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酚酸B对内皮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心脏移植后增殖状况的影响

    作者:赵桂峰;范英昌;姜希娟

    目的 通过丹酚酸B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混合后对心肌梗死大鼠进行心脏移植,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培养、纯化EPCs与BMSCs;免疫细胞化学法(CD34、CD133、CD44)分别鉴定2种细胞.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丹酚酸B佳药物浓度(8μg/mL)预处理EPCs,并以不同比例与BMSCs混合(EPCs/BMSCs分别为1∶1、2∶1、4∶1和8∶1),手术移植至心肌梗死区.HE和N-BT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19.60%±3.23%)比较,各细胞移植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4∶1组(11.37%±2.18%)和8∶1组(9.23%±2.35%)效果明显(P<0.05).与模型组[(5.17±2.31)个/高倍视野]比较,各细胞移植组Ki-67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多(P<0.05),其中8∶1组阳性细胞数[(15.00±3.16)个/高倍视野]明显高于其他细胞移植组(P<0.05).结论 丹酚酸B预处理的EPCs联合BMSCs进行心脏移植,能够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提高BMSCs在梗死用边和缺血局部的增殖.并且随着EPCs移植比例的增加,梗死面积逐渐减少,增殖表达逐渐增强.

  • 不同浓度麝香酮对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迁移的影响

    作者:谢兴文;侯费祎;李宁;李盛华;宋敏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麝香酮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rn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在体内迁移的影响,以期筛选出佳的治疗剂量.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采用牙科钻营造颅骨缺损的大鼠模型;利用贴壁筛选法提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并加入含有终浓度为10μmol/L BrdU进行标记,待细胞融合至于80%时,利用胰酶消化,配置成细胞密度为1×109cells/L细胞混悬液,然后通过尾静脉注入颅骨缺损的大鼠体内,回植后分别采用高(16.8μL/100 g)、中(8.4μL/100 g)、低(4.2μL/100 g)剂量的麝香酮灌服实验大鼠,空白组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14d后取出颅骨,固定,脱钙,做免疫组化后,荧光显微镜下,计数BrdU阳性细胞.结果 利用免疫组化处理后,进行灰度分析,麝香酮低、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麝香酮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酮具有促进外源性干细胞在体内的迁移作用,以中、低浓度麝香酮效果较好.

  • 氧化苦参碱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柴宁莉;徐世平;万军;吴本俨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SCs组、OM组及OM-MSCs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复制CCl4诱导的HF模型.造模成功后,MSCs组尾静脉注射MSCs 5×106个/只,1次/周;OM组肌肉注射OM 50 mg/kg,3次/周;OM-MSCs联合治疗组肌肉注射OM 50mg/kg,3次/周,尾静脉注射MSCs 5×106个/只,1次/周.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共给药8周.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水平,利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肝脏病理损伤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8周末OM组、MSCs组及OM+MSCs联合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OM+MSCs联合治疗组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低于OM组及MSCs组(P<0.05).(2)与模型组比较,OM组、MSCs组及OM+ MSCs联合治疗组的肝损伤减轻、细胞外基质沉积面积显著减少(P<0.05),且OM+MSCs联合治疗组较OM组、MSCs组更为显著(P<0.05).(3)与模型组比较,MSCs组、OM+MSCs联合治疗组血清中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后两组比较,后者升高更为显著(P<0.05);OM治疗组IL-4水平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OM组、MSCs组及OM+MSCs联合治疗组的血清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OM+ MSCs联合治疗组IL-10的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5).(5)双光子显微镜显示MSCs注射至大鼠体内后未在肝脏定植,OM也未增加MSCs在肝脏的定植.结论 OM可协同MSCs减轻CCl4诱导的HF,这可能与增加血清中IL-4和IL-10水平有关.

