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疫情现状调查

    作者:张世清;汪天平;张功华;潘新平;陈更新;吴维铎;方国仁;吕大兵;汪奇志

    目的 阐明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疫情现状及特征,为进一步的疫情纵向观察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选择湖沼型湖滩亚型和洲滩亚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各1个,采用Kato-Katz法和塑料杯顶管孵化法分别检查人、畜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问卷法调查居民血吸虫病治疗史和患病史、疫水接触、与血吸虫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等情况.结果 民生村和光辉村分别有68.24%和61.39%的居民有患血吸虫病史及治疗史,2周内有腹泻症状史者分别占3.96%和4.39%,有乏力史者分别占8.67%和5.80%.民生、光辉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0.90%、15.18%,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夏季接触疫水人群多于春、秋季,主要接触疫水方式为洗手、戏水、放牧、割草、捕鱼等.耕牛血吸虫感染率2岁以下幼牛较高.结论 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仍较严重,常规防治措施难以使疫情大幅度下降.

  • 罗格列酮抗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谌辉;刘文琪

    目的 研究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 方法 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观察罗格列酮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 结果 罗格列酮治疗组小鼠肝脏纤维组织的增生明显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吡喹酮治疗组. 结论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有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能明显减少肝脏Ⅰ、Ⅲ型胶原的含量.

  • 一种应用遥感技术快速确定鄱阳湖区有螺洲滩的方法

    作者:郭家钢;陈红根;林丹丹;胡广汉;吴晓华;李东;刘红云;郑江;陈名刚

    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GIS/RS)快速确定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带及血吸虫病高危区域. 方法选择鄱阳湖区内3个洲岛型血吸病重度流行村周围的洲滩地图进行数字化,在数字化地图的基础上分别对两张Landsat 5 (洪水期和沽水期)TM卫星遥感片进行校正,并提取出冬陆夏水洲滩部分,运用ERDAS IMAGINE软件对此洲滩进行计算机非监督分类(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校正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和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asseled Cap, TC)模型计算;用传统方法进行螺情调查,卫星定位仪(GPS)记录有钉螺点的经纬度,同时选择部分堤内的农田和水溏(无螺区)作为对照点. 结果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共分为10类,根据现场调查的钉螺分布图,有螺点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的6、7和8类中,进一步模型分析表明,有螺点主要分布在校正植被指数NDVI>115和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C在-10到3之间,而堤内农田和水溏等对照点中的值则主要分布此数值以外. 结论鄱阳湖区钉螺分布和孳生与洲滩湖草的生长状况与及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项研究提示,运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法可大致确定6、7和8类为有螺植被环境,然后通过校正植被指数(NDVI>110)确定植被优质区为钉螺的孳生环境,后通过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C=-10~3)确定钉螺佳孳生地,其准确率达95%以上.该方法简单易行,是湖区快速确定钉螺孳生地以及血吸虫病高危区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遥感 钉螺 血吸虫病
  • 四川省血吸虫病查治卫生服务需求弹性研究及其对血防筹资的意义

    作者:王谦;肖永富;魏继炳;钟大发;董永超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查治中卫生服务需求弹性及其对血防筹资的意义.方法应用需求函数模型,对影响四川省19个县血吸虫病查病和治病两项主要卫生服务项目需求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探索增加向村民筹集血防费用的可能性.结果血吸虫病卫生服务利用者的年人均纯收入和医疗服务价格水平对化疗的卫生服务需求以及对接受血清学检查的卫生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在构建的两个模型中,化疗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717,需求的收入弹性为0.745,模型调整R2为0.919;血清学检查的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524,需求的收入弹性为0.816,模型调整R2为0.979.结论血吸虫病卫生服务需求受到收入和价格的影响,在确保两项卫生服务需求不变以及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6%的情况下,化疗价格可以提高6.23%,血清学检查价格可以提高7.74%.

