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黄芩苷对TLRs-NOD2的调控探讨肺、脑相关炎性反应的共同机制

    作者:李慧颖;袁梽漪;柴玉爽;王玉刚;赵爽;陈勃杭;雷帆;邢东明;杜力军

    目的:通过研究黄芩苷对脑缺血和肺炎模型中TLRs-NOD2受体的影响,探讨肺、脑相关炎性病变的共同机制.方法:分别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和急性肺炎模型,造模后对小鼠腹腔注射黄芩苷,检测小鼠脑和肺组织中TLR2/4、NOD2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脑损伤模型小鼠脑组织和肺组织中,TLR2/4、NOD2和TNFα显著高表达,黄芩苷能够不同程度的下调这些因子;肺炎模型小鼠脑组织和肺组织中,TLR2/4、NOD2和TNFα不同程度的高表达,黄芩苷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这些因子.结论:黄芩苷对TLR2/4、NOD2受体及下游炎性因子TNFα存在着显著的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及时炎性反应的影响可能是其对肺、脑病变作用的共同基础.

  • 黄芩苷对模式识别受体TLR2/4-NOD2的作用及其成药性意义

    作者:柴玉爽;雷帆;邢东明;丁怡;杜力军

    激活模式识别受体可以引起下游信号通路启动,炎性因子表达,终引起免疫炎性反应.无论是外源性病原微生物,还是内源性组织成分均可以配体方式不同程度上激活这种模式识别受体,引起机体免疫炎性反应.因此,抑制相关受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免疫炎性反应,对于避免疾病过程中组织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黄芩苷能够特异性的抑制疾病过程中TLR2/4-NOD2的表达,抑制下游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可以减轻疾病过程中组织细胞的损伤.并且这种作用具有组织的非特异性.在成药性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此外,本文还从药物代谢和毒性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其成药性.

  • NOD2信号增强对负载白血病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的作用研究

    作者:韩丹壘;王海燕;郭静明;易虹;曾一芹;艾红

    本研究旨在探讨胞壁酰二肽(muramyldipeptide,MDP)激活NOD2信号通路对白血病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免疫调控影响.采用梯度离心法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体外给予3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7d,第5d给予白血病细胞株HL-60冻融抗原致敏DC,DC诱导成熟后,给予MDP(2000 ng/ml,24h)刺激各组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OD2 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DC表面分子,ELISA法检测各组DC培养上清中IL-12和p40表达.结果显示:MDP作用于经不同方式处理的DC后,可以刺激NOD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以负载白血病细胞株HL-60冻融抗原并给予MDP刺激DC组(致敏DC+ MDP组)高,其显著高于仅给予MDP刺激无负载抗原DC组(DC+ MDP组)和无MDP刺激致敏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表面分子(HLA-DR、CD80、CD83、CD86、CD40)在致敏DC+ MDP组表达明显高于DC+ MDP组和致敏DC组,未处理DC表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地发现,致敏DC+ MDP组分泌细胞因子IL-12 p40高为(898.30±61.08) pg/ml,显著高于DC+ MDP组(573.86±32.09) pg/ml和致敏DC组(365.03 ±28.8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P可明显上调致敏DC中NOD2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促进致敏DC表面HLA-DR、协同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表达及炎性因子IL-12和p40分泌.本研究有望为DC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 Blau综合征患者NOD2基因突变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王薇;魏珉;宋红梅;邱正庆

    目的 通过对临床疑似Blau综合征(BS)患儿进行NOD2基因分析以确诊,了解BS的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特点,并试图寻找区分BS的临床指征.方法 2006-2014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8例BS临床疑似患儿,其中男7例、女11例,就诊年龄1岁8个月~9岁6个月.取患儿及父母抗凝外周血4 ml,常规提取DNA,对NOD2基因进行PCR扩增,2%凝胶电泳分离PCR产物,纯化,测序.对于新发现错义突变,应用SIFT软件分析其致病性,并对50名健康对照进行测序验证.进而分析基因确诊的BS组患儿临床资料,并与未发现突变的非BS组进行比较.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12例患儿经基因诊断确诊为BS,其余6例被除外.共发现7种错义突变,4种为已报道突变:c.1000C >T,p.Arg 334Trp;c.1001G> A,p.Arg334Gln;c.1538T>C,p.Met513Thr;c.1759C>T,p.Arg587Cys.3种为新突变c.1147 G>C,p.Glu383Gln;c.1471A >T,p.Met491 Leu;c.2006A>G,p.His669Arg.(2)12例基因确诊BS患儿均有关节炎表现并伴多关节周围的囊肿,囊肿无压痛,有波动感.7例患儿具有典型的皮疹、虹膜睫状体炎及关节炎三联征症状;3例无皮疹;1例无眼部症状;1例仅表现为关节炎及关节周围囊肿而无其他症状.4例患儿有家族史,为经父遗传.(3)基因确诊的BS患儿全部有沿关节周围的多发囊肿,基本无反复发热出现,多数不伴有C反应蛋白(CRP)升高;而无突变患儿少见关节囊肿,多数有反复发热,全部出现CRP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共确诊12例BS患儿,检测到7种致病突变,3种为新突变,为人类的基因突变库增添了新的成员.虽然三联征为BS的典型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三种症状都出现.关节炎及多关节周围囊肿是BS的常见表现.BS全部具有沿关节周围囊肿,通常不伴有反复发热,CRP多数不升高;或许可作为临床区分BS的指征.

