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罐背俞穴治疗高脂血症36例临床观察

    作者:朱韪

    笔者近年来运用在五脏俞和膈俞穴上针刺加拔罐的方法治疗观察高脂血症3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不同取穴不同灸时温和灸对局灶硬化性肾炎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林;孙玉霞;马家怡;张春伶;李屹

    目的:观察不同取穴不同灸时温和灸对局灶硬化性肾炎大鼠尿系列微量蛋白及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局灶硬化性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沙坦组、肾俞灸法(短时、中时、长时)组和膈俞灸法(短时、中时、长时)组,通过单肾切除加尾静脉重复注射阿霉素复制局灶硬化性肾炎大鼠模型.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50 mg/kg)灌胃,每日1次;肾俞灸法组和膈俞灸法组按短时(10 min)、中时(20 min)、长时(30 min),分别予温和灸大鼠”肾俞”(双)和“膈俞”(双),隔日1次,均干预12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尿系列微量蛋白(尿α 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G),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肾功能(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PAS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尿系列微量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组、肾俞长时组、膈俞中时组、膈俞长时组尿系列微量蛋白和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均显著降低(P<0.05,P<0.01),肾俞中时组的尿α 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IgG、血肌酐、尿素氮降低(P<0.05,P<0.01).不同灸时之间比较,肾俞长时组的尿系列微量蛋白及膈俞长时组的尿α1微球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G较同一穴位短时组明显下降(P<0.05,P<0.01).模型组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大量胶原蛋白沉积,间质纤维化明显;肾俞长时组、膈俞长时组及氯沙坦组可明显改善病理变化.结论:艾灸“肾俞”穴、“膈俞”穴可以改善局灶硬化性肾炎模型大鼠的蛋白尿及肾功能,从而延缓病程进展,适当地延长艾灸时间保证灸量,治疗效果更佳.

  • 应用MRI观察直刺膈俞穴的危险深度

    作者:闫禹竹;程为平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直刺膈俞穴的危险深度,探讨左右、性别、身高、体质量、BMI指数与针刺危险深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名成年志愿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每组各10人,将维生素E胶丸固定于双侧膈俞穴上,应用MRI断层技术测量膈俞穴的直刺危险深度并计算其安全深度.结果:男性组左侧膈俞穴直刺危险深度为(53.7±6.8) mm,右侧为(54.8±8.9) mm,女性组左侧为(39.9±7.2)mm,右侧为(42.1±9.5) mm;男性组左侧膈俞穴直刺安全深度为(40.3±5.1)mm,右侧为(41.1±6.7)mm,女性组左侧为(29.9±5.4) mm,右侧为(31.6±7.1) mm.膈俞穴直刺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在左、右侧穴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组的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均明显大于女性组(P<0.05).膈腧穴的直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及BMI指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膈俞穴的直刺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男女存在差别.膈俞穴的直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及BMI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 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途径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的艾灸干预随机对照实验

    作者:张春伶;孙玉霞;李林;马家怡;李屹

    目的:观察在艾灸干预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肾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表达.方法:102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7只、假手术组7只、造模组88只.采取间隔2周2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并单侧肾切除的方法建立FSG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根据尿蛋白定量随机分为模型组、氯沙坦组、肾俞灸法(短时、中时、长时)组和膈俞灸法(短时、中时、长时)组,每组11只,各组采用相应干预.12周后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VEGFR-2、ET-1、Ang Ⅱ、AT1R在肾组织的蛋白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在肾组织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VEGF、VEGFR-2、ET-1、Ang Ⅱ、AT1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NO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组、肾俞长时组和膈俞长时组VE GF、VEGFR-2、ET-1、Ang Ⅱ、AT1R表达降低,NO含量升高(P<0.05,P<0.01).结论:艾灸可能通过下调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蛋白表达起到保护肾组织的作用.

  •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作者:宋宏杰;宋洪涛;宋永贵

    将临床99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65例,取阳陵泉等穴埋线1次为一疗程;服药组34例,口服消炎利胆片30天为一疗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1疗程后埋线组有效率98.5%,服药组有效率82.4%,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疗程后埋线组治愈率78.3%,服药组治愈率38.5%,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 膈俞穴注射Vit B1治疗单纯性呃逆

    作者:姜淑芳

    笔者近几年来对与进食无关的病理性单纯急性呃逆,采用Vit B1注射液注射膈俞穴治疗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68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小18岁,大70岁;发病时间短3小时,长5天.均属单纯性呃逆,75%的患者发病后即来我院就诊.

