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灭螺方法的探讨

    作者:周艺彪;依火伍力;LIU Gang-ming;吴子松;WANG Shi-an;王海银;徐亮;赵根明;姜庆五

    目的 探讨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灭螺方法.方法 选取普格县特兹乡作为研究现场设框查螺;选择面积均为1000 m2、活螺密度分别为9.88只/0.11 m2和9.80只/0.11 m2的2块渗水草地作为灭螺现场;试验组用"堆敷"灭螺法,对照组用喷洒灭螺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5 m×5 m)查螺比较2种方法的灭螺效果,样本量均为40框.结果 钉螺主要分布在渗水草地、沟和田三类环境中,有螺面积以田中多,但其活螺平均密度相对较低,其次是渗水草地且活螺平均密度较高;在灭螺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87.50%和82.50%.钉螺死亡率分别为3.89%和4.16%.在灭螺3个多月后,试验组没有发现活螺,而对照组有螺框出现率(77.50%)(X2=0.31,P>0.05)和钉螺死亡率(7.03%)(X2=3.12,P>0.05)均没有明显的降低,活螺平均密度下降幅度也不大,仅下降8.88%.结论 "堆敷"灭螺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灭螺方法.

  • 利用遥感图像对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洲滩植被的聚类分析

    作者:林涛;姜庆五;林丹丹;陈红根;赵根明;刘建翔;张绍基

    目的利用卫星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遥感图像对江西恒湖茶叶港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洲滩植被进行聚类分析.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用于聚类分析的TM3、TM4和TM5等3个波段遥感数据,然后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支持下对卫星TM图像进行假彩色合成及聚类分析,后通过现场勘察确定不同类别的地物属性,并在研究现场进行螺情调查.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和实地勘察,在研究现场的遥感图像上共划分出3个地表类别,在各种植被中,占据绝对优势的苔草为茶叶港洲滩钉螺的主要孳生地.根据2000年春季的查螺结果,苔草生长区域的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分别为2.51/0.11 m2和0.006 9/0.11 m2,钉螺感染率为0.28%.结论遥感遥测技术有助于钉螺分布规律的研究,在血吸虫病及其他与生态有关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多时相相对辐射校正的TM图像对钉螺孳生地环境变化的研究

    作者:杨德平;吴昀昭;朱蓉;张利娟;郭家钢

    目的 基于相对辐射校正的多时相TM(专题制图仪)图像对南昌县五洲头地区进行分析,探测新螺区的环境变化.方法 收集1998年4月3日、2000年4月16日和2004年5月5日的三景鄱阳湖TM图像,以2004年为参照对1998和2000年的图像进行相对辐射校正,对校正后的图像提取植被等信息并收集五洲头历年的螺情资料.结果 1998年4月3日五洲头地区植被覆盖率为4.76%,2000年4月16日和2004年5月5日五洲头滩地植被覆盖率都在80%以上;1998年4月3日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值在-0.4~0.2之间,而2000年4月16日年和2004年5月5日的NDVI值主要在0.2~0.6之间,与1998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62.385321,P<0.01;q=161.669725,P<0.01);3年的K-T(穗帽变换)变换得到的绿度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6.50,q=178.679245,P<0.01;235.18,q=130.320755,P<0.01;186.82,q=-48.358491,P<0.01).结论 多时相遥感影像结合现场资料可对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环境变化进行监测,预测钉螺可疑孳生地,为更好地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提供科学参考.

  • 安徽省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效果评价

    作者:操治国;汪天平;何家昶;张世清;陈更新;张功华;汪昊;何宗贵

    目的 评价安徽省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于2006-2008年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选择40个流行村作为国家级试点;于2007年在该省7个市的10个流行县(区)中各选择1个疫情较重的流行村作为省级试点,开展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水改厕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于2008年底,在国家级试点抽取13个流行村,在省级试点抽取6个流行村,开展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调查,比较策略实施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国家级试点村在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降为1.76%(147/8370),与实施前[4.57%(487/10 659)]相比,下降了6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16,P<0.01);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降为0.0008只/0.1 m2和0.04%,与实施前(分别为0.0067只/0.1 m2、0.28%)相比,分别下降了88.06%和85.71%.省级试点村在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降为0.21%(14/6592),与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前[1.27%(54/4254)]相比,下降了8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57,P<0.01);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降为0.0003只/0.1 m2和0.05%,与实施前(分别为0.0025只/0.1 m2、0.13%)相比,下降了88.00%和61.54%.结论 在湖沼型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 四川大山区血吸虫病传播动力学及控制的研究