  • 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防治策略及其效果评价

    作者:黄希宝;方天起;李书华;蔡宗大;马拆修

    目的评价、优化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的防治策略.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湖区5个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1995~1999年的防治策略及其防治效果进行调查,分析防治措施效果和费用效果. 结果防治效果以"化疗+灭螺"为主体的综合措施效果佳,"化疗+健康教育"防治措施的疾病控制效果较显著,单纯化疗措施对疾病控制有一定的效果,但综合效果较差;"区域灭螺+对象治疗"人群感染率下降1%费用和总费用/综合防治效果指数低,费用效果好,而综合性较强的措施防治效果较好,但投入高,"健康教育+化疗"及单纯化疗投入均不高,综合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结论化疗仍是此类地区控制疾病的主要手段,但为达到佳防治效果,必须将螺情控制措施与化疗相结合,并辅以健康教育等措施.

  • 江滩异地钉螺生存繁殖的现场研究

    作者:吴锋;陈前;董龙文;李定新;田斌;丁在贵

    目的观察江滩外来钉螺的生存、繁殖及螺口动态消长情况,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捕捉安徽和南京江滩钉螺进行人工配对后在仪征有螺滩地采用现场螺笼放养、定期观察的方法,进行钉螺的生存繁殖、螺口消长及钉螺的越冬死亡观察. 结果安徽、南京和仪征三地钉螺的越冬死亡率分别为16.84%、19.00%和17.17%,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年生存率分别为11.86%、19.64%和26.25%,其中安徽组与仪征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安徽与南京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钉螺的生殖腺发育正常,月平均产卵数和螺卵孵化率等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安徽与南京两地钉螺的产卵高峰期较仪征对照组钉螺推迟约20 d左右. 结论异地江滩钉螺迁入仪征江滩后能够生长繁殖,但在短期内不会构成螺情的迅速增殖和蔓延,提示今后在螺情较轻的滩地或地区,加强螺情监测是关键,但对高密度有螺滩地,仍应强化灭螺措施,以进一步降低钉螺密度而减少钉螺的扩散.

  • 三峡大坝工程对长江安徽段滩地开发利用及其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作者:张世清;汪天平;葛继华;何家昶;陶承国;张功华;吕大兵;吴维铎

    为阐明三峡建坝后水位变化对长江安徽段滩地开发利用及其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对长江安徽段江湖洲滩血吸虫病流行区人文、滩貌结构与植被分布、滩地开发利用以及钉螺分布等进行现况调查,结合三峡大坝工程对长江安徽段水位变化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长江安徽段江湖洲滩16.28%的滩地面积被农业开发利用,7.88%的滩地面积被开发为水产养殖,有10%左右的滩地被翻耕植树,已被农业开发的江洲湖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小麦。三峡建坝后长江中下游秋季水位将有所下降,使滩地露滩时间提前。表明三峡工程将有利于滩地农作物的播种,使滩地可开发耕种的面积扩大而有利于消灭滩地钉螺。

  • 双环醇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组织即早基因与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韩春荣;何生松;徐标

    目的 研究双环醇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2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分别以双环醇60 mg/kg·d 、120 mgkg·d治疗8周,实验对照组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作任何治疗,第4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HE染色、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和分析不同剂量双环醇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c-fos mRNA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 结果 高剂量双环醇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组织病理损伤减轻, c-fos mRNA 、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而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剂量双环醇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无明显治疗效果. 结论 双环醇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双环醇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即早基因表达、减少TGF-β1产生有关.

