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时效性分析

    作者:段大鹏;苏权;胡伟;尤武林;党晓谦;王坤正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后大鼠行为学变化、脊髓的病理改变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达变化,探讨BMSCs的佳移植时间.方法:8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损伤组,暴露胸10段脊髓但不造成冲击伤,B、C、D、E、F、G、H组以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C、D、E、F、G、H组分别于损伤后0h、6h、24 h、3d、5d和7d,将1×106体外培养的BMSCs用微量注射器注入于脊髓损伤局部,B组为单纯造模组,用等量细胞培养液代替.各组分别于损伤后1、2、4周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学评分;分别取各组脊髓损伤组织0.5 cm,制作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其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BDNF和NGF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1、2、4周大鼠脊髓功能BBB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余7组(P<0.01);术后1周细胞移植各组评分与单纯造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4周细胞移植各组评分高于单纯造模组(P<0.05);损伤后2周BBB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F、E、G、D、H、C组,但6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4周BBB评分,F组与其余5组(C,D,E,G,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5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F组BDNF和NGF含量均高于其他7组(P<0.05).大鼠脊髓标本切片HE染色,假手术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清楚,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余7组局部组织水肿明显,灰白质交界处模糊,周围可见不同程度胶质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同种异体BMSCs移植对脊髓功能恢复有一定疗效,损伤后3d可能是BMSCs佳移植时间.

  • 慢病毒介导的Sox9基因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过表达促进软骨损伤修复

    作者:王震;梁大川;白洁玉;康宁;冯军宇;杨自权

    目的:明确在体内Sox9基因过表达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以慢病毒介导的Sox9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检测软骨特异性分子,将新西兰大白兔24只48个膝关节随机分为3组,动物麻醉后,双侧股骨滑车处的关节面上用直径4 mm的钻头钻孔,深度3 mm,穿透软骨下骨,造成全层关节软骨损伤,将转染后的细胞植入体内用以修复全层关节软骨损伤,实验组植入BMSCs-(Lenti-Sox9-EGFP)-藻酸钙复合物,实验对照组植入BMSCs-藻酸钙复合物,空白对照组只钻孔。术后6、12周分别进行光镜、电镜观察,以及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的修复程度。结果:经Sox9基因转染后的细胞在3 d时,Sox9基因表达高,随后下降。转染后3 d,Ⅱ型胶原开始表达,到14 d时达到高。表明Sox9过表达启动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术后6周缺损处有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充,术后12周缺损处软骨和软骨下骨修复良好。两对照组,缺损处由纤维组织填充。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修复组织内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阳性强于两对照组。组织学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软骨损伤修复各时间点效果明显优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ox9基因过表达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进软骨损伤的修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郦;王倩;张晓明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其良好的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取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和自体移植无免疫源性等特征而成为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已证实蛛网膜下腔注射是理想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途径.早期临床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安全的,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是肯定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替代作用、神经营养作用、抑制免疫反应及促进轴突再生等有关.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及一贯煎的影响

    作者:闫晓风;叶目亭杰;刘会洋;王晓玲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及一贯煎的影响.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取第3代细胞加入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5μg·L-1)诱导定向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TGF-β1诱导组,TGF-β1诱导加一贯煎组,2周后通过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情况及一贯煎的影响.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结果显示CD44强阳性表达,CD29弱阳性表达.TGF-诱导后,免疫荧光及实时定量PCR均显示TGF-β1诱导组细胞α-SMA阳性表达,一贯煎组细胞α-SMA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一贯煎可阻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

  • 疏血通脉胶囊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黄一挚;刘泰;黄明政;陈朝;甘典辉;黄权芳;梁丽英

    目的:探讨疏血通脉胶囊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BMSCs,以不同浓度双氧水(H2O2)诱导BMSCs凋亡,取适宜浓度1.0 mmol·L-1用于实验.疏血通脉胶囊低、中、高剂量(含生药1.81,3.62,7.24 g·kg-1)灌胃给药制备大鼠含药血清.选择第3代BMSCs,随机分正常组(不做处理,加入体积分数为15%正常大鼠血清培养液),模型组(H2O2诱导细胞凋亡,加入体积分数为15%正常大鼠血清培养液)和疏血通脉胶囊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H2O2诱导细胞凋亡,分别加入对应剂量、体积分数为15%的疏血通脉胶囊含药血清培养液),共5组,作用24 h后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mRNA的表达.结果:H2O2能体外模拟缺血缺氧环境诱导BMSCs凋亡.MTT结果显示疏血通脉胶囊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存活率较模型组有明显提高(P<0.01),且存活率随剂量增加而增高(P<0.05);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疏血通脉胶囊含药血清可以降低H2O2诱导的BMSCs凋亡率(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H2O2诱导可以增加BMSCs的Caspase-3 mRNA表达,降低Bcl-2 mRNA表达.疏血通脉胶囊含药血清处理下调了Caspase-3 mRNA的表达(P<0.01),上调了Bcl-2 mRNA的表达(P<0.01).结论:疏血通脉胶囊含药血清可通过上调Bcl-2基因表达,负性调控Caspase-3基因,从而抑制H2O2导致的BMSCs凋亡.

