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根茎类中药精准煮散饮片探索实例—制何首乌

    作者:白俊其;黄志海;黄娟;宫璐;肖水明;李西文;徐江;丘小惠

    目的:本文对制何首乌精准煮散饮片用药形式进行探索研究.方法:比较制何首乌饮片及煮散饮片的出膏率;比较3批制何首乌饮片及采用相同饮片制备的煮散饮片质量的均一性,并对其化学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相对峰面积比较共有峰含量和质量均一性.应用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何首乌原药进行鉴定.结果:制何首乌精准煮散饮片出膏率为原饮片的2.5倍;3批原饮片煎煮液二苯乙烯苷平均含量为3.56±2.61 g·mg-1,RSD为73.28%,煮散饮片煎煮液二苯乙烯苷平均含量为13.23±0.37 g·mg-1,RSD为2.82%;煮散饮片与原饮片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基本一致,但煮散饮片各共有峰的含量、均一性明显提高.ITS2序列对何首乌药材可实现准确鉴定.结论:制何首乌煮散饮片显著提高煎煮率及质量均一性,可节约资源,提高临床疗效.

  • 不同粒度的炙甘草煮散饮片中成分煎出率及干膏收率比较

    作者:王蓓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粒度的炙甘草煮散饮片中成分煎出率及干膏收率.方法 将炙甘草粉碎制成4种不同粒度的煮散饮片,记为A、B、C、D组,将传统炙甘草饮片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甘草酸、甘草苷煎出情况及干膏收率.结果 炙甘草煮散的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干膏收率高于对照组,D组甘草苷、干膏收率高于其他组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甘草酸煎出率评分、甘草苷煎出率评分和干膏收率评分的总分高于其他组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19~2.36mm粒度范围的炙甘草煮散可达到较佳的药材煎出效果,临床上可根据这一结果筛选炙甘草煮散饮片的佳粉碎粒度.

  • 中药饮片改革的发展趋势

    作者:李顺祥;周东阳;李建祥;刘桂焕;汪民爱

    中药饮片是组成汤剂的基础,它经历了"( )咀"、"煮散"、"饮片"的变革.用中药饮片配方在临床应用时能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体质强弱、年龄大小、季节气候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辨证论治,对药物和药量适当地灵活化裁和加减,因而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患者要求的提高,传统中药"饮片入药、临用煎汤"的方法,已日益表现出其"不方便性"和"不确定性".如服用前需临时煎煮,费工费时,使用和携带不方便;某些饮片又厚又大,药物有效成分煎出率低,药材利用率低,用量大,浪费资源;质量控制欠佳,存在脏、乱、差的问题,从而制约了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和中药饮片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 炮制前后山茱萸煎液、溶出层面的比较研究

    作者:周函钰;杨培培;丛晓东;张程荣;蔡宝昌

    从煎液、溶出层面对炮制前后山茱萸中活性成分进行比较研究.采用HPLC,中药煎出法,溶出度法对炮制前后山茱萸的活性成分马钱苷、莫诺苷的煎出率与溶出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炮制前后活性成分马钱苷、莫诺苷含量变化不明显;与生品相比,制品(煎液)中马钱苷的含量增高明显,而莫诺苷变化不明显;与生品相比,溶出度层面,在肠液中,制品(提取物)马钱苷的溶出度差别不明显,而莫诺苷溶出度增大、差别明显;在胃液中,制品马钱苷、莫诺苷的溶出度均减少、差别明显,但综合考虑临床上服用的煎药剂量,添加煎出率指标后,煎出溶出积=煎出率×溶出度,则在肠液与胃液中,制品的煎出溶出积指标均增大,差别非常明显,提示制品在临床应用方面优于生品.该文提出从煎液、溶出层面比较炮制前后活性成分变化和煎出溶出积指标,用于山茱萸炮制后的质量评价.