  • 安徽省1996~2003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作者:杨卫平;高风华;张诚;尹年武;谢静芬

    目的分析当前血吸虫病流行状况,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以流行村为单位,统计全省疫区1996~2003年各项疫情指标,结合各年度疫情专题调查材料,分析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和流行特点,提出防治对策.结果 1996~2003年,全省人群与耕牛感染率下降53.9%和59.6%;疫区人群年均急感发病率呈波动状态,波幅1.8/10万~5.0/10万;全省螺情仍呈上升态势,钉螺面积净增8.10 km2. 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主要表现为:以青少年成批急性感染为主的突发疫情,钉螺面积扩大与螺密度增加,未控制流行区人畜重复感染严重,内陆流行乡村疫情回升等.因此,做好区域性防治规划,控制人群的感染与发病,加强钉螺的监测与控制措施,是当前全省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主要内容.

  • 两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未控制流行区调查样本的构成分析

    作者:党辉;王强;周晓农;郭家钢;吴晓华

    目的 分析两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未控制流行地区的调查样本人口结构,了解主要构成的不同,为进一步准确推断病人数和确定感染率打好基础,同时为以后的流调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第2次流调的粪检人数和第3次流调的血检人数比较其不同流行类型、年龄、性别和职业构成所带来的影响.结果 第2和第3次全国流调未控制流行地区抽样所得抽样点各省构成差异无显著性(χ2=3.06,P=0.08);各省的调查人数总体构成有一定的变化;流行类型、年龄和职业总体构成差异有显著性(χ2值分别为1612.53、4207.02、55.66,P<0.01).结论未控制流行地区两次流调在流行类型、年龄和职业的总体构成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些差别可能来自于调查方法和对象的不同,也可能是某次调查因为客观原因造成调查对象不够全面而产生的偏差,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只有扩大人口资料的收集,同时充分估计这些偏差的大小,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

  • 人参皂苷Rg3和干扰素α抗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效果的比较

    作者:曾瑾;李飞;贾雪梅;李翠英;王红

    目的 比较人参皂苷Rg3和IFN-α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ICR小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10周后顿服吡喹酮杀虫,以人参皂苷Rg3灌胃治疗和IFN-α皮下注射治疗,肝组织染色,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观察和计算各组小鼠肝脏胶原面积百分比及肝纤维化程度,评价人参皂苷Rg3和IFN-α的治疗效果.结果 肝纤维化小鼠分别经人参皂苷Rg3和IFN-α治疗8周后,肝脏仍有不同程度增大,暗褐色,质地略韧,肝脏内纤维增生、炎细胞浸润等病变比模型组减轻.Rg3治疗组和IFN-α治疗组小鼠肝脏胶原面积百分比均降低(均P<0.05);SSS评分均低于模型对照组2分以上(均P<0.05),低于实验对照组5分以上(均P<0.05);两治疗组间胶原面积百分比及S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喹酮治疗后,人参皂苷Rg3和IFN-α均具有改善日本血吸虫小鼠病肝纤维化作用,因此可以考虑将鲜见毒副作用的人参皂苷Rg3用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长期治疗.

  • 血吸虫病不同流行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策略经济效益分析

    作者:朱红;黄希宝;蔡顺祥;涂祖武;陈艳艳;利国;夏菁;张娟;王伟;向代金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策略在湖沼地区不同流行类型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为完善血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湖北仙桃市沙湖片区37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为研究对象,其中垸内组34个,垸外组3个.开展了“建三格式厕所”、“建沼气池”、“水旱轮作”、“安全饮水”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及常规卫生血防措施.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合现场调查,收集疫情、经费投入与产出效益等资料,进行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分析. 结果 垸内组与垸外组的总效益费用比均>1;垸内组总投入、每100只活螺平均密度下降1%费用、每100人与每100头牛感染率下降1%费用、总效益费用比、净效益与净效益费用比均高于垸外组;其中垸内组净效益费用比为1.17. 结论 垸内组投入较高,但收益也较大;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策略在垸内组与垸外组均产生了血防、社会和直接经济效益,具有推广价值.