  • 火针点刺心俞、膈俞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亚兰;黄应杰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心俞、膈俞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试验选取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以普瑞巴林口服,每次50 mg,每日3次,以10 d为1个疗程;观察组以普瑞巴林联合火针治疗,普瑞巴林用法同对照组,火针选取心俞、膈俞穴,在心俞、膈俞穴上快针点刺,快进快出,进针深度为6~8 mm,每穴点刺3针,每2 d治疗1次,5次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积分、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的改善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患者VAS积分、DLQI量表评分分别为:(2.03±1.38)分、(4.61±3.61)分;观察组治疗后患者VAS评分、DLQI量表评分分别为:(1.43±1.31)分、(3.28±2.98)分;观察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点刺心俞、膈俞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淡谈膈俞穴的配伍应用

    作者:王敏

    膈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第十七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1.5寸处,因本穴内应横膈,故名膈俞,又因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故又名七焦之间.该穴疗效明显,刺灸该穴可起到养血和营、理气止痛作用.现结合临床简述其配伍应用.

  • 膈俞刺络拔罐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海威

    目的:探究与分析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34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发作次数、发作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等。结果:34例患者治疗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程度明显减弱,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伴随症状明显减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膈俞穴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较为突出,治疗后偏头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程度减弱且持续时间缩短,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针刺膈俞穴、脊中穴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作者:杨晓春;杨蕾;蔡宏伟

    目的:探讨分别针刺膈俞穴、脊中穴对大鼠痛阈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pra-gue-Dawley( SD)品系雄性大白鼠30只随机分为足三里穴组、膈俞穴组和脊中穴组,分别针刺相应穴位,用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给予连续波脉冲刺激30 min,频率2 Hz,输出强度以针刺局部肌肉微微颤动为度。使用电流测痛仪测量各组大鼠针刺前后痛阈。结果足三里穴组痛阈变化为(0.55±0.41)mA,膈俞穴组痛阈变化为(0.63±0.32)mA,脊中穴组痛阈变化为(-0.46±0.37)mA,3组与基础痛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膈俞穴组和足三里穴组的痛阈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与脊中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均<0.01)。结论针刺膈俞穴有与针刺足三里一样的提高痛阈的效果,而针刺脊中穴有降低痛阈的效果。

  • 小剂量氟哌利多膈俞穴注射预防开胸术后呃逆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申爱云;王四海;朱红霞;苏心镜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氟哌利多膈俞穴注射预防开胸术后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患者135例,按手术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治疗Ⅰ组为氟哌利多膈俞穴注射组,治疗Ⅱ组为氟哌利多皮下注射组,对照组不给予其他治疗和预防措施.观察3组48 h内呃逆发生率及呃逆的严重程度.结果 治疗Ⅰ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呃逆;治疗Ⅱ组患者术后出现呃逆6例(13.3%);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呃逆8例(17.8%),治疗Ⅱ组、对照组与治疗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氟哌利多膈俞穴注射预防开胸术后呃逆操作简便,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

  • 膈俞穴剌络拔罐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

    作者:严萍

    呃逆俗称“打嗝”,在临床中颇为常见,病因较多,主要表现为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控.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膈肌痉挛”,呃逆症状顽固,发作频频,时间持续超过48 h以上者称为顽固性呃逆[1].笔者自2014年以来,采用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因单纯性膈肌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等引起的功能性、顽固性呃逆,效果良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隔姜按揉膈俞穴治疗呃逆

    作者:李金梅;李雪静

    呃逆俗称打嗝,即膈肌痉挛,由气机逆乱所致.临床有时因短时间输注液体量较多、药液温度低刺激膈神经而导致膈肌痉挛,或液体内加入肾上腺皮质激素提高了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也可能影响细胞表面的肾上腺素受体数量和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增加了受体的敏感度和亲和力而导致呃逆的发生.我们采用隔姜按压膈俞穴治疗呃逆,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按摩配合隔姜灸膈俞穴治疗术后膈肌痉挛

    作者:贾荣娟;邢丽君;于雪农

    膈肌痉挛又称呃逆,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1].腹部手术后常因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膈肌产生间歇性地收缩,常使切口疼痛,增加病人的痛苦.采用推拿配合隔姜灸膈俞穴治疗术后呃逆12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艾灸或针刺膈俞穴对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大鼠诱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

