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理语言及穴位刺激和胃电起搏协同改善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电紊乱

    作者:陈英;杨春敏;范勤;杜斌;唐合兰;张洪领;贾敏;于妍

    目的 研究心理语言及穴位刺激和胃电起搏(CTPAG)同步协同治疗方法改善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胃电紊乱.方法 门诊选取80例难治性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药物组(38例)和CTPAG组(42例),比较两组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胃电参数中的差异.结果 与口服药物组比较,CTPAG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下降,疗效显著率明显升高;正常胃电节律明显增加,胃电紊乱百分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AG可通过改善胃电节律紊乱的途径来治疗难治性FD,其疗效肯定、并且优于常规口服药物,是FD非药物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 体外胃电起搏反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实验与临床研究

    作者:李旭;李心元;荣道健

    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的病因,体外胃电起搏反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免胃排空障碍动物模型及42例胃食管反流患儿进行体外胃电起搏反馈治疗,选择胃电图参数及胃排空率变化为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确定胃食管反流患儿的主要病因是胃排空障碍,蠕动节律紊乱,胃幽门窦十二指肠蠕动不协调;胃电起搏反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排空增快,胃排空率增加(78.8±6.2%,P<0.05),半排时间缩短(54.2±9.3 min,P<0.05),胃生物电节律趋于正常(餐前75.4±18.7次/min,餐后81.5±17.7次/min),治疗后患儿餐前、餐后的主功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增加(2 197±2 233,2 448±2 136,P<0.05);兔动物模型起搏治疗后胃排空率增加(70.1±6.2%,P<0.05),半排时间缩短(105.2±16.3 min,P<0.05).结论:胃电起搏可使胃节律紊乱正常化,促进胃排空,恢复胃幽门窦十二指肠的协调蠕动,是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的有效方法.

  • 术后胃瘫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广华;叶锦宁;王昭;何裕隆

    术后胃瘫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对胃正常生理运动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指导术后胃瘫的治疗.很多机制参与术后胃瘫的发生发展,如神经-化学因素、炎症反应、阿片类麻醉药物、部分胃切除、补液过多、低血压和缩血管药物等等.术后胃瘫治疗应采取综合性的治疗,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一系列预防性措施.针对性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目前新的治疗方法如内镜下内毒素及支架治疗、胃电起搏治疗的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腔镜下幽门成形术可用来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胃瘫.而以经口内镜下胃幽门肌切开术(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pyloromyotomy,G-POEM)为代表的微创治疗在难治性胃瘫中的作用日益受到推崇.

  • 数字化音乐胃电起搏治疗顽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冉亚梅;林玲;何雨芩;陈强;纪雷;郎秀琼;黄智勇;杨敏

    目的 观察数字化音乐胃电起搏治疗顽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罗马Ⅲ标准及胃食管反流病的蒙特利尔共识意见,选取顽固性FD重叠NERD患者50例.采用数字化音乐胃电起搏进行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45min,15d为1疗程.应用临床症状积分评估治疗前与治疗15d后的临床疗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5d后患者上腹痛、上腹胀满、早饱、嗳气、呃逆、恶心、烧心、反酸(昼)、反酸(夜)、厌食、睡眠等11大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59.0%(100.0%)、59.3%(96.3%)、47.0%(94.1%)、61.3%(96.8%)、86.7%(100.0%)、80.0%(100.0%)、64.3%(92.9%)、73.7%(89.5%)、64.3%(85.7%)、90.0%(90.0%)、36.7%(93.3%),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4.4%,总显效率为65.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5d后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SCL90评分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数字化音乐胃电起搏治疗顽固性FD重叠NERD有显著疗效,有望成为此类疾病治疗的新选择.

  • 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仪治疗GERD的疗效观察

    作者:罗丹萍;蔡洁毅;叶小研;宋海泳;谢文瑞

    目的:探讨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仪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抑酸治疗,观察组在抑酸治疗基础上联合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仪治疗.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对比,症状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仪对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疗效.

  • 胃电起搏在胰高糖素诱发胃电紊乱中的作用

    作者:程国璋;王承棓;秦新裕

    目的:研究胰高糖索可否诱发胃电紊乱和胃排空延缓以及胃电起搏能否纠正此种胃肠道动力紊乱.方法:实验分成4组,每组4条犬,其中3条犬重复实验1次,故每组实验次数7犬次.(1)对照组,静注1.5 ml生理盐水.(2)胰高糖素组,静注1.5ml胰高糖素(20μg/kg).(3)胃电起搏组,胃电起搏选用电流为2~6mA,时间100ms,频率为该犬基础起搏电位频率的1.1~1.2倍.(4)胰高糖素+胃电起搏组.结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无胃电紊乱发生.胰高糖素组胃电紊乱的发生率增加,为11.3%±5.88%,P<0.01.胃电起搏组胃电紊乱发生率低(0.79%±0.15%,P<0.01).对照组胃半排时间为12.59±6.56min,胰高糖素组半排时间延长,为63.84±42.52min(P<0.05),加用胃电起搏后缩短到28.07±11.38min(P<0.05).单纯胃电起搏也能加速胃的半排时间(7.57±3.78min,P<0.01).结论:胰高糖素可用于诱发胃电紊乱并延迟胃排空,胃电起搏能有效地抑制胰高糖素引起的胃电紊乱和胃排空延迟.