  • 淫羊藿总黄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BMP-2/RunX2/OSX通路的影响

    作者:梁广胜;陈伟才;殷嫦嫦;殷明;曹雪琴

    目的 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BMP-2/RunX2/OSX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第3代BMSCs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及抑制剂组,对照组细胞予0.2%二甲基亚砜加OS液加DMEM/F12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加入20 μg/mL淫羊藿总黄酮进行干预,抑制剂组予20 μg/mL淫羊藿总黄酮加1μg/mL NOGGIN重组蛋白干预,9天后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法染色并观察钙结节密度,RT-PCR法检测成骨相关蛋白(Ⅰ型胶原、骨钙蛋白及骨桥蛋白)及B MP-2/RunX2/OSX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转录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经定向成骨诱导后BMSCs ALP活性增强,钙结节密度显著增大,Ⅰ型胶原、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表达量增加,成骨相关转录因子BMP-2、RunX2和OSX的表达量亦增加(P<0.05).与实验组比较,抑制剂组BMSCs ALP活性降低(P<0.05),钙结节密度降低,Ⅰ型胶原、骨钙蛋白及骨桥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20 μg/mL淫羊藿总黄酮能通过BMP-2/RunX2/OSX信号通路促进BM-SCs定向成骨分化的进程.

  • 淫羊藿苷促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傅淑平;杨丽;洪浩;偶晨;张荣华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促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特点.方法 (1)采用机械分离及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氨基安替吡啉测酚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在第3、6、9、12、15、18、21天对细胞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影响,采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浓度组BMSCs矿化情况,观察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促B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2)将BMSC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成骨诱导组及淫羊藿苷组(0.5 μg/mL),在培养第7、14、21天检测各组细胞上清ALP活性,并于第14及21天分别检测各组细胞ALP阳性染色率与矿化结节数,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3个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中核心结合蛋白因子(Runt-related transcripition factor-2,Runx2)及骨钙素(Osteocalc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 0.05~5.0 μg/mL淫羊藿苷均可明显提高细胞上清液中ALP活性,其中0.2~2.0 μg/mL浓度组细胞结节数亦明显增加(P<0.01).(2)淫羊藿苷促BMSCs骨向分化时,Runx2 mRNA表达水平及ALP活性均先升后降;Osteocalcin mRNA表达水平则持续上升(P<0.01);与成骨诱导组比较,作用14天后,淫羊藿苷组ALP活性及ALP阳性染色率均明显提高(P <0.05,P<0.01).结论 淫羊藿苷通过上调Runx2基因的表达,促使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通过增加细胞ALP分泌及Osteocalcin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矿化的发生,从而促使新生成骨细胞的成熟.

  • 低氧环境下黄芪甲苷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因子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继宏;贾佳;路娟;王秋萍;赵静苗;金华;靳利梅;赵翊;李金娟

    目的 观察在低氧环境下,黄芪甲苷能否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提高BMSCs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分化后的血管内皮样细胞的功能.方法 将人BMSCs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人BMSCs培养)、VEGF组(含VEGF载体的腺病毒的完全培养基加入人BMSCs)、黄芪甲苷组(含黄芪甲苷粉剂加入人BMSCs)和联合诱导组(含黄芪甲苷粉剂和VEGF载体的腺病毒的完全培养基加入人BMSCs),5% O2干预2周,对分化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CD31和CD105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因子的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素(ET)和前列环素(PGI)的表达.结果 (1)2周后,镜下观察对照组与黄芪甲苷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VEGF组和联合诱导组细胞似铺路石子样生长.(2)流式结果显示,对照组与黄芪甲苷组细胞不表达CD31,高表达CD105;VEGF组和联合诱导组细胞高表达CD31,低表达CD105,且VEGF组CD31表达高于联合诱导组(P<0.05),而CD105低于联合诱导组(P<0.05).(3) ELISA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的VEGF及eNOS因子表达均增高(均P<0.05),且大小顺序为VEGF组>联合诱导组>黄芪甲苷组.(4)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ET水平均升高(P<0.05),PGI表达量均降低(P<0.05);且联合诱导组ET蛋白表达水平高,VEGF组PGI表达量低.结论 在低氧环境下,黄芪甲苷促进人BMSCs分泌VEGF相关因子;黄芪甲苷联合VEGF可以促进VEGF诱导分化后的血管内皮样细胞分泌ET.