  • NOD1和NOD2介导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郑媛;安丽;仇杰;施玮

    NOD样受体是一类新型胞浆内的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在自身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一旦被激活,这些分子触发细胞内信号通路,导致激活转录反应,终在一个炎性基因子集上表达.在本文中,我们将专注于NOD1 和NOD2在识别和响应细胞内的病原体(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以及它们在非肽聚糖含有病原体(例如病毒和原生动物寄生虫)的信号应答.

  • 炎性受体NOD2在心房颤动病人血小板中的表达意义

    作者:陈华;高稳;温志超;吴帮卫;沈俊;李剑;倪唤春;罗心平

    目的 探讨炎性受体NOD2在心房颤动病人血小板中的表达水平及与炎症因子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心房颤动病人80例为房颤组,入选同期非房颤病人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的血小板NOD2受体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相较于正常对照组,房颤组病人的血小板NOD2受体表达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升高(P<0.05),且血小板NOD2受体表达水平与IL-1β、IL-6、TNF、hs-CR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房颤病人血小板NOD2受体表达升高,且与炎症因子水平呈现相关性,NOD2水平可能对房颤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具有预测意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D2 mRNA表达及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及意义

    作者:贾钦尧;陈绍平;李新胜;宋珊;毛建;韩美玲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D2 mRNA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COPD患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经过门诊及住院达到稳定期的COPD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COPD各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内NOD2 mRNA的表达及血清中IL-6的含量.结果 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内NOD2 mRNA及血清IL-6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患者A、B、C、D各组中NOD2 mRNA和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患者D组NOD2 mRNA和IL-6的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5),C组和D组的NOD2 mRNA和IL-6的表达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OPD患者NOD2 mRNA表达和IL-6的含量呈正相关(r=0.81,P<0.05).结论 NOD2 和IL-6都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其水平与COPD患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NOD1、NOD2:两个重要的天然免疫胞内识别受体

    作者:黄鸿眉;程茜

    机体对微生物入侵的免疫炎症应答过程中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是启动机体天然免疫应答机制的关键,主要在获得性免疫系统被活化之前发挥抗感染作用.NOD1和NOD2这两个蛋白分子作为一种新的胞内识别受体参与了细胞凋亡和核因子NF-κB的活化,并与一些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在天然免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自噬相关遗传变异与克罗恩病

    作者:吴淑玲;潘丹美;陈春晓

    克罗恩病(CD)是一种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CD是由于环境因素作用于基因突变的易感个体而发病.目前已发现30多个基因位点的突变与CD相关,包括NOD2、TLR和ATG16L1,这3个基因均直接或间接与自噬过程相关.此文就自噬与CD发病关系作一综述,为临床寻找新的CD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 Toll样受体和核苷酸结合寡聚蛋白2与克罗恩病

    作者:彭涛;赵逵

    Toll样受体(TLR)和核苷酸结合寡聚蛋白2(NOD2)在结构上都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RR),并在肠道黏膜的多种细胞表达,介导微生物与肠道黏膜之间的固有免疫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TLR和NOD2介导的免疫反应紊乱对克罗恩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TLR 克罗恩病 NOD2
  • 中国汉族人群NOD2、IRGM、ATG16L1和STAT4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庞智;郑连民;尹少朋;皇甫照;施瑞华

    背景:克罗恩病(C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国外研究发现NOD2、IRGM、ATG16L1、STAT4基因突变与CD相关.目的:分析NOD2、IRGM、ATG16L1、STAT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C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07年1月~2010年1月苏州市立医院中国汉族CD患者66例,6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以PCR联合基因测序检测4种基因相应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CD组和正常对照组NOD2基因rs2066842位点、IRGM基因rs13361189位点、ATG16L1基因rs2241880位点和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两组间4种基因相应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OD2、IRGM、ATG16L1和STAT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CD发病不相关.