  • 钉螺在微山湖区生存繁殖的现场研究

    作者:缪峰;刘新;邓绪礼;陈锡欣;王利磊;王用斌;付兆义;卜秀芹;魏庆宽;郭绍华;赵长磊

    目的 探讨在南水北调和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山东受水区钉螺生存繁殖的现状. 方法 2004年10月起在调水途经的微山湖区独山岛采用螺笼放养钉螺、和半定量观察法观察钉螺生存繁殖情况. 结果 至2011年钉螺已经在微山湖区生存繁殖7年,2005年9月1螺笼经淘洗后共收获子1代活螺671只,2006年10月收获子2代活螺823只,2007年10月收获子3代活螺337只,2008年10月收获子4代活螺401只,2009年10月收获子5代活螺158只,2010年10月收获子6代活螺203只;至2011年10月,经过7个冬季(84个月)的放养,当年收获子7代活螺1 017只,与越冬亲代螺比较,活钉螺数量增长了9.7倍. 结论 微山湖区的钉螺能够生存7年以上,是迄今我国向北方迁移钉螺能较长期生存繁殖地理分布北点(北纬35°15 ′);南水北调长江取水口附近的钉螺迁徙至微山湖区后仍保持较长时期的种群生存繁殖能力,但非完全适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竣工输水后,山东微山湖区存在着血吸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应将微山湖区作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给予管理.

  • 2008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苏正明;何汇;范宏萍;蔡顺祥;刘建兵;涂祖武;代凌峰

    目的 掌握2008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状况. 方法 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74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 结果 74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32%,耕牛感染率为1.85%,活螺密度为0.37只/0.11 m2,感染螺密度为0.000 3只/0.11 m2,钉螺感染率为0.08%.与2007年相比,疫情下降,但感染螺面积略有上升,有3个监测点出现了新的散在的感染螺点. 结论 为2013年实现湖北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强查、灭螺工作.

  • 江苏省沿江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张友;宦华敏;张庆东;陈志华;吴荣凤;徐琴兰;杭德荣;张联恒;黄轶昕

    目的 构建江苏省沿江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以加强沿江地区的血吸虫病控制.方法 采用专家咨询及多维综合评价等方法,以江苏省沿江滩块为单位建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以镇江扬中-常州新北段江滩为试验区,建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数据库,计算获取各滩块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指数,据此进行风险预警分级;采用Google Earth制作江滩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预警地图.结果 初步建立了江苏省沿江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48项.调查镇江扬中至常州新北段江滩96块,有6个滩块风险指数≥2.0,有10个滩块风险指数≥1.5但<2.0,有26个滩块风险指数≥0.9但<1.5,其余均<0.9.分别以红色、橙色、黄色、白色标示不同风险指数等级,并制作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预警地图,其中红色和橙色均含有感染性钉螺、疫水阳性等高风险指标.结论 建立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可以提供分级预警管理,也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 IL-18联合SjRPS4oCB多价疫苗免疫对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作者:程红兵;周云飞;张树菊;冯其梅;刘益萍;崔国艳;魏红;李芬;刘明社;汪世平

    目的 观察pVAX1/IL-18联合pVAX1/SjRPS4oCB多价疫苗诱导免疫对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7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NS组、pVAX1空质粒组、pVAX1/IL-18组、pVAX1/SjRPS4oCB组和pVAX1/SjRPS4oCB+ pVAX1/IL-18组,每组小鼠注射相应质粒100 μg或等量生理盐水,每隔2周加强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3周,用血吸虫尾蚴以腹部贴片感染小鼠.感染后第8周剖杀小鼠,取肝组织做石蜡切片,HE染色及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脏虫卯肉芽肿大小及虫卵周围胶原沉积情况,计算肝组织减卵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VAX1/SjRPS4oCB+ pVAX1/IL-18组小鼠肝脏病变程度较轻,表面虫卵结节较少,肝脏色泽、质地等接近正常肝脏,虫卵肉芽肿数量及肉芽肿面积均下降,虫卵肉芽肿周围胶原含量减少;肝减卵效果显著,减卵率为63.00%,与其它各组27.00%~52.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L-18联合pVAX1/SjRPS40CB疫苗具有抑制抑制肝脏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效果.