  •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股骨头坏死的影响

    作者:杜刚;李林;张波;韦程寿;唐俊;黄克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PRP(3%)组、BMSCs(1×106/mL)组、PRP与BMSCs联合组.无菌环境下,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术后4周PRP组1次性注射植入RPR 12 mg,BMSCs组单纯1次性注射植入BMSCs 1 mL,PRP与BMSCs联合组股骨头内髓芯减压后1次性注射植入BMSCs 1 mL与PRP12 mg复合物,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不植入任何物质作为对照.造模后第12周,取材.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骨髓腔内骨小梁结构和骨细胞、脂肪细胞的变化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的兔股骨髓中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髓腔内骨小梁变细或坏死,骨细胞减少,骨头疏松,脂肪细胞增多.骨陷窝空缺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骨髓腔内骨小梁变粗,排列整齐,骨细胞增多,脂肪细胞减少.骨陷窝空缺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RP组、BMSCs 组、PRP与BMSCs联合组骨髓组织PDGF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PRP与BMSCs联合组PDGF蛋白表达水平高(P<0.05).结论:PRP,BMSCs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骨细胞增殖,减少骨陷窝空缺率,抑制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加损伤股骨头中骨髓组织PDGF蛋白表达,促进股骨头再生.

  • 左归丸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中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影响

    作者:徐凌霄;高俊;张前德

    目的:研究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间充质干细胞,连续进行3次差速贴壁法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常规诱导组以户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维生素C诱导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实验组在常规诱导组基础上加以左归丸含药血清.使用茜素红染色钙结节、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诱导成功.分别在0,7,14,21 d用比色法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含量.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和差速贴壁法联合使用可得到较为均一间充质干细胞.用比色法测得碱性磷酸酶含量随着诱导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经药物诱导后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左归丸含药血清能够促使诱导过程中碱性磷酸酶含量表达增加.

  • 脑脉通对脑缺血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脑内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刘轲;李建生;刘敬霞;苏静;赵跃武;李宁;郭晓燕;孙捷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大鼠脑内的存活和向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以及脑脉通颗粒对其存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大鼠体外全骨髓贴壁筛选培养和扩增BMSCs;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联合组;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术后24 h将BMSCs由同侧颈内动脉移植脑内;电镜下观察BMSCs移植后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检测脑组织中CD31+表达;免疫组化双标法观察Brdu/FⅧ双标细胞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49.23 ±6.17),各模型组大鼠脑组织CD31+表达显著减弱(25.14 ±5.47,15.25 ±4.50,18.91±3.25)(P<0.01);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14,28 d的CD31+表达增强(30.36 ±5.74,41.12 ±6.71) (P <0.01);与移植组比较,各联合组CD31+表达显著增强,以28 d尤为显著(56.42 ±7.16) (P <0.01).移植组和联合组大鼠脑内有Brdu标记细胞存活;联合组14,28 d脑内Brdu标记细胞较移植组显著增多(P <0.05,P<0.01).各移植组与联合组大鼠脑内可见Brdu/Ⅷ双标细胞存活;各联合组大鼠Brdu/Ⅷ双标细胞均较移植组增多(P <0.05,P<0.01).结论:BMSCs存活的数量随移植脑内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加趋势;脑脉通可使移植脑内的BMSCs成活增多.BMSCs在脑内向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比率随移植后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强再减弱的变化趋势;脑脉通可使B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和成血管样作用增强.