  • NOD2在舌鳞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功能变化

    作者:庄园;杨宏宇;余术宜;沈时岳;王锋;杨辉俊

    目的:检测NOD2在舌鳞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qPCR检测人舌鳞癌和正常舌黏膜组织中NOD2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RT-qPCR检测NOD2活化对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正常舌黏膜上皮细胞分泌hBD-2的影响.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各组mRNA的表达进行t检验及多个样本均数的方差分析.结果:①NOD2蛋白表达于细胞质,舌鳞癌组织中NOD2的蛋白表达率为64.0% (16/25),显著低于正常舌黏膜组织的表达率84.0%(21/25,P<0.05).舌鳞癌组织NOD2 mRNA表达量为正常舌黏膜组织的(0.521±0.080)倍(P<0.05).②hBD-2表达于细胞质,Tca8113细胞中hBD-2为低表达和阴性表达,MDP处理6h、12h后,Tca8113细胞中hBD-2mRNA的表达量较处理前显著上调(1.770±1.202)、(68.277±48.946)倍(P<0.05).结论:舌鳞癌组织中NOD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舌黏膜组织,NOD2激动剂MDP能上调Tca8113细胞中hBD-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推测在舌黏膜中NOD2能调节hBD-2表达,可能影响舌鳞癌的免疫功能,与舌鳞癌进展相关.

  • 肠道紧密连接蛋白、NOD2及相关信号分子在肠外营养大鼠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张晓青;汪健

    目的 研究肠外营养时大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NOD2及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1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检测两组大鼠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及NOD2、NF-κB p65、p-p65、p38、p-p38的表达水平.结果 PN组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水平下降(P<0.01,P<0.01).PN组NOD2的表达水平上升(P=0.003),NF-κB p65活化水平(p-p65:p65)升高(P=0.01),p38活化水平(p-p38:p38)升高(P=0.046).结论 肠外营养时大鼠小肠黏膜紧密连接受损,小肠组织NOD2表达水平升高,NF-κB p65、p38活化水平升高.

  • 胞内模式识别受体NOD2在皮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杨婷;蒋献

    胞内模式识别受体NOD2(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2)是新发现的一类参与天然免疫的胞质蛋白质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中的重要蛋白受体,通过识别病原菌的模式抗原分子激活NF-κB (nuclear factor-kappaB)等核转录因子,释放炎性因子和抗菌肽等,在宿主抵御病原体感染的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NOD2不仅在介导皮肤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其基因突变与多种皮肤病相关,如早发性结节病、Blau综合征和麻风等.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NOD2及其与相关皮肤病的联系作简要阐述,为NOD2相关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新视角.

  • NOD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彝族麻风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熊俊浩;毛翀;沙晓伟;靳征;王皓;刘杨英;宁湧

    目的 探讨NOD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中国彝族人群麻风病的关系.方法 单碱基延伸法(SNaP shot)检测300例彝族麻风病患者和300例彝族健康对照NOD2基因的4个SNP位点:rs9302752、rs7194886、rs8057341、rs3135499的基因型.结果 4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P>0.05),rs3135499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麻风病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rs9302752、rs7194886、rs805734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麻风病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NOD2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位点rs3135499与中国彝族人群麻风病发病相关.

  • Nods 样模式识别受体在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胡瑶;季红健;严道南

    目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一种发病广泛、病因复杂的鼻腔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文中通过检测AR大鼠鼻黏膜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 Nods)样模式识别受体家族Nod1、Nod2、Nalp3的表达,探讨Nods样模式识别受体与AR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以24只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AR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不造模,AR组用卵白蛋白及氢氧化铝隔日腹腔注射8次基础致敏后,用5%卵白蛋白等渗盐水溶液分别滴双侧鼻腔7 d攻击致敏,致敏完成后记录2组大鼠鼻部症状评分及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AR大鼠鼻黏膜中Nod1、Nod2、Nalp3蛋白表达;RT-PCR检测AR大鼠鼻黏膜中Nod1mRNA、Nod2mRNA、Nalp3mRNA的表达。结果 AR组抓鼻、喷嚏、流涕等鼻部症状明显,累计评分较空白组明显升高[(5.50±0.52分) vs (0.33±0.49)分,P<0.01]。 AR组大鼠鼻黏膜中Nod1、Nod2、Nalp3模式识别受体蛋白的表达量(388311±107338、129717±44752、87576±8120)均高于空白组(161795±29965、39311±30038、22521±9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R大鼠鼻黏膜中Nod1、Nod2、Nalp3模式识别受体表达(43628671±22761920、73075091±19372454、50660853±18910473)较空白组(10140174±5939168、15228454±7391542、13253427±7192921)明显升高(P<0.01)。 AR大鼠鼻黏膜中Nod1mRNA、Nod2mRNA、Nalp3mRNA表达(4.7235±0.9526、5.5731±1.0019、5.3947±1.1689)较空白组(1.0007±0.0472、1.0001±0.0185、1.0139±0.2126)明显升高(P<0.01)。结论Nods模式识别受体在AR大鼠模型中均有表达,提示Nod1、Nod2、Nalp3可能参与AR的发病。