  • 左归丸对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凌霄;王芳;郭敦明;张缪佳;张前德;谈文峰

    目的 观察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MSCs增殖、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MSCs,体外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诱导同时分别以高(57 g/kg)、中(28.5 g/kg)、低(9.5 g/kg)浓度左归丸含药血清及大鼠空白血清刺激细胞.CCK-8法检测各组对MSCs增殖的影响.将第3代MSCs分为空白对照组(加入大鼠空白血清)、诱导对照组(加入诱导液及大鼠空白血清)及左归丸含药血清组(加入诱导液及中浓度左归丸含药血清),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检测诱导分化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左归丸含药血清均能促进MSCs增殖(P<0.05),其中以中浓度组为明显(P<0.05).诱导第21天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诱导对照组和左归丸含药血清组MSCs中均可见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其中左归丸含药血清组中Ⅱ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对照组.Real-timePCR结果显示,诱导第21天左归丸含药血清组蛋白多糖mRNA相对表达定量分别约是第7、14天表达量的16倍和3倍(P<0.05),并明显高于同期诱导对照组(P<0.05).结论 左归丸含药血清能促进MSCs增殖、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基因表达,可能是其软骨保护作用的分子基础之一.

  • 川芎嗪上调MMP-2、MMP-9表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

    作者:王俊;曲铁兵;储利胜;李琳;任翠翠;孙斯琪;方燕

    目的 体外研究川芎嗪(Ligustrazine)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迁移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9,MMP-2、9)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阳性抗原(CD29和CD90)及阴性抗原(CD34和CD45),鉴定BMSCs纯度;将BMSCs分成对照组,川芎嗪25、50、100μmol/L组和GM6001组(100μmol/L川芎嗪加MMPs抑制剂GM6001);川芎嗪处理24 h,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速度;Western blot检测BMSCs的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 第3代BMSCs生长良好、形态均一,BMSCs阳性抗原CD29、CD90表达率分别为96.9%、97.3%,阴性抗原CD34、CD45表达率分别为0.2%、3.0%.与对照组比较,川芎嗪各剂量组迁移的细胞数量、细胞侵袭相对距离增加,BMSCs的MMP-2和MMP-9蛋白表达升高(P <0.05,P<0.01).与川芎嗪100 μmol/L组比较,川芎嗪25、50μmol/L组和GM6001组迁移的细胞数量、细胞侵袭相对距离减少(P<0.01);川芎嗪25、50 μmol/L组MMP-2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川芎嗪能在体外促进BMSCs的迁移,作用机制与其上调MMP-2、MMP-9蛋白表达有关.

  •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及健骨二仙丸含药血清对BMSCs成脂、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影响

    作者:程志安;韩凌;危建安;孙静;段晓栋

    目的 研究补肾方药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 MSCs)来源的前脂肪细胞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用经典化学方法诱导BMSCs为前脂肪细胞,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和健骨二仙丸含药血清(含量浓度均为10%,分别代表补肾阴、补肾阳和补肾填精方药),干预前脂肪细胞成骨分化过程;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real time qPCR),分别于第6、12和18天,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ALP、BGP、BMP2、BMP4、SPP1和IGF1 mRNA,及成脂分化相关基因LPL、FABP4和PPARγ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对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与对照组比较,第6天各组基因表达无显著变化(2.0 >Ratio >0.5);第1 2天,金匮肾气丸组IGF1和RUNX2mRNA表达升高较为显著,相对表达量(Ratio)分别为2.97和1.81;第1 8天,各组IGF1 m RNA表达均显著上升,六味地黄丸组、金匮肾气丸组和健骨二仙丸组Ratio值分别为3.74、12.60和8.35;各组SPP1 mRNA表达也显著升高,Ratio值分别为2.94、3.18和2.62.对于成脂分化相关基因,第6天,六味地黄丸组和金匮肾气丸组FABP4 mRNA表达显著下降(Ratio分别为0.47和0.40),其他基因表达均下调,但不显著;第12天和第18天,成脂分化基因表达变化均无显著变化(2.0 >Ratio >0.5).结论 成骨分化相关基因在补肾方药作用较晚时间出现表达上调的变化,而成脂分化相关基因在补肾方药作用较早时间即出现表达下调的改变,并且提示补肾阳法促进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作用更为显著.