  • 地黄多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杜红阳;付海燕;包翠芬;刘宇卓;秦书俭

    目的:探讨地黄多糖体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以大鼠BMSCs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志,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当第3代细胞爬片达到80%以上汇合时,分为对照组、化学方法诱导组(5 mmol·L -1,β-mercap toethanol)、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10 μg·L-1,BDNF)组和地黄多糖组(200 mg·L-1)进行诱导,6h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各实验组神经元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RT-PCR检测nestin,NSE,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和GFA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经分离鉴定培养5代以内大鼠BMSCs增殖旺盛、具有较好的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各诱导组诱导后有特异性神经细胞标志物表达.其中地黄多糖组Nestin,NSE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56.74±1.36)%,(73.37±1.27)%,高于化学诱导组(28.21±2.43)%,(2.31±2.72)%和神经生长因子组(31.3±1.61)%,(28.87±1.65)%,(P<0.05);GFAP阳性细胞率(20.17±1.27)%低于化学诱导组和神经生长因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诱导组Nestin,NSE和GFAP阳性细胞率与生长因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黄多糖具有诱导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作用,主要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诱导.

  • 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张颖;周倍伊

    目的:观察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随机15只,分别为ig复方扶芳藤合剂2 g·kg-1 ·d-1 ig的药物干预组和生理盐水2 mL·kg-1·d-1ig的阴性对照组.取10%的含药血清及阴性对照组血清分别干预大鼠BMSCs,采用RT-PCR方法检测Notch1,Jagged1,Hes1 mRNA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otch1,Jagged1表达变化.结果:RT-PCR显示药物干预组Notch1,Jagged1,Hes1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药物干预组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可以引起大鼠BMSCs Notch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激活Notch信号通路.

  •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干预AMI大鼠BMSCs miRNA组学分析

    作者:朱梓铭;郑景辉;黄金龙;陈建军;莫云秋;黄修解;马晓聪;张健;罗蔚;伍燕宏

    目的:通过筛选差异表达miRNAs,预测和探究养心通脉方有效部位方(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g Tongmai formula,apr-YT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心肌样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血瘀证大鼠BMSCs并培养,使用apr-YTF含药血清诱导,以阴性对照血清做对照,提取细胞总RNAs,使用表达谱芯片检测细胞miRNAs的表达,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miRNA调控的靶基因和功能分析.结果:芯片探测出共有26个差异miRNAs,其中8个上调,18个下调,经筛选和预测共100个靶基因参与了19种生物过程,11种细胞成分,10种分子作用.轴突导向通路,癌症转录误调节通路,AMPK信号通路被富集.rno-miR-93-5p,rno-miR-204-5p,rno-miR-128-3p为网络调控中心,其中rno-miR-204-5p下调更显著.结论: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干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样分化的机制可能与rno-miR-204-5p,rno-miR-93-5p,轴突导向通路相关性较高.

  • 左归丸、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的影响

    作者:葛心慈;徐岩;任艳玲

    目的:研究左归丸、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成脂诱导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雌性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80只再随机选取10只经双侧腰背部切口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作为假手术组,其余70只以相同切口切除双侧卵巢作为模型组,分别以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左归丸组(18.9 g·kg-1),右归丸组(20.52 g·kg-1),共同药组(15.12 g·kg-1),滋阴药组(12.96 g·kg-1),补阳药组(8.1 g·kg-1)和戊酸雌二醇片组(0.36 mg· kg-1)共9组,对BMSCs进行干预,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用油红O检测脂滴的形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LPL),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ABP4)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CAAT/enhaneer binding proteinβ,C/EBP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MSCs明显向脂肪细胞分化,PPARγ,LPL,FABP4 mRNA表达及C/EBPβ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右归丸及其拆方均可抑制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其中右归丸组可明显下调PPARγ,LPL,FABP4 mRNA,降低C/EBPβ的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左归丸、右归丸及其拆方均能抑制BMSCs的成脂分化,且右归丸抑制成脂分化的作用优于左归丸,以及补阳药及二者的共同药组.

  • 基于iTRAQ结合质谱技术的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大鼠BMSCs作用蛋白的探讨