  • 胃瘫治疗的进展

    作者:王志刚;刘凤林;秦新裕

    胃瘫可由多种基础疾患引起,如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中枢病变等。胃瘫的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到目前为止,胃瘫的治疗主要依赖促胃动力药物。近年来,随着对胃瘫发生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促胃动力药物相继问世,并对该类药物的使用指征和副作用不断重新评价;针灸、外科手术、胃电起搏等治疗措施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对胃瘫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手段,显示出乐观的研究前景。本文就胃瘫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胃电起搏治疗胃动力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郑雄;李健;王秀玲;陈秋夏

    背景:胃电起搏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一项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新方法,其疗效尚不明确.目的:观察胃电起搏治疗对胃动力障碍患者胃肌电活动和症状的影响,以评估其对胃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对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行胃电起搏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胃电图检查和症状评估.结果:胃电起搏治疗后,患者的餐前正常胃电慢波百分比(46.9%±21.6%)与治疗前(41.9%±16.9%)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餐后正常胃电慢波百分比(78.7%±16.6%)则显著高于治疗前(57.5%±28.6%,P<0.01);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亦明显改善.结论:胃电起搏治疗能在短期内改善胃动力障碍患者的胃电节律紊乱和症状.

  • 胃电起搏与胃轻瘫

    作者:王静;侯晓华

    有关胃电刺激治疗胃轻瘫的研究已近十年.随着可置入式刺激装置和电极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胃电刺激研究中所取得的可喜结果,胃电起搏(gastric electric stimulation,GES)日益受到研究者和临床医师的关注.在已有的许多以人和狗为对象的研究中[1-16]观察了胃电起博对胃动力、胃排空和胃肠道症状的影响,尽管其结果还存在争议,但胃电起博为胃轻瘫和上消化道症状的治疗开创了新的途径.

  • 数字化音乐胃电起搏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焦虑抑郁状态和食管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冉亚梅;湛斌;林玲;郎秀琼;何雨芩;何燕;杨敏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部分患者对常规4~8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应不佳。目的:观察数字化音乐胃电起搏对难治性 GERD 患者临床症状、焦虑抑郁状态和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难治性 GERD 患者53例,诊断符合 GERD 蒙特利尔全球共识定义。予患者数字化音乐胃电起搏治疗15 d,治疗前后行临床症状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食管动力学特征评估。结果:经治疗15 d 后,患者烧心、反酸(昼)、反酸(夜)、上腹痛、恶心、睡眠障碍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01)。治疗前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治疗后HAMA、MAMD 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 LESP)、食管远端波波幅、蠕动波持续时间、蠕动波起始速度、远端收缩积分均显著增高(P <0.05)。结论:数字化音乐胃电起搏对难治性 GERD 有良好的疗效,可提高 LESP,改善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焦虑抑郁状态,可能成为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非药物治疗的新选择。

  • 辣椒素阻断迷走神经后胃电起搏诱导大鼠脑c-fos表达研究

    作者:王静;杨斌;梁列新;李国华;钱伟;侯晓华

    目的以c-fos表达为观察指标,探讨迷走神经是否参与外源性胃电起搏调控胃肌电慢波活动.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分为手术对照组、胃电起搏组、辣椒素对照组和辣椒素胃电起搏组.电起搏组均给予电刺激,以控制慢波为准,持续刺激1 h.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c-fos在中枢延髓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V)中的表达.结果胃电起搏组NTS中c-fos阳性细胞数(75.00±9.03)明显高于辣椒素胃电起搏组(19.40±5.50),P<0.01;辣椒素胃电起搏组NTS中c-fos阳性细胞数与辣椒素对照组(14.00±3.39)和手术对照组(11.80±2.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电起搏组DMV中c-fos阳性细胞数(35.00±6.28)明显高于辣椒素胃电起搏组(13.80±4.21),P<0.01;辣椒素胃电起搏组DMV中c-fos阳性细胞数与辣椒素对照组(9.20±2.38)和手术对照组(8.20±2. 1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胃电起搏可调控胃肌电慢波活动,迷走神经可能参与这种调控作用.

  • P物质能神经在胃起搏调控胃慢波活动中的作用

    作者:余跃;殷光甫;钱伟;侯晓华

    研究表明低频胃电起搏/胃电刺激(gastric electrical pacing/stimulation,GES)能使胃节律紊乱恢复正常、控制胃慢波、促进胃排空[1].P物质(substance P,SP)是支配胃肠道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研究已表明胃肌间神经丛参与了胃慢波活动的调控.本研究旨在探讨它们在胃起搏机制中的作用.