    作者:崔瑾;严洁

    目的:对比观察艾灸或针刺膈俞穴以及常规西药治疗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造血抑制大鼠巨噬细胞诱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2在贵阳中医学院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普通级Wistar大鼠60只,白细胞值(3.0~15.0)×109L-1,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艾灸组、非穴位组,10只/组.②实验方法: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建立白细胞减少症低免疫力动物模型,以环磷酰胺40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5 d,白细胞数值较长时间维持在1 50~2.95×109L-1水平为造模成功.西药组大鼠按每100 g体质量给予2.1 g/L利血生水溶液1 mL灌胃,自造模结束后第1天起,1次/d,连续11 d.针刺组将大鼠选取"膈俞"穴(在第7胸椎棘突下两旁肋间),用直径0.22 mm、长13 mm的毫针刺入约3 mm,然后接电子针疗仪,电流强度以使局部肌肉抽动为度,留针连续刺激15 min,自造模结束后第1天起,1次/d,连续11 d.艾灸组于"膈俞"穴上涂医用凡士林少许,制小艾炷(稍大于绿豆,重量约15 mg),直接放在"膈俞"穴上,用线香点燃,待艾炷燃至大鼠挣扎时用镊子夹去,每穴3壮,自造模结束后第1天起,1次/d,连续11次.非穴位组同法固定大鼠,针刺尾部任一非穴位点,自造模结束后第1天起,1次/d,连续11次.模型组造膜后仅抓取固定,但不治疗.空白组不经过任何处理.③实验评估:治疗第1,3,5,7,9,11天检测各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治疗第11天检测各组脾质量及脾脏指数,125I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结果:①治疗后各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值的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第5天西药组、针刺组、艾灸组白细胞数量均明显回升(P<0.001);其中艾灸组作用为显著,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第9天艾灸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空白组基本接近(P>0.05),第11天针刺组、西药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空白组基本相似(P>0.05).②治疗后各组大鼠脾质量及脾脏指数的比较: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第11天西药组、针刺组、艾灸组脾质量及脾脏指数均明显增加(P<0.001或0.01),且艾灸组脾质量及脾脏指数已达正常水平,与空白组基本相似(P>0.05);针刺组、西药组仍未达正常水平(P<0.05).③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的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第11天西药组、针刺组、艾灸组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均明显增加(P<0.001或0.01),与空白组基本相似(P>0.05);且艾灸组升高作用强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或艾灸膈俞穴以及常规西药治疗均能回升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强化疗大鼠巨噬细胞诱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能力,尤以艾灸膈俞穴效果为佳.

  • 膈俞刺络拔罐治疗偏头痛

    作者:姜海威;刘春;景宽

    目的 观察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偏头痛后患者的症状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刺络拔罐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30例.治疗组取双侧膈俞穴用三棱针刺络拔罐治疗,每周2次,每次间隔2d,2次为1疗程,共4疗程.对照组每晚睡前予西比灵10 mg口服,1周为1疗程,共4疗程.所有病例在治疗的前2周不能服用相关药物.结果 2组治疗前后各项疼痛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的疼痛综合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异常对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膈俞穴刺络拔罐法具有疏通经脉,调和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局部的微循环、调整脑血流动力学,从而达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 膈俞穴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刘春;景宽

    膈俞穴在背部,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八会穴之一,血之会.该穴具有活血止血、补血养血之功,主治各种血虚和血瘀证.临床辨证用穴得当,采用不同刺法,往往会收到显著疗效,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 将五脏俞穴和膈俞穴作为主穴对慢性失眠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金媛;李立文;葛玲玲;薛文雄

    目的:探讨将五脏俞穴和膈俞穴作为主穴对慢性失眠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72例慢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辨证针刺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选择双侧的神门穴、安眠穴、百会穴及内关穴作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选择五脏俞穴和膈俞穴作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睡眠指标的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各项睡眠指标的总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五脏俞穴和膈俞穴作为主穴对慢性失眠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其失眠的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

  • 膈俞穴的临床应用

    作者:蔡晓刚

    1一般情况膈俞穴出自<灵枢·背输>,为足太阳膀胱经第17号穴;背俞穴之一;八会之血会穴.别名七焦之间.<会元针灸学>云:"膈俞者……即横膈之所系于背,膈者过也,足太阳之所过,故名膈俞".很得体地说明其内应横膈,横膈自此系于背,又主膈肌之病,故而命名为膈俞.

  • 针刺、艾灸膈俞穴对低白细胞模型大鼠白细胞及骨髓造血功能的调节作用

    作者:崔瑾;申定珠;熊芳丽

    目的研究针刺或艾灸膈俞穴对低白模型大鼠提升白细胞和增强骨髓增殖功能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er大鼠为实验对象,用环磷酰胺(CTX)腹腔注射造成白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抑制模型,分组处理后,在不同时相进行白细胞计数,并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以评估针刺或艾灸膈俞穴的升白及增强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结果针刺、艾灸膈俞穴及常规西药治疗均可显著提升白细胞、增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且艾灸膈俞穴组疗效优于针刺膈俞穴组及常规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膈俞穴可明显提升低白模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