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辣蓼对大肠埃希菌性腹泻小鼠肠黏膜的修复作用

    作者:肖祝华;罗晓韵;程轩轩;郑诗嘉;杨全;杨慧文

    目的:研究辣蓼对大肠埃希菌性腹泻小鼠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檗碱组,辣蓼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建立小鼠腹泻模型.辣蓼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2.5,5,7.5 g·kg-1辣蓼水提液,小檗碱组给予盐酸小檗碱0.025 g·kg-,正常组及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2次.分别于成模后的第1,2,4,6天各组随机抽取5只动物,取十二指肠,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肠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Smad3及Smad7 mRNA表达水平.结果:病理学观察发现辣蓼干预后可以明显减轻腹泻小鼠十二指肠黏膜损伤;ELISA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黏膜TNF-α和IL-1β的含量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辣蓼中、高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肠黏膜TNF-α和IL-1β的含量(P <0.05,P<0.01).Real-time PCR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F-β1,EGFR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 <0.05,P<0.01),Smad7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0.01),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不同程度调节肠组织中TGF-β1,EGFR,Smad3及Smad7 mRNA表达量(P<0.05),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辣蓼对大肠埃希菌性腹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肠组织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干预TGF-β/Smads信号转导有关.

  • 马鞭草浸液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崔素珍;宋加华;吴湘军;陈玉凤

    采用马鞭草等草药浸液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79例,结果表明,显效率为62.02%,总有效率为100%,该药止血、消炎、镇痛效果满意,无副作用.

  • 辣蓼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作者:常瑛;王四旺;涂剑波;孙玲变;戚志华;黎海妮

    目的 探讨辣蓼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 考察不同辅料即乳糖、玉米淀粉和糊精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及评价颗粒的流动性与吸湿性等.结果 3种辅料均可明显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玉米淀粉、乳糖按2∶2∶1的比例混匀,以75%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湿粒以70℃温度干燥,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为75%.结论 混合辅料(玉米淀粉和乳糖)可改善浸膏粉的成型性和颗粒剂的抗湿性;辣蓼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优化为产品的工业生产环境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黔产辣蓼及其混淆品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冯华;刘英波;刘亮;潘年松;周德权

    目的 研究并建立黔产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药材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HPLC法,Hypersil ODS2 C18柱,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25℃,对22批不同产地辣蓼药材及其混淆品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辣蓼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12个共有峰.并对15批不同产地辣蓼药材及其7批混淆品进行了相似度比较.15批辣蓼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5,7批混淆品均小于0.50.结论 辣蓼药材HPLC指纹图谱具有重复性好、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等特点,可作为黔产辣蓼药材的识别方法.

  • 枫蓼肠胃康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食滞证66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磊;李艳

    目的 观察枫蓼肠胃康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食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食滞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72例,给予枫蓼肠胃康胶囊2粒,日3次口服,同时予清热除湿止泻颗粒模拟剂1袋,日3次口服;对照组36例,给予清热除湿止泻颗粒1袋,日3次口服,同时予枫蓼肠胃康胶囊模拟剂2粒,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然后评估2组疗效.结果 中医证候疗效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中心效应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疾病综合疗效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中心效应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枫蓼肠胃康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食滞证疗效确切.

  • 辣蓼中芦丁的薄层及紫外光谱鉴别

    作者:常瑛;王四旺;张超;王剑波;谢艳华

    目的:确定辣蓼中有效成分芦丁的定性鉴别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TLC)、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辣蓼分别进行理化鉴别和含量测定.结果:芦丁确系辣蓼中主要有效成分;同时建立UV检测中浓度在0.00808-0.04848mg/ml范围内与吸收度间的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11.4716C-0.0003(r=0.9928,n=6),平均回收率为97.95%(RSD=1.88%);辣蓼样品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1.93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辣蓼开发新药及其相关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 枫蓼肠胃康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作者:徐晓桐;程松;张小莉;张满生;潘英妮;刘晓秋

    目的 建立枫蓼肠胃康片(牛耳枫和辣蓼)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鉴定牛耳枫和辣蓼,HPLC法同时测定芦丁和原儿茶酸的含有量.结果 TLC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芦丁和原儿茶酸分别在4~128 μg/mL(r=0.999 7)和2~64 μg/mL(r=0.999 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 (RSD =2.1%)和98.7% (RSD=2.0%).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枫蓼肠胃康片的质量控制.