    作者:郑景辉;黄龙坚;吴新正;刘锐;陈建军;莫云秋;朱志华;简维雄;刘吉勇

    目的:采用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作用蛋白.方法:SD大鼠按照每天31.08 g·kg-1给予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灌服,以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大鼠含药血清为空白对照,5d后取含药血清干预BMSCs,提取细胞的膜蛋白,运用液相色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筛选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鉴定出236个蛋白,差异蛋白62个,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有48个,表达下调的蛋白有14个;这些蛋白主要参与102种生物学过程,35种细胞组分,6种分子途径和3条信号转导通路,这些蛋白在3条信号转导通路上相互发生作用.结论:由结果推测处于差异蛋白功能交互网中交叉点位置的早老蛋白-1(presenilin-1),presenilin-2通过Notch信号通路,突触融合蛋白-4(syntaxin-4)通过可溶性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性的融合蛋白附着蛋白(SNARE)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2(MAPK12)通过MAPK信号通路在apr-YTF诱导BMSCs向心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左归丸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谭峰;樊巧玲;王明艳;李沐涵;尹鑫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左归丸水提液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传代扩增,采用倒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抗原鉴定其表面标志.将BMSCs分为对照组及不同浓度左归丸干预组,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左归丸水提液干预后BMSCs增殖的情况.结果: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获取的BMSCs形态以长梭形为主,呈集落样生长.体外培养的BMSCs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显示CD44,CD29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MT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相当于生药质量浓度2.5~4 g·L-1的左归丸水提液干预24 h后,干预组吸光度均明显增高(P<0.01),而与其他浓度相比1 g·L-1时左归丸水提液促进BMSCs增殖的作用强.结论:所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细胞表型表达和细胞形态上具备BMSC特征.左归丸水提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提高BMSCs的体外增殖能力.

  • 三七总皂苷、红景天苷、黄芪有效组分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作用研究

    作者:张宝霞;张金生;张阳阳;朱慧芳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红景天苷、黄芪有效组分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动员作用.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参考Olivette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活血组、益气组、益气活血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各组再随机按1,3,7,14,28 d时间点再进行分组.活血组8 mg· kg-1血塞通软胶囊、益气组5 mg·kg-1黄芪颗粒、益气活血组7 mg·kg-1诺迪康胶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ig,正常组不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ig,1次/d,共28 d.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液和骨髓中CD54,CD106,CD105,CD117阳性细胞百分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液和骨髓中干细胞因子(SCF)变化.结果:模型组外周血和骨髓中CD105,CD117,SCF从1d开始升高,14 d到高峰,其后外周血和骨髓中CD105,CD117,SCF含量降低;活血组、益气活血组、益气组外周血和骨髓中CD105,CD117,SCF含量上升优于模型组(P<0.05).活血组CD105,CD117,SCF上升优于益气活血组、益气组.模型组外周血和骨髓中CD54,CD106在1d到高峰,其后逐渐降低,活血组外周血中的CD54,CD106降低明显较模型组相比(P<0.05).益气组与模型组相比变化不明显,但活血化瘀方药降低CD54,CD106明显.结论:三七总皂苷、红景天疳、黄芪有效组分均有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用,但活血化瘀方药动员效果明显.

  • 加味丹参饮含药血清诱导BMSCs移植IRI大鼠对心肌bFGF的影响

    作者:吴若霞;汪云鑫;陈辉;杨艳红;侯杏;黄政德

    目的:观察加味丹参饮(JWDSY)含药血清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后,对心肌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90,CD34,CD45.传至P3代时,用JWDSY含药血清诱导3d.建立大鼠心肌IRI造模,在心肌梗死区边缘移植血清诱导的细胞悬液.3,7,14 d后,取心肌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bFGF表达.结果:JWDSY血清组bFGF的积分吸光度(IA)在3,7,14d后分别升高至5 758.18±465.17,6 589.61±432.89,8 015.62±366.34;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逐渐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WDSY血清诱导的BMSCs移植于IRI大鼠心梗区边缘后,可以改善心肌组织的病理学形态,增加心肌细胞bFGF蛋白表达,提示JWDSY含药血清诱导的BMSCs对IRI大鼠的心肌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配比浓度对兔软骨缺损的影响

    作者:杜刚;李林;张波;唐俊;韦程寿;黄克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不同的配比浓度对兔软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PRP组(3%)、BMSCs组(1×106/mL)、不同配比浓度的PRP+ BMSCs联合组(1∶5,2∶5,3∶5).建立兔软骨损伤模型,术后第2周靶侧肌肉注射不同配比浓度的PRP与BMSCs,每周1次,连续给药4周.采用Masson's三色染色法,观察关节软骨缺损情况;采用Pineada法进行关节软骨组织学半定量计分,并通过观察患兔术膝切口,了解术后愈合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不同配比浓度的PRP与BMSCs联合组中的关节软骨半定量分值均减少(P<0.05).不同配比浓度的PRP与BMSCs联合组中,关节软骨半定量分值随PRP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关节软骨半定量分值与PRP值呈现线性关系,其中PRP与BMSCs配比浓度为3∶5的效果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RP,BMSCs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骨组织恢复;关节软骨缺损恢复程度与PRP浓度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 左、右归丸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中TGF-β1mRNA的影响