  • "引江济淮"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作者:操治国;汪天平;吕大兵;张世清;肖祥;尹年武;张功华;汪奇志;方国仁

    目的调查"引江济淮"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为论证该工程能否引起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蔓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引江济淮"工程长江-巢湖段所属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的基本资料,常规方法调查钉螺分布情况;用IHA法检测居民血吸虫病抗体;用孵化法检查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船只钉螺携带情况. 结果工程预期设置的两个引水口地区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钉螺分布广,人、畜感染重;工程途经的无为县与和县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严重,居民感染率高,且有病牛存在;"引江济巢"工程实施后,已有钉螺向内河扩散;船只未发现携带钉螺. 结论"引江济淮"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工程实施后有可能引起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的蔓延.

  • 湖沼型疫区小学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作者:胡广汉;吕尚标;姜唯声;曾小军;林丹丹;黄晓华;熊国林;袁浊荪;张晶;杭春琴

    为了探讨见效快、效果持久、成本较低的小学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模式,应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于基线调查后,(1)第1年在实验学校A用"视听教育-技能培训-提供防护药品-奖惩激励"(模式Ⅰ)干预;(2)第2、3年在实验学校A改用"视听教育-技能培训-奖惩激励(模式Ⅱ)干预;(3)第4年将模式Ⅱ扩大应用到实验学校B和C.各对照学校不采取干预措施.结果表明,用模式Ⅰ干预A校1年小学生血吸虫感染率由干预前的13.5%下降到2.3%;用模式Ⅱ干预A校2年小学生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2%和2.0%;用模式Ⅱ干预B、C校1年,两校小学生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9.2%和6.8%下降到2.4%和2.1%.对照组同期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模式Ⅱ与模式Ⅰ干预效果相同,但前者成本低于后者."视听教育-技能培训-奖惩激励"是湖沼型疫区小学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的较佳模式.

  • 城市和农村急性血吸虫病病人临床治疗的比较研究

    作者:沈光金;吕大兵;张世清;李启扬

    目的研究城市和农村急性血吸虫病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对化疗的不同反应.方法将1995年住院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人分成城市和农村两个观察组,比较两个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吡喹酮对体温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被误诊天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无论在城市和还是在农村,误诊都很普遍;除发热外,急性血吸虫病病人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畏寒、咳嗽、腹痛、腹泻等,城市病人诉说的症状更多,更不集中;急性感染对两组病人的肝功能影响很小;城市组儿童单疗程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的天数显著短于农村组,而双疗程组儿童,城市组明显长于农村组,成人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城乡医院对急性血吸虫病的误诊均相当普遍;城乡两组病人对吡喹酮的临床反应基本无差异;临床使用双疗程吡喹酮治疗急性感染是合理和可行的.

  • 经胎盘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血清抗体的动态变化

    作者:汤益;钱宝珍;Henrik Bogh;Marra Johansen;施晓华;张素娥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病经胎盘传播宿主的血清免疫反应. 方法 5只怀孕晚期母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500条/只,仔兔出生后43 d起,每隔2周采集血清1次,至仔兔发育到成兔(出生后113 d),然后以ELISA检测仔兔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G、IgM抗体. 结果 60%(12/20)仔兔经胎盘感染日本血吸虫,其中双性感染5只,肝脏均见虫卵结节;单性感染7只.仔兔血清IgM抗体均为阴性(A值为0.02~0.28,阳性对照为0.40~0.57);仔兔血清IgG抗体,肝脏有虫卵结节的5只双性感染仔兔中,1只出生后57 d起、2只出生后71 d起、1只出生后85 d起呈阳性.其余仔兔IgG抗体均为阴性. 结论经胎盘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其所产仔兔在短期内可产生免疫耐受性.

3444 条记录 8/173 页 « 12...567891011...17217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