    作者:钟波;LIANG Song;许发森;WU Zi-song;杨长虹;CHEN Lin;张奕;MENG Xian-hong;邱东川;Robert C Spear

    目的 利用数学流行病学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山区血吸虫病的传播因素及其控制策略.方法 基于在四川西昌20个村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基于本地传播因素的血吸虫病传播模型.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对模型进行模拟,采用二分法用3个村的数据来效验模型,并用经效验的模型来分析在3种控制策略下本地血吸虫病传播的趋势.结果 现场调查显示以村为单位的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分别在3%~73%和平均克粪虫卵数(epg)在0.1至100.0之间.流行因素包括居民职业、疫水接触、微环境参数(气温、降雨),被整合入模型中.经二分法效验的模型预测显示连续化疗(50%~60%的覆盖率)在6年内能将感染强度降低30%~80%,但不能降低传播潜力;所以化疗一旦停止,传播即反弹.持续的局部的环境干预,如灭螺和虫卵控制(30%~50%覆盖率),可以将传播控制在半稳定水平;只有持续的包括化疗和环境干预在内的综合控制,在5~10年间才能将传播控制到很低的水平,甚至阻断传播.结论 利用传播模型结合现场数据能够帮助分析影响血吸虫病本地传播的因素,并帮助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血吸虫病的控制应建立在对本地因素的认识和可持续的环境干预基础上.

  • 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疫情输入的风险评估

    作者:操治国;汪天平;张世清;沙建军;黄浩;朱磊

    目的 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评估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巢湖地区疫情输入与传播的风险.方法 2008-2012年在安徽巢湖地区设立1个固定监测点和3个流动监测点,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秋季对固定监测点常住居民进行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共检测615名.于2008-2012年每年秋季对流动监测点流动人口进行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共调查1603名,先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进行血清学检测,血检阳性者再采用集卵沉淀法进行病原学检查.同期,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对固定监测点和对巢湖地区当年从流行区购进的家畜进行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共调查303头.2008-2012年在巢湖地区危险地带和可疑环境开展钉螺分布情况调查,并在巢湖通江河道打捞漂浮物开展钉螺扩散调查.2007-2010年采用螺笼放养法,对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可能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2008年和2012年采用IHA分别检查巢湖地区当地居民301和314名,未发现阳性.2008-2012年采用IHA检查巢湖地区流动人口1603名,阳性率为3.1%(49/1603);采用集卵沉淀法检查流动人口75名,27例阳性.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查巢湖当地和从流行区购进的家畜共303头,未发现阳性.在巢湖地区危险地带和可疑环境分别调查1630和3551 km2,均未发现钉螺;在巢湖通江河道打捞漂浮物457.6 kg,发现有11只钉螺附着.2007-2010年钉螺在巢湖2个实验区的存活率分别为88%(86/98)、51% (45/89)、30%(25/71)、24% (20/84)和92%(85/92)、54%(50/92)、23%(12/52)、17%(13/79),与对照区钉螺存活率[96%(85/89)、52% (44/85)、26%(18/69)、18%(14/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78、0.27、2.51、1.50,P值均>0.01);2008-2010年每年均在实验区和对照区均检获了子代钉螺,数量为156~312只.结论 巢湖地区已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传染源,外源性钉螺向巢湖扩散并生存繁殖的可能性较大,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疫情输入与传播的风险较高.

  • 全球地理定位无线监控调度系统在血吸虫病现场调查中的应用

    作者:余晴;鲍子平;曹淳力;祝红庆;郭家钢

    目的 以全国血吸虫病明察暗访现场工作为例,评价全球地理定位无线监控调度系统现场应用价值及优越性.方法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7个省选择卫生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的血吸虫病明察暗访点12个,以及国务院综合试点现场定位点3个;利用手持型全球定位设备CEC9680为现场操作工具,记录相关的航点、航迹;同时将定位数据包通过短消息功能(SMS)同步传至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和监控.结果 在全球地理定位无线监控调度系统支持下,实现了对江苏等7省12个暗访点、3个国务院综合试点现场定位,全程实时对话与暗访现场信息即时记载并保持同步监控.监控中心可视地图实时显示现场地理移动位置,实现现场路线实时指导与人员调度.结论 利用全球定位无线监控调度系统,可实现全程监控、指挥与指导明察暗访现场工作.

