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法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

    作者:卜江慧;孔令军;郭朝卿;杨小存;程英武

    目的:评价手法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目前此类随机临床试验(RCT)研究的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医药卫生辑(VIP)、万方数据库、PubMed、OVID及手工检索共收集文献2 874篇,纳入17篇.用Jadad量表予以质量评价,以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17篇文献,经Meta分析其有效率合并效应量RR=1.10,95%CI [1.06,1.14];痊愈率合并效应量RR=1.36,95%CI[1.21,1.52].VAS评分合并效应量RR=1.37,95%CI[1.28,1.45];JOA评分合并效应量RR=4.75,95%CI[4.40,5.09].结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整体质量偏低,不支持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牵引的结论.

  • 高能量创伤髋臼骨折78例治疗分析

    作者:徐伟;沙广钊;缪昌杰;沙磊

    我科自2001年1月-2004年7月共收治高能量创伤髋臼骨折78例,64例获得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髋臼骨折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

    作者:刘日光;尹培荣;杨启友;杨述华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分类、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从1993年6月至2002年7月,共收治51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30例髋臼骨折采用骨牵引治疗,牵引时间为4~6周,3个月后开始负重;21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均作骨牵引,术后鼓励活动肌肉和关节,结合使用CPM机进行持续被动功能活动,2~3个月开始逐渐负重.结果:44例获1.5~10年随访,其中骨牵引治疗组25例,手术治疗组19例.疗效评定参照美国矫形外科学会提出的髋关节功能评价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组疗效优11例,良8例,可2例,差4例;采用手术治疗组疗效优10例,良6例,可1例,差2例.结论:Letournel分类中只有单纯的前后壁或前后柱骨折,骨折块小而未累及髋臼负重区的骨折,分离移位<3 mm,才适用牵引治疗;而对于复杂的髋臼骨折或分离移位>3 mm的单纯性骨折,只有应用手术治疗才可能有效恢复髋臼与股骨头的对合,提高临床疗效.

  • 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三级筛选式治疗

    作者:肖林科;李国庆;白卫国

    目的:制定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规范化治疗方案,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36例骨折中轻度肿胀的89例采用手法复位,失败的38例连同重度肿胀的42例采用骨牵引复位,牵引复位失败中的23例(10例拒绝手术治疗)连同陈旧性骨折的5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的三级筛选式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手法复位成功51例,骨牵引后复位成功47例,手术切开复位成功28例.10例手法复位失败后拒绝手术治疗,后期发生肘内翻.随访136例,时间3~48个月,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肘内翻畸形26例,占19%.无筋膜间室综合征、伤口及针孔感染的发生.结论:三级筛选式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肱骨髁上骨折的闭合复位成功率,降低手术率,避免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 牵引复位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孙克洪;夏世平;陈超;褚琪平;周梁;沙明;郜晏星

    肱骨髁上骨折好发于少年儿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有其独特优势.自1994年至2004年,作者采用在复位前合理放置体位结合牵引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获得满意复位,方法简单又不加重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未发现畸形,功能恢复良好,报告如下.

  • 一种新的脊柱牵引装置

    作者:宁志杰;张红;孙磊;廖可国

    目的为了探讨脊柱脊髓损伤早期有效外固定,预防附加损伤.方法研究设计一种脊柱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特点:自控单臂,拉力为0~40kg,可拆开携带,自重6.5kg.结果经62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应用,不完全瘫痪组中,37例脊柱后突畸形变小,41例下肢运动感觉好转,29例做了手术;完全瘫痪组中,8例脊柱后突畸形变小,15例均做了手术.结论本牵引装置对脊柱骨折早期既可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又有复位和防止脊柱再损伤的作用.

  • 有限切开髓内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下骨折

    作者:李亮亮;张志强;王涛;焦强;石俊俊;李渊

    目的:探讨骨科牵引床辅助下有限切开髓内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治疗1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33 ~67岁,平均44岁;左侧10例,右侧2例;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事故伤4例;伤后2~5 d接受手术治疗.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ⅢA型8例,ⅢB型2例,Ⅳ型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术前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手术采用有限切开加长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采用Sanders髋关节等级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Sanders创伤性髋关节疗效评价结果,优9例,良2例,中1例.所有病例未出现骨折部位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牵引床辅助下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可很好解决复杂转子下骨折的术中复位问题,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出血,结合髓内固定,可获得骨折断端良好的对位对线和稳定性,为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下骨折提供了一种方法.