  • 毒蕈碱类受体参与胃起搏并调控胃慢波活动

    作者:余跃;殷光甫;钱伟;侯晓华

    有研究表明,低频胃电起搏/刺激(gastric electrical pacing/stimulation,GES)能使胃节律紊乱恢复正常、促进胃排空[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哺乳动物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毒蕈碱类受体广泛分布于胃肠道.有研究表明,胃肌间神经丛参与胃慢波活动的调控.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胃起搏促进胃肌间神经丛内Ach的释放[1].

  • 胃起搏对胃窦主要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的影响

    作者:余跃;殷光甫;钱伟;侯晓华

    研究表明,低频胃电起搏、胃电刺激能使胃节律紊乱恢复正常、控制胃慢波、促进胃排空[1].乙酰胆碱(Ach)、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一氧化氮(NO)是参与胃肠运动的几种主要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研究已表明胃肌间神经丛参与胃慢波活动的调控,但目前国内外鲜见有关胃起搏对肠神经系统(ENS)影响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它们在胃起搏机制中的作用.

  • 胃电起搏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电节律异常和胃排空延迟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劲松;乔娴;侯晓华;陈建德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无反应.胃电起搏是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新方法,本实验拟研究胃电起搏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排空的影响.

  • 复方消化酶联合胃电起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作者:杨琰;余跃;王志红;石振旺;陈军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胃电起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前后胃电图的分析,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活动的变化特点,探讨复方消化酶联合胃电起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胃镜检查、腹部CT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其中20例未经任何治疗(A组),20例单用复方消化酶治疗4周(B组),另20例经复方消化酶联合胃电起搏治疗4周(C组);选择正常者20例做对照组(D组),分别进行常规胃电图检测,对各组胃电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较D组增高,慢波频率、餐后餐前功率百分比、慢波幅值、反应面积较D组的小,且有明显差异(P<0.05).B组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较A组的降低,慢波频率、餐后餐前功率百分比、慢波幅值、反应面积较A组的高,且有明显差异(P<0.05).C组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较B组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低(P<0.05),慢波频率、餐后餐前功率百分比、慢波幅值、反应面积较B组的高,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通过分析复方消化酶联合胃电起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前后胃电活动的变化,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电节律的改变,探讨复方消化酶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意义.

  • 胃电起搏治疗胃动力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郑雄;李健;王秀玲;陈秋夏

    目的:通过观察胃动力障碍患者胃电起搏治疗前后症状及胃电节律变化情况,以评估胃电起搏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行胃电起搏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估及胃电图测定.结果: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有明显的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紊乱,经胃电起搏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90.05%;治疗前后餐前正常慢波节律分别为(41.9±16.9)%和(46.9±21.6)%(P>0.05),治疗前后餐后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分别为(57.5±28.6)%和(78.7±16.6)%(P<0.05).结论:胃电起搏治疗短期内能改善胃动力障碍患者的症状和胃电节律紊乱.

  • 突触在胃起搏调控胃慢波活动中的作用

    作者:陈军;余跃;杨琰;高显奎;王巧民

    目的 研究胃窦肌间神经丛中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分布及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突触素在胃起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手术建立Wistar大鼠胃起搏模型(近远端胃各缝制一对电极),分为起搏组(GES 组,n=10)和对照组(n=6).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GES组和对照组胃窦间神经丛中突触素分布,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ES和对照组胃窦肌间神经丛中Sy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以恒定表达的β-actin 作为内参照.分别计算Syn mRNA与β-actin mRNA、Syn蛋白与β-actin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的比值(Syn/β-actin),以反映组织中Syn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ES组肌间神经丛中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分布显著增多(806.421±342.135 vs 448.3±261.467,P<0.05; 0.019±0.008 vs 0.010±0.005,P<0.05).RT-PCR研究显示GES组Syn mRNA表达显著强于对照组,GES组syn/β-actin比值明显较对照组增加(0.146± 0.0 28 vs 0.082±0.025,P< 0.05);Western blot研究显示GES组Syn蛋白表达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两组Syn/β-actin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02±0.098 vs 0.298± 0.018,P<0.05).结论 胃起搏后胃肌间神经丛内突触素分布增多,突触素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表明胃窦肌间神经丛内突触可能在胃起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胃电起搏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杨斌;王静;梁列新;刘劲松;钱伟;侯晓华

    胃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各种原因的胃轻瘫等)是临床常见疾病,以运动功能减弱常见,多伴有电活动的紊乱,尽管促动力药物能改善部分病人的症状,但对于严重的运动功能异常病人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

  • 黛力新联合胃电起搏治疗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疗效

    作者:邓家征;申洋;潘君;陈科;邓宏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胃电起搏治疗胃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分成2组各60例.实验组予以黛力新联合胃电起搏治疗,对照组予以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胃电图检查和症状评估.结果:黛力新联合胃电起搏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1),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餐前胃电慢波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餐后胃电慢波百分比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有明显降低.结论:黛力新联合胃电起搏治疗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电节律紊乱和症状.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