  • 湖沼地区预测钉螺数量的模型研究

    作者:张志杰;彭文祥;周艺彪;庄建林;陈更新;倪映;姜庆五

    目的 探讨并建立湖沼地区钉螺数量的预测模型,为钉螺的定量化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贵池区秋浦河沿岸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滩地作为研究现场,根据植被类型分层随机抽样,以交叉复核随机抽检法(随机数字表法)调查钉螺,分别用差分GPS仪、T&D Recorder for Windows、卷尺及烘干称重法收集高程、土壤温度(简称土温)和气温、植被高度、土壤湿度(简称土湿)和植被类型6个环境变量信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偏差量和Akaike信息准则比较不同误差分布和连接函数组合的广义线性模型,确定佳模型结构,建立并验证预测模型效果.结果 建模样本量为162框,变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性,钉螺数与植被高度呈正相关(r=0.36),与土湿呈负相关(r=-0.22),气温与土温呈正相关(r=0.59),土温与植被高度呈负相关(r=-0.36),土湿与土温和气温均呈负相关(r=-0.34和-0.12).广义线性模型的佳结构是以gamma分布为误差分布、倒数为连接函数和均数平方为方差函数的模型结构.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高程、土湿、土温、植被类型和植被高度对于预测钉螺的数量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02,3.124,-1.989,2.668和-2.371,P值分别为0.00166,0.00214,0.04849,0.00846和0.01897,而气温的作用被土温取代没有进入模型.结论 广义线性模型可用于建立钉螺的预测模型,为钉螺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前景.

  •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对长江安徽段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作者:张世清;汪天平;何家昶;李华忠;田学根;高风华

    目的:分析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安徽省钉螺分布和长江安徽段水位变化情况,以及二者与血吸虫病传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1—2012年长江安徽段大通水文站相关水文信息资料,以及同期安徽省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资料。根据血吸虫病病情,分别推算全省血吸虫病病例数和病畜数,计算全省人群和家畜血吸虫平均感染率。比较三峡工程蓄水前(1991—2002年)后(2003—2012年)钉螺面积及钉螺密度的差异,分析长江安徽段水位与钉螺面积及血吸虫感染率的相关性。结果1991—2012年高水位、低水位、高低水位差、丰水期水位均值、枯水期水位均值和丰枯水位差值变化幅度分别为11.40~16.30、3.68~5.20、6.70~12.12、9.92~14.40、4.77~7.64和4.13~8.93 m。蓄水前、后全省钉螺面积分别为(28613±362)、(29477±918)hm2(t=-3.00,P=0.007),钉螺密度的P50(P25~P75)分别为1.51(1.15~2.43)、0.43(0.29~1.10)只/0.11 m2(H=4.28,P<0.001)。蓄水前全省人群和家畜的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68%(99482/5935147)和4.62%(13923/301133),人群平均急性感染例数为328例,蓄水后分别为0.60%(39747/6649380)和1.65%(1291/783224),人群平均急性感染例数为71例。钉螺面积与高水位、高和低水位差值、丰水期水位均值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4、-0.509和-0.477,P值分别为0.014、0.015和0.025);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与高水位、高低水位差值、丰水期水位均值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2、0.587和0.446,P值分别为0.011、0.004和0.038);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与高水位、高低水位差值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7和0.553,P值分别为0.016和0.008);急性血吸虫感染例数与高水位、高低水位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1和0.486,P值分别为0.023和0.022)。结论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安徽段水位的变化对钉螺的分布以及人畜血吸虫感染产生一定影响,钉螺分布面积呈现上升趋势,钉螺密度、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三峡工程运行对长江安徽段具有一定的削洪作用,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起到积极作用。