  • 刃针闭合松解联合牵引下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尚明;郭海;赵晓峰;皇玲玲;朱丽丽;王自平

    目的:探讨刃针闭合松解联合牵引下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痛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5例,采用简单随机法,根据SAS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2~73岁,平均(61.3±6.4)岁,病程8~42个月,平均(23.8±13.8)个月,治疗前颈椎功能评分4~17分,平均(11.45±3.31)分.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4~76岁,平均(62.4±8.8)岁;病程7~43个月,平均(24.4±16.8)个月,治疗前颈椎功能评分4~18分,平均(11.40±3.24)分.治疗组给予刃针闭合松解联合术后牵引复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0、20、180 d进行随访,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比两组颈椎功能评分,其中包括颈肩臂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压痛、上肢麻木、上肢肌力下降等.结果:①治疗后10d,颈椎功能总评分治疗组为(15.43±3.46)分,对照组为(13.17±3.18)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各项症状评分比较:颈部压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活动受限、肌力下降改善更为明显(P<0.01).②治疗后20d,颈椎功能总评分治疗组为(18.00±2.94)分,对照组为(15.90±2.89)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各项症状评分比较:颈肩臂疼痛、肌力下降、上肢麻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尤以活动受限、颈部压痛改善更明显(P<0.01).③治疗后180d,颈椎功能总评分治疗组为(16.63±3.32)分,对照组(12.67±3.42)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各项症状评分比较:上肢麻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尤以颈肩臂疼痛、颈肩活动度受限,颈部压痛、颈肩上肢肌力下降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与传统牵引相比,刃针闭合松解联合牵引下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较快地获得颈椎功能的改善;能有效缓解颈肩臂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及上肢麻木,且长期疗效稳定.

  • 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肌力学性能及疲劳程度影响研究

    作者:朱清广;房敏;沈国权;姜淑云;程英武;周楠

    目的:揭示手法治疗颈椎痛患者颈部肌群作用机制.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与牵引组,手法组32例,其中30例获得随访,男1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42.31±13.23)岁;平均病程(12.40±6.23)个月;平均体重(61.21±10.23) kg.牵引组33例,其中30例获随访,男11例,女19例;年龄30~65岁,平均(45.54±14.35)岁;平均病程(13.25±6.06)个月;平均体重(62.31±10.45) kg.分别用BiodexⅢsystem等速测试系统和TeleMyo 2400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颈部肌群力学性能和疲劳程度,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各测试1次.结果:颈部肌群力学性能:在60°/s角速度和120°/s角速度等速运动时,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比值(F/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PT、AP、F/E、手法组优于牵引组(P<0.05);手法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程度:两组治疗前左右两侧积分肌电(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IEMG、MPF手法组优于牵引组(P<0.05);手法组治疗前后右侧IEMG、MPF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有改善趋势.结论:手法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颈部肌群屈肌群和伸肌群的协调能力,提高颈伸肌群的放电频率,有利于恢复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的力学性能和缓解颈部肌群的疲劳.

  • 术前骨牵引与皮牵引对股骨骨折患者手术指标及功能结果的影响

    作者:毛晓晖;杨杰

    目的:比较术前骨牵引与皮牵引固定对成人股骨骨折手术指标及功能结果的影响,从而指导成人股骨骨折术前牵引方法的选择.方法: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68例年龄大于18岁的股骨骨折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奇数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治疗(A组),偶数采用皮牵引治疗(B组).A组男25例,女9例;平均年龄(36.3±9.9)岁;横形骨折11例,斜形15例,螺旋形8例.B组男26例,女8例;平均年龄(37.1±11.0)岁;横形骨折10例,斜形13例,螺旋形11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人数及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血红蛋白、疼痛评分、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33.5±6.5)个月,B组随访时间(31.3±7.5)个月.A组手术时间(108.8±14.2) min,术中出血量(383.1±117.1) ml,术后输血14例,输血量(350.0±122.5) 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5.0±3.3)周,B组手术时间(111.6±12.7) min,术中出血量(392.0±116.7)ml,术后输血11例,输血量(327.3±129.1)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5.5±3.4)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血红蛋白含量、牵引前后疼痛评分、股骨骨折疗效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皮牵引,骨牵引并不能减少成人股骨骨折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等临床指标,对于骨折愈合速度及肢体的功能结果也无明显提高.

