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海市南汇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10年分析

    作者:宋海红;徐红梅

    目的分析上海南汇地区外来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检疫的状况,为今后的外来人员监测工作提供对策.方法采用免疫酶染技术及三联抗原片,对外来流动人员进行血吸虫免疫测定、疟疾血片免疫测定及疟原虫血检和丝虫免疫测定.结果接受检疫的54 386名外来流动人员中,抗体总阳性率为0.69%,其中,血吸虫抗体阳性率0.24%,疟疾阳性率0.36%,丝虫阳性率0.09%;检疫了外来定居人员2 995人,抗体阳性率0.13%.结论由于大量外来流动人员的涌入,且构成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因而要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监测,规范流动人口管理的条例和管理方法,提高监测质量.

  • 上海市南汇区丝虫病基本消除后的监测分析

    作者:宋海红

    目的 了解和评价上海市南汇区淋巴丝虫病自1981年基本消除后的监测效果,为WHO将对中国消除丝虫病的情况进行认证准备充分的资料.方法 采用病原学、蚊媒、免疫学方法对慢性丝虫病患者、原微丝蚴阳性者、外来流动人口、儿童、本地居民等进行监测.结果 在丝虫病基本消灭后监测阶段(1982~1996年),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0.003%,免疫学检测各类监测对象阳性率为0.04%~0.24%,儿童免疫学监测抗体阳性率为0.90%,蚊媒监测均为阴性;消灭后巩固监测阶段(1997年后),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0,免疫学检测各类监测对象阳性率为0.07%~0.46%,儿童免疫学监测抗体阳性率为0,蚊媒监测均为阴性.结论 南汇区自1981年宣布基本消灭丝虫病以来,仅发现1例微丝蚴阳性者,1987年以来人群和蚊媒监测均没有发现微丝蚴阳性者,说明丝虫病的传播已经被阻断,监测成果是巩固的,但仍需做好监测工作.

    关键词: 丝虫病 消除 监测 分析
  • 多发性乳糜积液一例

    作者:冯梅珍

    患者女性,37岁.因咳嗽、胸闷、气短、右胸痛半年,加重十天在综合医院诊治,抽胸水4次,因胸水增长迅速,于1993年3月12日来我所入院.既往患银屑病17年,无外伤、结核病及丝虫病感染史.查体:T36.5℃,消瘦,慢性病容,左腹股沟一淋巴结0.8cm×0.8cm,右肺第二肋间以下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心脏左移,左肺、心脏及腹部检查正常.辅助检查:肝、肾、血常规正常,PPD试验反应20mm×20mm,胸片及B超示右胸大量积液.

  • 有机磷抗性库蚊的羧酸酯酶研究进展

    作者:寇宇;潘劲草;乔传令

    蚊虫是重要的医学昆虫之一,传播多种蚊媒疾病.库蚊是丝虫病、乙型脑炎和西尼罗河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蚊虫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由于化学杀虫剂的频繁大量使用,蚊虫的抗药性普遍增加,给蚊虫防制工作带来了困难,蚊虫的抗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 我国库蚊相关研究的新动态及展望

    作者:梁国栋

    蚊虫遍布全世界各大洲,种类繁多,是自然界中与人类关系为密切的媒介昆虫.蚊虫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如丝虫病、疟疾、乙型脑炎、登革热等.人类对蚊虫的防控历史久远,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化学杀虫剂广泛应用,对大范围杀灭蚊虫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有效控制了蚊虫传播的各种疾病的蔓延.本刊重点推出一组我国库蚊相关研究论文,涉及库蚊所携带的病毒及库蚊防控中出现的有机磷抗性的问题,这些研究代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新研究成果.

