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69例晚期孕妇膳食调查及营养评价

    作者:王林静;钟淑婷;宁艳辉

    目的:了解孕妇膳食的特点,并提出合理建议,以利于胎儿生长发育.方法:运用24 h回顾法在广东省广州市两所医院调查了169名孕妇,对每个调查对象的各类食物摄入量进行询问,分别计算平均每日食物摄入量、每日营养素摄入量、三大营养素产能比和蛋白质来源百分比.结果:孕妇膳食中的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三大产热营养素的热能供给比例适宜,热能、蛋白质、钙、核黄素和硫胺素的摄入均不同程度不足,动物性、大豆类及其制品等优质蛋白的比例占所有食物来源蛋白质的23%.结论:孕妇健康教育亟待加强,应纠正孕妇不良的膳食习惯.

  • 主观评价方法在内科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

    目的:了解内科患者的营养状况,为临床工作及早发现营养不良、治疗疾病作出建议.方法:对44例内科住院患者运用主观全面评价方法(SGA)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被调查的内科住院患者SGA评价营养状况良好(A级)占总数的77.3%.轻、中度营养不良(B级)占18.2%,重度营养不良(C级)占4.5%.结论:该院大多数的内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良好,但营养不良的现象仍存在.

  • 西藏地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作者:党少农;颜虹;王学良;曾令霞;王全丽;李强;谢红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与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获取样本,以身长和体重作为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基本指标,利用WHO/NCSH参考标准对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调查获得1 655对母与子,与WHO/NCHS标准分布比较,该地区3岁以下儿童整体营养状况较差,以身长减低为突出,提示为长期的慢性营养不良.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的总患病率分别为:39.0%,23.7%,5.6%,农村高于城市,牧区高于农区.海拔是影响该地区儿童体格发育的重要因素,对身长的影响尤为明显.结论西藏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整体营养状况差,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病率高,地区间差异较大.

  • 微机管理系统在托幼园所小儿"膳调"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陈艳玲;肖承英;于倩;王德艳

    膳食调查工作以往都是手工计算,既费时又费力,容易出现计算错误.为了改进这项工作,我们与"沈阳市山河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共同开发编写了"托幼园所小儿膳食调查及营养评价微机管理系统",应用该系统后,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准确性.现就其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实际工作中的优越性介绍如下.

  • 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

    作者:欧阳鸿枚;王学华;宋海清

    目的 :研究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营养指标及胃肠道功能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确诊为重症脑梗死的患者 62例 ,以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分别用改良与传统方法实施鼻饲.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肌肌围 (moveable arm muscular circulation, MAMC)和三头肌皮褶厚度 (triceps skin fold, TSF) 等营养指标值在 14 d与 1 d比较时有统计学意义( t=2.32~ 11.75,P< 0.05),各营养指标变化值在 14 d时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血清白蛋白:( 33.3± 2.5)比( 29.5± 2.3) g/L; TSF:( 13.51± 2.27)比( 12.35± 2.13) mm; MAMC:( 21.35± 2.43)比( 18.89± 1.78) cm]( P< 0.05).治疗组的上消化道出血、呕吐反流、腹胀和拒食等胃肠胃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轻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程度,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改善.

  • 凝固剂加肠内营养制剂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袁智敏;黄利荣;陈紫玲

    目的 :探讨凝固剂加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在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可行性与效果比较. 方法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 64例,随机分 3组. G1组 18例,采用凝固剂加肠内营养制剂的混合食物作摄食-吞咽训练; G2组 22例,吞咽训练时采用传统流质饮食; G3组 24例,未行康复治疗.比较 3组拔胃管前后的营养状况、肺部感染及康复情况. 结果: G1组拔胃管前后各项营养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 G2组拔胃管后初期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均较拔胃管前显著下降( t=2.594,2.646,2.060, P均 < 0.05);而 G3组拔胃管后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低于鼻饲时( P< 0.05). G2组和 G3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 14%( 3/22)和 42%( 10/2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 2=4.448, P< 0.05),而 G1组无 1例因误吸发生肺部感染.拔胃管后 G1组吞咽障碍明显改善(χ 2=38.816, P< 0.01),康复效果好(χ 2=9.675, P< 0.05;χ 2=25.936, P< 0.01) ,住院时间明显短于 G2,G3组( t=12.490,19.762, P均 < 0.01). 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早期进行吞咽康复训练,采用凝固剂加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既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吞咽功能恢复.