  • 针罐疗法与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李建萍;宓轶群

    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将3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腰痛组、臀痛组、腿痛组,再在每组中随机分为针罐组与牵引组.其结果针罐法在治疗腰痛、臀痛时,疗效优于牵引法(P<0.05);而在治疗腿痛时与牵引法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无论是针罐法还是牵引法,各不同组间的疗效均有显著差异(P<0.05),腰痛组疗效好.

  • 电针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洪来;靳瑞

    目的:对比电针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提供较为规范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方法:电针组应用电针疗法,以天柱、颈百劳、大杼为主穴,与牵引治疗作对照;每组各60例;应用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对颈椎病患者疼痛进行客观量化.结果:经治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痊愈22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颈椎病疗效及对疼痛的改善优于牵引对照组.

  • 针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作者:谭吉林;何希俊;郭瑞兰;何宇峰;黄红缨;白伟杰;罗卫平;黄嘉柏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颈椎牵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价值和治疗机理.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颈牵组和药物颈牵组,治疗15天.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以及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变化.结果:(1)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针刺颈牵组治疗后椎动脉(VA)内径增大和大血流速度(MAX)增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配合颈椎牵引能够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增大椎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

  • 针刺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疗效及取效时间对照观察

    作者:王立群

    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用针刺及针刺牵引进行治疗,并作疗效及治疗时间观察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疗效上无差别,在治疗时间上针刺牵引配合优于前者(P<0.01).

  • 持续牵引下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陈文;杨艾堂;戴美堂;付琴丽

    目的:观察持续俯卧位牵引下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症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39例)和C组(38例).三组针刺方法相同,均取夹脊穴配委中、承山等穴,针刺后加电针,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俯卧位持续牵引同时配合电针方法治疗,B组则先仰卧牵引再行电针治疗,C组单纯进行电针治疗,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为95.2%,优于B组的79.5%与C组的65.8%(P<0.05,P<0.01).结论:持续俯卧位牵引下电针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方法.

  • 针灸配合自主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沁;李胜利;闵晓俊;刘均庆;高德才

    目的: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膝胸位自主牵引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方法.用疼痛指标对两组治疗前后腰腿疼痛变化作定量分析,用B超对两组治疗前后突出物大小改变情况作动态观察.结果:(1)两组疼痛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止痛效果好.(2)B超动态观察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突出物大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突出物消失或明显缩小.

  • 穴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之浅见

    作者:林鑫烈;孙茂峰;王岱

    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探讨单纯使用穴位疗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及其可行的范围.在回顾了近几年来的文献之后,提出了以下的结论:可以依据病患的情况,选用文中所述之高显效率的穴位疗法.不属于寒湿阻络型之患者,则须结合牵引或手法等治疗方式以便能够更全面且更为根本地解决问题,在施以综合疗法的患者之疼痛无法缓解或是患者之神经方面的症状有所加重时(如肌力持续下降或二便控制失常),则须考虑让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 中药治疗Ⅲ期褥疮2例

    作者:杨娟;尹国红

    1典型病例例1,女,83岁,因股骨胫骨折行皮牵引术,病情稳定后出院.回家7天后在骶尾部形成8×5×4大小褥疮,创面有黄色水样渗出物、脓液及部分坏死组织.我们采用验方治疗18天后创面全部愈合.例2,男,79岁,因脑梗塞留存右半身瘫痪后遗症,出院后长期卧床.在其右髋部形成4×5×2大小褥疮,创面有黄绿色脓液及部分坏死组织,采用验方治疗14天后痊愈.

  • 针推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金尚武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针推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通过推拿、牵引及针灸的综合疗法对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治疗,同时与单纯采用针刺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综合疗法的观察组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单纯疗法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具有改善肌肉痉挛,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的作用,避免直接刺激对神经根;牵引能够使椎间隙及椎间孔增大,减轻神经根受到的压迫;针灸能够缓解肌肉痉挛、消炎镇痛及疏通经络;推拿、牵引及针灸联合的综合疗法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 中药熏蒸配合下肢皮牵引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护理

    作者:程月起;郑九琴;姚云利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配合下肢皮牵引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护理方法.方法:自2006年3月一2007年2月,对我科住院201例250膝行中药熏蒸配合下肢皮牵引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护理,并对护理经验加以总结、整理.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实施操作过程中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周密的护理计划、细致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使病人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显著.

690 条记录 4/35 页 « 12345678...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