  • 辣蓼不同部位槲皮素的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

    作者:冯华;刘英波;刘亮;潘年松;周德权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比较辣蓼不同部位(根、茎、叶、花和种子)的槲皮素含量,并建立辣蓼HPLC指纹图谱.采用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60 nm.结果显示,辣蓼药材不同部位槲皮素的含量差异较大,槲皮素含量高的是叶,其次是茎、花和种子,根中含量较低.辣蓼不同部位与药材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差异较大,药材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5,不同部位间相似度均小于0.60.

  • 辣蓼挥发性活性成分的GC/MS研究

    作者:刘信平;张驰;谭志伟;刘应煊;余爱农

    目的 辣蓼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中草药,在植物资源农药、医药、兽药、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本研究目的 是从分子水平了解其化学活性成分组成,以便更合理开发利用辣蓼资源.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辣蓼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辣蓼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50个组分,占峰面积的97.84%.结论 其主要挥发活性成分为:N-(2-乙胺)次乙亚胺、3,4,5,6-四氢邻苯二甲酸酐、3-己烯-1-醇、氢氯酸、2-甲基2-叔丁基-1,3-二噻烷C9H18S2、1-甲基-7-氧代辛基-2-醛基-4,6-二甲氧基苯甲酸、噻吩并(3,2-e)苯呋喃、磷酸-二11烷甲酯、9-乙基-菲、甲氢化二硫、1-溴-2,3,3-三氟环丙烯、2-[4-二甲氨基苯]3-羟基-4H-色烯-4-酮.

  • RP-HPLC法测定辣蓼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作者:赖东美;施连印

    目的建立辣蓼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Hypersil ODS柱(4.0×250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4nm.结果没食子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为1.0%(n=6).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辣蓼的质量控制.

  • 黔产辣蓼的显微鉴别与金属元素的检测研究

    作者:王东艳;唐超;廖彬汛;罗俊;潘年松

    目的 通过显微鉴别的方法对黔产辣蓼的根、茎、叶等显微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测定其金属元素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及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的显微技术分别观察辣蓼的根、茎、叶的组织结构,同时采用电感耦合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辣蓼中22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 鉴定了黔产辣蓼的显微特征,黔产辣蓼叶表面可见腺毛与非腺毛,气孔多为平轴式,偶见不等式或不定式,副保卫细胞常为2~4个.根横切面可见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茎横切面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狭窄,髓部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检测出辣蓼中含有丰富的Ca、Mg、Al、K、Fe、Mn、Ag、Zn等元素,精密度RSD为0.244%~2.681%,辣蓼中的Pb、As、Cu、Hg、Cd等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质控标准.结论 黔产辣蓼中有害重金属含量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要求,本实验从显微鉴定及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面为黔产辣蓼的药用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也为辣蓼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GC-MS法分析辣蓼脂肪酸成分

    作者:刘瑜新;秦俊锋;张贝贝;康文艺

    目的:对辣蓼全草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从辣蓼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辣蓼中分离鉴定了16个脂肪酸成分、2个甾类成分和1个植醇,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92..95%.结论:辣蓼所含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主要脂肪酸是油酸、亚油酸、棕榈酸.

  • 辣蓼等四种黎药药材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

    作者:赖伟勇;杨卫丽;刘明生;张俊清

    目的 建立海南产辣蓼、胆木、三叉苦、薜荔4种黎药药材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其重金属元素含量.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建立辣蓼等4种黎药药材的重金属铜元素的分析检测方法;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建立辣蓼等4种黎药药材的重金属铅,镉、砷、汞元素的分析检测方法.结果 5种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精密度小于2.5%,回收率为95%~105%,4种黎药药材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符合绿色中药标准.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用于四种药材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黎药 重金属 辣蓼
  • 三种黎药的急性毒性研究

    作者:赖伟勇;谭银丰;杨卫丽;张俊清;刘明生

    目的:观察辣蓼、薜荔和三叉苦等三种黎药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三种黎药水提物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观察并记录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率,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测得辣蓼LD50为128.3 g·kg-1(相当于成人一次用量的256.6倍),LD5095%可信限为(111.1~139.7)g·kg-1,10 d后存活小鼠体重平均增加22.2%.以大给药量灌胃薜荔(213.6 g·kg-1)和三叉苦(168.0 g·kg-1),小鼠无死亡,12 d后平均体重分别增加28.3%、28.5%.结论:薜荔和三又苦口服无毒,而辣蓼毒性很小.