    作者:宋囡;何文智;王智民;任艳玲

    目的:研究左、右归丸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左归丸(ZGW)、右归丸(YGW)、阳性对照药戊酸雌二醇片(estradiol valerate tablets,EVT)和蒸馏水给大鼠灌胃,各组灌胃剂量分别为18.9,20.52 g·kg-1,0.36 mg· kg-,1.0 mL·kg-1,日2次,于第4天给药2h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56℃水浴灭活30 min后,大鼠含药血清制备完成.再配制10%各组含药血清的α-MEM分别加入诱导剂(YDJ)(10-7mol· L-1地塞米松、50μmol· L-维生素C、10 mmol·L-1β-甘油磷酸钠)与单纯诱导剂组共5组对BMSCs(1×105/L)进行干预9d,用Westernblot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Ⅰ型胶原(type Ⅰ collagen,COL Ⅰ)蛋白表达,用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1)mRNA表达.结果:Control组比较:ZGW+ YDJ组、YGW+ YDJ组、EVT+ YDJ组均可促进BMSCs的ALP,COLⅠ蛋白的表达,上调BMSCs TGF-β1 mRNA表达(P<0.05);与YDJ组比较:ZGW+ YDJ组、YGW+ YDJ组可促进BMSCs的ALP,COL Ⅰ蛋白的表达,上调BMSCs TGF-β1mRNA表达(P<0.05);且ZGW+ YDJ组优于YGW+ YDJ组(P<0.05).结论:左、右归丸含药血清能协同诱导剂促进BMSCs成骨分化,且左归丸组更为有效,表明中医“滋肾阴”对BMSCs的成骨诱导更为有效.

  • 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研究进展

    作者:虎喜成;刘敬霞;刘会贤;任非非

    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中近10年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中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样细胞、分化”和“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neural cells,differentiation”,检索式分别为“并”和“and”.共检索到中文文献630篇,英文文献363篇,根据文献筛选标准剔除重复及不规范的文献,共纳入39篇文献.发现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研究以中药复方制剂、单味中药、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的内容为多,这表明目前此方面研究为热点.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作用机制的解释更符合现代医学药理理论,而且更易结合并体现现代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运用.用现代医学药理实验方法与技术研究中药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同时,应当深化并体现传统中医药学药性法则、中药炮制方法、辨证论治理论等特色.为用中药作为诱导剂来防治缺血性脑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扎里奴思方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突触结构可塑性的影响

    作者:刘敬霞;任非非;刘会贤;俞维;黑长春;刘洋;虎喜成

    目的:观察扎里奴思方(扎方)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突触结构可塑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扎方组、移植组和联合组;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体外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及扩增BMSCs;大鼠灌胃给药(14.6 g·kg-1 ·d-1),BMSCs悬浮液经颈内动脉移植入脑;移植后1,3,7,14 d取材,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突触素(SYN),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突触结构完整,前后膜轮廓及突触间隙清晰,可见多个突触小泡,均匀分布,模型各组突触数量减少,结构破坏,突触间隙模糊,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扎方组突触数量增多,结构接近正常,可见凹型及U型突触,3,7,14 d组突触小泡增多,14 d组突触间隙增宽.移植组突触超微结构变化与扎方组大致相同.联合组突触损伤明显减轻,突触数量增多,7,14d可见多个凹型突触,突触小泡明显增多.模型各组SYN及PSD-95较假手术组减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各组及扎方、移植各7d组SYN表达增高(P<0.01),扎方、移植各3,7,14 d组及联合各组PSD-95表达增高(P<0.01);与移植组比较,联合各组SYN,PSD-95表达增高(P<0.01,P<0.05),扎方3d组PSD-95表达减低(P<0.01);扎方与联合组比较,联合各组SYN,PSD-95表达增高(P<0.01);同组间比较,模型、扎方、移植及联合各3d组SYN表达较其他组减低(P<0.01),各7d组PSD-95表达达高峰(P<0.01),各14 d组PSD表达较3d组增高(P<0.01,P<0.05),扎方及移植各14 d组SYN表达较7d组减低(P<0.01).结论:扎方可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MSCs移植后神经元突触结构可塑性,以二者联合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干预损伤后SYN,PSD-95的动态表达有关.

5677 条记录 3/284 页 « 12345678...28328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