  • 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

    作者:汪燕

    目的:调查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探寻合理的临床营养治疗方案.方法:抽取2002-10/2006-09于江苏省中医院住院的肾移植术后1个月患者4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配合各种测量、检查.调查内容:①膳食调查:采用饮食称重法.蛋白质应为总热量的30%~35%,碳水化合物应为50%~60%,脂肪应为10%~15%.②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质量、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③生化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浆白蛋白、血胆固醇、血糖、血尿酸、血钾、血钠、总淋巴细胞计数.结果:4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肾移植术后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其中脂肪(38%)和蛋白质(17%)摄入量超标,碳水化合物(45%)摄入不足.②40例患者中高血糖者9例(占22.5%),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者28例(占70%),血尿酸升高者18例(占45%).结论:通过营养评价可为改善肾移植术后患者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指导患者平衡膳食,维持理想的营养状况.

  • 慢性肾衰非透析治疗患者膳食调查及营养评价

    作者:汪燕;郑锦锋;黄家玲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非透析治疗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合理的饮食模式.方法:对患者进行膳食调查、人体测量及生化实验室检查.结果:慢性肾衰非透析治疗患者膳食结构中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30%~60%.结论:饮食摄入的不合理为发生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通过膳食调查可为指导患者平衡饮食,改善其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 营养评价对老年压疮患者的重要意义

    作者:赵英凯;王琳;孙惠杰;刘丹丹

    老年人营养状态普遍低于中青年,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长期卧床、疾病消耗加之营养摄入减少、利用能力下降,使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导致低蛋白血症,易发生压疮。针对老年压疮高危患者,实施早期评估,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及护理,保证患者足够营养和能量供给,对降低压疮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三种营养筛查工具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与比较

    作者:董萍;侯静;闫雪娇;刘文静;杨子艳;任珊珊

    目的 明确传统营养评价方法、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及营养不良筛查方案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3种营养筛查工具对老年病房100例患者进行营养筛查,用敏感性、特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人体测量仪判定结果对3种营养筛查工具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体质量指数、微型营养评价精法和营养不良筛查方案3种营养筛查工具对营养不良的筛出率分别为7%(7/100)、58%(58/100)、39%(39/100);以人体测量仪检测结果为标准,3种营养评价工具的灵敏度分别为0.475、0.918、0.410,特异度分别为0.615、0.103、0.641;3种工具串联试验灵敏度为0.557,特异度为0.913;并联试验灵敏度为0.929,特异度为0.435.结论 在筛查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中,3种营养评定工具灵敏度差异显著.以营养不良筛查方案准确性高,3种工具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 简易营养评价表在中年女性糖尿病患者营养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秋;沈军

    目的 探讨简易营养评价表(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在中年女性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传统营养指标的正常范围为参照标准,选取新近住院的中年女性糖尿病患者240例,分别进行MNA评分和实验室检查.其中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总淋巴细胞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L).后将两者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NA分值与BMI、PAB、Hb、TLC、CHOL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1、0.614、0.781、0.568、0.218,相关程度显著.MNA表调查结果:营养不良72例占30%,潜在营养不良156例占65%,营养正常12例占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1%、98.2%.实验室检查结果:营养不良74例占31%,营养正常10例占4%.Kappa检验(Kappa=0.922)两者结果一致性极强.结论 MNA表适用于国内中年女性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

  • 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研究进展

    作者:曹丛;郭秀君;陈宁;严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除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外,也可引起肺外的不良效应,其中营养不良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同面临的问题.营养不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危害,需要医务工作者更多的重视,而正确选择营养评价工具对准确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有重要意义.

  • 中国临床营养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马方

    中国临床营养学科正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文章回顾了中国临床营养的历史,指出了中国临床营养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未来临床营养其主要工作内容、临床营养科人员组成及职责及对目前制约学科发展因素的解决方案等方面提出了中国临床营养发展展望.

  • 个体化营养管理在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李素云;刘振寰;金炳旭;刘少兰;李诺;梁碧琪

    目的 观察个体化营养管理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 对37例脑瘫患儿建立营养管理档案及综合营养评价,进行为期3个月的个体化营养干预治疗,比较营养干预治疗前后年龄别身长(HAZ)、身长别体质量(WHZ)、年龄别体质量(WAZ)、年龄别体质量指数(BMIZ)等测量指标.结果 37例患儿中消瘦率为43%,生长迟缓率为38%,低体质量率为30%.根据WHZ值将患儿分为营养良好组、轻度营养不良组及中-重度营养不良组.干预治疗后,营养良好组WHZ(0.4±0.8)及BMIZ(0.6±0.8)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营养不良组及中-重度营养不良组WHZ(-0.8±0.6;-1.5±1.0)、WAZ(-1.6±0.9;-2.4±1.0)及BMIZ(-0.7±0.7;-1.1±0.9)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不良在脑瘫患儿中发生率高,个体化营养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近期营养状况.