  • 美味猕猴桃叶鉴别的实验研究

    作者:甄汉深;吴怀恩;钟振国;林丽莎;陆神义;周吴萍

    美味猕猴桃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1].猕猴桃全株均可药用,中医认为其果性寒,味酸、甘,能调理中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通淋,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烧烫伤;其根、根皮性寒,味苦、涩,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风利湿,用于治疗肝炎、水肿、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痢疾、丝虫病、淋巴结结核、痈疖肿毒、乳糜尿、带下、胃癌、乳腺癌[2,3].目前尚未见有对叶的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等方面的生药学的研究报道.现对美味猕猴桃叶的生药学特征进行全面的科学研究,为该药材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酷似椎管脊膜瘤的丝虫肉芽肿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李娜;桂秋萍

    目的 探讨椎管内丝虫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HE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椎管内丝虫病的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讨论该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患儿男性,3岁.以突发性颈部疼痛伴高热为主要表现.MRI检查示颈4~6椎体水平椎管内占位.手术摘除肿物.镜下显示为炎性肉芽肿性病变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反应,部分病变中心区可见线状虫体以及微丝蚴;PAS特染阳性.病理诊断为寄生虫性肉芽肿.结论 椎管内丝虫病实属罕见病例,文献中也仅 有数例报道,发生在儿童且伴有高热极易误诊,需在鉴别诊断时加以考虑.

  • 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及抗体亚型的分析

    作者:王世海;刘涛;陈兆义;郑惠君

    目的评价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丝虫抗体及抗体亚型的免疫学特性.方法用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抗原,以ELISA法检测120份血清标本抗丝虫特异性抗体和抗体亚型,FPT方法进行丝虫皮内试验.结果病原学检查120份受试者均为非微丝蚴血症.80例晚期丝虫病患者FPT试验阳性率为95%(76/80),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微丝蚴和成虫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5%(66/80)和80%(64/80).流行区对照抗体阳性率为10%(2/20),非流行区正常人则均为阴性.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体亚型以IgG2为主,阳性率92.5%,其它亚型分别为IgG11.25%、IgG3 22.5%、IgG4 6.25%.结论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丝虫特异性抗体,抗体亚型主要是IgG2,它也可能是晚期丝虫病患者特异的抗体亚型.

  • 1988~1999年河南省丝虫病监测结果与分析

    作者:许汴利;李辉;韩庆霞;蔺西萌;常江;黄倩;赵庆法

    目的探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丝虫病的消长规律和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传播作用. 方法从1988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丝虫病横向监测和纵向监测,病原学监测为血检微丝蚴,蚊媒学监测为蚊媒剖检幼丝虫. 结果在7个(张庄国家监测点除外)省级纵向监测点中10例微丝蚴血症者于1990~1993年内陆续自然转阴,1993~1999年的复检均未复阳,连续12年未发现丝虫新感染者.蚊媒监测1994年以前发现阳性蚊15只,检出幼丝虫18条,均为Ⅰ~Ⅱ期幼虫.在蚊种构成上各监测点人房内优势蚊种仍为淡色库蚊,其次为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嗜人按蚊很少.露宿人群蚊媒叮人率波动较大,高者达360.60只/人*夜,低者仅为7.20只/人*夜.帐内人群蚊媒叮人率波动较小,一般在1只/人*夜左右.经产蚊比率27.27%~88.10%.1988~1999年横向监测,全省累计血检1 118 681人,1988~1990年查出微丝蚴血症者26例,1991年以后未再发现微丝蚴血症者.1994~1999年蚊媒监测,共剖检蚊媒157 815只,未发现阳性蚊. 结论河南省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并已进入区域消除阶段.

  • 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在消除丝虫病地区应用价值的探讨

    作者:段绩辉;黄炳成;邓绪礼;孙德建;伍卫平;张明

    目的探讨丝虫特异IgG4检测试剂盒在消除丝虫病地区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和深圳市绿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丝虫特异IgG4检测试剂盒,检测原微丝蚴血症者和12岁以下儿童及消除丝虫病地区居民特异IgG4,并与病原学方法进行对照. 结果检测原微丝蚴血症343例,特异IgG4阳性6例,阳性率1.75%;检测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出生的儿童542人,未检出抗体阳性者;检测消除丝虫病地区居民77人,特异IgG4阳性7例,阳性率9.09%.病原学检查消除丝虫病地区居民77人,检出微丝蚴血症2例,阳性率2.59%;其余人群均未发现微丝蚴血症. 结论丝虫特异IgG特异检测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适合于消除丝虫病地区流行病学监测和防治效果考核.