  • 关于《中国药典》中牛蒡子项下应增加酸败度检查的建议

    作者:张海清;邵占川;张庆鹏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实,富含油脂,粉碎后易发生酸败,患者服用后反应剧烈.根据笔者临床多年经验,建议<中国药典>增加其酸败度检查,以确保牛蒡子的质量及用药安全.牛蒡子果壳坚硬,为了提高其有效煎出率,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多采用铁研船粉碎后使用,造成牛蒡子的酸败速度加快.酸败后的牛蒡子一经使用,患者会在半小时内出现头痛、眩晕、心悸、四肢乏力等中毒症状.笔者所在医院于1999年8月中旬,就发生过一起牛蒡子酸败中毒事件,在1周内连续有5位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经医院药事委调查、处方分析,认定是牛蒡子酸败所致,禁止使用后,未再发生过此类事件.调查中发现,此批牛蒡子系2年前的炒制品,粉碎度为40%.有关牛蒡子酸败中毒的个案报道很少,且相对苦杏仁、桃仁酸败后中毒的反应更为剧烈,对其中毒反应具体机理,目前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比较

    作者:魏克民;浦锦宝;祝永强;郑军献;梁卫青

    我们对19种中药饮片进行了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煎药次数及器具对煎药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学林;孟菲;刘培;孟祥乐;唐进法;陶继阳

    目的 探讨煎药次数及器具对煎药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5个处方中的有效成分为指标,对高温高压煎药机和砂锅不同煎药次数下制得的汤剂有效成分煎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高温高压煎药机两煎煎出率比一煎高47.1%~65.9%.与砂锅两煎煎出率比较,其一煎、两煎煎出率分别为砂锅的63.5%~92.1%、111.1%~137.5%.高温高压煎药机一煎、两煎与砂锅两煎煎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高温高压煎药机一煎煎出率略低于砂锅两煎,其两煎煎出率则高于砂锅两煎,故采用高温高压煎药机两煎更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 炮制对甘草中主要苷类成分质量分数及其煎出量的影响

    作者:张敏;王梦月;刘雅茜;李晓波

    目的 单因素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甘草中芹糖甘草苷(LQA)、甘草苷(LQN)、甘草芹葡苷(LCD,异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异甘草苷(ILN)和甘草酸(GL)的质量分数、煎出量及煎出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已建立的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中LQA、LQN、LCD、ILN和GL在不同炮制条件下(不加或加入25%炼蜜,加热60 min,加热温度为90、110、130、150℃;加入25%炼蜜,加热温度为130℃,加热30、60、90、120min)的质量分数、煎出量,计算煎出率.结果 随加热强度(温度及时间)的增大,清烘制得的制甘草中LQA、LQN和GL的质量分数、煎出量显著降低,ILN的质量分数、煎出量显著增加,但其煎出率显著降低.加入炼蜜使以上成分的质量分数、煎出量的变化幅度增强;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LQA、LQN、GL的煎出率.结论 加热与加蜜对甘草中主要苷类成分的煎出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四逆汤煮散工艺研究

    作者:朱国雪;张超;肖志伟;乐智勇

    目的 在四逆汤组成药材淡附片、干姜、甘草的佳粒度条件下研究四逆汤的佳煎煮工艺.方法 取各药材的佳粒度颗粒,采用HPLC法测定四逆汤中甘草酸铵的量,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四逆汤中总生物碱的量,采用单因素实验进行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工艺考察,优选佳煎煮工艺,再与其饮片进行对比,为临床合理使用煮散工艺提供依据.结果 四逆汤的佳煎煮工艺为浸泡20 min,加14倍量水,煎煮30 min,煎煮1次,且四逆汤煮散在所研究的每个时间点各成分的煎出率都比饮片大而其毒性不大于饮片,佳条件下煮散各成分的煎出率也大于常规煎煮条件下的饮片.结论 四逆汤煮散工艺具有节省药材、节约时间的优点,对解决目前中药材缺乏的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两种煎煮法对六味地黄汤煎出率的比较研究

    作者:齐惠珍;霍炳杰;周霞瑾

    目的:探究传统煎药法和现代煎药机煎药法对传统方剂六味地黄汤总浸出物、煎出率的差异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传统煎药法(砂锅组)与煎药机煎药法(机煎组)对六味地黄汤进行煎煮,比较2组药物总煎出物含量及煎出率和处方组成丹皮中丹皮酚含量。结果传统煎药法煎出物含量及煎出率为164寣.5及12.56%,煎药机煎药法煎出物含量及煎出率为145.3及10.56%,2组比较煎出物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传统煎药法的煎药质量优于煎药机煎药法,煎药机煎药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 传统煎煮与机器煎煮横向比较

    作者:滕建良;潘懿

    目的:明确中药方剂的佳煎煮方式.方法:煎煮法比较麻黄汤、四君子汤等经典方剂传统煎煮和机器煎煮在煎出物重量、煎出率上的高低.反相高效液相法比较各方有效成分含量高低.结果:传统煎煮的中药方剂在煎出物重量、煎出率、有效成分含量上均高于机器煎煮.结论:传统煎煮更适合于中药方剂.

