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理型颈枕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作者:孙其斌;张崇岳;冀全谋;谢永明;陈国梁

    目的 观察生理型颈枕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180例,随机分为生理型颈枕颈椎牵引治疗组(Ⅰ组)和垂直颈椎牵引治疗组(Ⅱ组),各组90例.分别采用生理型颈枕颈椎牵引治疗与垂直颈椎牵引治疗,两组患者每次牵引重量均为3.0~7.0 kg,牵引时间均为20 min.牵引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 Ⅰ组的优效率61.1%(55/90例)和总有效率93.3%(84/90例)分别高于Ⅱ组的优效率42.2%(38/90例)和总有效率72.2%(65/9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理型颈枕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较垂直牵引效果好.

  • 中医正骨手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作者:李达春;唐小松;邹耀

    目的 探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2例,随机分为正骨组和微波组,正骨组236例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微波组216例采用腰椎牵引联合微波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和两个疗程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法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第1疗程和第2疗程结束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正骨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微波组(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正骨组优良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9.7%(169/212例)和96.7% (205/212例),显著高于微波组39.9%(79/198例)和86.9%(172/198例)(P<0.05).结论 中医正骨手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 臂丛神经鞘内给药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付代伏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鞘内给药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臂丛神经鞘内给药治疗,治疗组在臂丛神经鞘内给药后采用颈椎牵引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62.2%(28/45例)、总有效率97.8%(44/45例)均优于对照组痊愈率51.1%(23/45例)和总有效率93.3%(42/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神经鞘内给药联合颈椎牵引可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 非影像引导下侧隐窝神经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唐炳魁;尹立刚

    目的 观察非影像引导下侧隐窝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两组病例各40例,治疗组为非影像引导下侧隐窝神经阻滞术;对照组为针刺、推拿、牵引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有效率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5%(37/40例),对照组为80.0%(32/40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改善程度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P<0.05).结论 非影像引导下侧隐窝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便、安全、有效.

  • 椎间孔电刺激疗法联合腰椎牵引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作者:江红艳;张智慧;刘守正;刘加元

    目的 评价椎间孔电刺激疗法联合腰椎牵引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40例,应用椎间孔电刺激疗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4周,随访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结果 VAS评分由治疗前(7.8±0.9)降到治疗后(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ODI疗效:优24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7.5%(35/40例).结论 椎间孔电刺激疗法联合腰椎牵引术是椎间盘源性腰痛有效的治疗方法.

  • 电动牵引加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倩;尹晓臻;代玉华

    目的 观察电动牵引加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颈源性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牵引加神经阻滞治疗组和单纯牵引及单纯神经阻滞组.牵引选坐式颌枕带颈部间歇牵引,神经阻滞选患侧颈2横突及枕后结节外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为穿刺点,每点注入阻滞液3~5 ml.结果 治疗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颈源性头痛选择神经阻滞能迅速缓解疼痛,颈部牵引则能纠正紊乱的颈椎力学结构,二者兼用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牵引及神经阻滞.

  • 顺势牵引复位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作者:丛锐军;仇荣敏;刘俊峰;迪力夏提·多力坤;侯孝东;郑龙坡

    目的 探索顺势牵引复位技术是否能为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提供更好的牵引复位、提高手术效率并减少手术创伤.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60例.采用电脑随机数法随机分为顺势牵引复位组和牵引床复位组,各30例.顺势牵引复位组采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牵引复位,牵引床复位组使用牵引床辅助复位.观察指标包括:股骨正侧位X线片、VAS评分、SF-36评分、手术时间(麻醉完成至牵引拆除)、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失血量、复位切口长度、股骨畸形程度.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率100%.顺势牵引复位组均实现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牵引床复位组26例实现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4例因无法复位延长切口纳入切开病例,顺势牵引复位组无切开,复位困难发生率低于牵引床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38).顺势牵引复位组患者手术时间[(121±22)min]少于牵引床复位组[(147±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6,P<0.001).顺势牵引复位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320±50)ml]少于牵引床复位组[(410±55)ml,t=6.632,P<0.001],围手术期失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3±115)ml,(474±100)ml,t=1.833,P=0.073].结论 双反牵引复位技术能提供符合下肢力线的牵引方向,准确的牵引调整更方便复位和纠正旋转成角畸形,足够的牵引强度显著提高了复位效率与复位精确程度,减少术中失血,缩短手术时间,是值得推广的术中牵引复位技术.

  • 顺势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迪力夏提·多力坤;郑龙坡

    目的 探讨应用顺势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8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顺势复位组和切开复位组.顺势复位组应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复位,共47例,切开复位组共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6个月时根据Rasmussen影像学评分评估的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8个月,平均为(6.4±1.0)个月,顺势复位组手术时间为(108±15)min,切开复位组为(129±16)min,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5,P<0.05);顺势复位组术中出血量为(67±23)ml,切开复位组为(93±22)ml,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3,P<0.05);Rasmussen影像学评分顺势复位组平均分数为(23±4)分,优良率80.9%,切开复位组平均分数为(20±5)分,优良率为6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9,P<0.05).两组患者均得到骨性愈合,均未出现复位丢失、钢板松动及断裂等情况;切开复位组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予加强抗感染消毒换药后均愈合良好.结论 顺势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成功率高,与切开复位比较,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颅盆环牵引术的护理

    作者:程敏;齐锦宏

    自2010年以来,我院为矫正脊柱畸形施行颅盆环牵引术158例,均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工作综合报道如下。
      1牵引装置及操作方法
      颅盆环牵引装置主要包括颅环、盆环、支撑杆三部分。颅环通过螺钉与头骨连接,盆环通过两根骨圆针或螺钉与骨盆连接,支撑杆连于颅环和盆环之间进行支撑。具体操作方法:
      1.1在颅骨眼眶上缘2厘米及耳尖上1厘米两侧各钻2枚螺丝钉,穿过颅骨外板,将以金属头环固定于颅骨伤。

  •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5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茂清

    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以中医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效果较好,自2000年到2006年以来,作者采用小夹板外固定结合功能锻炼的方法,收治该骨折的儿童50例,临床效果满意.优良率94%,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

690 条记录 35/35 页 « 12...27282930313233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