  • 贵州省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

    作者:刘涛;郑惠君;王世海;叶红兵

    目的巩固贵州省消除丝虫病后的防治成果,防止丝虫病的再度流行. 方法对边远、贫困和防治监测中存在薄弱环节的地区及原流行区外来人口进行蚊媒、病原学、血清学监测;对慢性丝虫病病人进行相关治疗和照料. 结果蚊媒监测中华按蚊7 541只,嗜人按蚊253只均为阴性;病原学检测7 180人,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血清学检测937人,阳性率0.534%(5/937);对象皮腿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52.63%(10/19),中链油和海群生治疗乳糜尿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90.0%(18/20),1年后有效率分别为88%(22/25)、75%(6/8). 结论贵州省消除丝虫病的成果是巩固的.鉴于全国尚未消除丝虫病,仍需加强监测,同时还应加强对慢性丝虫病病人的照料.

    关键词: 丝虫病 消除 监测
  • 浙江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

    作者:姚立农;屠兴国;周金水;范丽娟;余可根;陈华良

    目的巩固基本消除丝虫病的成果,了解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动态和传播规律,为消除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在65个原丝虫病流行县开展病原学、蚊媒、血清学纵向和横向监测. 结果 65个县(市)连续13~23年的横向监测结果显示,已连续7~23年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蚊媒监测9~23年无人体幼丝虫感染.65个县(市)中有41个县(市)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0年内的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43.65%和5.08%,10年后再监测的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15.96%和1.25%;24个县(市)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0年以上病原学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39.14%和3.94%.11个纵向监测点观察13~20年,发现的14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未采取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均于次年转阴.血清学(IFAT)监测人群抗体水平已和非流行区人群相近. 结论浙江省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已实现全省消除丝虫病.

    关键词: 丝虫病 监测 消除
  • 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效益分析

    作者:邓艳霞;段绩辉;王乐三;伍卫平;谭勇刚

    目的 分析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效益. 方法 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获取样本,确定6个县(市、区)为样本县.收集各样本县1970~1986年丝虫病防治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测算不同时间的防治成本及效益,计算成本-效益比. 结果 丝虫病反复查治时期、乙胺嗪药盐普服时期及防治全期的直接效益分别为649.41、300.09和949.50万元,间接效益分别为890.66、397.57和1 288.23万元,净效益分别为1 437.55、30.25和1 467.80万元,成本-效益比分别为1∶15.02、1∶1.05和1∶2.91. 结论 湖南省丝虫病防治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案可提高成本效益比.

  • 1989~1996年湖北省丝虫病监测结果与分析

    作者:彭国平;张绍清;张庆军;王莉莉;霍细香

    为探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丝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传播作用,从1989 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丝虫病横向监测和纵向监测.1989~1996年,全省共监测1237871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140例,其中,1989~1993年的年微丝蚴率分别为0.05%、0.02%、0.01%、0.01%和0.004%,从1994年以后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解剖蚊媒89957只,从1993年以后,未发现蚊媒人体幼丝虫.结果提示,湖北省的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

  • 消灭丝虫病地区病原学监测方法的研究

    作者:邓绪礼;高长兰;李桂萍;陈锡欣;徐凤全;赵中平;缪峰;李顺平;刘新;王培义;刘波

    为筛选适宜在消灭丝虫病地区应用的简易、经济、实用的病原学监测方法,对单克隆抗体(McAb)-ELISA检测丝虫特异IgG4和快速免疫色谱技术(ICT)检测血清和血浆中的班氏丝虫抗原诊断丝虫病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59例,丝虫特异IgG4阳性57例,阳性率96.61%;ICT丝虫抗原阳性56例,阳性率为94.92%。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分别检测非流行区健康者40人,囊虫病患者30例及25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两种方法均呈阴性,未出现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现场研究两种方法分别检测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出生儿童302人,消灭丝虫病地区人群372人,晚期丝虫病患者55例(乳糜尿41例,象皮肿14例),原微丝蚴血症转阴者60例。结果仅消灭丝虫病地区人群中1例(以往血检阴性)丝虫特异IgG4强阳性,ICT丝虫抗原弱阳性,但反复镜检未发现微丝蚴。其余均为阴性。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用于消灭丝虫病地区病原学的监测。McAb-ELISA检测丝虫特异IgG4可大面积用于消灭丝虫病地区的病原学监测。而ICT检测班氏丝虫抗原更适用于个案病例的检测。

