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肺逐积方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机制

    作者:蒋时红;吴耀松;孙超龙;贾乐乐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益肺逐积方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活性、细胞凋亡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G蛋白偶联受体30 (GPR30)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益肺逐积方抑制肺癌细胞活性,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肺腺癌A549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益肺逐积方高、低质量浓度组分别加入2,1.5 g·L-1益肺逐积方培养液,5-氟尿密啶(5-FU)组加入2.5 g·L-1 5-FU培养液,溶剂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分别作用24,48 h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益肺逐积方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吖啶橙/溴乙啶(AO/EB)荧光染色观察益肺逐积方作用不同时间后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益肺逐积方作用下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凋亡率;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益肺逐积方作用24,48 h后A549细胞的形态学改变,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人肺腺癌A549凋亡细胞EGFR,GPR30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溶剂组比较,1.5,2 g·L-1益肺逐积方均能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活性(P<0.05),诱导A549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益肺逐积方作用24,48 h后,可使人肺腺癌A549细胞其发生晚期凋亡(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益肺逐积方可以不同程度地下调人肺腺癌A549细胞GPR30,EGFR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益肺逐积方可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活性、诱导其发生晚期凋亡,并使其发生凋亡形态学改变,这可能与下调EGFR,GPR30蛋白表达有关.

  • 雌激素受体与青春期发育研究进展

    作者:林燕燕;俞建

    雌激素受体(ER)对儿童性早熟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献阐述二者的关系.笔者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雌激素受体多态性与青春期发育的相关文献,主要从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多态性、雌激素受体多态性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以及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与青春期关系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 ARID1A基因与GPR30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彩霞;佟秀琴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病理学虽是良性,但却有增殖、浸润、转移及高复发率等恶性生物学行为.AT丰富结构域1A (ARID1A)为一候选抑癌基因,参与细胞周期的负向调节和肿瘤细胞的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30 (GPR30)广泛存在和表达于多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可调节雌激素的快速非基因组信号传导.研究发现,ARID1A和GPR30均可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serine-threonine-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上参与子宫内膜异位恶变的发生发展.

  • GPR30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莹;程忠平;李玥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特征是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子宫多发肌瘤和特殊部位的肌瘤给女性的健康带来很大影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尽管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一般认为它与雌激素的刺激密切相关,并涉及肌瘤细胞生理病理等机制.随着对雌激素作用的深入研究,一种新型雌激素受体-7次跨膜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其介导雌激素通过快速效应途径使靶细胞增殖,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GPR30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马焱;刘爽;亚力坤·穆罕默德;徐新燕;李莉

    目的 分析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外一科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75例和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45例手术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75例卵巢癌标本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组织标本中GPR30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分选技术检测GPR30在卵巢癌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GPR30在卵巢癌组织、良性上皮卵巢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患者出院后进行追踪随访,进一步分析GPR30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分选技术显示GPR30在细胞核上的表达高于细胞质上的表达(90.13% vs.70.37%,χ2=8.654,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GPR30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上皮卵巢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为80.0%、53.3%、32.0%,χ2=35.065,P<0.01);不同组织类型的上皮性卵巢癌GPR30高表达率存在差异,且临床分期中,Ⅲ~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的GPR30高表达率高于Ⅰ~Ⅱ期(86.9% vs.50.0%,χ2=7.514,P<0.01);GPR30的高表达率复发患者高于未复发患者(94.3% vs.45.5%,χ2=20.266,P<0.01),死亡患者高于存活患者(95.2% vs.75.9%,χ2=4.231,P<0.05).结论 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GPR30的参与有关,并且与卵巢癌的侵袭和转移存在相关性,因此GPR30可作为卵巢癌的诊断和恶性程度判断依据之一.

  • G蛋白偶联受体30与妇科肿瘤

    作者:冀立娟;张雷;王蔼明

    雌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呈脂溶性,其靶组织包括生殖系统、骨骼、心血管等.雌激素的靶细胞内有其特异性的受体--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

  • G蛋白偶联受体30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作者:叶佳;张沐;马勤宜;徐云钊;张玉泉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在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方法:应用RT-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分析Ishikawa细胞中GPR30蛋白的表达,FCM检测GPR30蛋白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阳性表达率,胶体金标记GPR30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GPR30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Ishikawa细胞中有GPR30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质中GPR30蛋白的阳性表达率[(20.10±0.13)%]显著高于细胞膜[(8.54±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GPR30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主要在细胞质的管网状网络上,可能是粗面内质网.结论:Ishikawa细胞中GPR30蛋白在细胞质中的表达高于细胞膜,其亚细胞定位主要位于粗面内质网,提示GPR30可能在子宫内膜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 慢性激动雌激素膜受体GPR30对大鼠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利平;康寿磊;孙红

    目的 研究慢性激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对大鼠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卵巢切除组(B组)、异丙肾上腺素85mg·kg-1 ·d-1模型组(C组)、GPR30激动剂G-1 120μg·kg-1·d-1给药组(D组)、雌激素40 μg· kg-1·d-1给药组(E组).记录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压变化大速率(±dp/dtm),检测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与A组、B组相比,C组大鼠LVDP和±dp/dtmax降低,LVEDP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凋亡心肌细胞数量增多(P<0.01或P<0.05),而D组、E组能改善上述指标的变化过程(P<0.05).结论 慢性激动GPR30可对抗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对大鼠心力衰竭产生保护作用.