  • 人参皂苷Rg1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作者:邬伟;杨景全;何志勇;王小同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 移植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7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侧穹窿海马伞(hipp-ocampal fimbria-farnix,FF)切断模型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除不切断FF以外,其他操作同模型组),人参皂苷Rg1治疗组(Rg1组:造模后2周给予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1,每天1次,共4周),BMSCs移植治疗组(BMSCs组:造模后2周,每只大鼠接受1×106个BMSCs治疗).人参皂苷Rg1联合BMSCs治疗组(联合组:人参皂苷Rg1在BMSCs移植治疗同时给药).采用Morris 水迷宫检测各组动物逃避潜伏期(s),RT-PCR检测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结果 双侧FF切断术后6周,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提示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改善;联合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NGF mRNA 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29.95±2.03、1.13±0.15,BMSCs组分别为44.36±1.43、0.78±0.09,联合组优于BMSCs组(P<0.05).结论 人参皂苷Rg1能够加强BMSCs移植治疗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人参皂苷Rg1上调BMSCs植入痴呆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NGF的表达有关.

  • 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对氯化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遗传稳定性变化的影响

    作者:刘永琦;张齐;李静雅;达瑞;骆亚莉;苏韫;伍志伟;颜春鲁;聂蕾

    目的 探讨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对氯化镉(CdCl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及遗传稳定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核实验、染色体分析、流式细胞术观察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对化学毒性物质CdCl2诱导BMSCs增殖、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与CdCl2组比较,不同分子量段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在浓度为0.8 g/L对CdCl2诱导的BMSCs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CdCl2组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及凋亡率均明显增高(P<0.05);与CdCl2组比较,不同分子量段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对CdCl2诱导的BMSCs微核率、染色畸变率及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BMSCs微核率及染色畸变率以10 000分子量以下组降低为明显(P<0.05),凋亡率以10 000~200 000分子量组下降明显(P <0.05).结论 熟地提取物可以减少CdCl2诱导BMSCs的凋亡率,降低BMSCs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组织动态分布的实验研究

    作者:邹杰;徐立然;王学超;赵会茹

    目的 研究雄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尾静脉移植到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雌性大鼠后,在CAAN肾脏的分布路线和增殖规律.方法 取出雄性Wistar大鼠双侧股骨,制成骨髓单细胞悬液后,培养、纯化并鉴定为MSCs.将60只雌性CAAN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1)MSCs移植组(n=50);(2)假移植组(n=10).MSCs移植组经尾静脉输入MSCs,分别在此后第6 h、48 h、10天、30天、60天各时间点随机处死10只大鼠;假移植组于经尾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后30天处死10只大鼠,取肾脏组织.应用SRY基因荧光原位杂交(SRY FISH)和SRY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SRY PCR)技术检测各时间点MSCs在肾脏的分布和数量变化.结果 MSCs移植后第6、48 h,MSCs主要分布在肾小球毛细血管中,MSCs移植后第10、30、60天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中MSCs数目逐渐减少,肾间质逐渐增多并终趋于稳态;肾小管MSC呈现稳定的增加态势.MSCs移植后第30、60天肾间质可见MSCs集落分布,MSCs增殖速度逐渐减慢,肾小管MSCs稳定增加.结论 雄性大鼠MSCs沿毛细血管、肾间质、肾小管这一路线向CAAN雌性大鼠肾脏迁徙分布.MSCs可在CAAN肾脏以长期定居、增殖.

  • 中医药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建;袁涛;马勇;王培民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股骨头血供减少、骨细胞变性导致骨的活性成分死亡的病理过程,80%的患者在1~4年内进展为股骨头塌陷,终因股骨头变形、毁损、髋关节剧烈疼痛而不得不行人工关节置换术[1].随着激素在临床不规范应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表现出逐渐增多趋势,现已占非创伤性股头坏死首位[2].中医学在该病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一定疗效.近年来,随着干细胞工程的进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逐渐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现将近几年来有关中医药及BMSCs移植防治股骨头坏死的文献综述如下.