    关键词: 丝虫病 McAb IgG4 ELISA iCT
  • 1995~2000年安徽省丝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邹铮;贾尚春;范厚菊;沈毓祖;陆厚祥;谢文琴;徐伏牛

    目的对安徽省1995~2000年丝虫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按照卫生部丝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测. 结果纵向监测点自1997年起未再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横向监测325 822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35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01%;免疫学监测ICT阳性率为4.88%(4/82), 特异性IgG4测定631人,阳性率为6.18%(39/631);估计全省尚有6~8万慢性丝虫病病人;有49个市县经省级审评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占流行市县数的60%. 结论安徽省丝虫病监测任务仍十分艰巨,需进一步加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监测工作.

    关键词: 丝虫病 监测 分析
  • 重庆市丝虫病流行概况与防治效果评价

    作者:蒋诗国;吴成果;李继艮;晏维;赖杰;黄文利;肖鹏

    目的 评价重庆市防治淋巴丝虫病的效果,总结消除丝虫病经验. 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重庆市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防治、监测和慢性丝虫病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 结果 重庆市13 个区(自治县、市) 427 个乡镇有丝虫病流行,均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传播媒介主要为致倦库蚊.1955~1985年,全市累计血检14 491 032人次,查出微丝蚴血症者553 703人次.1970~1981年对象治疗932 013人次,疫点人群预防服药284 380人次,全民服药361 101人次,海群生药盐防治5 133 065人次.1957~1979年人群微丝蚴率为5.34%,1985年降至0.07% .1987年查出后 1 例微丝蚴血症者后未再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1997 年全市达到消除丝虫病部颁标准.上世纪90年代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56 008例, 2003年调查为23 426例,减少58.17%. 结论 经过综合防治,重庆市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监测结果表明,全市达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

  • 河南省消除丝虫病的监测与审评

    作者:蔺西萌;许汴利;赵旭东;李辉;邓艳;黄倩;王昊;郑学修

    目的消除丝虫病残存传染源. 方法 1995~2002年应用厚血膜法和蚊媒解剖法,对全省69个原丝虫病流行县市实施纵、横向病原学和蚊媒监测.2003年依照卫生部消除丝虫病审评办法,对全省各丝虫病流行县进行了消除丝虫病达标审评. 结果全省69个县市实施消除丝虫病监测,总监测乡镇数覆盖原丝虫病流行乡镇38.58%(以县为单位30%~100%),总监测人口覆盖流行区人口3.92%(以县为单位在3%~21.76%之间).全省390个蚊媒监测点共捕获、剖检媒介蚊虫245 878只,其中淡色库蚊 213 746只、中华按蚊32 132只;各流行县市均达到了部颁消除丝虫病蚊媒监测标准.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和幼丝虫阳性蚊. 结论通过对全省69各流行县市的丝虫病达标监测和审评,证实河南省已经消除丝虫病传染源,达到了卫生部颁消除丝虫病标准.

  • 胫前粘液水肿误诊为丝虫病象皮肿的分析

    作者:段绩辉

    患者,女,60岁,农民,湖南省永兴县人.于1998年5月发现双下肢小腿小水疱,并逐渐增多,伴肢体肿大,于当地医院就诊未见好转.

  • 中国医疗队在加蓬感染丝虫的情况调查及随访

    作者:毛一馨

    丝虫病是非洲常见寄生虫病之一,非洲又是我国医疗队援外的主要地区.了解医疗队工作人员在非洲患丝虫病的情况,对后派人员丝虫病的防治,保障身体健康,确保援外工作的顺利完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7年9月~1999年9月作者随队在非洲加蓬工作期间对援外医疗队员丝虫病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249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