  • 血吸虫病流行区各类传染源感染现况调查

    作者:余晴;汪奇志;吕大兵;汪峰峰;吴维铎;汪天平;郭家钢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不同主要流行类型地区各类传染源感染现况,为进一步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10-11月在安徽省选择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村和湖沼型流行村各1个(共16个自然村)开展现况调查,调查当地钉螺感染情况,对1521名常住居民、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197头家畜(牛80头、猪46头、犬45只、猫18只、羊8只)、32只野生动物(野鼠)进行病原学检查(kato-katz法、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计算血吸虫病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 垄上村、渔业村的钉螺感染率2007年分别为2.26%,1.06%,均高于2006年的0.55%,0.72%.人群感染率与感染度[每克粪便中虫卵数(egg per gram, EPG)]几何均数:垄上村为3.8%和0.14 EPG,渔业村为3.4%和0.13 EPG.不同性别血检阳性率:垄上村血检阳性率男性17.5%(44/252),高于女性的11.0%(25/227)(X2=4.026,P=0.045);渔业村血检阳性率男性21.4%(66/309),女性19.4%(25/1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7,P>0.05);不同性别粪检阳性率:垄上村粪检阳性率男性5.2%(14/268),女性2.1%(5/23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36,P>0.05);渔业村粪检阳性率男性5.7%(14/245),女性1.2%(3/250)(X2=7.603,P=0.006).垄上村检查6头牛,未发现阳性,垄上村无羊;渔业村牛的感染率为10.8%(8/74),EPG算术均数为135.00;公牛血吸虫感染率9.1%(6/66),母牛25.0%(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6,P=0.444);羊共检查8头,检出6头阳性(6/8),EPG算术均数为254.82.犬野粪孵化阳性率和感染度:垄上村为23.81%(5/21)和1.21 EPG;渔业村为55.6%(24/36)和20.00 EPG.野鼠感染率:渔业村共检查10只,无阳性感染;垄上村为13.64%(3/22).结论 耕牛仍是血吸虫病湖沼型流行区的主要传染源,但随着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深入开展,羊、犬和野鼠等动物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流行病学意义应予重视.

  • "封洲禁牧"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祝红庆;姜唯声;洪献林;曹淳力;胡卓辉;余晴;范云龙;鲍子平;吴国胜;郭家钢

    目的 评价"封洲禁牧"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江西省进贤县2005-2007年间开始实施"封洲禁牧"的爱国、新和、黄家、繁荣、丰富和曹门 6个村及相应的爱国牛洲、六零圩洲、黄家牛洲、大洲、勾连洲和犁头咀洲等6块草洲.每年采用单纯随机的方法抽取试点村约300名居民进行Kato-Katz病情调查,春秋两季对试点村相应的草洲进行系统抽样查螺;选择高程16.5 m以上富田大岸草洲进行螺情调查并翻耕和种植芝麻;对丰富和爱国村20~5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及居民对实施"封洲禁牧"的认知情况,了解居民对"封洲禁牧"的依从性及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实施"封洲禁牧"前,爱国、新和、黄家、繁荣、丰富和曹门村的人群感染率分别为11.35%(90/793)、4.00%(12/300)、4.00%(6/150)、8.00%(12/150)、3.17%(4/126)和6.64%(14/211),6个村实施"封洲禁牧"后,至2008年,其感染率分别下降至0.18%(1/551)、0.00%(0/348)、0.00%(0/316)、2.27%(7/308)、1.17%(5/428)和1.16%(5/430),除丰富村外(χ2=2.4,P=0.12),其他5个村人群感染率明显下降(χ2=126.77,P<0.01;χ2=16.31,P<0.01;χ2=18.79,P<0.01;χ2=10.39,P<0.01;χ2=14.17,P<0.01);6个相应的草洲中有5个草洲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只在单元性较差的大洲发现了3只感染性钉螺;2008年在富田大岸草洲种植经济作物,使得该草洲活螺密度从种植前的0.063只/0.11 m2(34/540)下降至种植后的0.0074只/0.11 m2(4/538),下降了88.25%(Z=12.47,P<0.01);发放调查问卷986份,获得有效问卷968份,综合评价显示爱国和丰富村居民对"封洲禁牧"的依从性分别是84.38%(216/256),75.42%(537/712).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居民对草洲放牧的危害性知晓情况、居民"以机代牛"的意愿和是否愿意在草洲上投入这3个变量是影响居民实施"封洲禁牧"的因素.结论 在单元性强的草洲实施"封洲禁牧"2~3年后,能有效控制感染性钉螺密度,降低人群感染率;影响"封洲禁牧"的主要因素是村民对在草洲上放牧危险性的认识程度,"以机代牛"的意愿和是否愿意在草洲上投入有关.