  • 老年长期鼻饲患者营养摄入量调查和营养状况评价

    作者:肖桂珍;王钦先;邱小文;刘慧;谭泽威;蒋薇

    目的 评价老年长期鼻饲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单独使用匀浆膳与添加全营养素对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住院的144例老年鼻饲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并按照是否添加全营养素分为匀浆膳组(n=75)和添加组(n=69).记录摄入的能量和主要营养物质,检测各项营养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与匀浆膳组相比,添加组的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高(P<0.01).匀浆膳组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均达不到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标准,添加组摄入的匀浆膳少于匀浆膳组(P<0.01).匀浆膳组的血红蛋白(Hb)营养不良率高于添加组(P<0.05).添加组的白蛋白(ALB)和Hb较匀浆膳组高(P<0.01和P<0.05).结论 匀浆膳基础上添加全营养素可增加老年长期鼻饲患者的能量和主要营养物质摄入,提高机体蛋白水平,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改善营养状况.

  • 3种石斛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作者:曲继旭;贺雨馨;陈龙;孙志蓉

    目的:测定分析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和铁皮石斛中的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并对这3种石斛的氨基酸进行营养价值评价,以期为石斛药材的质量评价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3种石斛的基本氨基酸含量,应用相关的非生物学指标对其营养价值进行全面评价.结果:3种石斛均含有17种氨基酸,但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有所不同,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和铁皮石斛分别为33.42%、42.91%和32.55%.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和铁皮石斛的氨基酸营养分析的SRC值分别为74.00、51.21和85.44,氨基酸营养价值为铁皮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结论:3种石斛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其中铁皮石斛氨基酸的营养价值高,金钗石斛其次,在保健品开发利用方面具有潜力.

  • 主动脉弓部术前患者营养风险的评价

    作者:黄兴凤

    目的 通过对主动脉弓部术前营养风险评价分析营养风险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NRS评分系统对25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对患者术前营养支持、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 ①NRS评分<3分者136例(53.1%),≥3分者120例(46.9%);②有6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有营养风险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9.2%,无营养风险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3,P<0.01).③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而言,相对于未给予营养支持,给予营养支持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营养风险较高,有营养风险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营养风险者,予有营养风险患者以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改善手术预后.

  • 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营养状况评价比较

    作者:沈秋月;李国宏

    目的:了解肝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在评价结果上的差异。方法:分别应用传统的人体测量评价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和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55例肝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得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不同(20.0%~80.0%),SGA和NRS-2002评价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80.0%和76.4%,且两种方法评价营养状况的一致性较高。结论:肝衰竭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单项营养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NRS-2002和SGA营养评价方法可靠性较高。

  • 妇女孕前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作者:李雪丹;叶瑞萍;陈敏枝;刘丹

    目的:调查计划怀孕妇女的饮食结构及营养素摄人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指导.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孕前保健门诊患者100例作为调查对象.使用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分析调查对象每日膳食热能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来源,餐次比情况.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7.24岁,平均蛋白质摄入量78.1g/d,平均脂肪摄入量59.4g/d,达到并超过RNIs标准;平均能量摄入量1 834.5 kcal/d,平均膳食纤维摄入量14g/d,膳食钙摄人量495.3 mg/d,均未达到RNIs标准.能量及蛋白质来源合理,不饱和脂肪酸摄人不足;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晚餐过高,早餐不足.结论:妇女孕前饮食营养结构不尽合理.建议计划怀孕的妇女进行膳食营养评价,有针对性进行饮食指导,提高怀孕与生育的质量.

  • 71例早产儿两种营养支持策略的评价

    作者:赵月霞;王书华;陈薇;张燕;宋建平

    目的:探讨更积极和规范的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的益处.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塘沽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2005年1月~ 2008年12月收治的71例早产儿的综合营养支持情况.结果:2007年1月以前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3例),2007年1月以后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氨基酸起始剂量大、达氨基酸大量时间短、喂养不耐受者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生后第3天和第7天热卡摄入高、体重下降百分比低、恢复出生体重人数占本组总人数的比例高、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比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生后应用静脉营养的起始剂量要较以往增大,可以达到1~1.5 g· kg-1·d-1,每天增长速度可达1 g·kg-1 ·d-1,以尽快达到大量,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可以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

549 条记录 12/28 页 « 12...9101112131415...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