  • 我院YF12/3+1型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对比研究

    作者:陈文兴;彭泽胜;叶少玲;彭桂旭;杨娇英

    目的:比较我院YF12/3+1型中药与传统方法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方法:挑选有代表性的中药饮片进行了煎药机煎煮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的比较.结果:实验表明:我院YF12/3+1型机器煎法比传统煎法有效成分煎出率更大.结论:我院YF12/3+1型机器煎法具有更优的煎出率,且煎煮时间短,可满足中药汤剂的质量和特殊用法的要求,便于病人携带,适宜临床应用.

  • 中药煎煮机与传统煎药法的比较

    作者:张洁

    中药煎剂是中医应用早、广泛的剂型,恰当的煎制方法对药物的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煎出率和对有效成分的保留程度,分析中药煎煮机和传统煎煮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说明中药煮机的使用是传统煎煮方法的进步和发展,但应注意合理使用.

  • “中药煮散”与饮片、超微粉不同粒度煎出率对比研究

    作者:郭锋

    中药煮散的煎出率与粒度大小有非常明显的关系,但粒度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而其它的影响因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 中药炮制规格对煎出率的影响

    作者:郝保珍;宋玉安;郝四菊

    饮片切制和药材粉碎是中药炮制的的重要工序.其目的是: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增大药物表面积,利于调配和制剂.下面仅就中药炮制规格与煎出率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 不同器具煎煮对四物汤煎出率的影响

    作者:袁联华

    目的:探讨不同器具煎煮对四物汤煎出率的影晌,观察比较不同煎煮器具对四物汤的煎药效果,选用佳的煎煮器具和科学的煎煮方法.方法:将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分别传统采用煤气灶煎煮、现代化采用全自动煎药机煎煮;进行煎出水溶液性煎出物的测定.结果:从水溶性煎出物的测定可以看出,就现代化全自动煎药机与传统煤气灶其煎出率结果相似,但不同的煎法其煎出率不同,而现代化中药汤剂煎出率较好.结论:因煎煮时间增加而含量提高,这可能与其工艺设计的科学合理、先进有关.

  • 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方法对药材有效成分煎出率的比较研究

    作者:鞠俭奎;姜鸿;邹桂欣;富丹

    目的:针对全国各大中医院煎药机使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取消传统煎药方法的现状,以及机器煎药和传统煎药方法优缺点的争议,通过实验对两种不同煎药方法有效成分煎出率进行比较,进而评价两种煎药方法的差异.方法:选用主要成分明确、不同质地的3种中药饮片,采用本院目前应用的煎药机和传统煎药方法,对煎出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进行含量测定.结论:两种煎药方法差异不大,本院采用的传统二次煎煮略好于煎药机单煎.

  • 中药机器煎煮与传统煎煮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相恒芹

    目的 比较中药用机器煎煮与传统煎煮的差异性,以便选择更好的方法.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煎煮方法下的四君子汤、麻杏石甘汤、桑菊饮、小建中汤浸出物含量以及煎出率,研究机器煎煮和传统煎煮的差异性.结果 四种汤药在不同煎煮法下的浸出物含量和煎出率存在差异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煎煮法的药效优于机器煎煮,值得推广.

  • 中药汤剂煎煮法和有效成分溶出率关系探讨

    作者:

    中药汤剂的传统煎煮方法与中药有效成分溶出有密切关系,传统煎煮方法中煎药的器具、水质、水量、时间、方法等因素都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有很大影响,所以要对汤剂煎煮法加以改进以达到优化配置,采用佳煎煮方法,使中药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从而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汤剂 煎出率 煎药法
  • 杜仲不同片型及其制品煎出率的比较

    作者:白润娥;张晋阳

    目的:探求提高杜仲煎出率的佳切制方法.方法:将3种不同片型杜仲(即横切丝、纵切丝及市售品)分别进行盐炙、砂烫和烘制后,再进行收得率和煎出率比较.结果:横切丝的煎出率明显高于纵切丝和市售品,横切丝的收得率高于纵切丝和市售品(除市售杜仲烘制品外).结论:杜仲横切成2~3 mm的细丝再进行烘制入药可提高其收得率和煎出率.

    关键词: 杜仲 收得率 煎出率
5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