  • 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D2 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贾钦尧;陈绍平;李新胜;宋珊;毛建;韩美玲

    目的:探讨外周单个核细胞NOD2 mRNA表达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将60例哮喘患者分为急性发作组和慢性持续期组,每组30人,经治疗症状体征好转后,作为临床缓解期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分别检测哮喘各组及健康对照组30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内NOD2 mRNA的表达量及血清IL-6的含量。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的NOD2 mRNA的表达量及IL-6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 P<0.05)。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NOD2 mRNA的及IL-6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经治疗后的NOD2 mRNA及IL-6的表达较各自治疗前水平明显降低,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内NOD2 mRNA表达随血清IL-6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5,P<0.05。结论 NOD2和IL-6都参与了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且与哮喘患者的严度程度呈正相关。

  • 基于NOD2/RIP2/NF-κB信号通路研究柚皮素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冯祝婷;冯占辉;王世平;靳艳玲;肖美;叶兰

    目的 探讨柚皮素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96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组(HIBD)、柚皮素低剂量组(50 mg·kg-1)、柚皮素高剂量组(100 mg· kg-1).术后48 h对各组新生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HE染色观察各组新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干湿重法检测各组新生大鼠脑含水量,免疫印迹法测定缺血缺氧侧脑组织NOD2、RIP2、NF-κB 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IL-1β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柚皮素低、高剂量组神经行为学指标评分下降,病理学损伤减轻,新生大鼠脑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柚皮素低、高剂量组新生大鼠脑组织 NOD2、RIP2、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5);ELISA检测显示,柚皮素低、高剂量组TNF-α和IL-1β在脑组织中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柚皮素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柚皮素下调NOD2、RIP2、NF-κB蛋白的表达,并减少TNF-α、IL-1β的分泌有关.

  • 黄芩总黄酮对金葡菌肺感染模式识别受体TLR2/Nod2及其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玉刚;吴昊;孟甄;兰嘉琦;游雪甫;邢东明;杜力军

    目的 观察黄芩总黄酮对金葡菌感染后肺脏模式识别受体TLRs和Nods及其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作用,探讨其抗炎药理可能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 通过构建体外金葡菌感染鼠肺上皮细胞和体内金葡菌急性小鼠肺感染模型,利用RT-PCR技术,通过多种给药形式观察TLR2/Nod2和下游相关炎性因子的mRNA的表达,金葡菌的增殖数量,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靶点和机制.结果 黄芩总黄酮不能减少侵入到胞内的活菌数目,但可以下调由于金葡菌侵入导致的TNF-α的大量合成.金葡菌侵入后Nod2表达大幅升高,黄芩总黄酮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和TNF-α的变化呈现一定的相关性.TLR2/MyD88的表达无变化.结论 黄芩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下调Nod2受体表达进而抑制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相关.

  • 克罗恩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欢;刘颖慧;曹攀;董卫国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由多个基因共同参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本文对近年来CD的相关基因NOD2/CARD15、ATG16L1、IRGM、IL-23/TH17信号通路、PTGER4、IBD5基因位点、PTPN2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通过检索PUBMED及CNKI数据库,以"克罗恩病、相关的基因、发病机制"为关键词,以CD的相关的基因和其致病机制、相关基因在CD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CD相关基因位点临床治疗效果为纳入标准,检索了2000年1月至2017年8月的相关文献.发现 NOD2/CARD15、ATG16L1、IRGM、IL-23/TH17信号通路、PTGER4、IBD5基因位点、PTPN2等基因与CD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这些基因与CD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等相关,为CD今后发病机制的研究,及相关基因靶向的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