  • 丹酚酸B预处理内皮祖细胞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对心肌早期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谭俊珍;李庆雯;南亚昀;范英昌

    目的 探讨丹酚酸B预处理内皮祖细胞(EPCs)联合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于梗死心肌对BMSc分化过程中早期基因Nkx2.5、GATA-4 mRNA表达的影响,从而找出能够使两种细胞达到佳协同作用的移植方法.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BMSc、EPCs,将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制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在梗死心肌处植入BMSc和丹酚酸B预处理的不同浓度EPCs或DMEM培养液.移植后4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丹酚酸B预处理的EPCs在BMSc分化过程中对心肌早期基因Nkx2.5和GATA-4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细胞移植组Nkx2.5及GATA-4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P<0.05);各细胞移植组之间,EPCs含量高(EPCs:BMSc为8:1组)的移植组Nkx2.5(2.654±0.606)、GATA4 mRNA(1.573±0.372)表达增加更明显.结论 BMSc在心肌微环境可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其分化情况与其内环境改善程度有关.

  • 淫羊藿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诱导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昊;查振刚;姚平;熊高鑫;郇松玮;束志勇

    目的 通过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和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并观察其促BMSCs骨向分化过程中对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分析可能的作用途径,为阐释其防治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理提供实验依据,并为以TGF-β1,、BMP-2作为筛选防治OP药物进行实验研究.方法 以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确定干预药物不同浓度梯度中佳促BMSCs骨向分化剂量;分组实验,通过检测诱导分化过程中ALP和钙化结节等指标的表达,来观察其对BMSCs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骨向分化过程中TGF-β1、BMP-2的表达.结果 (1)ICA佳促BMSCs骨向分化浓度为1×10-9mol/L.ICA 10-9组能促进成骨指标的表达和TGF-β1和BMP-2分泌增加;(2)能促BMSCs骨向分化能力的ICA各诱导组均伴随TGF-β1和BMP-2分泌增加.结论 ICA能促进BMSCs骨向分化;在BMSCs骨向分化过程中,上调TGFβ1、BMP-2的表达量可能是各干预药物促进B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 兔BMSCs体外培养及诱导为成骨细胞的研究

    作者:秦桂美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表现为较强的增殖能力和向多种间充质细胞分化的潜能.成骨细胞是骨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在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特别对构建用于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来说尤其重要,但成骨分化的调控机制和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清脑灵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

    作者:王金良;包斯琴;彭致远;王岩;张莉莉;孙占山;戴志杰

    目的:观察清脑灵煎剂是否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方法:将21只四周SD大鼠依照随机性原则分成三组,即空白对照组、β-巯基乙醇组以及清脑灵组,各组均为7只.通过贴壁法分离获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清脑灵组用浓度为l mg/mL的清脑灵煎剂诱导MSCs,而β-巯基乙醇组则使用β-巯基乙醇诱导MSCs,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分别于5h、12h、1d、3d、7d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被诱导细胞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MSCs不表达CD11b、CD45,诱导后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示Nestin阳性细胞、NSE阳性细胞和GFAP阴性细胞.结论:清脑灵能诱导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

  • 活血化瘀法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衰老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梅梅;张金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抗衰老研究机制。方法:通过文献从中医“化瘀生新”等理论出发,总结活血化瘀法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衰老的机制。结果:揭示活血化瘀法可调控已衰老的干细胞功能修复并促进干细胞再生分化。结论:明确“化瘀生新法”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修复和再生以延缓衰老。

  • 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瘀阻证病机

    作者:李勇华;郑景辉;袁肇凯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病理为心血瘀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能改善缺血心肌功能,可以从MSCs移植探讨AMI心血瘀阻证的病机.在探讨的必要性、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中药干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思路的分析.

  • 左归丸、右归丸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

    作者:吴琼;孙千惠;任艳玲;葛心慈

    对自噬产生的生理病理机制及中医学阴阳理论进行相关理论分析,探讨细胞自噬的阴阳关系,认为细胞自噬的平衡与阴阳平衡相似.浅析左归丸与右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相关理论,并将其可能的机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相联系,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细胞层面的新研究方向.

5677 条记录 7/284 页 « 12...45678910...28328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