  •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在雌激素相关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赵丕文;David Yue-Wei Lee;陶仕英;陈梦;牛建昭

    在经典的雌激素核受体α和?之外,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也可以经过膜受体,即 G 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 GPER)发挥功能。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是雌激素非基因通路信号转导过程的重要介导因子,在雌激素相关肿瘤细胞的发生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针对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在雌激素相关肿瘤细胞中介导的效应及有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GPR30、ERα与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王畏;王广辉;王宜轩;贾建光;钱军

    目的:探讨 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雌激素受体(ER)α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76例PTC病人术后石蜡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PTC中GPR30、ERα、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阳性表达率相互之间的差异及其与病人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RP30、ERα、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76.3%、78.9%,癌旁正常组织未见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病人GRP30、cyclinD 1表达率均高于无转移者(P<0.05和P<0.01),二者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MACI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ERα表达率女性病人高于男性(P<0.01),肿瘤直径≥2 cm病人高于<2 cm病人(P<0.01),而与病人年龄、淋巴结转移、MACIS评分无关(P>0.05).PTC中GPR30、ERα、cyclin D1两两之间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GPR30、ERα与雌激素结合后共同影响PTC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潜在的临床诊疗靶点.

  • G蛋白偶联受体30和磷酸化AKT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及意义

    作者:郭瑞霞;郭会敏;苑中甫;史惠蓉;乔玉环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和磷酸化AKT(P-AKT)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49例子宫内膜增殖症,5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PR30和P-AKT的表达.结果:GPR30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殖症的阳性表达率(81.8%、67.3%)均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20.0%);子宫内膜增殖症中GPR30蛋白在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SH)、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CH)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A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3/10),70.0%(14/20)和84.2%(16/19),AH和S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AKT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殖症的阳性表达率(78.2%、71.4%)均显著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20.0%);子宫内膜增殖症中P-AKT蛋白在SH、CH、A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4/10),65.0%(13/20)和94.7%(18/19),AH与S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子宫内膜腺癌GPR30、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患者是否绝经有关,在中、低分化组(P=0.023;P=0.009)、FIGO Ⅱ~Ⅲ期(P=0.039;P=0.017)及绝经后(P=0.046;P=0.031)较高.肌层浸润较深的子宫内膜腺癌P-AK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肌层浸润较浅者(P=0.042).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PR30与P-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GPR30和P-AKT活化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G蛋白耦联受体30在激素相关性肿瘤中的作用

    作者:蔡玲玉;贺银燕;席晓薇

    G蛋白耦联受体30 (GPR30)是一种新鉴定的雌激素功能性膜受体,介导雌激素的快速非基因组效应,从而广泛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调控,尤其在激素相关性恶性肿瘤中的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他莫昔芬对乳腺癌 MCF-7细胞侵袭能力、MMP-9活性和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陈妍;王婧;徐旖旎;洪端阳;潘迪;沈祥春

    目的:观察他莫昔芬(TAM)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能力、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MMP-9蛋白表达、MMP-9 mRNA 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抑制 G 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对上述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乳腺癌 MCF-7细胞,用无血清无酚红高糖 DMEM培养基培养24 h 耗竭内源性雌激素。将 MCF-7细胞接种6孔板,待细胞贴壁后分为对照组、TAM组和 TAM+G15(GPR30选择性抑制剂)组。对照组用无血清无酚红高糖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TAM组用含1μmol/L TAM的无血清无酚红高糖 DMEM培养基培养24 h,TAM+G15组先用含1μmol/L 的 G15的无血清无酚红高糖 DMEM培养基培养30 min,然后用含1μmol/L TAM的无血清无酚红高糖 DMEM培养基培养24 h。收集各组细胞,用 Transwell 侵袭实验检测 MCF-7细胞侵袭能力,用明胶酶谱法检测 MCF-7细胞培养液上清 MMP-9活性,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 MCF-7细胞 MMP-9蛋白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 MCF-7细胞 MMP-9 mRNA 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M组 MCF-7细胞侵袭能力升高,MMP-9蛋白和 mRNA 表达增加,培养液上清 MMP-9活性升高(P 均<0.05)。与 TAM组相比,TAM+G15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 均<0.05)。结论TAM可增强乳腺癌 MCF-7细胞的侵袭能力,上调 MMP-9的活性及表达水平。用 GPR30选择性抑制剂 G15抑制 GR30通路可以抑制这一作用。

  • 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赵丕文;牛建昭;David Yue-Wei Lee;孙丽萍;陈梦;陶仕英

    雌激素是一种参与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功能调节的重要的固醇类激素.其水平的下降与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可以通过经典的雌激素受体(ER)α、ERβ或膜G蛋白偶联受体(GPR) 30等介导的基因和非基因传导通路发挥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靶细胞受体亚型的特异性分布和状况是影响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终效应的主要因素.同时,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机制的阐明对激素替代治疗(HRT)或植物雌激素的临床应用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G蛋白偶联受体30激动剂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的研究