  • 安徽石台县山丘型血吸虫病区疫情回升及传染源感染现状调查

    作者:汪天平;汪奇志;吕大兵;汪峰峰;尹晓梅;张世清

    石台县位于皖南山区,总面积1403 km2.境内主要有清溪河、秋浦河和黄湓河三大水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9℃,年降雨量1656 mm.辖13个乡镇,127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人口11.02万.石台县是安徽省典型的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2000万m2以上,流行较为严重.经多年防治,1994年经省级考核全县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钉螺面积减少到44.1万m2,人畜感染率均降低至1%以下.

  • 2004年与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村级分层配对前后的比较分析

    作者:彭孝武;何亮才;董娟;袁梅枝;王加松

    从2004年开始,荆州市辖区范围内所有的疫区村都按照国家规范进行了疫区层次划分,几年过去了,全市4年前后疫情村级分层发生了很大变化,怎样进行科学配对比较分析?笔者试图从这方面人手,配对比较荆州市2004年和2008年各村级分层前后变化情况.

  • 胶体染料免疫渗滤法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的应用

    作者:方益民;郑瑞丰;程羽凤;汤以农;汪业彬;吴平;凌志利;王荣宝;王全球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原属山丘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1993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4年进入监测巩固阶段.通过12年的监测,未发现有人、畜本地感染的病例和感染性钉螺.

  • 洞庭湖区流动人口血防知识及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曹淳力;何忠;王一宏;黄肖岳;魏望远;鲍子平;李石柱;郭家钢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我国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1],其中,至少有3000万来自血吸虫病疫区的人口作为传染源流向各个城市[2-3],对仍有钉螺孳生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或控制地区带来潜在的传播威胁[4].目前,针对流动人口的血防工作在流入地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监测工作[3-5].为了解流动人口的血防知识情况,探索针对流动人口的血吸虫病防控对策,笔者于2009年在湖南省洞庭湖区对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的血防知识和感染现状进行了调查.

  • 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作者:郭家钢

    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危害严重.据建国初期统计,我国的血吸虫病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上海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钉螺面积148亿m2,累计感染者达1160万例,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流行范围北至江苏省宝应县(北纬33°15'),南至广西的玉林县(北纬22°5'),东至上海市的南汇县(东经121°51'),西至云南的云龙县(东经99°50').流行区低海拔为零(上海市),高海拔达3000 m左右(云南省).

  • 中国地方病病情、防治与对策

    作者:孙殿军

    地方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是在某些特定地区经常发生并长期相对稳定的疾病[1].目前,纳入我国政府重点防治管理的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等5种,而血吸虫病、鼠疫、布鲁杆菌病已从地方病管理转到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管理.

  • 血吸虫性截瘫案

    作者:邱连利

    阿拉×××,男,38岁,于2000年2月29日来我医疗队急诊.10天前突然出现头痛、小腹痛、四肢及腰背酸痛,随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并逐渐加重,尿液呈血色,排尿时痛甚,并且双下肢瘫痪无知觉,遂来我医疗队住院治疗.查:下肢肌力为0,环跳穴以下无知觉,小腹部有压痛,肾区有叩击痛.尿液中有少量血吸虫卵.血象:白细胞14000/mm3,中性80%,嗜酸性3%.初步诊断为"血吸虫病合并感染".经西药抗血吸虫及抗感染(酒石酸锑钾、青霉素、四环素、复合维生素B等)治疗,10天后,小腹痛及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消失,尿液正常,镜检未见虫卵.血象:白细胞8000/mm3,中性60%,酸性1%,但下肢肌力仍为0,环跳穴以下无知觉.

  • 复方乌柴雄黄汤(丸)治疗血吸虫病1013例

    作者:宋远忠;宋远义;宋春和

    笔者运用复方乌柴雄黄汤(丸)治疗血吸虫病收到满意疗效,笔者仅对近年来1013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报道.

  • 多因子正交试验对中药青蒿丛生芽诱导条件的筛选

    作者:蒋向辉;佘朝文;谷合勇;李丹

    中药青蒿,即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又名臭蒿、臭青蒿,为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继喹啉类和吖啶类之后的一类新的抗疟药物[1],如今临床上还用蒿甲醚、青蒿琥酯预防和治疗血吸虫病,据近几年报道,二氢青蒿素、蒿甲醚用于治疗与艾滋病相关的弓形虫病已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2].近也发现青蒿类药物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心律失常以及预防和治疗矽肺的作用等[3].

3444 条记录 6/173 页 « 12345678...17217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