  • 三味草药方不同组合的水提液抗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薛蕾;黄丽荣;夏雷;杨小生;骆衡

    目的 研究三味草药方(地锦、铁苋、辣蓼)不同组合的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检测提取液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含有地锦组合的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而对大肠埃希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他两种组合的抑菌效果较差.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地锦、铁苋、辣蓼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不同月份黔产辣蓼水提物的成分分析

    作者:于晓亮;罗俊;杨友辉;江心菊;潘年松;卢艳

    目的:比较采收于5月、8月及11月贵州产辣蓼水提物的成分差异.方法:以辣蓼水提物收率为指标,以料液比(A)、提取时间(B)和提取次数(C)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计算不同考察因素下辣蓼水提物的收率,并比较K值和极差(R)值,以确定辣蓼水提物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采集于5、8、11月的贵州辣蓼水提物的化学成分的异同.结果: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2)、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次数3次,采集于3个不同月份的辣蓼中共鉴定出115种化学成分,主要含有酯类、烷类、酮类、酸类、萜类和醛类等化合物;采集于5月份的辣蓼中检测出47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七氟丁酸二十六烷基酯(27.48%)、三十四烷(16.28%)、二十八烷基戊基醚(1 1.78%)和棕榈酸(4.74%);采集于8月份的辣蓼中检测出53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3,3 ',4,4'-四甲氧基二苯乙烯(11.84%)、(S)-2,3-二氢-5-羟基-7-甲氧基-2-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9.55%)、三十四烷(7.70%)和三氟乙酸二十八烷基酯(7.50%);采集于11月份的辣蓼中检测出56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E)-4-(3-羟基丙-1-烯-1-基)-2-甲氧基苯酚(9.32%)、2,3-二氢-苯并呋喃(7.31%)、反式对香豆酸(7.22%)和3,3',4,4'-四甲氧基二苯乙烯(6.94%);3个月份采集的辣蓼中共有的化学成分11种.结论:不同季节采集的辣蓼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差异,硬脂酸和棕榈酸可作为辣蓼脂肪酸类的指纹图谱成分.

  • 不同月份黔产辣蓼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作者:于晓亮;罗俊;杨洋;唐超;王东艳;潘年松;刘英波;刘亮

    目的:比较采收于5月、8月和11月贵州产辣蓼地上部分的挥发油的成分.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辣蓼地上部分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5月、8月和11月辣蓼的挥发性成分异同.结果:从3个月份采收的辣蓼地上部分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25种化学成分,5月份辣蓼挥发油中检测出61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多的为酯类(19.58%)、酮类(15.56%)和醇类(14.65%);8月份辣蓼挥发油中检测出64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较多的为萜类(26.99%)、醇类(23.14%)和酮类(14.33%);11月辣蓼挥发油中检测出62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多的有萜类(36.31%)、酮类(26.09%)和醇类(16.14%);3个月份共有的挥发性成分15种.结论:不同月份辣蓼油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其中共有的15种挥发性成分构成辣蓼共性指纹图谱,可以推荐作为鉴别辣蓼的与别的物质的依据;不同月份辣蓼油的差异成分是鉴别不同时间段采收辣蓼的依据,也是可以推荐作为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应用辣蓼的依据.

  • 中草药辣蓼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红泓;甄汉深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辣蓼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性研究,提示辣蓼为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的中草药.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辣蓼的研究,以使其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 辣蓼醇提液对 HepG2.2.15细胞分泌 HBsAg 和 HBeAg 的影响

    作者:李明;刘笑甫;张可锋

    目的:研究辣蓼醇提液对 HepG2.2.15细胞分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辣蓼醇提液对 HepG2.2.1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采用药物不同浓度处理 HepG2.2.15细胞72h 后,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 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 HBsAg 和 HBeAg 的分泌水平。结果:辣蓼醇提液浓度为1.8、0.9mg/ml 时,对细胞有明显毒性;浓度为0.6、0.3、0.1 mg/ml 的辣蓼醇提液处理 HepG2.2.15细胞株72h 后,对 HBsAg、HBeAg 的分泌有抑制作用(P <0.05),并呈量效关系。结论:辣蓼醇提液具有体外抗 HBV 的作用,同时有一定毒性。

    关键词: 辣蓼 HepG2.2.15 HBsAg HBeAg
  • HPLC法同时测定胃肠宁片中5个活性成分含量

    作者:黄平;毛坤军;叶颖俊

    目的:建立胃肠宁片中没食子酸、阿魏酸、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5个活性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Gemini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A)-0.4%的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70 nm(没食子酸)和360 nm(阿魏酸、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结果:没食子酸、阿魏酸、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质量浓度分别在10.25~512.60、2.47~124.30、3.27~163.50、0.72~35.80、0.83~41.6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102.7%、97.9%、101.3%和98.8%;3批样品中没食子酸、阿魏酸、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含量范围分别为2 168.51~2 291.78、80.83~93.58、104.09~138.45、1 779~30.31、34.95~41.06μg·g-1.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可为胃肠宁片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