    作者:付强;秦涛;胡明星;王玉柱;刘传江;张旭;翟振胜;夏鹏;张宏伟

    目的 观察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激动剂G-1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白细胞介素-1β(IL-1β)成熟的作用.方法 提取C57BL/6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使用10、30、50 μmol/L G-1预处理巨噬细胞,经50 ng/ml脂多糖(LPS)诱导后,收集巨噬细胞,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和IL-1β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ASC、pro-Caspase-1蛋白的表达.使用1、5、15、30、50 μmol/L浓度梯度G-1预处理巨噬细胞,50 ng/ml LPS和5 mmol/L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细胞后,收集培养基上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L-1 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G-1预处理巨噬细胞,LPS诱导后NLRP3、ASC和IL-1β mRNA表达量与LP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P3、ASC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前体(pro-Caspase-1)蛋白表达量与L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随着G-1浓度升高,与LPS+ATP组(2714.73±107.05)比较,IL-1β含量(3062.42±12.10、1 709.29±25.31、653.27±35.66、144.23±4.18、98.40±2.02)呈梯度性降低,G-1浓度≥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含量(361.93±10.66、394.62±20.46、444.17±14.80、444.73±19.21、366.41±27.04)与LPS+ ATP组(412.38±1.5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R30激动剂G-1可特异性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和IL-1β的成熟.

  • 雌激素受体GPR30介导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江梦南;罗雪;沈雨濛;刘诗亮;娄翔峰;胡单萍;沈吟;邢怡桥

    目的:通过玻璃体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建立小鼠青光眼模型,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对受损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9周龄C57雄性小鼠,利用荧光染色技术,观察GPR30受体在正常雄鼠视网膜内分布.将健康雄鼠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NMDA模型组;③GPR30受体激动剂(G-l)组;④雌激素和GPR30受体拮抗剂(G-15)组.通过全视网膜铺片Brn3a免疫荧光染色、视网膜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和神经节细胞计数,观察玻璃体腔注射NMDA后各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网膜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在正常雄鼠视网膜中,GPR30受体主要表达在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光镜下观察雌激素组和G-1组中Brn3a特异性标记的神经节细胞较NMDA模型组神经节细胞密度增高,GFAP标记的胶质细胞较NMDA模型组则明显减少;神经节细胞计数显示:雌激素组和GPR30受体激动剂(G-1)组均较NMDA模型组神经节细胞数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雌激素主要通过激活GPR30受体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NMDA损伤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模型中,GPR30受体的激活可减少视网膜胶质细胞的增生.

  • 雌激素受体GPR30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马应旭(综述);李向平(审校)

    自从2005年研究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30(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可介导雌激素在体内的快速反应以来,GPR30对于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和保护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发现,GPR30激活后可作用于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产生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等效应,其还具有抗炎、防止心肌再灌注损伤、改善血脂代谢等心血管保护作用。但目前有关GPR30研究大多仅限于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其在人体中的生理和病理作用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GPR30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和正常胎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冯本周

    目的:研究GPR30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和正常胎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子痫前期胎盘组织和正常胎盘组织,检测GPR30的表达量;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采用GRP30抑制剂、GPR30激动剂联合缺氧复氧进行处理,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及促血管新生分子、凋亡分子的含量.结果: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GRP30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正常胎盘组织;G15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清液中VEGF、bFGF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中Bax、Caspase-3、Caspase-9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H/R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清液中VEGF、bFGF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中Bax、Caspase-3、Caspase-9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G1处理组的凋亡率显著低于H/R组,上清液中VEGF、bFGF的含量显著高于H/R组,细胞中Bax、Caspase-3、Caspase-9的mRNA含量显著低于H/R组.结论:胎盘组织中GPR30低表达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密切相关,增强GPR的功能能够减少内皮细胞凋亡、增加促血管新生因子的含量,具有内皮保护效应.

  • 乳腺癌 GPR30、HRG1和 HER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作者:阮姝琴;李刚;王善伟;韩萍;杨志祥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 G 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HRG1和 HER2及其激活状态磷酸化 HER2(pHER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样本中 GPR30、HRG1、HER2和 pHER2的表达。结果GPR30与 HRG1表达呈中度相关性(r =0.597,P =0.000);pHER2与 GPR30或 HRG1的表达呈强相关性(r=0.742,P =0.000;r=0.615,P =0.000);GPR30和 pHER2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GPR30与 HRG1-HER2信号途径存在相互联系,可能共同促进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联合抑制这两条途径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 G 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对细胞增殖调节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金皎;段华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 G-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 GPER)是一种广泛参与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新型雌激素受体。细胞增殖是细胞生理、病理状态下重要的细胞反应。研究发现,通过GPR 30可判断多种雌激素相关疾病的疾病状态并调节细胞增殖,使GPR 30在相关疾病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应用呈现良好前景。本文就GPR 30对细胞增殖活动的调节及其对相关疾病的影响作一综述。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