.42)分.结论 采用肩峰下劈三角肌扩展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着操作简单、损伤小、组织剥离少、暴露清楚、方便钢板放置和固定操作、对肱骨头血运影响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 经扩大的三角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姜传强;王丹;曲文庆;陈文韬

    目的 探讨经扩大的三角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经扩大的三角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7例,其中22例资料完整.自肩峰向下,于肩关节外侧正中作8~10 cm的纵形切口(自肩峰至三角肌附丽点),钝性劈开三角肌至三角肌肱骨止点,在肩峰下5 cm处显露并保护腋神经,显露肱骨近端,骨折复位后采用解剖型接骨板固定.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18个月(8 ~34个月),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1周.疗效评定按Neer评分:优10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77.27%.无腋神经损伤的患者.结论 经三角肌正中纵切口显露肱骨近端,游离并保护腋神经,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效果满意,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手术入路.

2214 条记录 7/111 页 « 12...45678910...1101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